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昆论坛【诗昆文苑】【白雨斋】 → 读书笔记(杨海明词学文集之:唐宋词风格论)


  共有5770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读书笔记(杨海明词学文集之:唐宋词风格论)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凌波踏浪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1168 积分:6228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3/26 11:25:16
读书笔记(杨海明词学文集之:唐宋词风格论)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11/9 22:16:37 [只看该作者]

 在唐宋词的发展过程中,词体风格经历了几次重大变革。晚唐五代词的总体风格为:真,艳,深,婉,美。它是以抒情为主,以婉约为当行本色的小令词。主题风格的第一次变态是柳永创制的慢词。他扩大了词体,以平铺直叙为词,开出了宋词新格局。主题风格第二次变态为,周邦彦。他深通音律,精通格律,弥补了柳永词的不足,使词既婉约,又严整。开出了宋词格律派先河。而南宋雅词,为主题风格的第三次变态。这种变态是由于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从哲学和思想领域来看,南宋道学力量高涨,在这种尊孔崇道思想影响下,词的过分香艳性不得不收敛,以求雅正。虽然士大夫的风流不减前代,但是在词中的面目不得不有所”装扮“。其中,姜夔和吴文英词,是南宋雅词的两个标本。《史记,司马相如传》论赋有曲终奏雅之说。在词的发展史中也出现了这种情况:一方面,词由最初的专主“情真”而百无禁忌,发展到后来注意雅的问题;另一方面,词中出现了奏雅的现象,又表明它已接近“曲终”了。这种现象既标志着词主题风格的高度成熟,又暗示着它的接近于凝固化的末运了。晚唐五代是词的新生期,风格特点是“风流华美,浑然天成,犹如含苞蓓蕾,精力弥满。”北宋是词的发展期。特点是“施朱傅粉,学步习容”如日中天,光芒四射。”到了南宋的雅词阶段,则接近于终结了。其特点是:“瘦石孤花,清笙幽磬。句琢字炼,技巧越工。”以至于渐如雾里看花,与现实生活隔膜了。苏轼,以诗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则是对词主题风格的再次变革。苏轼,开辟了词的新天地。而辛弃疾的以文为词,是对苏轼词风的光大和发扬,也是对词主题风格的进一步变革。宋亡前后的政治批判词,是以文为词的新发展。它们全不讲含蓄(也不必含蓄),尖锐锋利,直刺朝政,干预朝政,比辛词更没遮拦。有的甚至写成了军事缴文,成为批评干预朝政的文学工具了。它们岂止是以文为词,简直是以词为文(政论文)了。这令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革命时代的文学”论,想起了周敦颐的“文以载道”。这些词有他的积极意义(就思想价值和境界来说,这些词确实比晚唐五代词重拙大了),但同时也远离了词的主题风格,也即失了本色。在晚唐五代所创立的词的主体风格始终万变不离其宗,被基本或部分的继承保留下来了。一方面,这些多样化的风格,体现了唐宋词的丰富多彩。另一方面,词的主题风格,例如深婉真挚,柔美可歌,则体现着唐宋词的美感和魅力所在!
尽管如今词的音乐功能已经丢失了,但我们对于那些体现了唐宋词独特美感的主题风格,还是要继承下去的。更要起码的尊体,不能把它写成诗,或者散文。即便不可歌,也要注意词的音律谐美。清人赵翼云“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文学艺术的调整,是适应时代和作者的需要,如果不做调整,就不能担当起历史赋予它的使命,也适应不了某些作者抒情言志的需要。单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看,因为审美疲劳,也是需要不断求新来满足和适应的。唐宋词发展到今天,如何在继承中求创新,是个值得探索和研究的问题。不能凭片面的认知,而要系统的、深入的研究。虽然我现在对词学还是一知半解,但好像已经基本领会了学友老师的词学观了:在继承唐宋词主题风格的基础上,融入时代特色,及现代人的艺术感觉,来创作诗词。既要有所创新不泥古,也要有选择的继承。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