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昆论坛【诗昆艺苑】【海岳庵】 →  民间玩具


  共有634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  民间玩具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传言玉女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侠之大者 帖子:1200 积分:9010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4/8/22 21:22:40
 民间玩具  发帖心情 Post By:2003/8/2 9:25:45 [只看该作者]

 


中国民间玩具历史悠久。可是长期以来,往往被人看作"小玩意"而不加注意。有人还认为这是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不屑重视。所以,有关它的历史,文字史料极少,甚至著名产地的县志中也难找到片言只语的记戴。比如说,无锡泥人早已扬四海,可是提它的历史,只能说:"相传始于明代";又如陕西凤翔,民间玩具手艺世代相传,究其起源,也只能说:"相传起于明初"。有关民间玩具的文字史料不多,然而传世和出土的实物史料,却雄辩地证实我国民间玩具源远流长。这本画册里介绍的一些作品,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六、七千年后的清代,就是一个例证。这些作品中,有民间玩具,也有供玩赏的雕塑艺术小品。


灰陶羊头

http://www.lingkong.cn/yiyuan/wanju/b001.jpg

商代 高2.9厘米 宽3.5厘米(河南省博物馆藏)

   羊头泥质灰陶,手塑成型,两角前绕成环,两眸贴塑鼓起,鼻孔锥刺,嘴巴捺印表示,塑型生动逼真。郑州出土。


黄釉猫头鹰

http://www.lingkong.cn/yiyuan/wanju/b002.jpg

西汉 高3.1厘米(陕西省与平且茂陵博物馆藏)

  猫头鹰通体施黄釉,塑造手法既写实又夸张,重点突出头上一对羽耳和一双鼓出的大眼,形象彷佛一只蹲坐的小猫。头部有孔,可以吹出响声。1978年8月4日于陕西省与平县出土。


胡人献宝陶模

http://www.lingkong.cn/yiyuan/wanju/b003.jpg

唐代 高5.5厘米 宽4.5厘米(河南省博物馆藏)

  陶印模呈椭圆形,正面为四个浮雕人物。前右二人作舞蹈姿态;前左一人双手捧宝作奉献状;其后一人左手置于胸前,右手扶肩扛物。四人均为深目高鼻,身着窄袖长衫,腰间系带,脚着和长靴,属于当时西域人形象。由此可见当时中原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之一斑。


人头陶埙

http://www.lingkong.cn/yiyuan/wanju/b004.jpg

宋代 高7.2厘米 宽7厘米 (河南省博物馆藏)

  埙为陶质。人头面部轮廓浑圆,头生双角,宽额高颧,突眉暴目,鼻呈圆状上翘,双孔浅圆,巨嘴外咧,大耳。眼部周围敷以两圈白色,笔道粗细不均,系随手勾划而成。该器制作手法简洁粗放,形象生动。整个头部为前后两块范模印制而成。中为空腔,头顶和脸的两颧骨处有三个圆孔与中腔相通,从顶部吹气,两手按颧骨上的小孔,按与不按交替,即可发出不同的音调的声音。


生肖挂马

http://www.lingkong.cn/yiyuan/wanju/b005.jpg

宋代 高6.8厘米 长3.1厘米

  此马铁质,系浇铸成形,锉刀加工,背上有一小环,为穿绳套挂之用。头大身小,稚拙可爱,属小儿悬挂之物。


蟋蟀过笼

http://www.lingkong.cn/yiyuan/wanju/b006.jpg

宋代 各长约7厘米(镇江市博物馆藏)

  图右顶式,顶中有长条形孔,孔两侧为陶纹,外斜面上饰方如意云纹。一头有孔,是捕捉蟋蟀时用。1966年出土于江苏省镇江市南郊畜牧场南宋墓中。图左为长腰形,上设活动盖,盖面上附突出的梅花钮,两边双凤飞舞,凹点纹为地,两头有孔,它是将蟋蟀过到盆时用的。1962年9月出土于江苏省丹阳县大路照临大队元代窨藏,属元代制品。两个过笼虽属灰陶,但制作都很精美。据《宋史贾似道传》云:"时襄阳围已急,似道日坐葛岭……,当与群妾斗蟋蟀"。这俩个蟋蟀过笼的出土,正说明宋、元之时斗蟋蟀之风甚炽。


大阿福

http://www.lingkong.cn/yiyuan/wanju/b007.jpg

清乾隆 高24厘米 宽18厘米   (无锡市泥人研究所藏)

  “大阿福”是无锡惠山泥人进和成熟悉期后的代表性产品。传说它是根据以下民间故事创作的:古代惠山上,曾有毒蛇猛兽为害,后来天上降下一对人形巨兽,名沙孩儿,勇猛健壮,有无比神力,山中各种猛兽只要见其微微一笑,立即俯首贴耳,任其吞食,从此山上,山下,得以安居乐业。人们怀念它们的功绩,就创作了两个怀抱青狮 的健壮儿童形象的泥人,以作纪念。驱邪就能降福,因此取名“阿福”。早期惠山泥人均为单片模印,自大阿福开始,采用双片模与单片模同进生产。这件阿福,空心薄胎,是双片模制作的产品,这是一件彩绘很精的“大阿福”。


如意

http://www.lingkong.cn/yiyuan/wanju/b008.jpg

清初 高8厘米 宽5厘米(无锡市泥人研究所藏)

 "如意"原名"吉祥如意",是早期惠山泥人在年节时销售的重要品种之一,寓有一年到头万事如意的意思。后来除年节外,亦在蚕茧上市季节,会考时及进香时庙会上出售。此泥玩具为一男孩坐像,它面容安祥,略带微笑,头上梳宋代双髻发式,系满红头绳,上身彩绘蝙蝠花,象征多福。造型圆浑,系用单片模生产,故形似高浮雕;背部扁平,只着土朱色,属典型的早期产品。"如意"应是"大阿福"的雏形。


彩绘布老虎

http://www.lingkong.cn/yiyuan/wanju/b009.jpg

清代 高5厘米 长15厘米 汉

 应劭《风俗通义》:“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恶遇,烧焐虎皮饮之;击其爪亦以能辟恶,此其验也。”可知民间视虎为可以辟恶驱邪之物,由来已久。民间玩具中当有以布虎作枕头或玩物,盖取其能保护儿童不得恶遇,健康成长之意。北京布老虎具有京都特色,头大体粗,兽纹及口鼻等皆以梁枋彩画之法,古雅典丽,威猛传神。


刘海戏蟾

http://www.lingkong.cn/yiyuan/wanju/b010.jpg

清代 高14厘米 宽8.5厘米 (无锡市泥人研究所藏)

  据宋柳永“巫山一段云”词:“食看海蟾狂戏,不道九关齐闭。”即俗所云刘撒金钱之戏,或又讹为刘海戏蟾,由此可见“刘海戏蟾”这出戏,在北宋中期已很流行。本品就是根据戏曲《刘海戏蟾》创作的。它虽是一件“印段镶手”泥人(即指这件泥人的身段和头都是用模印,而手是根据动势需要随时捏的),但刘海张口蓬发,三脚蟾负于肩上,两手高举一串金钱(已散失),其狂放逍遥之状,表现得颇为生动。过去在年节进这一泥人十分畅销,似含年节欢乐与进财之意。


苏州娘姨

http://www.lingkong.cn/yiyuan/wanju/b011.jpg

清光绪 高18.5厘米(无锡市泥人研究所藏)

  过去女俑亦称“娘姨”也包括奶妈。这件作品所表现的是一位奶妈左手抱着孩子,右手摇着货郎鼓(已散失),正在那里哄孩子的情景。虽然是件“印段镶手”泥人,但通过女俑壮实的脸,宽大的腰肢与低眉顺眼的面部表情却把一位旧社会保姆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是一件刻划人物个性十分成功的惠山泥人。


风筝

http://www.lingkong.cn/yiyuan/wanju/b012.jpg

清末 高50厘米 宽90厘米(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风筝的品种有拍子,硬膀,软膀,串活四大类。天津风马牛不相及筝是当地民间艺术品主要门类之一。清末时期的著名艺人有朱竹渲,张七,兼子李等人。他们常常聚在一起,切磋扎制技艺,并创建了瓣的制作方法。所做的软膀风筝,其骨架用丝线扎结,面料有绫绢,着色沉着雅致。动物头部用纸浆模制法,使之坚实耐用,立体感强。头、翅、尾各部用瓴管连结成整体,可以拆装折叠,便于保存,形成了天津风筝的独特的风格。这只老鹰是朱竹渲的早期代表作品,距今约一百余年。面料理绫绢,造型准确,生动。虽拴用一根顶线,但放飞时却十分平稳,犹如真鹰展翅翱翔天空。


白釉黑彩哨子人

http://www.lingkong.cn/yiyuan/wanju/b013.jpg

晚清 右高6.8厘米 左高6.6厘米

  粗瓷胎,半截釉,釉下挂化妆土施黑彩,模型脱制。小孩头作双髻,手把玩具,身子只有头的二倍,下部印海水纹。面部彩绘笔调粗疏,眉眼左横右竖,一任自然。顶部和颈后有二哨孔,既可玩赏,又可吹箫。


母子猴

http://www.lingkong.cn/yiyuan/wanju/b014.jpg

清光绪, 高2.6厘米 宽1.5厘米

  母子猴为桃核雕刻。母猴蹲坐,双手捧一已经掰开了果实;背且背着两只小猴,左右对称。小猴的上肢搭在母猴肩上头部紧紧偎母猴。猴脸都是在凹面上刻出凸起的眼睛和鼻子,全体刀法粗犷,加之桃核中心有垂直穿孔。古代民俗,穿插线加穗,佩带于小儿身上,既可作玩具,又寓有"桃梗辟邪"之用意。


蝈蝈笼子

http://www.lingkong.cn/yiyuan/wanju/b015.jpg

清末 高5厘米 宽8.9厘米

  用半个葫芦粘着于椭圆形木片上制成此蝈蝈笼子。通体线雕,器身腹部主体纹样是菊花,牡丹,韭花,末花,绣球,太极鱼、十字纹等构成的球形花,前位饰以宽窄相间的直线和曲线的几何纹,后壁外面是梅花冰裂纹。十字纹和冰裂纹都是透雕,借以流通空气。器盖刻成开屏的孔雀翎。蝈蝈又名"叫哥哥",雄性能振翅发声。旧时老年人往往于深秋把它养在笼子里,揣在怀中,用体温延长的它的生命。隆冬季节,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偶而听到蝈蝈的鸣声,也是一种生活情趣。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