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昆论坛【诗昆艺苑】【海岳庵】 → 闲谈真假《清明上河图》


  共有3245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闲谈真假《清明上河图》

客人(218.16.*.*)
  81楼


  发帖心情 Post By:2003/10/29 16:59:45 [只看该作者]


清明上河图(局部十六) 清

 回到顶部
客人(218.16.*.*)
  82楼


  发帖心情 Post By:2003/10/29 17:00:15 [只看该作者]

清明上河图(局部十七) 清

 回到顶部
客人(218.16.*.*)
  83楼


  发帖心情 Post By:2003/10/29 17:00:45 [只看该作者]


清明上河图(局部十八) 清

 回到顶部
客人(218.16.*.*)
  84楼


  发帖心情 Post By:2003/10/29 17:01:23 [只看该作者]

清明上河图(局部十九) 清

 回到顶部
客人(218.16.*.*)
  85楼


  发帖心情 Post By:2003/10/29 17:01:36 [只看该作者]

《清明上河图》的冷与热

《清明上河图》一画在近年来,可以说是最著名的,是被印刷、复制、制成工艺品、用作广告包装、甚至复原建筑,成为旅游景观最多的古代绘画作品。最近又传出有人拟摄影视片,真可谓大热门也,亦是此画当之无愧的荣幸。

不过我也感到在另一面,即对此画的研究和考证工作这方面却出奇的冷,形成一鲜明对比。

本来,在北宋官方史料中,《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名不见经传,民间史料亦极少,对其人,既无新材料发现,又不能似文艺创作可以“戏说”、炒作,所以冷也在所难免。

不过我想说的是:自五十年代初此画展出面世以来,对《清明上河图》这非常写实的画中反映的内容,如汴河到底是哪一段,桥、城门等内容当时许多专家著文提出了许多看法和疑点,众说纷纭,许多成了陈案。

五十年即将过去,有多少解决、搞清楚了呢?恕我直言,有些方面是取得了进展,例如杨新先生在《清明上河图的说明》一文中就明确指出,有三座和虹桥一样的桥,指明城门是内城东角门,就是十分正确的。

但我从《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和陈桥驿先生重新编出的《中国七大故都》这样的学术著作中,到人美社普及的美术丛书《巨匠张择端》三本书中,看到的可作为研究《清明上河图》重要史料背景画出的《北宋东京复原平面图》虽非同一张,但在有关汴河流经城内外的画法却是相同的,都是很奇怪的,错误的。

此图源自开封博物馆三四十年前旧图,其中,流经东京的汴河斜贯城自西进入外城由东出外城,奇怪的是在东西两端的河段都变成分岔,成为双头、双尾、一个身子的怪东西。这样明显悖于常理,不合科学实际的结果,却被这么多重要学术著作在几十年中承袭下来,没有人提出、争论,反而应循由之,这样的冷却是不正常的事了。

我是画家,非美术史家,但自五十年代从恩师王逊先生的美术史课上了解了《清明上河图》一画以后,便一直默默研究,关心对此画的研究考证文章的进展,至今四十七年。我对技艺上的学习便是我创作的《矾楼夜市》一画(在中央电视台美术星空中曾介绍过)。我在六十年代便用几年心血考证出详细的《北宋东京复原平面图》和不少文章,可惜在“文革”中佚失,但至今仍关心这一学术方面的进展,希望看到这些问题和悬案解决。但看到许多问题无进展,有的错案一直承袭下去,致原本容易弄清楚的反而更糊涂,造成停顿,心中很不是滋味。

其实,我知道由于看到的北宋官方某些记录,表面上和《东京梦华录》这本私人笔记中记录的关于东、西水门的名字有“矛盾”。《梦华录》中明明白白地详细写明汴河的流向,东、西水门各有一座,其形制也十分明细,在汴河上的十三座桥的位置形状都具体,还有重点描绘。本来这在几十年前可以据此画出准确的图,连河边的街市、粮仓都可以弄清楚。

但可惜的是误读了官方记录,官方记录中东、西水门在太平兴国四年(北宋建国后的二十年),赐名和后来几次改名的活动中,每次东水门都有两个城名,西水门也有两个名字,据此就以为当然应相信官方材料。既然有两个名字,当然是两座水门,于是就画出两个门,两股河,变成了“双头双尾的怪物”。但却又不知如何安排桥梁,而且在城外汴河如何办?是一直两股流下去,还是合并一股,实在不好下笔,结果只好付之阙如。

其实,官方材料对东西水门每两个城门名称后都各有一句连接的话:“此东水门也”。怎可弃之不读!明明白白东、西水门都有两个有名字的城门。这是有楼的河两边旱门的名字。中间汴河上跨河的水门是跨度大而略低平、没有楼、只有升降铁栅门的机械(人力)和棚屋,所以没有名字。一座东水门是三个门洞,合起来叫东水门,分开两边各有一个名字,变来变去,还是一座门,一条河,哪来“双头双尾”?所以官方私方材料记录都没有错,错的是我们后人读书不仔细。望文生义而且断章,这一错就是几十年,致研究工作进了死胡同,冻成了冰。

我是门外人,本不敢越俎代庖,但已入耆年,看到对《清明上河图》的研究中,一个汴河、水门的问题竟然一直无人去纠正,心里着急,故此斗胆提此看法,以期弄清问题取得进展。

《北京日报》2001年5月13日


 回到顶部
客人(218.16.*.*)
  86楼


  发帖心情 Post By:2003/10/29 17:01:59 [只看该作者]

清明上河圖》真品落民間?專家說法不

“《清明上河圖》的真品有可能在豐都一小販家裏”,8月中旬,記者在三?#123;庫區採訪過程中,重慶市豐都縣高家鎮一鎮領導告知了這一驚人消息。

■《清明上河圖》驚現“鬼城”

豐都是我國著名的“鬼城”,是我國鬼文化的集中地,同時又是移民大縣,在移民遷建過程中出土了不少文物,歷史上盛傳不少文物流落到這個號稱“鬼城”之地。為核實此事,8月14日,記者踩著青石板路,進入高家鎮老鎮,打聽了半天,才得知該“文物收藏專家”,就是賣噴霧器的小販老楊。


在和平路17號,記者找到了正在賣農具的老楊。他正在與前來購買農具的農民討價還價。身前是兩個自製、可以移動的簡易櫃檯,除了噴霧器,裏面還塞滿了釣魚竿、指甲刀、電筒等用品。話入正題的時候,老楊說得很堅決:“我藏著《清明上河圖》,畫是我父親1976年傳給我的,83歲的父親今年去世了。我不知道這畫值多少錢,但我肯定這畫絕對是真品,因為它是先祖楊準留下來的。北京的那幅是假的!”

半小時後,老楊帶著記者前去一睹這幅歷史名畫的“真面目”。穿過老鎮,就到了新鎮區裏他租的小房。關上鐵門以後,老楊拿下口令箱,折騰半天打開箱,從數幅畫中拿出來一幅。這是一幅卷軸畫,但畫的兩端沒有“天地桿”——一般卷軸畫都有的兩根“軸”。畫慢慢鋪展開來,“清明上河圖”幾個篆體字出現在眼前。幾米長的絹本條幅上的確是通常所見的《清明上河圖》的內容,茶樓、酒肆,木橋、小販、路人……描繪逼真。老楊介紹此是真品的理由時有些激動,“你看看,上面的幾十枚印章不少都是皇室禦印和名人的印章,時間跨度從宋代到明清”,記者在上面看到的確有“御書房鑒藏寶”等內容的印章。

■老楊特別喜歡收藏

老楊的真名叫楊仕河,出生於忠縣洋渡鎮鎮上,今年58歲。小學文化,曾從事白鐵皮手工操作,父親是個修理工,但十分喜歡古董收藏。1986年老楊離婚後到了高家鎮定居。受父親影響,三兄弟中只有楊仕河特別喜歡收藏。楊說他靠做小買賣每月有1000餘元的收入,都省吃儉用去搞收藏,30多年間走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收了不少藏品,他還給記者看了他的“漢代陶傭”、“唐朝銅器”、“明清陶器”等數十件收藏品,而《清明上河圖》是老楊特別珍愛的一件藏品。

■當地專家意見不一

《清明上河圖》在“鬼城”豐都現身的消息馬上傳開了,當地的意見明顯分成兩派:一派持肯定意見。豐都市文管所的專家吳先生稱:此畫他也親自去看過,真假雖不敢斷定,但該畫應該是有一定的價值。比如說,此畫質地是品質較好的絹本,畫上“隱藏易主知多少、聚散春風何處尋”的詩句就可以說明此畫有流落民間的可能。

另一部分專家對此則持否定意見,他們認為此畫是贗品的可能性極大。重慶市文化局的博物館處領導柳春鳴認為,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明上河圖》是經過國家級專家鑒定的作品,專家包括著名書畫家啟功等,具有相當高的權威性。

■故宮博物院專家提出否定意見

故宮博物院的文物鑒定專家也對此畫的真實性表示懷疑。有著近二十年古書畫鑒定經驗的楊丹霞助理研究員仔細看了老楊《清明上河圖》的照片後,提出了質疑:“第一,該畫卷的裝裱形式非常奇怪。一般的卷軸畫,題款和印鑒都是位於畫面的兩側,裝裱匠也極少把它們做成這樣一長條裱在畫面正上方的。這種極其少見的裝裱式樣,倒是在晚清和民國的名畫偽作中見到過。”

“第二,故宮博物院藏有明清歷代帝王的大量印章。從老楊的《清》圖看,畫中所蓋乾隆、嘉慶等印記的印章明顯是翻刻原印的,而且翻刻水準看得出還相當低劣。而且歷史上所見的乾隆、嘉慶的所蓋印記的位置都比較固定,大多蓋在畫心上,而不是像這樣排著隊似的一律蓋在跋上。仔細看看還可以發現,印記的周圍還有一圈油跡,而年代久遠的印章的油分早已滲入畫紙或畫布,是不可能有這樣的油跡的。”

“第三,畫頭的“清明上河圖”五個篆體字頂上蓋著乾隆的印章:乾隆宸翰。古書畫鑒定的專家們早已根據大量書畫認定,乾隆帝只在自己創作的書畫作品中才會蓋上這樣的印章。難道《清明上河圖》是乾隆畫的?”

故宮博物院古書畫部的金運昌副主任說:“就目前所知,國內外各博物館和民間私人收藏的《清明上河圖》不下百餘件,但北京故宮所藏的《清明上河圖》仍是國內外學術界所公認的惟一的真本。”

楊丹霞補充說:“現在不斷有人聲稱自己藏有《清明上河圖》的真品,僅在四川的安縣和廣安,就有分別姓黃和姓曹的兩文物收藏家這麼宣稱過。”

■說不盡的《清明上河圖》

不朽傑作《清明上河圖》是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所繪製,是我國繪畫史上的無價之寶。《清明上河圖》自問世以來輾轉飄零,幾經戰火,曆盡劫難,數次進入宮廷,又屢次流出宮外,演繹出許多傳奇故事。

《清明上河圖》,最先由宋徽宗收藏於北宋宮廷,西元1126年9月,金兵擄走了徽欽二帝,洗劫了宮中寶物。《清明上河圖》卻流傳於民間,元滅金後,該畫第二次進入皇宮。元代至正年間,宮中有個裝裱匠,用臨摹本把真本換出,賣給某一高官,後又賣給武林(杭州)的陳彥廉,陳怕事敗,又急於用錢,就賣給博雅好古、寓居北京的楊準。

明代正德年後此圖歸於陸完。陸完死後,兒子把它賣給了昆山一古畫收藏家顧鼎臣,太倉人王紆從顧家購買到此圖,但偽造出一贗品贈送給當時權傾一時的嚴嵩之子嚴世藩,事發後兩家結怨,王家被抄家。最後嚴世藩還是得到了真正的《清明上河圖》。

辛亥革命後,溥儀(宣統)遜位,仍居宮中,1925年,他離宮之前,將宮中珍玩字畫盜往天津。《清明上河圖》即在其中。後偽滿成立,他將此畫帶到長春皇宮,1945年,東北解放前夕,溥儀倉皇出逃,將此畫帶至通化,不忍丟掉,被我軍繳獲,收藏於前東北博物館。1958年撥交故宮博物館。不過這次《清明上河圖》入的不再是皇宮紫禁城,而是人民的博物院了。

《北京青年報》 2002年8月23日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昆阳子
  87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747 积分:64028 威望:0 精华:48 注册:2004/8/22 1:05:25
  发帖心情 Post By:2003/11/3 10:15:22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
备一个到信息里面去。


昆阳游子江南客
【岘堂网易博客】  【岘堂新浪博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迨行空
  88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业余侠客 帖子:407 积分:2338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4/9/5 9:19: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3/11/15 11:50:50 [只看该作者]

用心良苦,获益良多


曰成熟,曰历练,无非岁月磨英气
是宿业,是因缘,且以生涯证素衷
 回到顶部
总数 88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