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昆论坛【诗昆文苑】【读书台】 → (原创)禅让迷云


  共有3757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禅让迷云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月瑟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贵宾 帖子:15 积分:30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6/2 12:39:43
(原创)禅让迷云  发帖心情 Post By:2003/2/21 14:17:46 [只看该作者]

禅让迷云

在儒家的经典中,那是一个伟大安宁泰和祥平的年代——尧、舜、禹禅让的时代。当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吼出了“禅让”时,历朝历代的圣子圣孙们无不屁颠尾随,大加渲染、图描,愣把尧、舜、禹吹上了天。

其实,自盘古开天地,三皇到如今,何尝不是家家代代、子子孙孙的“家天下”?族谱在此,《史记》可记得明明白白,不信可以去看看。偶们自称“炎黄子孙”,可黄帝、炎帝二人为何不禅让?炎帝先生是神农氏的后代,当蚩尤先生率领强大的九黎(九苗)兵团北上时,共同的敌人和共同的利益,使黄帝先生和炎帝先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蚩尤先生,在涿鹿一战彻底击垮九黎兵团。可是过后不久,谁当天下的“共主”(部落大联盟酋长)时,二族兵戎相见。黄帝先生率领强大的有熊兵团,将炎帝先生打得落花流水、稀里哗啦,最后在阪泉决战,三战三捷,将炎族彻底瓦解。呼呜,可怜的炎帝先生,不知所踪,可能是一颗大石砸在了狗头上,谁叫成者为王,败为寇呢?

扯远了,回来,回来!话说黄帝族到了尧——伊放勋先生,该人系黄帝五世孙,本姓姬(黄帝先生就叫姬轩辕),“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任命羲和主政,以其子羲仲、羲叔、和仲、和叔为四方节度使(四岳)。在儒家道统中,这可是仁慈的君主、清平的时代,小民泱泱,可真得福哦。看官可知,这可是史书上记载最早的大旱大水的年代。

《淮南子》记载:十日并出,焦禾穗,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禊貐、凿齿、九婴,大风、封狶、修蛇,皆为民害。从书上看,大旱灾、大饥馑已经形成,野兽亦出深山老林觅食,小民的处境可真惨,说饿殍遍野也不为过。伊放勋先生只好请出了神射手后羿先生,一举干掉九只乌鸦(金乌,指太阳),杀了害民的妖兽。可旱灾过后又有大水,“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岭,下民其忧”。伊放勋先生只好又召群臣商议,“灌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岳(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强请试之”。鲧先生是夏部落的首领,是当时闻名的水利专家。可是鲧先生对小川小河有一套,可对付曼延黄河中下流的“鸿水”,技穷矣,只好用“堵”的策略,“九年而无功”。

正当是时,儒家的经典——舜先生(姚重华)出现了。姚重华先生的出现,还伴随着他天大的孝名。各位看官,在父严、母慈、弟敬的和睦家庭,“孝”的名声很难传扬吧?可舜先生的家庭呢?却是“父顽、母嚣、弟傲”,整个家族就姚重华先生集人类所有美德于一身!父母、弟弟两次谋杀姚重华先生,姚重华先生好似神明,轻易逃脱,“复事瞽叟,爱弟弥谨”。这种一方面丑化家人,描化自我,一方面惺惺作态,玩弄手段的作法,实在让人恶心。于是乎连伊放勋先生都将两个女儿嫁给他。姚重华先生就凭着乘龙快婿的身份,凭着天大的“孝”名,进入中央,“摄行天子政”。可一些明眼的朝廷大臣就有异议了。“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传之匹夫?……共工又谏,尧又举兵而诛之于幽都。于是天下莫敢言”。(《韩非子》)这是典型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借放勋先生的手,铲除异已。姚重华先生首先派出钦差,将还在羽山抗洪工地上坚守岗位的鲧先生砍下尊头,罪名是治水无功。呼呜,鲧先生抗洪治水九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就这么哀哉了。又放逐共工于幽都,后杀之,罪名是淫辟,“迁三苗于三危”,罪名是不尊王命,“放灌兜于崇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屁话,当然“天下莫敢言”,“天下咸服”了,谁的脑袋还想往石斧(那时候还没有青铜铁器呢)上凑?

铲除了异已,当然要扶植亲信,拉自己的人马了,立自己的山头了。“舜举八恺,使主后土”,“举八元,使布王教于四方”。这“八恺”“八元”,在尧的时候是没任用的,或者说是没重用的,“八恺”“八元”是东方夷部落首领,自然是尧所不能用的。突然间,伊放勋先生发现,政权已从其指间失落,“摄政八年而尧崩”。这被架空的伊放勋先生,在《史记》中仅一个“崩”字,可他是怎么个“崩”法,《史记》再无片言。《括地书》引《竹书记年》说:“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使(其子)不与相见。”崩也崩了,可这天下的事还没完,姚重华先生还不能顺利登基。“三年丧毕,让丹朱”(可见还是有反对势力的),最后尘埃落定——天下归舜。

姚重华先生可能以为政权安稳了吧,可烂摊子的天下还在洪水肆虐中。姚重华先生不得不举用政敌兼仇人鲧的儿子禹——姒文命先生,。没办法,谁叫姒文命先生子承父业呢?古人曾说深仇大恨莫过于杀父夺妻,内怀报杀父之仇的姒文命先生,结合契(益)、后稷、皋陶等人,“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注意了,姒文命先生是非不能入,实不敢入,也是一怕入家门,姚重华先生起疑心、杀心,再来一次“羽山之变”。二者不入家门,在外名为治水,实搞大串联,借着“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庋九山”之便,大搞基层权力再分配,势力范围再调整,“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声教讫于回海”。连中央的重臣,皋陶于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则禹,“不如言,刑从之”。历史重演了,政权瞬间旁落。

姚重华先生“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堂堂的“天下共主”,年近百岁,南巡狩至长江中游的苍梧之地,不得不让人琢磨晌久。要知道,当周王朝势力最大时,长江中游下游一带尚有强大的楚王国与之对抗。即使在当时,那里还是蚩尤的后裔九苗族的势力范围。这可和中原黄河中下游的黄帝族风马牛不相及。姚重华先生非得巡狩到那莽荒之地?其二,姚重华先生的妻子,伊放勋先生的女儿娥皇、女英,又千里迢迢赶到九嶷,痛哭一番,投湘水自尽,还空余那泪痕斑斑的湘妃竹的凄美传说?三者,姚重华先生是姒文命先生的杀父仇人,老子姒文命装了几十年的孙子,现在总算熬出头了,你姚昏蛋还往哪里跑?因此台湾柏杨老先生断言:不是武装押解,不得不往,就是追兵在后,盲目逃生。总之姚重华先生崩了,不是崩在龙床上。

权力的真空仍然延续了三年,“三年丧毕,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正如姚重华先生“辞辟尧之子丹朱于南河之南”一样,“天下诸侯皆去商均(丹朱)而朝(舜)”不管你禅让不禅让,诸侯、百姓一拥载,天下就是舜(禹)的了。这和千百年后宋太祖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还有什么区别呢?

还好姒文命先生不是糊涂蛋,放放禅让的烟雾弹十分在行,手上都抓着实权,而且培植儿子启的势力。“及禹崩,帝位虽授益,然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还宣布,“吾帝君禹之子也”,言外之意,你益算个什么东东。?“于是启遂即天子位”。

益算什么东东?益先生可是姚重华先生的重臣、辅佐姒文命先生登帝位的两朝元老皋陶先生的儿子,是东夷部落的酋长,姒文命先生的手下的朕虞(掌管农牧业的部长),是帮助姒文命先生开九州、定高山大川的左右臂(另一为后稷),怎么佐禹日浅?《史记》这段话,其实是一份不打自招的口供,益先生之所以失败,是败在他掌权不久,羽未丰,牙未利。姒文命先生生前算准了,要扶植姒启先生的势力。现在姒启先生羽翼已丰,老子英雄儿好汉!深信“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那时可没真家伙,有的可能是石枪青铜枪类的)。益先生可能还想作垂死的挣扎,“有扈氏不服”,姒启领各路诸侯讨伐,在叫做甘的地方,一举消灭了这支地方“叛军”。在开战时,姒启还做了《甘誓》(《尚书》),称:“有扈氏威侮无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意思是你们听我的命令,就在先祖神位前奖赏,敢不听我的命令,就把你们降为奴隶,杀掉你们。靠!典型的霸权主义!

天下“名正言顺”的到了夏王朝。天下,也名正言顺地摆脱虚无飘渺、宫廷政变的“禅让制”,重新回到了家天下的正统。

难怪《韩非子•说疑》感慨地说:“古之所谓圣君明王,都不过是构党与(通羽)、聚巷族,逼上弑君,以求其利也。”有人问其何以知其然,他明白说:“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一个“逼”字,正道出了“禅让”的真相。


注:
文中“百姓”一词,非现在意义的百姓,在当时,有姓的皆为贵族,所以“百姓”最初指的就是贵族阶层。而“民”,则为奴隶。《说文解字》中“民”就是戴镣铐的奴隶。

无注明出处皆出自《史记》

参考书目:
《史记》、《中国通史》、《中国人史纲》、《韩非子》、《淮南子》、《尚书》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文泉清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克敬居】总版主
等级:版主 帖子:2128 积分:3897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4/8/27 23:06:05
  发帖心情 Post By:2003/2/21 22:18:59 [只看该作者]

月瑟兄的文章都很有分量,用功之深,令人佩服!!!:)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昆阳子
  3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747 积分:64028 威望:0 精华:48 注册:2004/8/22 1:05:25
  发帖心情 Post By:2003/2/24 8:35:57 [只看该作者]

战国以后,所记纷纭。不能抱之一说,而作定论。钩微抉沉,太难。韩非子的话,有许多并不可信。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风,有的尝实,有的尚华,有的重纪事,有的强诡辩,奈何。

我觉得,在古代三皇五帝时候,尚书等所记,往往是几百岁,如黄帝等,不是某个人活几百岁,而是某个氏族部落统治了几百年。在原古时候,某一姓往往就是某一职,如曦和吧,你千万别把他当一个人(也有说是两个人),要不他也就活了好几百岁。实际上他是一个掌握天文的家族。这在汉司马还可以找到影子,司马迁就是继父职而作史的。还如我们董姓,传说始祖为董父,是被任命为史官的。到春秋晋的时候,还出现了一个董狐,也是搞这一行的,应该就有历史的渊源。
在尧舜禹时候,在位都没这么长时间,这在上述等里面也有记载。而且都谈到了其兄弟姐妹,就不是一个氏族部落,而是一个个的人了。这一点应该是可以肯定的。他们结束了以前家天下的历史,对天文、地理、百官制度的创建,他们对自然的抗争等方面,都作了大量的事情。用现在人的发展速度去看他们,或不足道之,但在那个时代,却是伟大的事业。



昆阳游子江南客
【岘堂网易博客】  【岘堂新浪博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