诗昆论坛【诗昆文苑】【北固亭】 → 三台阁


  共有9816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三台阁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落草堂主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荣誉版主 帖子:588 积分:5465 威望:18 精华:35 注册:2004/8/22 14:51:42
三台阁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1/5 15:38:50 [只看该作者]

[UploadFile=C8FDCCA8B8F32_1104910279.jpg]

三台阁题记/作者:余秋雨
   三台阁是采石矶的制高点,采石矶是万里长江的结穴处。
   此阁景观,尽在游人眼底,无须描述;此矶历史,已有碑联如林,不必多言。我需要站在山巅提醒一切登临者的只有一句话:长江流到这里,已足可证明自己具有世间一流的文化品相。
   由此西溯一千多公里,是二千三百年前中国第一位大诗人屈原的家乡。他的吟咏地、流放地和自沉地,都在长江流域。在屈原自沉后的一千余年,又一位大诗人李白与长江难分难舍,他的死因,自唐以来就有溺江之说,且也在采石矾。他死时,另一位大诗人杜甫正在长江上游的西川,殷切地思念着他。千古诗魂,系于一江。
   也许是因为采石矶离屈原家乡太远,难于遥相呼应,上天又在两端之间的中点黄州, 放逐出另一位受尽磨难的大诗人苏东坡,站在江边歌吟大江东去。
   凡是大江大河总会留下诗人们的足迹,这并不奇怪,但我实在想不出世界上还有哪一条大河能与这么多登峰造极的大诗人生命与共、生死相依。因此,即便放到全世界。亡也是无与伦比的诗歌之江。
   中华文明在本性上是大河文明,而黄河与长江却有着不同的性格。如果说,中华文明的早期思考和丰功伟业大多在黄河岸边完成,那么,它的诗化风范则更多地托赖于长江。正是这种诗化风范,使中华文明由深厚走向瑰丽,由庄严走向辉煌。
   三台阁始筑于明代崇祯年间,后毁于兵燹,现马鞍山市人民悉心重建。气胜当年。此阁居高临下,俯瞰苍茫,应该比别处更能读懂万里长江。请看我们脚下这默默江流,千百年穿越过战火和霸业,浸润过富庶和贫瘠,营造过美景和灾象,谁能想到,它最终刻画在大地上的,竟然是一个伟大民族人格深处的诗性秘藏。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