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昆论坛【诗昆文苑】【白雨斋】 → 学词笔记(2015·1·16)


  共有748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学词笔记(2015·1·16)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凌波踏浪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1168 积分:6228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3/26 11:25:16
学词笔记(2015·1·16)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1/16 13:51:51 [显示全部帖子]

昨晚读书,发现一个曾与凉风学长争论过的问题,其观点正与我所持的相同。能够在书中找到符合自己观点的理论依据,是件开心的事。书是《杨海明词学文集》第二册:唐宋词史。文曰:在某些敦煌曲子词中,作者虽然还没有自觉地认识,但在创作实践中却是出于本能似地会把情与景糅合在一起描写。也即后来词话中的:情景交融。在创作实践中的这种本能手法,也即我曾论述过的“无意识创作”。后来与昆阳子交流,他举例说,在河南民间俚曲中,也有很多”比兴手法”。这说明一个问题,理论只是实践的总结,即使不懂不了解作文的某些手法章法,在实践中也会“本能”地偶然运用到。

凉风曾举例论辩:如果不继承比兴寄托手法,不学习前人的章法结构,所作不过肆意涂鸦,完全未学习过的东西,也不可能凭空出现在心中。(如小学数学没念过的稚童怎么会运用微积分?)不掌握足够的词学知识,不知道词的创作规律,定难写出好词。

我当时未掌握一定的词学理论知识,找不出依据,只依照自己所想论证:文学创作不等同于科学,但也有某种类似。所以才名之曰“创,作”。前人的理论来源于大量的对实践的总结,先有实践而后有理论。所以在创作实践中,是不排除有“吻合”的。以词为例,词盛于宋,而大量的词话却产生于清代。

但也如学友老师所述:『詞的創作有其內在規律性,這一規律既有對於傳統的沿襲,同時也因各作家的獨特創造,而不斷發展。但是任何一種文体樣式,即使處於持續性的運動狀態,畢竟還是有某些相對穩定的審美形態表現。』(《词本体研究与审美特质》)把握这些相对稳定的审美形态,会比天马行空式的写作更有利于词的继承和发展。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