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昆论坛【诗昆艺苑】【快雨堂】 → 我读论语


  共有5781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我读论语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1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8/16 1:14:54 [只看该作者]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
凡是为人弟、为人子的,在家要善事父母,以尽孝道。

在宗族乡里之间,要善事兄长。

凡做一件事,都要慎始慎终,并形成习惯。

凡说一句话,都要发自内心,慢慢形成诚信。

对于寻常的人都要一样的爱他们,不要有憎恶嫌弃之心。

对于有德的人要更多亲近,受其熏陶来感染自身。

这六件事,是修养的重要工夫,学者需用心用力,不可懈怠。


这六件事之外,如果还有闲暇,则要学《诗》、《书》、《礼》、《乐》、《易》、《春秋》六艺之书,这其中所载,都是圣贤教人的为人之道。

也有人说六艺原本是指礼、乐、射、御、书、数,我认为孔子定是觉得这六艺本为日常不可缺者,就好像人要吃饭一样平常,已经不需再提了,所以孔子说了前面的六艺之书。

人如果没有余力,自然不会去学习,但是如果有了时间和能力,则不可不博求广览,将知识作为自身修得的辅助。孔子这句话当然不是只对为人子、为人弟的人说的,其实是泛指天下众生,皆应如此。

从小,老师和家长教我们孝顺父母、孔融让梨、扶老奶奶过街……无非就是正人品德,而孔子说的礼乐诗书,亦不过是孝弟、谨信、博爱、仁义和学习这些事。

如果人人都能学好的品性,从而都有了仁德之心,天下会少了多少纷争,这虽然过于理想,但可见孔子之言,真乃名训也。。。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1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8/16 17:20:32 [只看该作者]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字子夏。


子夏说:人所以为学,要在纲常伦理上下功夫。人知道贤这个字,都知道“贤”是好的,但不能充分理解和认识。
若使贤人之贤,也就是说要敬重德行,从而移易色欲之心。大贤则视之为师,次贤亲之为友,做到笃信不移,就如同常人之好色欲一样,这样才能算是好善至诚。
为人子,都知道孝顺两字,但做到的人不多,只有竭尽无遗,由心至外而力行孝道,这才算是真正的孝亲至极。

事君,不可以不忠,如都自爱其身,则其忠必不完善。如果实心任事,将身体交付君主和国家,虽辛劳疲烦所不辞,虽患难而不避,一心只想忠君报国,而没有私欲自图,这样才是事君的至诚。

交友不可不信,轻易违背诺言的,必不讲信用。如果能诚心对待朋友,对友人说的都是内心诚挚之言,做到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任时间多久,也不违背诺言,这才是交友的至诚。

这四件都是人伦之大者,如果能做到都尽其至诚,这才是正道,所谓学问之道,不过如此。

一个人做到了这些,就算自己说没学过这些道理,那么我也认为他学过了。如果这个人真的没学过,就算他天资聪颖,最多也就是几件事巧合,不可能事事尽美。由此可见,古人为学,都是用力于根本之处,而不专在言语文字上雕琢粉饰。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1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8/16 23:43:38 [只看该作者]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君子为学,必养成深厚凝重的外在气质,这就是说,有内而生外,外则辅之于内,一个人如长期不在乎外在的气质,则内在的修养会慢慢消失,那么所学的德行与品德自然不会巩固于心,从而渐渐消失。

君子立身之本,外在于厚重,内在于忠信。人不讲忠信,则一切事物皆无实处,那么何以为学呢?

故为人应以诚实不欺为主,无一丝毫之伪,然后才能进而修德。

所交的朋友,胜于我的,方对我有益;德行不如我的,切不可与之为友,这样的人,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人不能无过,而贵在能改。有了过错,而惧怕改之,则过错日将甚矣。


所以,但遇有过错、或听别人劝谏、或自己感觉到了过错,应该及时改正,不可因其困难、面子等原因而忽视,妄自存苟安之心。

以厚重为质,以忠信为主,又加以胜我之人而辅之,行事则有改过之勇,交人则内外一体,从此,内外修养之功全矣,吾辈当勉哉!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1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8/17 16:31:41 [只看该作者]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曾子说:人伦以亲情为重,人对生者,或有能尽孝的;而亲人死后,人们能尽丧事而不能尽礼的,那就多了。

初丧的时候,因为思念,人尚能尽礼。等一年后,或者时间更久远些,人们就会慢慢忘记了,从而祭祀的礼节不能尽诚的人和事就很多了。

民心的浅薄,是因为在上面阶级层不提倡而导致的。

若上层统治阶级在丧事时,做到不仅仅是哀伤,每事都做到尽礼,避免后悔的事情发生。追思前人之时,不要仅仅是祭祀,还要致其诚心,不敢有一丝怠慢之心,这就做到了厚德。

民众看到,自然会被感化,从而皆兴仁孝之心。

丧尽其礼,祭尽其诚,如此长久,天下皆厚德矣。

统治阶层为天下表率,孝者,人心皆同,如想教化百姓,使厚德之风成为民俗,那统治者的榜样不可小视,而不可不尽力而为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1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8/17 17:14:12 [只看该作者]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子禽,姓陈名亢。子贡,姓端木名赐,他们都是孔子弟子。

子禽问子贡:夫子周游四方,每到一个国家就知道这个国家的政事,是夫子求访别人知道的?还是各国的君主自己将政事告诉孔子的?


子禽由此之问,足可见其不善观察。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16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8/17 23:12:48 [只看该作者]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贡说:夫子所以得各国的国政,不是夫子有心去求的,也不是各国君主无故而告知的。

因为夫子圣德于内,则光芒自然流于外表。其容貌词语之间,只见温和淳厚,无一丝粗暴之气;善良而耿直,无一丝矫揉造作;谦恭而庄重,无一丝懒惰怠慢之情;节俭而有节制,无一丝松弛纵容;礼让而谦虚,无一丝骄傲。

有这五点的圣德,自然会感动他们,所以各国国君会尊敬夫子,从不会忽视他,对夫子为人坚信不疑。

于是都把各国的政事,尤其是一些关于改革方面的,都拿来向夫子请教,所以夫子才会了解各国的政事。

就按照你说的夫子求者而论,这样的求,不是和别人的求有所分别吗?他人的求,是待访问后才得知,而夫子的求,是以圣德感人所致,岂能一概而论?

子贡之言,不但破了子禽的疑问,而使后世诸人得以想象夫子之气象,这才是善言德行的圣人。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17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8/17 23:43:58 [只看该作者]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为人子,只有承受而无专擅,只有依顺而没有违逆。故其父在时,凡事都禀命而行,所以想了解这人,只能观看他的志向如何,因为他的行事方面是不可见的。
其父死后,则得以自主行事,其所作所为昭然可见,想了解这个人,看他行事就可以了。

如果其父死后,他的所行如同父在时一样,以至于三年之久未敢有所变。那说明这个人思亲之年始终不渝,孝顺之心无一刻不在,这才称得上孝。

其实孔子所说的顺应父道,是在一个合乎“道”的前提之下,如合乎“道”,父死三年而为改,这也说明了这个人的道德水准。

如果不合乎“道”,则速改无妨,向善之念何必等到三年之久。

所以我们读圣贤之书,不可专攻死角,眼界要放开了看,才能明白其中深意。 有些东西不是简单的文字所能表述得清楚的,须用心观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18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8/18 18:05:30 [只看该作者]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子说:礼的作用,和谐为重。先王治道以此为至善,大小事情都遵循此道。

礼对人而言,犹如尊卑上下,大小等级,是不可改变的,其体制也是严格的。用礼制约社会,必须要和顺从容,没有丝毫勉强乖戾,这才是难能可贵的。

军尊臣卑,虽然有所定数,但是情意之间也要有沟通。
父坐子立,虽是常情,然而家庭也要欢爱融洽,这才顺天理、合人情,也是礼所贵的原因。

古代先王制定礼数,原因都是出自和,以此达到尽善尽美,万事没有弊端。

天下的事,小到吃饭睡觉,大到纲常伦理,如果都能以和而行,无所阻碍的话,那么才是真正达到了礼的真谛。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19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8/18 20:12:23 [只看该作者]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的时候不照办,是因为知道虽然和谐了,但若不加以礼的节制,也会行不通的。


承上文说,礼贵在和谐,最好是无不可行者。当然也有行不得的时候,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所谓的和,有从容自然的姿态,所以才可行。但若以为何为贵而一味追求和,以至于任意而为,以至于奢侈任性,全不用礼数来节制,那就是放荡了,最终会导致丧事人伦天理,这是断不可为的。

由此可见,礼对于身体的约束,虽不至于拘谨、倡导用和,但决不至于达到放纵的地步。

古之圣贤,能以礼治身,而又能推行之以致天下,用的都是此道。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20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8/18 22:48:27 [只看该作者]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有子说:天下的事,必须谨慎其初始,而后才可以善后。

就好像与人的言语约定,本来就是要实现诺言的。但如果其所言不合义理,则必有承诺而不能力行,以致失信于人。

故起初与人诺言之时,就要思量再三,一定要让自己的言语合乎义理,并与义相近,这样所说的话才会经过时间的证明,虽日期长久也不会失信于人。

待人之礼,应当恭敬,然也自当有所节制。若恭敬不合乎礼,便是取媚于人,必遭轻贱。所以,对人恭敬必要斟酌,做到合乎礼节,才不会过于献媚。内不失己、外不失人,才不会因卑贱而遭其辱。

与人相交,本图长久,如果所交之人不是好人,虽开始暂时在一起,长久了必会分离。所以,在开始交朋友时,就要有选择,不可丢失了那些有德行可亲近的人。交友要做到谨慎的开始,并考虑到以后长久的相处。不然,交友只为眼前的苟且之时,最终必将悔矣。






 回到顶部
总数 71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