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昆论坛【诗昆文苑】【梦溪园】 → [原创]第三极印象


  共有13034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第三极印象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当头炮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835 积分:4605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5/11/27 11:05:08
[原创]第三极印象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12/10 15:51:08 [只看该作者]

 

向往

    从小就常听人说起西藏,更有藏族的很多传说。那是块世界最大、平均海拔最高的地方,科学界将其称为地球的第三极。有最高的山,发源有最多的河。有最深的大峡谷,最多长年不化的冰峰。最多从无人涉足的原始森林,有无数珍稀、濒危的动、植物。更有多如繁星的海子,和那开满格桑花的大草原……

    从地图上看,离我们四川很近,似乎只消翻个坡就到。和川西的甘孜、阿坝两州,更是唇齿相依、山水相连。从心灵上说,异俗殊风,文化传承迥然不同。更有传言,若非当地人进入,山神不喜。到了那里,就会感觉到头晕、头痛,恶心、气紧,憋闷难受,甚者枉送性命。包括那些同样地在山区生活,自认很适应高原气候的人。同时那里也是我国优秀人才的进身地;英雄豪杰的化龙池。更是各路精英的试炼场,核心官员的登天梯。基本上去那里当过三、五年兵的,至少终身保有铁饭碗。在那里经过二、三年历练的合格官员,更是从此仕途畅通步步高升。真是困难、险阻虽大,却与机遇、希望共存。使一般人感到有种自然威压的同时,更觉有种神秘感。隔着重重疑云迷雾,明知近在咫尺,却仍觉十分遥远。

从去过西藏的人口里,都听说那里很美。对其民风民俗,更常津津乐道:粗犷、原始、固执、坚韧,与雪域高原浑然一体。令人感觉美不胜收,很是向往。事业初成后,海内的名山大川,几乎多有涉足。东瀛、西欧、北俄、南洋,也已留下游踪。唯一没能了愿的,便只剩下西藏。 不仅对其特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更对其厚重的积淀和深遂的内涵充满向往。心中一直在作进藏的准备,并有针对性进行过身体锻炼。且先后对四川、云南两省内的藏族聚居区,特别是其外围的康巴地区作过适应性的自驾旅行。尽管在稻城、若尔盖等地,也遭受过高原反应。均因时间短,没有发生太大的伤害. 但究毕在心中,留下了一定的阴影。加之需要的时间较长,故几度准备欲行,均因各种原因搁置。直到如今岁月已逝,竟然到了旅行社需要有人陪伴方能进藏的年龄。再不行动,今生便将更无圆梦机会。没了可供犹豫的时间,我终于决然而然的跨出了这一步。

成都到拉萨的陆路行程虽有两千余公里,但直线航程却用不到两个小时。这次主要是去检查一下身体能否适应,故儿女们认为以双飞短游最为合适。女儿在省城联系了最方便的散客贵宾团,由小儿子专程护送直飞拉萨……

多少人平生的愿望

光阴里淡化成奢想

空留下未了的情缘

在岁月叠加中埋葬

    

想获得更大的自由

先勘破自心的魔障

 



 

青藏高原的阳光

拉萨机场很实在,不奢华。外形不做作,不太高的一排平顶楼。极像自贡高新工业开发园区,那些现代化大厂房。可能是根据高原地区,风大的特点设计的。当然内里的机场设施一样不少,也是全现代化的。只是这里没有大空客来起降,故没设移动登机舱。这可能才是候机楼不高的主要原因,反正旅客都得走底层离港。

听说西藏冷,大多数初次进藏的人都换了冬装。青藏高原却以明晃晃的大太阳,迎接我们。走出机场几乎睁不开眼睛, 已是下午四点过了还像正午时光。只是这看似猛烈的太阳,感觉却并不太热。当然也正是紫外线最强烈和时段,

成都出团时就知道,所谓团,就只我们父子两人。旅行社派了辆小轿车接机,直接将我们送到目前拉萨等级最高、最新潮、独据城东头的拉萨河畔, 名为圣地天堂的大饭店。据称这座洲际大饭店,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豪华酒店之一。离拉萨市政府很近、离布达拉宫仅几公里,属东城中心商务区。主体建筑是一座钢结构的亮棚,正面是金黄色,状如金字塔。装饰了一个藏式风格的门厅,配着现代酒店的旋转门.两侧是对称性的几幢斜三角客房大楼发,极富视觉冲击力。前面有喷水池和大广场,两侧有两个拉萨目前最大的国际会展、会议中心,几个月前才举行了试营业庆典。

在这新潮、略觉怪异的外形设计下,细看却仍含有很多藏文化元素的风格。如门楼、中庭台阶式的藏族民居式院落等。加上两侧挺拔的峻岭,都展现出了青藏高原景观与拉萨河谷风光的自然融合。

据说还有各种娱乐、运动设施,室内游泳池等。但我们本着初到高原尽量减少活动的原则并未去光顾。只是沿中庭那一圈就同时开设有十余个,不同风味的餐厅及酒吧。只须按人头交一份自助餐费,便可随意享受。收费虽不低、但烧烤煎炸蒸煮烹,方法齐全。京粤川湘各地菜,酸甜苦辣百家味齐备。况且在这世界屋脊上,山珍土产虽不足道,但热带水果、大洋海鲜,深海鲜鱼片。这些在内地中小城市也难多见的珍品,依然是应有尽有。

客房更是标准的五星配备,同时也保留了一些藏族特色。如圆枕、竹帘、方巾、床脚前的矮榻等,虽然实如摆设,却也见风格。更令人惊喜的是,晚上九时以后会从安装的中央空调中加入一些氧气。尽管我因择床等各种原因,依然睡得不好,心里仍然有一种安慰。

 



 

 仰望布达拉宫  

小时候学历史时就知道,布达拉宫是一座山,或者说山就是一座宫。如今站在它面前,更觉其群楼交错重叠,殿宇嵯峨的雄伟气势。这座倚山垒砌的宫堡式建筑群,在拉萨西北的玛布日山上。因这山色泛赤,亦称红山。本因唐朝太宗皇帝时,藏王松赞干布为迎娶远嫁西藏的文成公主而建。据传当年在红山上共建了三座九层楼宇的宫殿九百九十九间,加上修行室总计一千间。内外围城三重,藏王和公主殿间有金桥相连。因在信佛的藏民心中如观音菩萨居住的普陀山,故取名“布达拉”(藏语普陀之意)。但在吐蕃王朝覆灭后,布达拉宫也大部分毁于战火和雷击。

直到三百多年前,被大清顺治皇帝金册、金印,册封后的五世达赖喇嘛才重建布达拉“白宫”及宫墙城门角楼等,并把政、教合一的权机构,也由哲蚌寺迁来。其后,历世达赖喇嘛都有增建,直到八十年前十三世达赖喇嘛坐化,他的灵塔殿建成后,方形成了布达拉宫今日的规模。主体十三层,高约一百二十米。全为石木结构,宫顶覆盖镏金瓦,光映雪域,世呼圣殿。

可能因组团原因,行程已经作了改变。导游优先安排了拉萨一日游,这也是所有中外进藏游客的必修课。重点为布达拉宫,大昭寺、八廓街。因景点要九点过才开放,时间很从容。依然是轿车来接,又到城内一家旅馆,接上一男一女。加上导游兼司机刚好一车人,凑成了一个小团。将我们送到布宫前广场的左侧街口,约定九点半在大门入口汇合。街口有一个简易的安检站,依稀若一个开放性的公园。里面绿树成阴、古木森森,更有亭阁清池(一说放生池)。有无数信徒正俯身虔诚的向着布宫朝拜,身心如一的投入。

广场游人稀少,更显空阔、深远。宫前和广场间有很宽的园林、大道,除了节庆活动,一般不在其间停留。有一座已过一甲子的纪念碑,庄严肃穆的挺立。它和布宫之间的距离,是一段厚重的历史。见证着山河一统,沧桑巨变。这里也是远望布达拉宫最好的位置,宗教气氛十分浓厚。其时东升的太阳将圣殿顶上的镏金瓦、转经筒照得精芒四射、佛光遍洒,真让人有一种俯首拜伏的冲动。

真是:红山顶上佛光隆,极地梵天第一宫。

接引云梯何处去,三明秘境最高峰。

圣城开放的时间临近,游客们都兴奋的向布宫集中。来的人大多穿着冬装,宫前的人行道边很快出现了一条长龙。有专人捧着一摞摞五角、一元的零钱,来供游客兑换。因不明其意,我并未理睬。谁知刚排入参观圣宫的队列,便有一群人围上来乞讨。主要是老人和瘦弱和孩子,更有残疾人和抱着婴儿的妇女。看着那些一支支固执伸出的手、一双双企求的目光、特别是老年人脸上一道道深深的皱褶,没有人忍心拒绝。佛家看重的就是施舍,我搜尽了随身包里的所有小票。角票、元票、五元十元二十元的都散光后,仍然还有伸来的手。好在小儿子适时给我塞来一大摞五角币,才解除了我的尴尬。甚至一些本已准备包围我的乞讨者,反而退缩另寻施主去了。可见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当地大量兑换小币的处置,也的确英明。

我们来时正逢布宫在更换外围绿化带的草坪,潜意识中认为藏区的劳动方式是较原始的。其实不然、居然全是机械化,用挖掘机和汽车配合施工。远比内地很多城市的园林绿化工,洋气得多呢!

 

 


体尝修炼的入门功

等待参观的中外游客甚多,绕过有联合国世遗标志的石碑,方进入宫门。安检严于机场、几近苛刻,当然秩序也很好。这里一石一木、一碑一柱,在藏民心目中都接近神圣的地步。自然没有几个不长眼的,敢于在这里轻易亵渎。

宫门后有一小园、有卫生间,导游说这是宫内唯一可方便的地方。侧面有前几年才扩建开放的珍宝馆,主要展出宫藏文物。包括历朝的封诰、印鉴、礼品、文献典籍、贝叶经、佛像、唐卡、法器、珍玩、图片等。是个比较专业的地方,游客大多没有入内。而是从无字石碑处,顺着石头铺成的斜坡步道慢慢向上攀登。据说这是来此修炼者,基础的入门功夫。

布达拉宫的海拔高度有三千七百多米,步道较宽、可几人并行,也较陡、没走几步就气喘吁吁。脚很重、头很胀、高原反映强烈,不想说话。大家虽然没磕长头,但也是一步一点头、状如步步在鞠躬。很佩服年青的导游,他不但若无其事。尽管仅四个人、他仍然很尽责的不时讲解、说些趣闻,来分散我们的高原反应压力。说这是集宫殿、寺院和灵塔殿三位一体的建筑,也是西藏历史上政教合一的权力统治中心。主要由红宫和白宫组成:红宫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和佛堂;白宫是达赖喇嘛的冬宫,是旧时西藏地方的权力机构及其属下的僧房。

我们在他的指点下,还仔细观察了那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光滑细腻的阿嘎墙帽和平整坚韧的白玛草墙领。其外墙厚如城墙,最厚处可达五米,基础深入岩层。墙身全部用花岗岩石砌筑,最高处达数十米。据说每隔一段距离、更加灌铁汁以加固,提高整体稳定坚实。最有意思的是步道外侧的护墙,虽然只一米多高。但它的墙帽和其下的几十公分墙领部分,居然都是藏族独特的两种专用材料制成的。我连忙用相机认真的纪录下来。其实这两种材料本身根本不值钱,在当地也很容易得到。所谓阿嘎,就是一种风化石,似土似石,亦土亦石。主要用來做地坪、室内地面等。因打制特別费工费时,一般人是用不起的。我们去时正好有一小段墙帽在维修,六、七个老年妇女围在那精心打磨。一眼就能看出,全是义工。神情专注面带微笑,浑身洋溢着一种为信仰奉献的愉悦。

白玛草则是藏族独特的一种传统墙体建筑材料,其实它并非真的是草。本身是一种柽柳枝,树很普遍。秋天采来晒干去梢剝皮,再用牛皮扎成拳头粗的小捆,整整齐齐堆在檐下,有如在墙外又砌了一堵墙。然后层层夯实固定,再染上赭紅的颜色。这在西藏极常见,大多寺庙宫堡的檐下,那一层如同用毛絨织成的墙壁,就是白玛草墙。布宫护墙的墙领采用了它,可以使墙顶上的石料砌得更薄,从而減轻墙体重量。但白玛草制作的工序太过复杂,利用率又低。先前除了贵族、头人,一般老百姓是根本用不起的,几乎是原西藏社会等级的标志物之一。当然作为对布宫的保护,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是绝不许用其他材料代替,也给布宫更增添了庄严肃穆的外观形象。

更为奇特的是红宫前面,有一大片陡峭耸立的白色墙面名晒台。是在佛教节庆时,悬挂大幅佛像挂毯图像的。居然形成了一幅自然而然的山水版画,令人不得不惊叹造化的神奇。尽管一行磨磨蹭蹭的慢慢挪移,我们终于也抵达了布宫的东天门。我虽然很累,全凭一股意志力在支撑,但感觉还能支持。到是河南那个四十多岁的小钟,有些受不了。说头痛得厉害。好在我随身备有药品,儿子给了他一包速效头痛粉。没水、只好干吞。幸喜效果不错。我们这小团队总算成功完成历练,升入梵天。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当头炮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835 积分:4605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5/11/27 11:05:08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12/25 22:17:18 [只看该作者]

礼佛东大殿

值守东天门的环眼黑脸、憨厚粗胖的天王们,虎视眈眈的审察着每一个游客,比安验更显得严肃可爱。这进入天门的护法殿,建在宫墙隧道的入口。地形所限、没位置塑像,四大天王均是色彩斑斓、很有藏族特色的巨幅壁画。其后是光线暗淡的一个长隧,形象的阐述着什么叫别有洞天。在外侧厚达四米的宫墙上留有一、两个窗道,算这一段洞天的通气和采光孔。人们纷纷往其中扔着零钞,不知有啥说道?反正前行后效,跟着丢买路钱。在这迷迷糊糊中。到达白宫的东大殿前。望着向上的一连串天梯,第一次感觉到拜佛的艰难。

尽管布达拉宫的众多建筑,属历代逐步增扩和重建的。但因其十分巧妙地利用了山形地势,让宫室和山体有机地融合。增扩和历次重大修复均维持了历史原状,能直接感受到其积淀的沧桑原味。这所谓的大殿不大但长,顺山势平行、上下回旋。内部主要为木制结构,飞檐翘角、处处鎏金、颇具汉地寺庙风格。装饰的铜饰,宝瓶,摩蝎鱼和金翅乌及佛教法器样式繁多,红幡、经幢特别是到处可见的转经筒,更显厚重的藏地色彩。殿内光线昏暗、通道狭窄、廊厦交错、殿堂杂陈,多神龛、暗室。布局变化莫测,进去后令人陷入一种迷离状况,甚觉神秘。更惜已入拍照禁区,能直接记住的不多。但觉:

西疆多净土,万物自回轮。转世灵童意,梵宫哲圣身。

有山皆证佛,无水不封神。只叹相逢晚,难归极乐人。

佛教传入藏地较晚,据史实记载:其大规模地传入西藏,应该从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时开始。佛教从汉地和印度,两个方向传入。主要因当时藏王松赞干布,在他的两个妻子:大唐的文成公主和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共同影响下,皈依了佛教。并派遣大臣到印度学习,创立藏文字、开始翻译了一些佛经。同时制定律法、明令藏民虔诚信佛,从此佛教才在吐蕃迅速传播起来。但那时已是佛灭一千多年后,印度本土佛教已经发展成大乘密教。已带有很浓的密宗色彩、崇尚念咒、火供、护摩等,属印度佛教发展到晚期的情况。是越过喜玛拉雅山,直传入藏,故称藏传佛教。和先前传入汉地的大乘佛教有很大的区别,与早期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区别则更大。

如果对这些情况根本不了解,进入布宫你连佛菩萨都分不清的。简单的说南传佛教接受的佛法,离佛灭最近。仅两百余年,其教理、戒律都以上座部佛教为主。传承了佛陀一套完整的止观禅修次第衣钵,可以说是种学说门派。不肯轻易改变出家人的生活、修行方式,宛如佛陀在世一样偏袒右肩、托钵、出外赤脚。除释迦牟尼佛外,并没有太多的神、佛、菩萨、祖师的信仰。现在东南亚的缅甸、泰国等尚可见。汉传佛教正如西游记所说,唐僧在西天取的是大乘经。主张行菩萨道,普渡众生。加之融入了中华的儒、道思想,大有三教圆融之意。形成了大慈大悲、济苦救难、忍辱觉悟、方便修行的菩萨行特色。而藏传佛教有很庞大的神佛体系,除了诸佛、菩萨外,有金刚、明王、度母、空行母,有各派祖师、护法神等,多不胜数。更非常注重供护法神,据说在迎印度僧人入藏传道时,莲花生大士一路上到处显现神通。将些山神、土地,全都收为佛教的护法神。所以一藏地,可谓处处都是佛,稍不注意就可能亵渎神灵。特别是进入布宫后、如你要依序磕头,磕上几天几夜也磕不完的。


布达拉宫的精髓

 

从东大殿登上白宫的最高处,是东庭院。似乎也算到了红山顶,有个称德央厦的小广场。从昏暗的殿堂来到这里,犹如是到了另一个光明的世界。导游说这是供达赖喇嘛观看戏剧,娱乐、休闲活动的场所。其寝宫也设在这白宫高层。全是落地玻璃采光,成天阳光灿烂,故名为东、西日光殿。僧官学校也在这周边,现适应旅游业、更有小卖部可买到饮水。前面正好对着布宫的核心精华——红宫。

若非门窗及外墙装饰、均为地道藏式,其外观到像现时流行的六加一小洋楼。我们稍事小歇后,再次排队、经过更严密的安检,顺狭窄的木质楼梯向上攀登。历代达赖的灵塔殿、佛殿,都集中于此。可谓世界级,国家级之重宝多多。不过纵然宝贝就在眼前,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大多也认不着的。单说为五世达赖建的金灵塔,由四根三层楼高的大柱支撑。气势宏伟,藏人称为“赞木耶夏”,意即其价值抵得上半个世界。花费了银子百多万两、黄金十多万两、珍珠一万多颗、还有无数玛瑙、宝石等。最为稀罕的是,有一颗大象脑里生成的比大指拇还大的珍珠。而这样的灵塔,竟有八座之多……

其他几座银塔规格虽比之略小,但也均是镶金嵌宝、极尽奢华。八座灵塔一字排开,称八如来塔。分别名为:叠莲、菩提、和平、尊胜、涅槃、神变、神降、吉祥多门塔等,代表佛祖一生精进中的八个不同阶段。人们远望时看到的那闪亮金顶,便是这些灵塔之顶。说俗点,就是达赖喇嘛们的棺材。世界各地文明古国中,大多有保存遗体的秘法。比如埃及的木乃伊、汉传佛教的肉身佛等。这肉身灵塔则为藏传佛教所独有,据史载已有上千年历史。仅只宗教领袖、高僧大德圆寂时,如达赖、班禅才能享受。其遗体以盐涂抹防腐、秘药使之脱水干枯,再加香料,经特殊处理后,存在塔内。但肯定的说,不可能比现代保存伟人遗体的水晶棺效果好。甚至和肉身佛,也可能有差距。究毕封塔后,已无法令后人瞻仰。不似去九华山拜地藏王菩萨,肉身佛装金后,还能宝相庄严的接受万民香火。

据说从达赖喇嘛的寝宫看,其内珠光宝气,陈设豪华。金盆、玉碗、古董、珍玩、绫罗绸缎,甚为花哨。室外阳台洁净明亮,凭栏瞩目、日光城尽收跟底。且群山拱伏,拉萨河如哈达系绕。原野辽阔、车道纵横,日居月诸,气象万千。看来,无论生前死后,他都是极尽荣华。若只当他是藏王或神王,这本无可厚非。但大清顺治帝封五世达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喇恒喇达赖喇嘛” 明白的说他是提倡“禅修持戒、禁欲苦行”的佛教头领。从其生前死后所受的贡奉看,其穷奢极欲实在也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个统治者。作为这样懂得享受、善于享受的佛教徒,就值得令人深思了。岂不有些愧对大皇帝赐的金册金印?

殿内还有很多著名壁画、御赐匾额、珠宝珍玩、文物古籍,因光线昏暗、无暇细审。所幸我们团队人少,行动灵活。在导游带领下,参观了当年松赞干布的修炼室和上面供奉其本尊像的殿堂。令我吃惊的是修炼室是在山体内凿成的洞窟。有松赞干布和文成、赤尊及随从,在幽暗灯光和被香火油烟熏得黝黑的洞窟中打坐。看着这些栩栩如生的塑像,仿佛感受到一脉历史的传承。从心底自然产生出崇敬和仰慕。有大功于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人,永远是值得后人尊敬的。尽管这传说中布达拉宫的第一千间屋,不到三十平方米。但却是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尘世天灾战火的孑遗,我感觉相比以金银财宝堆砌的灵塔、大殿、这才是布达拉宫真正的精髓。

 

从山下登顶的高度

修行者七世的征途

有灵魂不灭的念想

支撑着向上的脚步

   

一代代艰难中挣扎

随牛羊伴草木共舞

平生里只巴望奉献

朝圣殿转经道匍匐

    

爱阳光有达雪糌土

不知道啥自由民主

醉心于果报的升级

期待着菩萨们赐福

     

彩云开佛光降接引极乐

谱一曲轮回的本源之歌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当头炮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835 积分:4605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5/11/27 11:05:08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12/25 22:19:14 [只看该作者]

好事就让给别人吧

从后山走出已是中午,尽管很累尚有余兴。回望布达拉宫,背后看也仍然庄严巍峨。辉煌的金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整体以白、红、黑为基调,金黄为点缀的鲜明色彩对比,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先前曾听人说布达拉宫房有多高,山有多高。我一直认为这不过是对它依山而建的形容。当到达东庭院时,曾以为到了山顶。对那只几层楼的红宫,我自以为就是山顶上的建筑了。直到进了松赞干布修炼的洞窟,才知从下到上,全随红山形体设计建造的。这种以山为体,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宫堡结合形式。不但是藏地建筑的颠峰杰作,也堪称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典范之一。当然来此参观,更多的人是想一窥神秘,对藏传的佛教密宗多一点了解。

现今的藏传佛教以宁玛、萨迦、噶举、格鲁四派为主。藏语:宁玛,意为“古”、“旧’。其法统由前弘期佛教直接传承,以弘扬吐蕃时期译传的旧密咒为主。这一派最为古旧,更最为神秘,而且分有明暗两类。现在说的是以九乘三部,用伏藏传承取代了经典的寺院派。这是在几百年前就传入了周边的不丹、尼泊尔,近代更传入印度、欧、美,历史最为悠久的一派。因其九乘即包含了显教的声闻、独觉、菩萨道等三乘;也有外密的事续、行续、瑜伽续等三乘和内无上法的摩诃瑜伽(大瑜伽)、阿鲁瑜伽(随类瑜伽)、阿底瑜伽(最极瑜伽)等三乘。而阿底瑜伽即世人称的“大圆满法”。一般人或许不清楚藏传佛教,但不知瑜伽功法的人却很少。我们市里打起招牌的健身、美容馆,就好几家,但进出的多是女人。而通过瑜伽锻炼人的形体、皮肉、筋骨、体能,只是外密的基础效能。其精髓是呼吸、通过特定的瑜伽式呼吸,达到气入中脉、天人相应之目的。佛经记载释迦牟尼佛就是修炼了六年的瑜伽功法,入定七天七夜方悟大神通大智慧,终入涅槃境。

瑜伽本是古印度学术流派中的一系,被佛祖发展到了大圆满境地。成为修炼人心智、开发人体潜能,凝聚宇宙中生命能量。使修持者转化为佛光,能自由通透宇宙时空的功法。后来印度灭佛,传承受损。反到是藏传佛教保存更完整,这也是其近代得以传播的原因。特别是先前藏族普遍文化偏低,宁玛派僧徒中有一类称阿巴。他们不学佛经、不讲佛教理论,专以念经念咒行世。只在师徒或父子间直接传授,据说传承着不少密法。祛疾驱邪,也不容忽视。

其余各派,大同小异。萨迦派主要因先祖为元朝一统西藏建功,被元世祖忽必烈封为国师、领总制院事,管理西藏地方政教事务。最早在西藏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形成由血统、法统两支家族世代相传以适合民众修炼的“道果法”的传承。噶举派和宁玛派的阿巴差不多,“噶举”藏语本意口授传承。以金刚持佛亲口所授密咒,密教的修身法门“大手印法”为主。这也是武侠类小说、影视中,推崇的绝世武功。格鲁意为“善规”,在噶当派教理基础上,集藏传佛教之大成兼各派教义所长。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特点,后来居上。特别是在清朝中央政权支持下形成了达赖、班禅、章嘉活佛(内蒙)、哲布尊丹巴(外蒙)四大活佛转世系统后,进入鼎盛期。寺院最多、遍及西南、西北,连北京的雍和宫,也属格鲁派的著名大寺院。

说实在的世界上所有的人,谁不想变得更强、更健康,甚至与天地同寿呢?可叹相逢惜晚,只能依然学雷锋,好事就让给别人吧!只是想到神奇的瑜伽功法,沦落成仅为美女们减肥、塑形、美容的运动操,感到有些不值而感叹:

天竺人神功造就了释教

喇嘛僧有幸传承下精华

当瑜伽再度风靡着世界

只造就不少美女级菩萨?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当头炮
  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835 积分:4605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5/11/27 11:05:08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12/25 22:21:08 [只看该作者]

最彻底的施舍:天葬

时当正午、大昭寺在午休。导游引我们顺着声名鼎盛的八廓街,缓缓的前行。其实这是利用围绕大昭寺的转经道,在信徒朝拜的路两旁自然形成的集市。从早前的摊点,演化成各种店铺林立的商业街。商品多与宗教有关,地道西藏特色。也有尼泊尔、印度及周边国风情,成天人流不息。街上摩肩接踵,貌似热闹、实为安静。拥挤中显肃穆虔诚为拉萨最为奇特处。

因见我们对佛事用品兴趣不大,导游便聊起了天葬。一般藏民心中,布达拉宫如在天上。只能顶礼膜拜,不是可以随便进出的。大昭寺才是最神圣的地方,是藏区各地信徒,一步一拜、磕长头抵达的目的地。同时拉萨地区的天葬,也由这里主持。他指着地宫中那一排排密密麻麻的酥油灯,说起了西藏的丧葬习俗。除了少数几个活佛享有塔葬的特权外,天葬才是对有功德者的最高礼遇。藏族心目中最为神圣、崇高、超脱的葬礼,也是先前藏地最普遍的习俗。因为其它葬法,都有特殊针对性。据说火葬主要是寺院的高僧、大德,现体制内的公务员等。水葬是极贫穷人家,也说用于罪犯。树葬仅限于夭折的小孩子,土葬则是藏人最不愿意的。传说土葬后形神均灭,只用于恶疾和罪大恶极的死者。天葬藏语叫“恰多”,意为“喂鹫鹰”。秃鹫藏人称“夏过”,敬为神鹰。展翼长达一米多,重十余斤。栖息在天葬台周围的山头、山洞中,现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藏胞说神鹰临死时将迎着太阳飞行,直到粉身碎骨化为灰烬。因其离天最近,能借助其双翼升天。死者灵魂,得以进入天堂的极乐世界。同时舍身喂鹰,如佛陀舍身饲虎。也算是藏人一生中,最后、最彻底、最圆满的施舍。

本来以前贵宾团是可以参观天葬,去感受一下灵魂的洗礼。小史遗憾的说,后因被一些悲天悯人的世俗客妖魔化,故现在禁了。当然这也很正常,正如医学上的遗体捐赠。本是可以让很多人重获新生,恢复健康的善事。同样的让很多无知者,不能理解不愿接受。不过他曾多次亲临现场,将实况简略的告诉了我们。因这里究毕是藏地首府,规矩特别大、用度也惊人。故来此天葬的,都是很有身份的人。亡者先要请活佛、高僧念经超度;请阴阳选择日期、方位、上山时间;请专职天葬师,按行规进行准备接引。当死者被剥光衣服、捆扎停当,用白布或白毯子包裹严实,最后以一根白绳子将其系好后。要先到这里的转经道转三圈,去地宫殿点足千盏酥油灯,才送往葬台。当然如在交通闭塞的偏僻地方,则省钱、省事,程序很简略。也不一定很专职的,所以要问有多少天葬台,是很难说清的。

天葬台燃放起拌了酥油的松枝,一阵阵清香向四周的山头飘散。藏人称为煨桑。恭请神鹰降临。经探察证实后,鹫王率众秃鹫到坛场周围等候。喇嘛为死者最后祈祷,天葬师才开始了割礼。其实每一种职业,都有一定道德底线。天葬师下刀很讲究、极虔诚、视为善业功德,刀纹僧人袈裟的条格。将每一刀都作为对死者的加持和超度。

他说其实当时迫不及待的众多秃鹫,围在四周扑腾、飞旋。葬师的助手与死者家人,全在不停地阻拦、驱赶、现场很乱,围观者根本看不到什么的。直到切割完毕、鹫王首先取食后,众鹫一拥扑上、须臾分光。并非如无知者想象的乱砍、乱砸之恐怖。一般人能见的仅天葬师最后将那些碎肉收净,将零碎的骨头砸细,在铜盆里掺上糌粑和成糌粑团,一个个地喂给秃鹫吃时的误会和渲染。

佛家认为:生命的轮回中,肉体是短暂、不断变化的。只有灵魂永恒,死亡是新生的开始。。随着一缕缕袅袅的煨桑余烟,逝者灵魂终消溶于天地之间……

层峦叠嶂间飘散着清香

又见天葬台燃放起煨桑

深沉浑厚的过山号鸣奏

鹫王率神鹰破俗尘飞降?

 

去来清白的无一丝潜藏

梵界岂能容半点的肮脏

果报轮回中紧系着功德

自当施舍出最后的皮囊?

    

献身饲秃鹫圆循环消长

回报这生我养我的地方

肉体在钢刀利刃下超脱

灵魂锤炼得更加的坚强?

   

不求能进入等级森严的天堂

想去宇宙间自由自在地游荡


?大昭寺的起源

大昭寺虽说为当年藏王松赞干布所建,但何时始称现名、至今仍有各种说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拉萨之名乃得之于此,是藏人一致承认的。因迎娶文成公主进藏,为让文成公主能同在长安一样愉快、舒适的生活。也为了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决定在首府逻些,择地兴建一座新城以夸后世。便选择了玛布日山(红山),和山下不远的卧塘湖。山上建布达拉宫,湖边按照唐朝的建筑式样和风格作公主及随行人员的起居地,更因公主进藏带有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金像,便按大唐寺庙的形式修了个佛殿供奉。藏语称祖拉康或觉康。这便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也算大昭寺的前身。

以前藏人从未有娶得上国公主,藏王感到自己真是莫大的荣幸。因当时和亲,有如现代结盟,求亲也不易。特别正当大唐全盛时期,各国驻长安节使侦之后,请求赐婚的竟有天竺、格萨、大食、霍尔等诸国。均希望迎娶知书识礼,博学多才的文成公主。唐太宗决定让婚使们比赛智慧,胜者方可迎亲。吐蕃禄东赞凭才智一举夺魁,历史上称六试婚使。至今大昭寺、布达拉宫,都保存着这一事件的壁画。

吐蕃赢下这场促进本土发展的政治婚姻后,松赞干布十分重视。当即率禁军劲旅远道出倒淌河、日月山等地,到达黄河源附近的柏海亲迎。在吐蕃民众欣喜若狂的盛情中,留下一路美好的传说。历经千山万水到达逻些后,即被封作赞磨。而在松赞干布的妻妾中,加冕这种王后称号的仅只文成公主一人。以上均属有史料记载和文物佐证的,现寺前那著名的甥舅会盟、即唐蕃会盟碑和碑旁那棵文成种植的公主柳便是确证。据说以前藏族有遗弃老弱残,任其自生自灭的习俗。湖边常见饿殍,文成不忍,以佛法慈悲之道,劝藏王废除了诸多陋习。并在智囊团建议下,以佛殿几次被水淹为由进言:按藏族传说:藏人是灵猴和罗刹女的后代,而整个青藏高原就是这仰卧的魔女。卧塘湖恰好是其心脏,湖水乃其血液,必须填湖建寺方可镇压。然后文成公主还献上罗刹女头东腿西仰卧图,在丹田、四肢和重要关节,标注十二处佛寺位置。相当于中心重镇和四方边远地区共十三处,共同镇压可保藏地世代平安。按公主圈定的位置,开始填湖建寺。

当时吐蕃的劳动方式很原始,但聪明的藏人利用喂养的山羊,驮上装着沙和土的袋子就把湖填平了。这就是千只白山羊驮土建寺传说的根源。因当时藏传佛教还未真正传入,故文成这佛堂最初名惹萨藏语山羊,只为记住山羊的功德。不过上国公主下嫁的好处,不单是民族间的和平友好。其陪嫁有如现发达国,对落后地区的全方位援助。据传除带去各类谷物、牲畜填补物种空缺外,各类先进的生产技术如建筑、农具制造、纺织、造纸、酿酒、冶金和历算、医药、国学等,皆陆续传入吐蕃。更难得的是她随行的工匠、专家、智囊竟达数千人,无疑对促进吐蕃的文明进化有大功德。

当年的惹萨至今犹在,大抵在佛教正式传入西藏时,便已扩展成王族的寺院。名称也渐演化为拉萨,意即佛地或圣地。虽然其后在朗达玛当政的灭法期间曾遭毁损,但并未动摇其根本。相反随着后弘期到来后,历代的维修、扩大。直到六百多年前,黄教开山鼻祖宗喀巴在此创立传昭大法会,始得大昭寺之名。故当地人至今称那里为拉萨,也是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的真实来历。以文成和亲的功绩,开启了民族和睦相处的康庄大道。谨成七律一首以赞:

八廓街前看大昭,佛光金顶说前朝。

一株翠柳传功德,千只白羊留役徭。

智启顽愚开教化,技医蒙昧促农樵。

会盟了却先贤愿,民族亲和同富饶。


?到达了宇宙的核心处

在唐蕃会盟碑前,听完大昭寺的相关传说。看着寺外那无数不断起伏、俯卧、跪拜的磕长头队列,思绪还沉浸在天葬那最彻底的无私奉献中。我想民众的心中真是有杆称,一切真正有功于人类社会发展、进化的大德,将永远在历史的星空中闪耀。更为藏人质朴的宗教信仰所感动,生活在这样的人群中,有什么灵魂不能被净化呢!

寺门重又开启,在这各地藏民朝圣的最终目的地,秩序很好。尽管参观的人很多,但很安静。藏民是不需要门票

的,因为他们大多要依序为每一尊佛像敬献酥油。他们有专门的通道,据说有的会将毕生辛苦积攒之财富交佛前供奉。面对他们的虔诚,真有些让人感到汗颜。不管你信仰什么,来到这里先随大流。其实里面光线较暗,一个个封闭式的院落、殿宇,和布达拉宫没太大的的差别。我们小心翼翼的紧跟导游,去看他认为最值得关键的看点。

走了些弯弯曲曲的路,见过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神。金刚力士、夜叉龙王,在这里只是陪护。绕过密密麻麻、星星点点的酥油供灯,我们到达了最原始的“拉萨”。当年公主的"觉康"佛殿,现在经历代的增扩维护后,已是楼高四层、自成一体的密闭院落。它既是大昭寺的主体,也是大昭寺的根本。其布局方位与汉地和其他的寺院也不同,其主殿是坐东面西的。据说这是因为佛教传入西藏时,已是佛寂灭几百年后。而这里供奉的释迦像,正是文成公主所带的十二岁等身金像。面向故里以示敬礼,更因当时印度佛教已灭,预示着佛已在这里重生。而大昭寺的整体建筑设计,在组成结构上再现了佛教中曼陀罗坛城的宇宙理想模式。按佛教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思想。藏人认定拉萨是大千世界的中心,佛祖宝座是宇宙的核心所在。

在这样的理念导引下,以位于正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这所有朝圣者最终的向往地扩展。形成了沿千佛廊绕"觉康"佛殿转一圈的内环称"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则为中环,称"八廓"。这就是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的来历。而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为"外环"称"林廓"。这基本上就是先前拉萨的主城。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藏胞转经仪式的主要路线,绕完方为圆满。由此可以想见其佛事活动规模之大。就以现在的拉萨市看,这也是大半个城的范围了吧!

这里的各种佛殿很多,大多不太大,当然少不了松赞干布、文成和尺尊公主的供奉。在藏人的心中,他们是菩萨转世成国王和王后来救赎教化的。而且这里还有松赞干布和他两个在宏传佛教有大功德的孙子,合称祖孙三法王殿。大昭寺最特别处是获得藏传佛教各派的共同认同,共同拥有的。自从黄教开山鼻祖宗喀巴在此创立传昭大法会,并确立其为藏传佛教界最大的法事活动后。培养高级佛教学位"格西"即博士的精舍,也在此。如今一切传播有功的祖师、宗师,白教、红教之创始人都有供奉。连填湖建寺的山羊,也有专门的神羊殿。更有安生不清的各种木雕、壁画,包括与其相关的各种传说。在观音殿侧的楼梯间,墙上有截顶上有个洞的柱子。说把耳朵贴紧洞口,能听到鸭子拍打翅膀的声音。相传大昭寺下面、卧塘湖依然在,不但有通向湖里的活门,更有鸭子存活。导游笑着叫我也去听听,我说长年耳鸣,想啥有啥,你刚才一说,我就听到鸭子叫了呢。

可能因为我们的心不诚,都觉有些疲倦。尽管时间尚早,仍早早结束了游览。说实在话:我这一生,就是今天见的佛爷菩萨最多。

可能因为我们的心不诚,都觉有些疲倦。尽管时间尚早,仍早早结束了游览。说实在话:我这一生,就是今天见的佛爷菩萨最多。但究毕平生第一次走进佛国的核心,颇有感触:

终于来到了宇宙的核心,

不知经几世修来的殊勋

一生行走在时空的缝隙

竟然也遇到菩萨来接引

     

这里已敞开极乐的大门,

进入梵王天便倍享荣尊。

从未尝试过体制的束缚,

不若尘寰间作永久游魂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当头炮
  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835 积分:4605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5/11/27 11:05:08
  发帖心情 Post By:2016/1/5 23:56:56 [只看该作者]

奔向藏东南

早就知道今天起得早,但没想到未到六点就被叫醒了。早就知道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但也没想到会差上二十来度。本来为避开每年五月开始的旅游旺季,才将时间定在了四月中旬。农历尚在早春二月中,正常年景下,当是春寒料峭之时。但前天当走出机场大楼,却见这里阳光强劲,一片火烈的炽白。我感觉很难睁开眼,来接机的人很少,大都戴有墨镜。虽说并未感到燥热,但我们着的是冬装。昨日起床,太阳已升起老高,没太注意冷暖。今晨走出饭店大门,那种深深的刺骨寒意,瞬间侵透了我。不是旅行社的车很快来临,我都想重新避入室内。这时才更能体会这大饭店中庭,设计高大透明顶棚的重要意义和实用功能。

来的是一辆中型商务用车,车上仅剩下了几个空座。这里是最后一站,根本没选择余地。车内活动空间小,难怪旅行社通知只带随身小包。箱子行李都寄放饭店,据说这是西藏旅游的特点。饭店也安排有相应流程,不但有员工推车来接收行李。并在退房时给准备了盒式早餐。我们就在这黎明前最黑的时段,离开拉萨向林芝进发。似乎都没睡醒,闭着眼睛任随司机去折腾。可惜好景不长,剧烈的颠簸、让大家都不由不打起精神面对。明知道我们走的是赫赫有名的三一八国道,这条路爱旅游的人大多熟悉。可以说是我国中部从东到西最著名的公路。从东海边的上海,到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下的樟木。可谓一路美景如画、风光旖旎,天险无数、精采不断,最为自驾游一族所亲睐的景观大道。我说连四川境内的康巴地段,大多都早作了现代改造,总不至于拉萨附近的路会这么烂吧!导游才解释是修高速路,我们运气太好,正逢拉萨到林芝的高等级公路到了关键时期,很多地段正在改线。说再等一、二年,新路一通,也不会起这么早赶路了。

第一次小歇在一个名为强巴敏久林的村庄,即松赞干布出生地。属墨竹工卡县甲玛乡,藏语甲玛意为百里挑一的富地。看去很一般、感觉不到有什么奇特处,据说当年是建有宫殿的。现在就修了一座牌楼,立有标志,以彰显其伟人故居的特殊地位。尽管这一段路已修得很宽阔平坦了,但依然保留着以路为市的老传统。现在的藏胞已很有经济头脑了,会利用一切服务赚钱。除了买工艺品和佛珠、手串的小摊外,更有牵着藏獒、牦牛来和游客合影的。而且煞有介事的宣称,他那双角间披红挂花的大花牦牛是神牛。究毕这也算是离开拉萨后第一个景点,大家兴致勃勃让他将牛和犬安排停当后,依序去拍照。让这藏族汉子,小赚了一把。他高兴得笑哈哈的,临走居然冒出一句标准的普通话“欢迎再来”!

过了藏王出生地后不久开始登山,继续前行时本来天早大亮,但逐渐又变得开始朦胧。公路旁已见零星积雪。待到达日多时,四围山上都早已扎满白雪。迎面的来车顶上,堆积有厚厚的雪包。天空还不时飘洒着稀疏的细雪,奇怪的是两旁没一家开关着的店铺和行人,但建有一个颇具规模的温泉汤馆,虽也未见开门却是新式的现代建筑。车停在日多乡派出所大院门前,等候导游去领取了到松多之间的限速路条。没有人下车活动,天阴沉沉的仿佛天又快要黑了。这雪域中的小镇似乎没有生气,只有几只藏獒如卫士巡逻般的在风雪中游逛。各种情况表示,过米拉山口的艰难,真不是吹的:

极地风云骤,晦明翻覆颠。米拉山口路,十里不同天。


风雪米拉山

车出日多,贴着山边缓行。很快我们陷入了一片昏朦朦、雪茫茫的山原中。车辆络绎不绝、车速极慢,全在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移动。我在车里几乎连路沿都看不清,隔窗拍了几张照片,灰蒙蒙、白茫茫、隐约几根黑线条,像淡淡的水墨画。转过几个之字形拐、爬行老长一段坡、光线稍微亮堂了点,终于登上了著名的米拉山口。这里距拉萨一百五十余公里,海拔高达五千余米。

尽管同南迦巴瓦、念青唐古拉山和西藏很多著名的山峰相比,它的高度很一般。但因其是拉萨河与尼洋河的分水岭,将拉萨河谷与林芝分隔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这座东西向横亘于雅鲁藏布江谷地之中的雪山,也算其东西两侧地貌、植被和气候的重要界山。藏民称之为“甲格江宗”,意为“神人山”。他们一直将其作为神山朝拜,在布达拉宫东大殿醒目之处,有尊享供奉的专门席位。人们感恩其孕育出了青藏高原,最为淳朴的原始之美。而游人则能以此山两侧的剧烈变化,感受到仿佛截然不同的两方天地。其西墨竹工卡县,气候干燥寒冷。岩石易碎裂脱落、山形浑圆低矮,荒原纵横。而山之东的工布江达县却气候温暖潮湿,有利植被生长草木茂盛。山麓一带更有森林、沿河谷的天然牧场,农田和村落。

米拉山口路边有服务处,平整了一片开阔地。当然这只是相对而言,停不下几辆车。路两侧来往的车一堵,仅剩下一线单行车道。好在风雪并不太大,尚能通行,我看那些自驾的越野或轿车,都已在车轮上加了铁链。我们的车离山口还有五十来米就无法前行了,只能依序等候。年青一代纷纷弃车步行,去体验风雪中的神山圣域。尽管这一车人中,我应当是年龄最大的了,但仍然感觉有点不好意思。便也随大流站到了公路边上,适应了一下,开始往前走。并没有太冷的感觉、也不觉呼吸困难、恶心,但已有人已在路边作干呕状。好在我一向心态还算坚定,并未像好几个妇女受到连锁反应。不过这路、表面看似雪,踩上去却如冰一样坚硬滑溜。勉力走了一、二十米,只是略感头晕。本可坚持、但车已又开始蜗行,想走又委实太过耗费精神,便毅然返回车上。不想因意外影响其后的行程。

在米拉山垭口、自然少不了玛尼堆和经幡塔,更少不了藏民五体投地的虔诚礼拜。这样恶劣的气象条件还能拜得下去,可见信仰之力的强大。旅游部门还特地围了一圈石台,建了一座题为“雪域之舟”的牦牛群雕。那尊高大、威猛的大牦牛主雕,矗立在这雪域之中。伴着风诵经幡的吟唱,游人兴高采烈的笑脸。一天到晚精神抖擞,一幅幅珍藏,便进入了千家万户。这是三一八国道,最热门景点之一。

翻过山口、顺坡而下,还未下到山脚、雪雾已无踪影。不但天色早已恢复正常,居然不知何时太阳也升到了天上。公路伴溪顺河而行车窗外已是另一番景象。导游说现在我们将开始沿雅鲁藏布江三大主要支流的尼洋河,进入有西藏江南美誉的林芝地区。渐渐山不在显得那么些荒凉,从有苔藓状植物、灌木丛、杂树到林地。植被逐步丰富起来。我感觉和四川境内的甘孜、阿坝,两个藏族自治州的景况差不多了。很庆幸能了安然无恙的经受了,此行第一个重大考验。只待去天湖时翻越念青唐古拉山,比这里还高出一、二百米的那根拉山口。此行的最高海拔点,就能圆满的完成我初次的第三极历练了。

相依为命亿万年,雪域之舟美誉传。济世舍身成正果。山神不愧藏民天。


尼洋河畔好风光

尼洋河源本出自米拉山西侧的错木梁拉,进入工布地区后,已经扩展成一条落差很大、规模不小的溪河。它将从这海拔五千余米的雪域冰川,东流到海拔仅二千九百余米的林芝县附近汇入雅鲁藏布江。今天余下的路程都将伴其河谷而行,不用说主要是下坡。走出米拉山后,司机和乘客的心情也都放松下来。

不久前面出现一座大山,形势颇为奇特。雄伟的山体于河湾处突兀两峰,当中一峰形体魁梧,一块人头形巨石嵌在峰顶正中,我不禁失声赞道:好一尊大佛!不期导游说,这真还叫“神佛山”。路边早已停了不少旅行车,这是一个河湾,有一座藏式的木石廊桥,桥两端均有高高的桥头堡。对岸有曲折的登山步道通向山里。如此的形胜之地,不消说也必有藏胞的山寨存在。据说这里就是中流砥柱景区,为进入尼洋河第一大峡谷的入口。前面转过弯,就可看到那相传是工布地区守护神工尊德姆的座椅。

这里属游客较集中的地方,有游客就有做生意的。如厕、过桥,都知道收取足够的费用。我走到对岸,仍未见中流砥柱的影子。路两侧到是堆满了密密麻麻的玛尼堆,但明显是游客自行其事的仿造。可能在其心里是在表达一种祈福的愿望,把堆集玛尼堆当成了求神拜佛礼仪。其实这主要源于藏族的巨石崇拜,灵魂寄托。如果真知道了其初始的真实含义,或许就不会有这么多人随意堆砌了。

藏语称河为“曲”、称湖为“错”, 藏人叫尼洋河"娘曲"。意为"神女的眼泪",其实我感觉尼洋或为音译。直接作母亲解,称"母亲河"也贴切。果然车仅转过一个弯后,开始下坡进入尼洋河第一大峡谷,这一段山高沟深,河流湍急,中流砥柱就矗立在谷底的激流中心。与其说是守护神修炼时的座椅,更像天降的一方带钮的印章。仔细看竟像一座完整的山峰,似被某个大神缩小后丢来镇压在这里。任浪涛撞击、碎玉飞花;于惊涛骇浪中岿然屹立。反正这一段、落差极大,并无航运价值,到为人间留下了一方胜景。只是道路狭窄、来往车多,根本不准停留、连拍照的机会都没有。但这惊鸿一瞥,反似给人留下了更多的回味和遐想。

过了工布江达,算进入尼洋河中游。河谷渐宽、落差渐小,水势趋缓。两侧田地渐多、青山绿树、满目葱葱郁郁,被喻为西藏江南确也有几分靠谱。不过现在的江南是早没了这么纯洁、清澈,毫无污染的水,更难见这近山含翠,远峰凝雪的壮观美景罢了。目前仍在抓紧修建的高速公路,大体上也是伴河谷而行。和原国道常有交集处,沿途到处能见已完成的路基、桥梁和营地。估计离通车已不会太久,以现今的工程技术水平,超长隧道最终将彻底改变目前的现状。像米拉山垭口这些路段,今后怕只会着重为旅游业服务了。

尼洋河两岸的藏族村落和民居,都很不错。看上去也较新、样式也较统一,远胜内地偏僻地方的农村房舍。比前几年游康巴藏区所见,也略高一个档次。河湾、路旁常有繁花似锦的老树,铁干虬枝、花呈淡紫、开初不知是什么时候树。后来才听说是野生的山毛桃,不似山外的观赏桃花艳丽。但古树新花毫无一丝娇弱柔媚之气,更展现出一种生命顽强坚韧的沧桑之感。给人一种奋发向上,让生命之火蓬蓬勃勃永远燃烧下去的启迪。我想人活世上总得有点精神的,正如尼洋曲的中流砥柱。

天降石峰娘曲中,伏波息浪镇山洪。一方佛印驱邪魅,守护生民万世功。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当头炮
  6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835 积分:4605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5/11/27 11:05:08
  发帖心情 Post By:2016/1/8 0:11:48 [只看该作者]

巴松错-----温养深闺的翠玉-----第三极印象十四

今年林芝桃花节“情定桃园”活动,主场在“巴松错”。其本名“错高”意为"绿色的水",是藏东最大的堰塞湖之一。湖面海拔三千多米,在巴河上游的高峡深谷里。原本红教的一处著名神湖和圣地,远看如一柄翡翠玉如意。真是个有雪山、湖泊、森林、瀑布、牧场、古迹、名刹、各类野生珍稀动、植物,汇集为一体的风景区。可惜距江达县城和三一八国道五十余公里,离林芝更是遥远。

西藏本来人少,像巴松错这种深藏大山沟里,远离城镇和交通干线的景点。除了旅游团队输送游客,自驾或自由行的较少。便成了拉萨到藏东南线路的必游地,也是我们今天唯一的一个自费游览项目。虽然时间已是半下午,但它尚眼巴巴的等待着从拉萨下来的游客。这种情况大家都能理解、也很配合,大小旅游车鱼贯顺专线进入。说实在话,沿巴河而进后,景色就很优美。这是个很适宜人居的环境,加之桃花更加密集的点染,颇有撩人春意。

景区设计颇有规模,偌大的停车场显示在旅游旺季时,每天光顾的游客数量。但究毕受距离的限制,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在此停留太长的时间。所以这里推荐的全是,尽可能赚钱的快餐套路。现尚在扩充景区道路,以增加即将到来的旺季接待力。由专车直接送湖心岛游艇码头,经已建成的浮桥上岛。走在桥上、湖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周遭雪峰列阵,倒映其中。更兼传言这岛名为“扎西”是神佛在唐代为建“错宗工巴寺”时,以法力摄来的“空心岛”。即其并未在湖底生根,而乃漂浮其中的。至今高僧、大能者,在岛上跺跺脚,仍令人听出有空心的感觉呢。基本上和大昭寺的鸭子叫同出一辙。

岛虽小、但其上佛寺、佛塔、转经筒一样不少,圣迹、佛印、山精、树神比比皆是。游人摸索着石上符印,摄下桃抱松奇景,感受千年青杠的古怪阴森。错宗工巴寺周围经幡轻拂、风马旗飞扬,这座距今已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唐代古寺,一直是西藏有名的红教宁玛派寺庙。因殿内主供莲花生和大众熟知的千手观音及金童玉女,香火很盛。和汉人的习俗也很相近,游客中有很多人也去殿门口礼拜。

景区导游是个藏族女孩,引领我们绕岛一圈。看藏传佛教鼻祖之一,印度高僧莲花生大师洗脸的神泉。看先前寺侧水葬台边、树枝纠结和有些树叶上自然形成的,如藏文字母的“字母树”。看神奇的格萨尔王留于石上的剑痕,他战马留下的蹄印……

当然和所有的景区一样,这里也有很大的土产商品销售部。而且设在游客必经的路上,不过很单调、简单、难吸引人。就这么点大的活动地方,热闹了不到半个小时便已烟消火冷。可能是时间关系,与我们同来的十几个大旅游团,都是匆匆在岛上打一转就走了。只有我们这个散客拚凑的所谓贵宾团,留下游湖。偌大一个湖、一条小小的游艇,载着我们十四个大多素不相识的人。在蓝天白云和青山雪峰组成的影像中,破镜前行。马达的轰鸣声,引得黄鸭、白鹤等飞禽水鸟浮游逃离,成群结队的沙鸥环伺追逐。这里太静,如果不是发现远远的对岸山脚下,隐约有村庄的存在。我会怀疑这里是否曾经开发,至少很少有人去到那里。看着这样一副完全与世隔绝的模样,心中不由也有些忐忑。平时自诩爱游山玩水,原来也有些像叶公好龙呵!

藏东第一错,温养在深闺。

慧质初开窍,娇容尚未笄。

寺号宗工布,岛名冠扎西。

桃松交合外,仙寿福缘齐。


解开往生洞封印-----第三极印象十五

藏族导游的热情很高,一路叽叽喳喳的给大家指点和介绍附近的景点。我们不但知道了湖沿公路可达湖尽头的的错高村,而且顺着山沟往上前行,还有一连串的小湖。能到深山中的扎拉沟,去追溯巴河的源头。这一带关于格萨尔王的遗迹最多,诸如他的试箭场、箭洞石等传说都近乎神话。湖周山里也有好几个小村,岛对岸隐约可见的村落叫布热村,那里有佛塔、摩崖石刻和藏族的老式水磨。从那里到错高村的湖南沿岸,已开辟成现今的步行游览区。更知道了一个当地秘幸,这一带的人被其他藏区人称为“工布人”,意为生活在凹地里的人。他们的服饰、住房、节日、甚至语言,都与其他藏族有些区别。而保留原始工布风情最好、最值得看的藏式村落,就是这湖边的结巴村。

领队忙悄悄说,已经专门安排了参观点的。今天我们只去看莲花生大师的修行洞。游艇便在南岸停靠、因尚值枯水期,岸边有很宽的卵石湖滩。没有修建专用码头,仅系了两条小木筏方便游客上下。开始向山间峡谷的原始林区进发,一路有游客自发堆的玛尼堆作路引。一条小溪自娱自乐的吟唱着、跳跃着,欢快的向巴松错奔去。我们则缓慢的溯源而上,渐渐的林木愈来愈密。路越来越窄、坎坷崎岖且铺满厚厚的落叶,分不清路形。看来就是到这里来的游客也很少,向上攀登一步都很累!究毕也是接近四千米的海拔高度,我牢记放缓速度、尽量减小运动量的原则坚持。林中景色杂乱、衰败、到处是枯枝碎叶和一些自然倒伏、已经或开始腐朽的树木。到是那跌宕曲折的溪沿,被激湍的雪水冰泉荡涤得清清爽爽。很多横七竖八斜睡的巨木,如架在溪上的天然桥梁,到促成一帧帧绝美的天然图片。

临溪一侧崖壁、石缝中复有一如女阴的小裂穴,便是曾被莲花生大师亲自加持的“求子洞”。据称甚为灵验,流传有无数神奇的传说。因欲求子之人须伸手探入洞中一摸,故洞壁口沿已显得十分光滑。虽说是佛爷保佑,我看更像人类原始的生殖崇拜。侧面密林中挂满了有些沧桑味的经幡和五色风马旗。轮回往生洞和修行洞就在其间,林中有自然形成的拜道。可惜在我这凡夫俗子眼中,只是崖壁两个浅浅凹坑。据说往生洞是被封印了,我辈注定是行不通的。呵,一条路都不留呀!我忽有所感,打坐洞前,试图以意念和大师沟通、询问:

一湾清澈翠绿的碧潭

折射出周遭的重峦雪峰

一颗空灵明丽的珠玉

温养在佛泉圣液的怀中

      *

大师早已修炼成正果

莲花生在梵宫高踞庙堂

当年普渡众生的宏愿

到如今也仿佛渐渐淡忘

      +

莫非佛土也人满为患

道场中所有的莲座坐满

或许世上已更无善信

有多久未曾睹新佛容颜

     *

若再不解开往生洞封印

神龛前香火将烟消烛烬……

在这步步锦绣处处神奇的灵山圣水间,还有太多太多的景观值得欣赏。可惜天色向晚,都不得不舍弃。返程舟中,忽见北岸有九峰重叠之奇景,酷似我国山水画中的叠嶂立轴。在我正在等船移至绝佳镜头时,却忽然遭遇一场急雨。导游看了看天色说:这是洗尘送客雨,最多十分钟。果然未等游艇靠岸,早又是云散雨霁。“欢迎再来林芝的“小瑞士”! 分别时她说,这是西方游客送的绰号。我忍不住有些感叹的说:其实瑞士的琉森湖,比这可差远了。但当我们听她说:巴松错到林芝八一镇,还有一百多公里。再看看偌大停车场上,我们那辆孤零零的中巴车,谁都笑不起来了。

尼洋河流域的景色都很优美,称为人间仙境实不为过。可惜都没了观赏的心情,愈近林芝和新建高速的交错改线愈频繁。路还是毛胚,车速提不起来。离城还有三、四十公里时,天已完全黑了。一个个都很疲倦,虽明知只要不游湖,可能早就抵达。但这一生也难得的机遇,如只到湖心岛拍张照就走。留下的遗憾或许会更多,心里也就坦然了。说实话这环境很适宜度假,根本不适合蜻蜓点水式的走马观花。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当头炮
  7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835 积分:4605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5/11/27 11:05:08
  发帖心情 Post By:2016/1/14 22:45:58 [只看该作者]

地球极点:"雅鲁藏布"大峡谷

依然是六时起床,提上早餐袋就奔向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天尚黝黑、出城后感觉似在爬坡,破晓时仿佛已进入了另一道河谷。天色亮开时,已到达一个小镇。在藏区行车有个特点,一路上检查站多。利用导游去领限速条的时间,我发现车正停在机场宾馆的门前。尽管那楼房十分简单普通,看着根本不似航空部门的设施,但我知道这招牌是不敢乱打的。至少表明这里是岗嘎镇,因为林芝只有一个岗嘎机场。才知道一早晨已跑了百余公里,岗嘎大桥对岸就是机场地界。

昨夜进林芝城前就通过一道边防检查站,明白这里已属边境。仔细想来也是,林芝地区离边界也不过就是翻几道大山梁的事。尽管进城很晚了、导游依然是一丝不苟的引我们去石锅鸡晚餐后,才送入中海花园酒店。可惜也只安排了一部分,现在讲究的是一分钱一分货。导游也不嫌麻烦,按参团的档次安排。这或许就是散客团的唯一不方便处,当然这只是苦了导游和司机,游客相应自由得多。这种管家式的自助旅游,或许会是未来旅行社的主要业务。对携程网类的网上预定,那不是我们这代老头子玩得转的。何况我国太大,几十个小国加起来也比不过。单是各地方言俚语,有时就如听外语。有当地人引导安排会更省心,如果再更加小团化,以三、四人、五、六人组成。以越野或轿车接待,那就更接近时代需求了。

林芝的夜,很静很宜人。店前广场花坛前、有一排醒目的 “海拔高度二千九百米”的红字,无疑有先给人吃了颗定心丸的感觉。何况本已夜深困倦,是入藏后睡眠最好的一晚。对今天赴雅鲁藏布大峡谷,参拜南迦巴瓦圣峰更是甚为期盼……

果然桥梁的值勤已是武警战士,旅行车转上了岗嘎派镇的专线。这是条沿江而下的公路,较窄、要穿过当地一些藏族村落。同时有一条干道正在修建,或许是拉林高速到机场的延伸。究毕当上世纪末我国向外界发布“雅鲁藏布”命名的大峡谷后,这条地球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已引起全世界广泛关注。原有 “世界屋脊” 之称的青藏高原,在最高峰珠穆朗玛之外又添了个妹妹。这个悬崖陡峭、水流湍急,高峰、深谷咫尺为邻,以近万米的剧烈地貌落差,构成举世独特的壮观奇景。自她出现“地球第三极”之名号,在全世界也叫得愈来愈响。

雅鲁藏布大峡谷北起米林县大渡卡村,南到墨脱县巴措卡村。全长千余里,最深处超六千米,平均深达二千二百多米的大峡谷。远超先前列为世界之最的美国“科罗拉多”、 秘鲁的“科尔卡”等大峡谷。被世界科学界认定,是上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发现之一。这是我国几代科学家经过长期接力,集多学科专家多次异常艰辛的搜寻探索。最后由科学、新闻、登山队等组成的科学探险考察队,经历几十天,穿行千余里。在处于原始蛮荒的无人区域,实现了人类首次徒步穿越。同时发现了大量外界濒临灭绝的生物,使这里被视为地球上的一处秘境。可以预料今后希望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探险猎奇的旅行者将越来越多。这里必将成为世界上,旅游爱好者向往的热点。

刚到拉萨、就看到了这条奔腾在极地,全世界河床最高大江的资料。其中有一镜头 让人过目不忘!其下游围绕喜马拉雅山东端的最高峰南迦巴瓦,形成一个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将其雄奇险绝、幽深博大的气势展露无遗。当即写了一首题照诗:

雾锁冰封七亿年,深峡困绝隔尘寰。终逢盛世风雷引,极地苍龙要出山。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当头炮
  8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835 积分:4605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5/11/27 11:05:08
  发帖心情 Post By:2016/1/14 22:46:46 [只看该作者]

派镇,进入秘境的门户

岗派线较窄,仅勉强能容两车交错,穿过几个藏族小村落后,车已进入米林县丹娘乡境内。这里已是雅鲁藏布江边,尼洋河的汇口就在上面不远处。对岸正是有名的佛掌沙丘,也颇有几分神似。现当枯水季节,看上去只觉河谷甚宽。河心小洲特多、将水分隔成无数细流,很难看出哪里是主航道。这里虽只几间房、但是乡办所在,要重领限速单。也是个有名景点,正值桃花盛开时节,景色很美。还出售些土特产及药材,楼顶更设有观景平台以便取景拍照。

导游给我们叙述了这里的传说:大意是沙丘下原有一个叫拉岗的村子,村里猎手德多一次打猎时救下一个被怪物追赶的女子。此女原是龙女,为谢救命之恩,化名丹娘和德多相恋。龙王大怒决定以沙丘掩埋拉岗村。丹娘随身有一面能预见未来的神镜,但必须保守秘密,否则将变成石龟。看到这样的景象后她和德多毅然告知乡亲,悄悄转移。当天夜半,村庄果然被风沙掩埋。丹娘、德多也化而为石。村民在石旁重新安家后,为纪念他们便将新地方命名“桑巴”。看着佛掌旁依稀可见的桑巴村(藏语“秘密”意),到也令人感慨不已。只是我的视力太差,始终没看清那对为救众人,泄漏天机、牺牲自我,化身乌龟石的情侣。

丹娘到大峡谷已经不远,沿江的路线也好多了。因海拔高度的降低,已具有较特殊的气候特征。沿江明显感觉温和湿润一些,桃花开得更艳丽。虽也全是老树新花、仍觉春意盎然,更有一股淡雅沧桑的韵味。几十分钟后车抵派镇,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的入口接待站。旅游、自驾车全部必须进入镇前宽大的停车场,换乘景区的专线游览车。众多游客汇集于此,前方已经更无场镇。站在派镇街口便可见大渡卡遗址,并有桥可抵达雅鲁藏布江对岸。山脚向江中延伸,形成一个明显的转折。这就是目前地球上最大最深峡谷的起始点。是公认的当今世界,最具诱惑力的一处原始秘境。

派镇也算是个水陆码头,从小镇到大峡谷口这一段的雅鲁藏布江面平时很宽阔,江心有魔鬼岛及河心洲。开设有短程游船游览路线,可绕过大渡卡山弯到前面玉松村山脚才经对岸吞白村及寺庙边返回。这一带水流缓慢、浅滩沙丘甚多,是水禽野鸭及珍禽黑颈鹤越冬度春的乐园。加之藏民说:只要运气好,能在观山台看到的南峰、在江上一样能看到。大部分自驾游客,便选择了只需一小时的水路游。更有的因难忍排队等候和所需时间,在景区口照几张像,便掉头回走。

更为遗憾的是,现已开发出可供游览车抵达的路段仅十余公里。虽然景区地图标示出不少景点和营地,但那是探险队和驴行客的专利。一般旅游者能到达的地方,仅约占峡谷全长的五十分之一。秘境的帷幕才刚刚拉开一条缝隙,仅露出那顶最璀璨的珠冠而已。

至于在广告图片中见无数次,绝对是举世无双的大拐弯。离景区大门竟有七十公里的距离,就是有能力徒步去探寻,也得好些天。向导、后援支持,更不能少。据说要想深入考察,体能、运气、毅力、虔诚心缺一不可。对于大多数非专业探险人士,能轻轻地触碰秘境门槛,略窥一斑也算值了。至于那条搅得风生水起、牵动全球目光的巨大的苍龙,看来也只有借助影视、照片、在梦中幽会了!

不过这派镇,无疑将有美好的发展前景。虽然现仅有短短几步的小街,可能要不了几年,便会为成为雅鲁藏布江畔的一颗明珠。

江水拍打大渡口遗址

佛光驱散魔鬼岛迷雾

蕴藏亿载原生的秘境

破密解封敞开了门户

*

虔诚守护圣峰的派镇

华丽变身观光客大营

从此声名传遍了世界

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当头炮
  9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835 积分:4605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5/11/27 11:05:08
  发帖心情 Post By:2016/1/16 22:30:27 [只看该作者]

生命的力量

车出派镇就登山,绕上前方的山嘴就是大渡卡遗址。游览路不宽,仅容景区的中型旅行车顺畅通过。只在少数转角和有拓展余地处,留下供会车交错的余地。大渡卡在藏语中是“放马处”的意思,早在五百年前工布王与波密王的战火中败落。剩下一片可观的山腰平地,曾是当地头人的庄园。工布王曾经垒砌的巍峨城堡,尚剩断壁残垣的基乱石堆。为层层叠叠的经幡、衰草枯枝,风马旗等密密缠绕。在海拔七千多米的加拉白垒峰威压下,更让人感受到一种大劫后的苍凉。先前设过观景点,因地形不足让车滞留而撤销。丢下些破败的摊点残棚,改由车缓行观景。临崖一侧仍然能见废墟下,奔流不息的雅鲁藏布江。这里能被定为大峡谷的起始点,自然不会浪得虚名。特别是居高临下看那奔腾咆哮的江水陡然收窄,汇集能量一泻千里的气势。像一条吞山巨蟒,闯开一切障碍钻入插天的冰峰雪岭之中。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宏伟,便已初见端倪了。

这一带有玉松寺、玉松村和供参观的门巴民俗村、宫殿、转经道等。但只为专线游客开放,旅行团队连停车机会都没有。一气开到大帐蓬,才算第一个游览点。有一、二百米步行路段,连接着两个小广场。最先入目的是一株已被藏民神化了的千年古桑,黝黑枯老的枝干上披满了哈达和经幡。附近卧有一长形石,上镌刻有几个藏文,是为“爱情广场”。前面小广场有景名“情比石坚”、为一方形巨石从中裂分为二,夹缝里竟生长出一株桃树。这是我们此行所遇,最为有趣的奇特景观。因正值桃花开放时节,那种老树逢春、似要拚尽最后的能量,全力一搏的精神犹为令人感动。看着那已形似枯木的黑黢黢主干,在几乎看不见营养来源的石缝中,居然绽放出了满头的繁花。我拿相机的手,不禁微微颤抖。这种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将最美好的一切回报自然的精神,是在阐明生存的意义吧?

我没有去参与同行游伴们先有石头裂缝,还是先有树苗的争论。大自然中这类奇事层出不穷,以前去庐山时,在离仙人洞不远处,也见过生在大石上的石松。只觉得世间万物的存在,无不给予我们各种有益的启示。特别是一见之下、终生难忘的奇观异景,更隐含深深的寓意有待我们去明悟。心有所念,得了几句:

一滴雨水  一线阳光

巨石中一条深深裂隙

护佑着情芽慢慢成长

    *

山川灵气  浸润滋养

秘境里修成铁骨虬枝

让爱心岁岁迎春绽放

    *

甘愿为世间添一分美好

爆发出全部生命的力量

-------题雅鲁藏布大峡谷“情比石坚”景点

再登车顺着这山腰台地前行里许,已是欣赏南迦巴瓦峰的最佳“观山台”。春天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气候温和湿润,云遮雾涌神秘莫测。苍郁的原始森林,积雪的山顶冰峰,时常从层层缭绕的云幄雾帐中偶露真容。给人希望、给人惊喜、引人驰骋在幻想之间。所以明知圣峰今日将闭门谢客,大多游客仍眼巴巴的望着。似乎下一刻就会来一股善解人意的清风,悄悄地拂开浓厚雾帐的一丝缝隙。能一窥藏区“英雄之神”念青唐古拉山骄纵的爱子,勇猛冷毅、孤傲不羁的南迦巴瓦。据说在这段时间,要想一睹那绝美的雄姿,得是走了大运的人。

据现代地质学者考证:这座中国最美山峰,已经在此屹立了七亿年。这座在藏民心里视为通天之路,众神聚会宫殿所在的山峰。始终没有在我们面前展露真容,幸喜观山台置放了一幅未留下作者名字的油画。尽管在风吹雨打中早显破旧,总算在游人的脑海中留了个具体的印象。当然它也远比很多名画,获得了更多镜头的转载传播。




藏族的神话传说



云雾层层锁,圣峰难展颜。万千来访客,空自叹缘悭。

兴致勃勃而来,不想难尽兴而去,感叹中吟成了这首绝句。想起来时听到的相关传说,对藏地更多了层认识。先前在康巴藏区旅游时,曾采集到一个精彩的故事,写成了长诗“四姑娘山的传说”发表后颇受好评。这次进入藏区腹地、更特别留意收集相关素材,想续成其姊妹篇。不想故事到得了很多,但多如佛掌沙丘秘密村一类老套平庸。

南迦巴瓦在漫长岁月中,当然也留下无数传说。但和情比石坚流传的基本上是一个调子,仅故事情节不同。均为强烈的嫉妒心,引发的手足相残。前者说桃王寿多的两个女儿,姐姐因嫉妒妹妹获得了幸福的爱情。在妹妹给情郎送仙桃的路上,使法术将其压在一块巨石之下。妹妹临死将仙桃紧紧护在胸口,几千年后、仙桃核却顶裂石头、发芽、生长、开出了鲜艳的花。年年奉守着与情郎的约定,含笑在此等候心上人的到来。而南迦巴瓦和遥遥相对的拉加白垒峰,同为英雄大神念青唐古拉山的儿子。因弟弟加拉白垒英俊好学,被妒火中烧的哥哥南迦巴瓦乘着夜色杀害。并将其头颅丢到米林县,化成了德拉山。这暴虐的行径引众神大怒,惩罚他陪伴被害的弟弟永远镇守藏东南。

这些传说,以我国的传统道德观念来看,很多人会感到不可理喻。仅仅因为嫉妒妹妹更幸福或弟弟更能干,并不至于成为杀人的动机。或许这正体现了藏地文明教化相对较晚,生存环境的特别艰难险恶。同辈间的生存竞争特别残酷,丛林法则更显著,斗争也更为剧烈。其他较多的,则是关于格萨尔王降妖伏魔的各种战斗遗迹传说。不外把各地山上、河中、山洞里、巨石上,不少自然界中的特殊现象。如今全都附会在,基本上已完全神化了的格萨尔王头上。诸如留下的箭洞刀痕、战旗宝印等,情节均十分的单调。到是时间相距较近的关于灵童转世、天葬飞升、空度母等因果报应、前世今生的故事较多。

更因藏东南地区,离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出生、或说转世处,理塘很近。所以关于他的故事特别多,更因他朝拜圣山期间一直下榻在玉松寺。常常清晨独自到这观山台来,默默和圣峰对话。下午则到江边沙洲上去,伴黑颈鹤高声吟唱。他特别喜欢这种活跃在藏东南,相对温暖湿润地方的珍禽。纤尘不染的洁白翎羽,配上颈部那一圈极高贵庄重的玄领。是他作为诗人的主要赞美对象,他视其为神鸟、是自己灵魂的伙伴,更视其为传递爱意情思的使者。他作为西藏历史上颇有争议的著名人物,出家人忘不了俗世是大忌。那首屡被攻击,视为离经叛道的思乡曲:“云间洁白的仙鹤,请把双翅借给我。不飞遥远的地方,只到理塘转一转,马上飞回圣山来”就是在这里创作的。这里离理塘,仅需翻几座山。在他和仙鹤唱和时,这类诗歌是比较多的。更有一首颇为世人称道的如:“云霄一羽雪皑皑,跨鹤高飞意壮哉。从此莫愁归去远,天涯咫尺理塘来。”在意气风发的吟唱中更反复表达了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究毕作为政治斗争牺牲品的六世达赖,举行坐床典礼时已是十五岁。这个生在情歌之乡,与琼结姑娘达娃卓玛已陷入热恋中青年,本身并不想被奉为高高在上的活佛。他的一切离经叛道行为,也能令很多人理解和同情。特别是年仅二十四岁,就在被废除教籍,执解进京的路上离奇死亡的结局。使他身后留下了更多离奇的传说……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当头炮
  10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835 积分:4605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5/11/27 11:05:08
  发帖心情 Post By:2016/1/20 22:18:18 [只看该作者]

亲水台上的感悟

观山台的百丈崖下,还有一层山窝台地。一个名叫格嘎的藏族小村,被状若云霓的桃花掩映其间。更远的山脚下、雅鲁藏布江正向峡谷深处挺进,真是一处远离尘埃世俗的世外桃源。

绕着之字拐下坡去,在格嘎村的桃花林中穿行。不时从两旁的村道中,窜出一群黑黝黝的藏香猪。嘴筒较长,形态丑陋凶恶。通常是一彪悍的壮猪前引,领着大大小小的一窝子。摇头摆尾、肆无忌惮,慢悠悠的在公路中间缓缓走过。非止不怕喇叭、更是旁若无车,似在宣示主权、向一切入侵者抗议。难怪车上导游、也一再奉劝大家,不要随便去村里打扰藏民生活。先前这一带称为放马地,至今仍是个养马的好地方。在一道铁栅栏门前,正逢一群散养的马要回院子去。主人没来得及开门,两匹领头的马还知道用蹄子去叩门呢!

穿过村庄、又开始盘旋下山。观山台上看南迦巴瓦仿佛就在眼前,其实这种转过一山又一山,一山更比一山高的情况我是有深刻体会的。顺坡前往,还隔着好几道山沟溪河呢。民谚“看到屋,走得哭”就是指的这种情况。圣峰在藏东南最高,虽在全球高度排名,位列十五。但其前面全是海拔八千米以上的山峰,因此它反而成为七千米级山峰中的老大。在这一带真是鹤立鸡群,无论从那个方向,很远都能看到。估计要徒步走到主峰脚下,也得一、二天吧。

公路下到江边,正好到了格嘎村后深山沟中流出的溪流,进入大江的汇口。景区特别修建了格嘎铁索公路桥,桥头有很小的停车场。并利用游览公路到江边亲水台,那一、二百米下坡路段建起景区市场。层层叠叠的棚店,虽然看来乱七八糟,反而显得更有地方特色。何况全是藏区特有的各种小吃,佛供品、药材、土特产、工艺品等旅游商品。临江的亲水台边,设有专业摄影点。到处挤满了小摊子、地摊,吆吆喝喝、熙熙攘攘、十分驳杂,隐然有一个小街村的雏形。

从旅游地图上,可以明显看出雅鲁藏布江于此绕着对岸的魔鬼岛转了个半圈形大弯。然后势如破竹的奔涌至此,因溪流闯入形成下一个转折的新起点。虽远不足南峰脚下的马蹄窝,也仍觉很有气魄。我急急绕过等在石碑前留影的长队,登上台边的岩石。这里离咆哮着跳跃的江水,仅有一、二十米远了。估计洪水季节,江水会涨到亲水台边。可惜极地山川,太过雄伟博大。眼中的美景,一入取景框顿觉平淡无奇。但当我对着上、下游奔腾来、去的江水取景时,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冷静的想了一下,才记起是在景区接待大厅看到的一幅油画。这里的位置正好在那画面之中,作者应该是在江对面山上某一点打的速写底稿。表现的正是我们游览的这一段峡谷,选择的是格桑花盛开时节,繁花似锦、群山竞秀、江水滔滔成之字形流淌而下,天宇湛蓝、白云如练,似重重哈达敬献在圣峰颈间,唯有那高傲、坚利的头颅屹立在太空中。那绝美的画面,几乎瞬间就拓印在记忆的闪盘里。我第一次真正被绘画所征服,原来可以将心中所爱展现得这样美好。也开始对摄影有了遗憾感,看来太真实反映的客观事物,并不能和心灵中的感应吻合。反到是经过画家取舍、保留了形象特征,明显更加完美的画面更加能为人内心喜爱。先前朋友谈起国画时曾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媚俗,不似为欺。抽象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自然和人的灵魂相契合。看来真该也去尝试绘画了。

山是那山  水还是那水

为什么没了心灵的震撼

   

明明白白  逼真的摄影

看上去居然十分的平淡

   

天然神韵  靠灵感升华

身边的美好常很难发现

   

绝代佳人  若一旦分解

也只是一堆残缺的碎片

        -------亲水台边的顿悟





凛凛冰峰举世骄

格嘎溪河两侧,有进山的步道,供驴行客作深度游。云山深处不但有温泉,更有湖名那拉错。也可迂回到达南峰登山大本营,时间至少需两天。由于南迦巴瓦峰正处在地质构造复杂、板块运动强烈地带。山壁耸立、地震、雪崩不断,攀登难度极大。所以几亿年来一直无人登上峰顶,乃举世闻名的“处女峰”。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终于被中日联合登山队成功登顶,破了处子身后。反激发了天下豪强不甘落后之心。竞相争着要去一亲芳泽,征服这座全球最美冰峰。据说大峡谷的徒步游、登山旅,已出现越来越火的趋势。

过了格嘎大桥、仅二、三公里,便到目前大峡谷游览线终点站直白村。临江边坡上的小山湾,已平整出一块小坝子正在搞基建。直白观山处,才是离南迦巴瓦峰最近的所在。设施尚待完善,仅在一块巨石上刻着圣峰的名字。被众多游人当作宝贝、都想去亲热一下,留个合影。石头一方微尖,我顺着尖头所指向上方看,顿时心中狂喜,赶快按下了相机快门。原来以为今生无福亲睹真容的圣峰,傲然的露出了尖尖的峰顶。虽然遥远、更有着淡淡的雾气,拍得不算清析。但也算一了心愿,这是我今生见到的最高山峰呵!激动之中得一绝以赞:

尖尖利刃破重霄,凛凛霜锋举世骄。

七亿年来功德满,终开秘境任人朝。

顺着这条山沟,就可以直达圣峰脚下。且顺路还可欣赏,则隆弄的跃动式冰川遗址。而奔流远走、直下南亚,注入印度洋的雅鲁藏布江水。正是由这些经历了亿万年岁月,呈固化状态的冰川滋养。连绵不断直插云天的皑皑雪峰;山涧中冰泉清溪混合着自然的雨水;地底溶洞涌出的地心沸腾温泉;组成了世上最纯净的人类生命之源。从一条条支流,一道道山沟奔来汇集。从涓涓细流、帘帘飞瀑、曲曲溪流,汇成奔腾澎湃的雅鲁藏布大江。

据说只要沿游览路尽头那条机耕道走下去,江边有小路前往加拉村。机耕道由在国内驴行客中,颇有名气的巴青农庄修建。这里才真正是大峡谷,民间探险者的大本营。他们一般到这里来借住,寻得藏族向导和后勤支援。才向峡谷纵深挺进,踏入真正的秘境。前面有连续的几个瀑布群,南峰脚下巨大的马蹄形大转弯也在恭候这些真正的勇士。特别引人入胜的、是这最大落差达到六千米的深谷中,从高到低形成的垂直自然带景观。这种“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现象,我以前在游康巴、特别是游四姑娘山时,曾经亲身感受过。但这里的落差大得太多,其精彩程度必定更甚。听说峡谷最深的无人区内,更有成片的热带雨林。以此向上过度、直至顶上冰峰,那已是不能用四季来概括的了。它事实已包含热带、温带、寒带与第三极的极地气候。而且分别在不同高度的自然带,将这种奇异的现象表达出来。其动物、植物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都争奇斗艳、千姿百态的集中展示在这人迹罕至的地方。只可惜太多人无缘进入,那魔幻般的福地。

估计在过几年,这里便已经是个市镇。直白确有成为一个游客集散地的条件,想不繁荣起来都不可能。返程我的座位,已转至临崖一边。正好可以居高临下的,领略这一段大峡谷的恢弘气势。再次接近大渡口遗址时,还从车窗拍到了有很多神秘传说的玉松寺照片。有了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返程的速度很快。只要有路,距离已经不是问题。至于今后、能否进一步将游览区向前推进,目前学术界争论很大,恐怕一时半时还很难决定。但我有一个预感,秘境既然已经被打开,就很难再阻挡人类前进的脚步。在加上巨大利益的驱动,进一步的开发仅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回到顶部
总数 18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