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昆论坛【诗昆文苑】【读书台】 → [原创]哲哉老子,正言若反。


  共有740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哲哉老子,正言若反。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有所乐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民 帖子:163 积分:857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3/25 19:58:26
[原创]哲哉老子,正言若反。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6/2 9:25:06 [只看该作者]

哲哉老子,正言若反。

 

正言若反(之一)

 

第一章

     

      无,乃无法称呼之世界原初状态乎?非也。观周行而不殆

 

一语,悉无乃无固定不变形态之永恒运动也。有,乃有以称呼

 

之世界状态乎?亦非也。观独立而不改一语,悉有乃有客观实

 

在内涵之不灭物质也。宇宙即无,宇宙亦有;宇宙即有之无,

 

宇宙亦无之有;宇宙亦有亦无,乃有无共存体。天地万物生于

 

有,夫永恒运动固有物质基础矣,物之千姿百态,人之形形色

 

色,皆秉于物质也。而有生于无,夫不灭物质亦展运动本性矣,

 

物之成住坏空,人之生老病死,皆秉于运动也。于兹,谁最

 

识之?唯吾中华古代周朝之老子也。老子所谓道,取其狭义,

 

乃有无律耳,于今译之,即物质及其运动之基本规律也。观此,

 

道,可知也。知而后可言之,由知道可言也。然宇宙之道,非

 

同寻常所言之道也。纵所言之道全对,亦因时空无垠而乃宇宙

 

之道之子集耳,至于未必全对,则更不可等量比之也。逆思之,

 

道缘何可言之,无非人类有认识和活用宇宙客观规律之主观能

 

动性耳。自然,道之名称,亦非同寻常也。或人或物之名,固

 

然代表某有限之实体也。而道之名,则泛以宇宙为载体,固然

 

无可代表某有限之实体也。宇宙时空无垠,斯道可谓玄矣。究

 

天地万物之奥,一道而已矣,岂有它哉。

 

正言若反(之二)

 

第二章

      

       美之为美,乃美之所以为美乎?非也。美之,使之觉美也。

 

何以使之觉美?乃美其耳目之外在美耳。由悉,“天下皆知美之

 

为美,斯恶矣”当译为:天下人都认为美其耳目的外在美是真美,

 

其实它很可能是令人讨厌之假美也。类此,后句亦可译为:天下

 

人都认为善待自己的行为是真善,其实它很可能是别有用心之伪

 

也。由知,夫丑恶者,每每乃美善之伪饰也。有真持美善者,

 

亦同时不乏伪饰美善者,何哉?盖天地万物皆相反相成之故耳。

 

故有无相互派生,难易相互促成,长短相互定形,高低相互依存,

 

音声相互和谐,前后相互伴随,亦同理可悉也。无为,乃任天地

 

万物自生自灭,人类不必有所作为乎?非也。夫无为者,乃无妄

 

为也。何谓妄?违道耳。道者何?广义之道,乃宇宙变化之基本

 

规律也。此规律乃万变中之不变,为天地万物之定则,不可违者

 

也。违者妄之。妄者败之。可不慎耶?故老子有云:“我独异于

 

人而贵食母”。夫圣人者,乃依道而行之君子也。其处事之无妄

 

为,一秉于道也。类此,不言,亦非什么话都不说,而乃不妄言

 

也。

 

正言若反(之三)

 

第三章

     

       不尚贤,乃不推崇有才德之人乎?非也。老子谓“事善能”,

 

由知老子乃推崇有才德之人也。老子又云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尤鉴老子爱才之心何其笃也。老子又曰“其不欲见贤”,此句揭三

 

昧矣。由彼及此,可悉:此“不尚贤”,乃不尚己贤也,即虚怀若

 

谷,不显摆自己高人一等也。尚,由崇尚,转义显摆、炫耀、夸耀、

 

标榜,岂有它哉。细析之,夫何故?斯贤,无非依道而行耳。悟道

 

而力行之,天下人无不可也,岂足标榜哉。你贤,我贤,他贤,人

 

人皆可贤;你圣,我圣,他亦圣,人人皆可圣。臻此,则“玄同”

 

矣,即今之所谓天下大同也。老子道德经之旨,不亦此乎?俗谓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指“排空百姓的心机,填

 

饱百姓的肚子,减弱百姓的竞争意识,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

 

大谬也。于兹第三章,“常使民”三字乃分水岭,不可不悉也。

 

其前,“四其”乃圣人自己治事之则;其后,乃其效也。持则而

 

无妄为,其效始昭无不治也。由悉:“四其”皆指圣人自己以道

 

为则而从容治事也。夫“四其”何义?乃谓:明道君子治事之准

 

则是,以虚怀若谷宽待别人,凭扎实求进严律自己,思想上克制

 

种种贪婪的欲望,行动上磨练坚强不屈的韧性。义取于此,岂有

 

它哉。类前“无为”,无知,非没有知识也,乃无狡智也,即不

 

以小聪明滥施狡诈也。无欲,非没有欲望也,乃无贪欲也,即不

 

怀贪婪之思以肆意妄为也。智者,亦非指聪明人,乃指自作聪明

 

者也。

 

正言若反(之四)

 

第四章

    

       此第四章之“四其”,与章旨大相庭径,何故?乃因古文字

 

为竹简,常错置也。有因于此,故吾大胆删之也。又,此章之末

 

“象帝之先”四字,则似一团浆糊,虽百辩而解之,终觉勉为其

 

难也。虑及章旨,故吾大胆接受有些研究者的新见而改之为“奚

 

之先”。愚以为,当删则删,当改则改,又何忌焉。若泥俗,则

 

不敢越雷池一步,甚可憾矣。

 

正言若反(之五)

 

第五章

    

       俗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为:天地是无所谓仁慈

 

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

 

生自灭。此解之谬甚矣。刍狗,一般认为是人们祭祀时使用的以

 

草扎制而成之狗,祭时用之,祭后即弃。愚以为刍,通雏。刍狗,

 

即雏狗,即小狗,即宠物,即心爱之物,即至爱也。。即使作祭

 

品,视为庄重之物,珍贵之物,亦不如解作雏狗更为妥切。老子

 

云:“人之不善,何弃之有”?即使是老百姓中的不善良者,老

 

子亦设法促其向善,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放弃之。显见,圣人是绝

 

不可能轻易抛弃任何老百姓的。由知,俗解甚谬,完全不合老

 

之哲思也。恰恰相反,老子有云:“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

 

心。”是设身处地为老百姓着想啊,此非老子之博爱精神乎?老

 

子亦云:“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是无弃人啊!可见老子

 

对所有老百姓是一视同仁地加以关爱的,用后即弃,非其愿也。

 

由此而思之,则不仁,非不讲仁爱也,乃无偏爱也,即从不因偏

 

爱而对谁格外施仁也,即一视同仁地把所有老百姓视为自己的至

 

爱也。自生自灭之说,甚是消极,岂合老子哲思耶?

 

正言若反(之六)

 

第六章

    

       严复谓谷神乃联合结构,真高见也。夫谷,乃山谷之谷,

 

非稻谷之谷也。以谷作榖,谓之生养之义,似是而非矣。夫谷

 

者,深邃也,空荡荡,容量极大,以兹喻道之外在形象,甚为

 

确切也。神者,灵通也,神通广大也,作用无穷,以神喻道之

 

内在作用,亦甚确切也。谷与神,二者合之以名道,正其宜也。

 

玄者,玄妙之宇宙也。牝,雌也,玄牝即宇宙存在之本也。何

 

以其后又云天地根?非同义也。因天地万物仅为宇宙之现在存

 

在之物质形态而已。由知:老子已深刻认识到宇宙必有原形

 

以转化为现今之天地万物,而天地万物今后亦必转化为宇宙之

 

新形态也。老子之哲思,在二千五百余年前可谓空前矣。又及:

 

堇,非勤也,乃通尽也。用之不堇,即用之不尽也。

 

正言若反(之七)

     

第七章

 

       天长地久者,非天与地既长且久也,乃指宇宙既长且久也,

 

此处天地已泛指宇宙也。长与久同义乎?非也。长,谓宇宙之空

 

间无限延长。久,谓宇宙之时间无限永久。合而言之,宇宙之时

 

空无垠也,不即宇宙长久乎?天与地乃宇宙现阶段之形态耳,既

 

非过去赖以生成之旧形态,也非将来必将转化之新形态,岂得永

 

久乎?“所以”与“故”同义,由知“故能长生”为赘文,乃抄

 

者或译注者所混入,删之为宜也。删之后,在其前加一“也”字,

 

文脉顺畅矣。“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者,一般解

 

作“抛一己之私甘居卑下而受人敬仰、拥戴,把生命置之度外而

 

从容度过一切劫难”,通。但吾更赞成另一翻译:“注重自身的

 

后天培养而强化自身的先天素质,抛弃闭关自守以实行改革开放

 

而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发展”。如此,则老子之哲思更趋真切与完

 

美矣。

 

正言若反(之八)

     

第八章

 

       几者,读机,而不读记也。何义?几,几乎也,几乎一样也,

 

类似也,接近也。几于,即接近于也。于七善,俗译往往脱离水之

 

比喻,愚以为有憾焉。水有多类,性状不一,当切于道而喻之,始

 

人信服也。居善地,谓处世要像顺流而下的水一样安居卑下也。

 

心善渊,谓存心要像深底潜流的水一样深沉稳重也。与善仁,谓交

 

友要像滋土润物的水一样亲善无比也。言善信,谓言谈要像畅流无

 

忌的水一样坦诚相见也。夫唯坦诚,始足互信,岂有它哉。政善治,

 

谓治理政务要像悠悠行进的水一样有条不紊也。事善能,谓办事要

 

像无往不适的水一样灵活圆通也。动善时,谓行动要像绕弯激石的

 

水一样相机而动也。如斯译之,则与“上善若水”衔接甚密,而于

 

其喻具体展现矣。“夫唯不争,故无尤”,其中之争字,俗谓竞争,

 

大谬也。老子谓“胜人者有力”,可悉其竞争精神非常强烈也。此

 

云“不争”,何指?谓于名利方面像默默无闻的水一样与世无争也。

 

于利民济世之事业,老子提倡奋起竞争之,义无反顾也。而于自私

 

自利之名利,老子提倡自觉抛弃之,舍得割爱也。大哉老子,天下

 

为公,足令千秋景仰也。

 

正言若反(之九)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已鉴老子提倡适可而止也。适者

 

何则?则以道也。依道而行,万事得其宜焉。“揣而锐之,不可

 

长保”,已鉴老子提倡留有余地也。过犹不及,万事遗其憾焉焉,

 

可不慎哉。“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何

 

谓?谓己奢则民艰,众怒难犯,必有恶报也。“功成身退”,何

 

故?盖功成则易骄,骄则易生贪欲,贪则易生妄为,妄则必然离

 

道,离则自留祸根也。且身退而让人,使众贤皆举,各展风采,

 

大济民生,大利国家,其功真无量也。

 

正言若反(之十)

      

第十章

 

       关于营魄,说法多矣。或云,营者,营气也,精气也,精

 

魂也,灵魂也,即精神也;魄者,形魄也,体魄也,形体也,

 

即身体也。或云,营者,魂也,乃肉体也;魄者,乃精神也。

 

斯二解皆误也久矣。其实,魄者,乃精神之阳也;魂者乃精神

 

阴也。安得谓之一精神一形体乎?愚以为俗解皆似是而非也。

 

何也?盖营者,乃营卫之省称也,乃以肌肤代指肉体也;魄者,

 

乃魂魄之省称也,乃以灵魂代指精神也。如斯解之,则豁然开

 

朗,毫无滞涩矣。“能婴儿乎”,乃“能如婴乎”之讹也。阖

 

者,合也。天门开合,谓万物之变动也。雌者,谓甘居柔下也。

 

玄德,谓大道之伟大操行也。因道至大而臻玄,依道而行谓之

 

德,如斯而已,岂有它哉。

 

正言若反(之十一)

     

第十一章

 

       此第十一章言虚实相兼之哲思也。非实物,无以方便;非

 

虚空,无以实用。世人皆重视实物之方便,而于虚空之实用价

 

值则熟视无睹也。比之治事,有善为故佳;而无妄为亦佳也。

 

有善为,实实在在可济世,自可嘉之;无妄为,点点滴滴不扰

 

民,亦可嘉之。老子之哲思,真四通八达也。另,挻者,柔和

 

也,转义柔和地揉捏也,误为埏,当改之焉。

 

正言若反(之十二)

     

第十二章

 

       五色者,青赤黄白黑也,此处指色彩过于杂乱也。五音

 

者,宫商角徵羽也,此处指声音过于嘈杂也。五味者,酸苦

 

甘辛咸也,此处指口味过于浓厚也。盲者,非眼瞎也,乃指

 

看不清事物真相也。聋,非耳失聪也,乃指听不准内在音

 

也。爽,非真的口味爽失也,乃指味觉不够灵敏也。行妨者,

 

行动受到妨碍也,即行为受制于人也,俗云口吃口软,手拿

 

手软,不亦此乎?“圣人为腹不为目”,俗谓“只求维持基

 

本的生存需要,而不沉湎于感官之享乐”,似是而非矣。

 

子于第三十八章中有云:“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

 

实,不居其华”。此语刚好释之。为腹者,注重内在修养而

 

图个扎实也。不为目者,远离外在诱惑而不尚浮华也。“故

 

去彼取此”乃赘语,弃之毫不可惜也。

 

正言若反(之十三)

     

第十三章

 

      高亨谓“大患若身”应为“大患有身”,其言甚是也。

 

身,自己之身家性命也。因外在之宠辱而为自己之身家性命

 

担忧,此乃俗气耳。夫明道君子,超然物外,外在宠辱何惊

 

其心耶?不为自己之身家性命担忧,大患亦坦然处之矣。

 

以身为天下,与爱以身为天下,非同义也。夫贵以身为天下,

 

谓思想上重视奉献出自己的身家性命来服务于天下者也。而

 

爱以身为天下,谓行动上喜欢奉献出自己的身家性命来服务

 

于天下者也。贵者,重视也。爱者,喜欢也。自己的身家性

 

命来服务于天下者,因其思想上重视,故可担当天下之大任

 

也;亦因行动上喜欢,故其可取信于天下也。二者似同而有

 

异,宜诸君细细辨之也。

 

正言若反(之十四)

     

第十四章

 

       希者,通稀也。搏者,抓也,握也,取也,摸也。大道

 

时空无垠,故三不其然也。无状之状,宜为无形之状也。夫

 

状者,物质状态也。无形,皆因大道之载体宇宙时空无垠也。

 

所谓“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即此指也。象者,

 

运动形象也。无物,皆因大道之载体宇宙运动永恒也。宇

 

时空无垠,运动永恒者,何也?盖宇宙中物质不灭之故耳。

 

惚恍者,天地万物之千变万化也,即宇宙中物质之永恒运动

 

也。为何“执古之道”,可“以御今之有?”盖大道乃宇宙

 

变化的基本规律,天地万物皆依之也。由知:古为今用,正

 

其宜也。能揭示这古往今来之历史的真谛的,非此大道之规

 

律莫属也。故老子所云“能知古始,是谓道纪”即昭此意也。

 

正言若反(之十五)

     

第十五章

 

       豫者,象属,其性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凡事皆小心

 

翼翼而处之。犹者,或云犬属,或云猴属,愚以为猴属更

 

妥切也。夫犹者,眼观六路,随机应变,凡事皆深谋远虑

 

而处之。由知:“豫兮若冬涉川”即谓:他未雨绸缪,防

 

患未然,那小心翼翼的样子就像是冬天赤脚涉水过河也。

 

而“犹兮若畏四邻”即谓:他眼观六路,随机应变,那深

 

谋远虑的样子就像是警惕四邻敌国之围攻也。类此,“俨

 

兮其若客”即谓:他不卑不亢,风度翩翩,那严肃庄重的

 

样子就像是于异地作客者也。“涣兮其若凌释”即谓:他

 

宽大为怀,容人有量,那热情洋溢的样子就像是冰雪在阳

 

光下日渐消融也。“敦兮其若朴”即谓:他敦厚诚实、质

 

朴无华,那大智若愚的样子就像是未经雕刻之朴材。“旷

 

兮其若谷”即谓:他胸怀开旷、气度恢宏,那从容镇定的

 

样子就像是高山夹持中的深谷也。“混兮其若浊”即谓:

 

他平易近人,不事张扬,那默默无闻的样子就像是甘心隐

 

身于混浊的泥水当中也。至于两个“孰能”,愚以为文字

 

当改也。宜改为:“孰能浊无止,静之徐清?孰能安既久,

 

动之徐生?”改后,文气之流畅甚可怡心也。末四字宜为

 

“敝不新成”,何也?盖敝者,旧也;不者,否也。敝不

 

新成,即今成语“破旧立新”也。宇宙之永恒运动,实乃

 

物质形态之破旧立新也。老子哲思卓越若斯,真令吾高山

 

仰止也。

 

正言若反(之十六)

     

第十六章

 

       “致虚极”与“守静笃”同义否?非也。夫 “致

 

虚极”,谓思想上清心寡欲达到极点也。而“守静笃”,

 

谓行动上清静无为竭尽虔诚也。归根曰静者,谓究其本

 

源,原本归无也。复命曰常者,谓天地万物之必然结局

 

乃自然而然的客观规律所定也。“不知常,妄作,凶”。

 

老子于兹所强调者,何也?不知常则易违道,违道则易

 

贪婪,贪婪则易妄为,妄为则易败事,败事则易犯险。

 

夫所谓妄作者,即妄为也,妄为必犯险也,可不慎欤?

 

正言若反(之十七)

     

第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何谓也?谓最高明之统治者

 

引导人民同化于道,老百姓不觉得他有任何特殊也。此

 

句有何重大意义耶?其一。为官者平易近人,乃依道而

 

行之本职也。其二。官民平等,社会空气易良性化也。

 

其三。为官者,有导民向善之职责也。其四。官可依道

 

而行,民亦可依道而行无异也。其四。官民皆依道而行,

 

你圣我圣他亦圣,天下皆圣,此非玄德之境界乎。人类

 

达兹大同世界,此乃老子所推崇之最高境界也。“亲而

 

誉之”为何次之?盖官圣而民不圣,究非大同世界也。

 

至于“畏之”,则非心服,连官亦非圣也,当然更次之。

 

及“侮之,”必因为官者心怀贪欲,行臻妄为,政鉴扰

 

民,故民奋起侮之也。

 

正言若反(之十八)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夫何故?盖一视同仁之大

 

道被废弃时,仁义尽失,此时始有人提倡仁义耳。俗

 

谓“智慧出,有大伪”乃指: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

 

伪诈才盛行一时,此译似是而非也。夫出者,脱出也。

 

“智慧出,有大伪”者,乃指:智慧脱出正常使用轨

 

道时无法持正,此时始有严重之诈伪现象发生也。

 

子此章之逆向思维,甚是可钦也。

 

正言若反(之十九)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有人以为应是“绝礼弃智”,吾

 

深然之。“绝礼弃智”,即谓:思想上不自吹知礼多

 

智而能朴实为人,则老百姓自然获利多多也。伪礼有

 

做作之嫌,何如博爱;狡智有损人之举,何如虔诚。

 

夫博爱而虔诚者,皆依道而行者也。绝伪礼,弃狡智,

 

则民不受扰,得益多矣。“绝仁弃义”者,谓谓行动

 

上不标榜仁义而能制止妄为;能此,则老百姓始可恢

 

复孝慈本性也。“绝巧弃利”者,谓生活中不巧取豪

 

夺而能力戒贪婪;能此,则盗贼才会绝迹也。素者,

 

纯真也。朴者,质朴也。素而朴者,谓大道也。抱者,

 

思想上坚守大道也。见者,行动上遵循大道也。寡欲

 

者,谓思想上克制贪欲也。少私者,谓行动上不谋一

 

己之私利也。而无论少私或寡欲,皆谓当杜绝学坏而

 

妄为也。由知:其后“绝学无忧”,非杜绝学习以免

 

忧患,乃杜绝学坏以免一切后顾之忧也。

 

正言若反(之二十)

     

第二十章

 

       唯者,唯唯诺诺也,唯命是从也,转义坚决支持

 

也。呵者,呵斥也,转义强烈反对也。依道而行者,

 

一意遵道而不违,至于或褒或贬,又何萦怀耶?无论

 

赞美或厌恶,皆超然物外也。昭昭,与察察,同义乎?

 

非也。昭昭者,谓认识问题明白也。察察,谓处理事情

 

精明也。类此,昏昏,谓认识问题糊涂也。闷闷,谓处

 

理事情迟钝也。于此四词,务当细细辨之也。夫“澹兮

 

其若海”,谓老子自己一生历尽坎坷,一如动荡不安之

 

大海也。而“飂兮若无止”谓老子自己一生漂泊不定一

 

如大风狂吹无休无止也。老子百劫不惧者,何哉?盖因

 

老子依道而行也。故老子此章谓“贵食母”也。其所云

 

“我独异于人”,非不谦虚也,乃出自心声之直言也。

 

老子凭自己的特色面世,哲思博达,纵历千万年亦顶天

 

立地,无憾无悔也。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昆阳子
  2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747 积分:64028 威望:0 精华:48 注册:2004/8/22 1:05:2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6/9 13:36:28 [只看该作者]

这个个好文字,推荐一下。


昆阳游子江南客
【岘堂网易博客】  【岘堂新浪博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