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诗昆论坛  (https://www.shikun.net/bbs/index.asp)
--  【北固亭】  (https://www.shikun.net/bbs/list.asp?boardid=1)
----  求教  (https://www.shikun.net/bbs/dispbbs.asp?boardid=1&id=5666)

--  作者:鸿雁在云
--  发布时间:2005/5/10 19:22:59
--  求教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有那位老师帮我解释一下这首诗的意思啊,还有他的出处、作者及来厉,多谢了!


--  作者:一尘
--  发布时间:2005/5/11 8:49:04
--  

意思就是尘由心生

少林 六祖惠能三岁亡父,随母流落岭南。他在贫困中长大,靠打柴卖薪奉养母亲。在一次送柴时听人诵读《金刚经》而心有感悟,决意学佛。他辞别老母,步行数千里来到湖北黄梅东禅寺。惠能参拜五祖弘忍大师,大师问他:“汝何方人?来求何物?”惠能答道:“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五祖道:“你一个岭南俗家弟子怎么作佛?”惠能敬礼答道:“人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俗人与僧人不同,佛性有什么不同?弟子听说佛陀普渡一切有情众生,怎么会计较这些?”五祖於此见他悟性非凡,就把他留下了。但是座下众弟子都已修行多年,惠能还不能眼他们一样,作为入室弟子,只好先叫他在后院干些杂活等候机会。他被分派舂米劈柴。一连干了八个月仍没有机会进入禅堂。一天,有个小和尚中念诗偈从碓房经过,惠能问他念什么偈子,他说是神秀上座的‘无相偈’师傅叫人人诵读,会大有功德,惠能说:“我也想诵此偈,能烦上人带我去偈前礼拜吗?”小和尚引他到南廊偈前,为他念诗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无使惹尘埃。”惠能听了诗偈随即道:“我亦有一偈,能烦上人代写出来吗?”他念自己的诗偈,小和尚即用脚趾在泥地上为他写了。只见地上写出的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众人看了无不称奇,五祖也被惊动了,他看了偈子赶快用脚擦掉,连说‘也未见性,也未见性。’第二天五祖来到碓房,见惠能仍在踏碓,他沉吟道:“求法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他问惠能:“米熟了没有?”惠能答道:“米早熟了,只欠筛啦。”大师用禅杖至碓上敲了三下就离开了……当夜三更,惠能来到大师禅室,大师即为他说《金刚经》,当谈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惠能顿时大悟,至此他已彻悟了万法与自性不分的真如本性。于是五祖便传授他顿悟法门,并将从达摩以来传递了五代的衣钵传给了他。五祖将‘衣钵’传给惠能,怕他遭到众僧徒的疑忌,叫他在天亮前赶快离开黄梅,又怕他不知路径,便于当夜亲自送他到九江上了一条小船。 五祖为他摇橹渡江,惠能说:“请和尚坐,应当我来摇橹。”五祖说:“这是我渡你啊。”惠能说:“迷时师渡,悟了自渡。”五祖说:“是啊,是啊,看来不久我就要逝世,以后佛法就由你来大行了。望你善自护念,广渡一切有情众生。你回南方去吧,佛法不宜速说……” 惠能拜别师傅,向南方走去了……。许多年以后,他就是弘扬顿悟法门的一代宗师——禅宗六祖。


--  作者:鸿雁在云
--  发布时间:2005/5/11 9:18:06
--  

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菩提树,明镜台,都只是个躯壳而以,万物皆为幻像,心中有则有,心中无则无,一切缘自于心。

谢谢一尘老师!


--  作者:昆阳子
--  发布时间:2005/5/11 12:47:45
--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无使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已经是一段公案了。一切皆由心生,就达到的境界言,自然以惠能的为高。说明他已经能够大觉悟。但从禅宗的渐修与顿悟来看,却是两种不同的途径,而且是两个都非常必要的途径。南宗偏于顿悟,其流弊就是容易成为野狐禅,荒怪难捉摸。北宗便于渐修,神秀后来于北宗,也算开派高僧。

学诗与此颇相近,顿悟者,需要才情,渐修者,需要学力。两者的极致,或如李、杜。但不能完全割裂开来,才情、学力相互匹配才好。只恃才情,会流于空疏,只靠学历,会流于穿凿。

才情是靠天生的,如惠能,不是人人都有如此慧质。学力则人人都可以修进,就大多数人来说,这个途径还是显得稳妥可靠。李杜之后,学杜者多,学李者少,或也如此。

个人陋见。


--  作者:右文
--  发布时间:2005/5/11 13:09:27
--  
昆兄所论甚是。只恃才情,乃才人之诗;只靠学力,乃学人之诗。两者兼有之,方成其为诗人之诗。李太白与杜子美,均是才情学力兼有的,只不过各有一方面更显突出。
--  作者:秋思旋舞
--  发布时间:2005/12/6 17:29:44
--  
看了这帖,忽有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