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昆论坛【诗昆文苑】【白雨斋】 → 王瑜孙先生论诗书


  共有747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王瑜孙先生论诗书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昆阳子
  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747 积分:64028 威望:0 精华:48 注册:2004/8/22 1:05:25
王瑜孙先生论诗书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6/28 13:23:53 [只看该作者]

顷奉五卅,奉毕。承赐鹧鸪天词,谢谢。

当前喜爱传统文学中诗词的,虽不乏人,但对诗词前途论及者较少,欲凭理论为前导,颇感茫然。诗变而为词,词变而为曲,曲变而为歌,时代推进,大势所趋,倘与时代“脱钩”,即会趋向“没落”。吾人身处21世纪,如依恋传统诗词形骸而疏忽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会成为骨董的制造者,说是骨董,其实亦大多是赝品。沈尹默论诗提出“旧瓶新酒”的观点,既肯定了旧体诗依然存在生命力,问题在于瓶中装的是酒,还是水。不要跟在一大淘新派诗人屁股后面,全盘否定旧体诗词,但同时我们不能把传统诗词的形骸,认为至善至美。它在使用时会感到碍手绊脚,不能尽情发挥。活动范围的收缩,让它离广大群众越来越远,我们应明瞭所以为然之故。

很多年前我曾应邀参加在本市召开的中日吟唱会,他(她)们载歌载舞,乐声悠扬,日本的中老年人把我国唐朝诗人的诗篇,表演、发挥得多么丰富、自然,反顾我们的参与者,只有几位干瘪老老,沙了喉咙声嘶力竭地背诵着杜甫秋兴等等,真正有些自惭形秽。诗与乐合是一关键,近年来虽听到诗词进小学的声浪,但实际情况怎样,不得而知。振兴诗词要确立群众观点,把群众喜见乐闻的和深恶痛绝的……一一运用比较通俗的形式吸收到篇章中,这些篇章亦可称之为“新诗”,但有别于时下所谓新诗。它不仅要字句流畅,音节和谐,要容易上口,听了能理解,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先师夏瞿禅(承焘)先生在日,即力主创为新体,在《天风阁学词日记》中有几段话,很受启发。他说:“近颇厌为旧体诗,思集诗词曲之体裁韵律别为一体。诗到今日必变无疑。近人洋化,断断以为不可。要当鉴词曲蜕变之前规,自开新径,须有章法、句法,有韵律,可歌可读,可朗诵,但亦甚不易工也。”(见夏承焘全集中《天风阁学词日记》1940年12月27日日记)又说:“旧体文学不能书写新思想,新事态,(某些作品)陈陈无新意,以思改作新体诗为尝试。”他多次试作,虽自谦为幼稚无足观,但承认字字是真感情。夏先生的新诗没有辑录印行,得见者甚少,但他当时教学生写“新乐府”,首重有思想内容,用韵等均从宽。

受了他的影响,我亦向往于“新诗”,曾在上海诗讯、湖州诗刊等发表一些看法,但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理论。也写过一些“开篇”,披诸弦索,但由于“单兵作战”,力量单薄,没有形成气候,所参加活动的诗社,又多年老体衰之人,以诗社为“消遣场所”,自顾又年事日高,要干一些事又力不从心,唯有听之任之。

所谓“新体”,就是向民间口头文学靠近,把歌谣、短唱等等融合起来,有些像前人所称的“乐府”,可以吟诵,可以入乐。看了大作“华容道”,觉得我们所想的有些不约而同,方向上基本一致。我少年时看过一本《三国志乐府》,作者姓名已记不得,写的相当动人,可惜现在已无法重见。话又得拉回来,我认为你们多景诗社,同社既有一定水平,又富有革新思想,如果把创作新体,能形成集体力量,则水到渠成,可以实现。

目翳神疲,恕不赘言。

 

(2013年6月4日,王瑜孙先生就诗词创新与发展问题,回信与我,经先生同意,录之以供学习参考。另附《与谷方同志论诗书》,原发表于《江西诗词》,一并输录,以供相互补充印证。岘堂识。)



昆阳游子江南客
【岘堂网易博客】  【岘堂新浪博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