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昆论坛【诗昆文苑】【北固亭】 → 读先唐赋札记(一)先唐赋体分类


  共有425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读先唐赋札记(一)先唐赋体分类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右文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677 积分:6417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4/9/5 10:26:09
读先唐赋札记(一)先唐赋体分类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1/25 9:59:43 [只看该作者]

    小子雕虫篆刻,少而好赋。比观清人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其中辞赋甚夥,细寻其迹,乃见古人之作多有因袭,不明其正变,何以把笔?因取其因袭较著者,标举数类,各以篇章系之其下,略识数语,庶几学而时习,温故知新之效。

    其一、乐器类。此体昉自王子渊《洞箫》一篇,然枚叔《七发》中已逗端倪。其体率先言器材长成之境地,极言其忧危苦戚,以下分言伐材、制器,与夫演奏之效,末则多敷陈古今知音识曲之人,若师旷、师襄,绵驹、王豹,一一抑之以自扬题面。
汉:王褒《洞箫》
后汉:马融《长笛》
魏:嵇康《琴》
晋:潘岳《笙》
梁:简文帝《筝》
按:以下篇章皆残,未易定其体式,姑系于此。
汉:刘向《雅琴》
后汉:马融《琴》,侯瑾《筝》,蔡邕《琴》,阮瑀《筝》
魏:孙该《琵琶》,杜挚《笳》
吴:闵鸿《琴》
晋:王廙《笙》,傅玄《琴》《琵琶》《筝》《笳》,成公绥《琴》《琵琶》,孙楚《笳》,夏侯淳《笙》,贾彬《筝》,曹刚《箜篌》,谷俭《角》,杨方《箜篌》,伏滔《长笛》,顾恺之《筝》,陈窈《筝》,孙琼《箜篌》
陈:傅(糹宰)《笛》,陆瑜《琴》,顾野王《筝》《笙》

    其二、行旅类。此体命题当昉自班叔皮《北征》。谢康乐《归途赋》序所谓:“或欣在观国,或怵在斥徙;或述职邦邑,或羁役戎阵。”记行役之闻见,发思古之幽情,兼而有之,率皆荦荦大篇,潘安仁《西征赋》,是其翘楚。
后汉:班彪《北征》,应瑒《撰征》《西征》(以上二篇皆残),杨修《出征》(残),蔡邕《述行》,王粲《初征》(残),阮瑀《纪征》(残),徐幹《西征》《序征》(以上二篇皆残),繁钦《述征》《述行》(以上二篇皆残),班昭《东征》
魏:文帝《述征》(残),曹植《征行》《述征》《东征》(以上三篇皆残)
晋:卢谌《征艰》(残),傅玄《叙行》(残),袁宏《东征》《北征》(以上二篇皆残),张载《叙行》(残),潘岳《西征》,陆机《行思》(残),郭璞《流寓》(残)
宋:谢灵运《撰征》
梁:元帝《玄览》,张缵《南征》

    其三、拟风赋类。此体专摹宋玉《风赋》。玉赋别风为二,一大王之雄风,一庶人之雌风,以为讽谏。后人拟之,遂于自然之风,纷纷各立名号,强生分别。
齐:王融《拟风》(残。烈士之英风),谢朓《拟风赋奉司徒教作》(大王之盛风,幽人之风)
梁:沈约《拟风》(残。羽客之仙风),陶弘景《云上之仙风》(残。列子有待之风,太虚无为之风)
按:梁江淹《灯赋》区分“大王之灯”、“庶人之灯”,亦本诸《风赋》。

    其四、居处类。此体命题昉自潘安仁《闲居》,若其自述恬退,当可远溯张平子《归田》。其体必侈言居处之可乐,以自显其宦情之薄,雅志之厚。然此体作者,若潘安仁、谢康乐、沈休文,热中饮冰,多非真能“窥谷忘返,望峰息心”者。何尚之退而复出,见讥于袁阳源,尤为口实。潘、谢二人至不免于凶终,元遗山“心画心声”之叹,良有以也。
晋:潘岳《闲居》,庾阐《闲居》(残)
宋:谢灵运《山居》(残),何尚之《退居》(存目)
梁:沈约《郊居》
后魏:卢元明《幽居》(存目)
隋:辛德源《幽居》(存目)

    其五、假言体物类。此体远溯宋玉《风赋》等篇,下启傅武仲、边文礼,咸主客问答之体。然玉赋即自身立言,托物讽谏,边文礼《章华台》犹有此意,傅武仲则但假借古人以咏物象耳,惟所假率史有其人,与前人子虚、乌有,凭虚、安处之类不同。
后汉:傅毅《舞》(楚襄王,宋玉),边让《章华台》(楚灵王,左史倚相)
晋:陆机《羽扇》(楚襄王,诸侯,宋玉,唐勒)
宋:谢惠连《雪》(梁王,司马相如,邹阳,枚乘),谢庄《月》(陈王,王粲)
梁:陆云公《星》(残。汉武帝,司马迁,司马相如)
后周:庾信《枯树》(殷仲文,桓温)《竹杖》(桓温,楚丘先生)

    其六、情欲类。此体昉自张平子《定情》。始则侈言美人,继言愿为近身之物以亲芳泽,然其指归则在于正情、止欲,閑邪、坊淫。昭明太子评陶渊明所作,以为“劝百讽一,卒无讽谏”,此体实不能逭。此体篇章,率皆残缺,惟渊明一篇为全璧,故“十愿”者尤为人所熟谙,不知本是此体题中应有之义耳。
后汉:张衡《定情》(残),应瑒《正情》(残),蔡邕《静情》(残),王粲《閑情》(残。按:此“閑”字乃防閑之意,非“閒”字),陈琳《止欲》(残),阮瑀《止欲》(残)
魏:曹植《静思》(残)
晋:陶潜《閑情》(按:此“閑”字同前)
宋:袁淑《正情》(残)

    其七、七体。此体昉自枚叔《七发》,刘彦和《文心雕龙》列入杂文。本主客问答之体,七往七复,以组织成文,其往复者率不出宫室、歌舞、美人、饮馔、宝剑、名驹、衣服、玩好、畋猎等数端,后又多以第七段潤饰时主鸿业,有似招隐。然陈陈相因,实以此体为甚,数篇之后,观者厌矣。至柳子厚《晋问》,乃能变化以出。
汉:枚乘《七发》(楚太子,吴客)
后汉:马融《七厉》(存目),桓麟《七说》(残),桓彬《七设》(残),傅毅《七激》(残。徒华公子,玄通子),刘广世《七兴》(残),崔骃《七依》(残),崔瑗《七苏》(残),崔琦《七蠲》(残。寒门邱子,玄野子),李尤《七款》(残),张衡《七辩》(残。无为先生,虚然子,雕华子,安存子,阙丘子,空桐子,依卫子,仿无子),刘梁《七举》(残),杨修《七训》(存目),刘桢《七华》(存目),郦炎《七平》(存目),王粲《七释》(残。潜虚丈人,文藉大夫。按:全篇见《文馆词林》残卷,严氏未及见),徐幹《七喻》(残。逸俗先生,宾)
魏:曹植《七启》(玄微子,镜机子)《七忿》(残),卞兰《七牧》(残),刘劭《七华》(残。玄休先生,荣时子),傅巽《七诲》(残。按:全篇见《文馆词林》残卷,严氏未及见)
晋:应贞《七华》(残),杜预《七规》(残。一作《七矫》),傅玄《七谟》(残),成公绥《七唱》(残),孙毓《七诱》(残),左思《七讽》(残),张协《七命》(冲漠公子,徇华大夫),陆机《七微》(残。玄虚子,通微大夫)《七羡》(残),湛方生《七欢》(残。岩栖先生,朝隐大夫)
宋:谢灵运《七济》(残),颜延之《七绎》(残。北岳孤生,东国进士),孔欣《七诲》(残)
梁:简文帝《七励》(藏名外臣,寂镜公子),昭明太子《七契》(奚斯逸士,辩博君子),萧子范《七诱》(残。幽遁公子,暴势大夫),阙名《七召》(假是先生,笃论公子)
后魏:郦道元《七聘》(存目)
先唐:吴氏《七矜》(残),柴子大《七折》(残),卫洪《七开》(残),孔炜《七引》(残)
按:七体四十四题,全者八篇,枚乘《七发》见《文选》,王粲《七释》暨傅巽《七诲》见《文馆词林》残卷,曹植《七启》见《文选》暨《文馆词林》残卷,张协《七命》见《文选》暨《晋书》,梁简文帝《七励》、昭明太子《七契》、阙名《七召》俱见《文苑英华》。

    其八、对问体。此体远溯屈、宋,东方曼倩《答客难》效而广之。《昭明文选》以宋玉《对楚王问》为“对问”,曼倩以下为“设论”;《文心雕龙》列入杂文。此体同于七体,亦主客问答之作,所不同者,七体皆假设名号,此体多即作者本人立言,然剿袭之弊亦略同七体。后韩昌黎《近学解》、柳子厚《愚溪对》之类,实亦此体。
汉:东方朔《答客难》,杨雄《解嘲》《解难》
后汉:班固《答宾戏》,应瑒《释宾》(残),崔骃《达旨》,崔寔《答讥》(残),张衡《应间》,蔡邕《释诲》(华颠胡老,务世公子),陈琳《应讥》(残)
魏:嵇康《卜疑》(弘达先生,太史贞父。按:此拟屈子《卜居》)
晋:应贞《华览》(残。崇文大夫),傅玄《客难》(残),夏侯湛《抵疑》,郤正《释讥》,皇甫晏《释劝论》,束晳《玄居释》,曹毗《对儒》,郭璞《客傲》
梁:江淹《无为论》(无为先生,奕叶公子)
按:对问体以有韵者为主,其无韵者附之于后。
三代:宋玉《对楚王问》
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非有先生,吴王)
晋:皇甫晏《玄守论》
梁:徐勉《答客喻》
隋:卢思道《劳生论》

    其九、赋体韵文。此体代有作者,称名各异,未自题为赋则一。然寻其自名,本毋须用韵;察其行布,则允为赋体。今总名之为赋体韵文,庶得其宜。若其体本当用韵,如哀吊直类,及无韵者,概不列入。
论:
汉:王褒《四子讲德论》(微斯文学,虚仪夫子,浮游先生,陈丘子)
后汉:应瑒《文质论》(按:此篇见《艺文类聚》,篇中有云“今子弃五典之文,暗礼智之大”,则亦当为主客问答之体,《艺文》以节去首尾),崔骃《博徒论》(残。博徒,农夫),王粲《三辅论》(残。湘潜先生,江滨逸老,玄公)
魏:曹植《魏德论》(残。按:此篇亦《封禅》《剧秦》《典引》之流,《文心雕龙 封禅篇》云:“陈思《魏德》,假论客主问答。”)《征蜀论》(残),阮籍《达庄论》(先生,缙绅好事之徒)
晋:庾阐《郭先生神论》(残),成公绥《钱神论》(残),谯周《仇国论》(高贤卿,伏愚子。按:《三国志 蜀志》本传载此篇),王沈《释时论》(东野丈人,冰氏之子。按:《晋书 文苑 王沈传》载此篇),鲁褒《钱神论》(残。司空公子,綦毋先生。按:《晋书 隐逸 鲁褒传》所载为节选)
先唐:綦毋氏《钱神论》(残。按:严辑《先唐文》录此篇残文与前《全晋文》录鲁褒《钱神论》末段俱出《初学记》卷二十七、《太平御览》卷八百三十六,鲁《论》原假綦毋先生行文,则此篇或即鲁《论》佚文,非别有一篇)
按:此类论多假立名号以为问答,与赋中子虚、乌有之类相似,其体亦近于对问、设论,然彼假问答以鸣高示异,此则多以之辩析事理。
说:
魏:曹植《髑髅说》(按:此拟张衡《髑髅赋》,魏世拟张赋者尚有李康、吕安,彼皆直题为赋)
梁:吴均《饼说》(残。宋公,程季)
传:
魏:阮籍《大人先生传》(按:此篇杂有散行、骚句、五言诸体)
志:
梁:陶弘景《寻山志》(按:此篇纯为赋体,以骚句为主,间有四言、三言)
移:
齐:孔稚珪《北山移文》
梁:吴均《食移》(残。按:此似仿弘君举《食檄》)
檄;
晋:弘君举《食檄》(残)
梁:吴均《檄江神责周穆王璧》
笺:
晋:刘谧之《与天公笺》(残)
宋:荀伦《与河伯笺》(残),乔道元《与天公笺》(残)
九锡文:
汉:阙名(旧题天皇大帝)《茅君九锡玉册文》(按:此必非汉文,当为六朝人所作,说见后)
宋:袁淑《鸡九锡文》《驴山公九锡文》《大兰王九锡文》《常山王九命文》(以上四篇皆残)
按:九锡文体式定于后汉潘勖,南朝易代之际恒以为大制作,把笔者率一时名手,如宋武之傅亮,齐高之王俭,梁武之任昉,陈武之徐陵。北朝则有齐文宣之魏收,隋文之李德林。风会所趣,并时文士乃有以之为戏者,如前列袁淑所作,梁陶弘景《授陆敬游十赉文》,亦显仿此体。
书势:
后汉:崔瑗《草书势》,蔡邕《篆势》《隶势》
魏:钟繇《隶书势》(残),刘劭《飞白书势》(残)
晋:卫恒《古文势》(按:《晋书》卫瓘附传载此篇暨前列崔瑗、蔡邕三篇),索靖《草书状》(按:《晋书》本传载此篇)
按:黄季刚《文心雕龙 颂赞篇》札记云:“崔子玉《草书势》之属,皆赞之流。”又云:“至崔子玉《草书势》、蔡伯喈《篆势》《隶势》,则又似赋。”今观其体,以四言为主,间以骚句,允为赋体。
杂文:
汉:王褒《僮约》《责须髯奴辞》
后汉:班固《奕旨》
魏:曹植《释愁文》《诘纣文》(残)《诰咎文》,邯郸淳《受命述》(残。按:此亦封禅之流),糜元《讥许由》
晋:石崇《奴券》(残。按:此拟王褒《僮约》),庾阐《断酒戒》(残),张敏《头责子羽文》,陆云《牛责季友》(残),王该《日烛》(按:刘申叔《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云:“王该《日烛》,体虽特创,亦设论之变体。”)
北齐:魏收《枕中篇》(按:《北齐书》本传载此篇)
按:论、说、传、志、移、檄、笺、九锡文之属,其体皆无韵之笔,今乃以有韵之文行之,故列之于前。颂亦韵文,以四言为正格,然操觚者亦多有以赋为颂者,今以此类附之于后,其无韵之颂,若王子渊《圣主得贤臣颂》者不与焉。
汉:王褒《甘泉颂》(按:西京之“颂”字或即“诵”字,不歌而诵谓之赋,故子渊《洞箫赋》亦作《洞箫颂》)
后汉:马融《广成颂》(按:《后汉书》本传载此篇)《东巡颂》(残。按:全篇见《文馆词林》残卷,严氏未及见)《上林颂》(存目。按:晋挚虞《文章流别志论》云:“若马融《广成》《上林》之属,纯为今赋之体,而谓之颂,失之远矣。”挚书已佚,严氏《全晋文》有辑录),班固《东巡颂》《南巡颂》《窦将军北征颂》(以上三篇皆残),张衡《窦将军北征颂》《西征颂》(以上二篇皆残),崔骃《明帝颂》《四巡颂》(残。按:全四篇见《文馆词林》残卷,严氏未及见)《北征颂》《杖颂》(以上二篇皆残)
魏:傅嘏《皇初颂》(残),韦诞《皇后亲蚕颂》(残),何晏《瑞颂》(残)
晋:刘伶《酒德颂》(按:《晋书》本传载此篇。原伯伦之意,本欲颂扬酒德,徒以颂之四言正格不利于纵横,遂直以赋体为之欤?),张载《平吴颂》,张浚《白兔颂》(残)

    九体之外,若京都、畋猎之属,亦多因袭,人所熟知,此不复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6 12:22:36编辑过]


温陵蘧廬
[本帖被加为精华]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昆阳子
  2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747 积分:64028 威望:0 精华:48 注册:2004/8/22 1:05:25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1/28 11:30:33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昆阳游子江南客
【岘堂网易博客】  【岘堂新浪博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