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诗昆论坛 (https://www.shikun.net/bbs/index.asp) -- 【北固亭】 (https://www.shikun.net/bbs/list.asp?boardid=1) ---- 于文清五十初度唱和集 (https://www.shikun.net/bbs/dispbbs.asp?boardid=1&id=36445) |
-- 作者:昆阳子 -- 发布时间:2016/3/14 17:26:55 -- 于文清五十初度唱和集
下界优寻龙虎地,加冠坐镇至天桥。 复遗二气强根本,莫惧风霜惜圣朝。 华诞菲仪知道友,玄苍着意一高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6-3-28 11:31:48编辑过]
|
-- 作者:昆阳子 -- 发布时间:2016/3/14 17:47:43 -- 这次征和,既是步韵唱和,又兼贺寿,两个方面都要兼顾,对初学律诗的朋友来说,有些难度。这次的韵脚,也并不宽松,即便这次和韵的一些名家、大家,坦白的说,也会有些压力。但有压力,也才有动力。因为难,可以看得出,我们很多诗友还是动了不少心思的,写出来的诗,反而比平时的还要好一些。能这样坚持练练,特别年轻的诗友,应该说会有更大的提高。 作为步韵诗,现在一般的要求,都要严格用原诗的韵字与顺序。古代唱和,不一定用同一韵部,或只用韵部,不用原来的韵字,或者用了原来的韵字,但会适当调整一下顺序。这些都是比较宽的玩法,当然从内容至上来说,那样也无可厚非,甚至是要提倡的。但正因为难为,如写好,更见其工整恭顺,严格的步韵,也是有其道理。这里面有几位朋友的第六句,“朝”作了“朝暮”的朝,从严格的看,就是不合适的,但从宽泛一些看,也说得过去。 作为贺寿诗,重要的是要贴合人物身份,说些吉利的话,如能再见一些性情就更好了。这方面,一些外地朋友的诗作,应该说更显得老到许多,社内朋友可以多揣摩揣摩他们的。 最后,诗毕竟是诗,在前面两项苛刻要求下,还要做到文从字顺,脉络通畅,这个尤其不容易,不少诗中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的遗憾,这个也是后面创作中大家需要共同努力的。毕竟,一首作品出来后,作为读者,不会说你这首诗有多么的不容易,而更看重于这首诗是不是一首好诗,是否能得到审美的愉悦,或能不能获得感动的力量。 |
-- 作者:岘堂 -- 发布时间:2016/3/14 18:05:30 -- 另外,作为步韵,既用原作的韵与顺序,又要体现自家匠心,所以韵脚处所用词组,就要尽可能避开原来词组。险韵、窄韵之难,也难在这里,其乐趣也在这里。否则,只是因循原作,再难的诗,和起来也没有太多的难处。去年看清末苏州某词家,和白石等名家词,苦是与原作分离不出,便深有此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