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诗昆论坛  (https://www.shikun.net/bbs/index.asp)
--  【北固亭】  (https://www.shikun.net/bbs/list.asp?boardid=1)
----  偶成  (https://www.shikun.net/bbs/dispbbs.asp?boardid=1&id=7078)

--  作者:昆阳子
--  发布时间:2005/6/24 22:51:15
--  偶成

时事多繁杂,人劳三昧外。

诗心久不生,此情真可待。

偶得片时闲,喜作野径迈。

日照山转静,风翻林愈白。

桑果山后多,自坠无人摘。

地偏花不赏,众蝶独相爱。

偏偏绕其间,婷婷老复采。

午宿鸟乍惊,飞鸣犹疑怪。

渐游渐无穷,转觉诗心快。

秋去春又来,来去已四载。

对景生流连,念念成感慨。

同学今盈盈,一别犹难再。

哪得如行云,行止终无碍。

悠悠碧空中,长与故人在。

96.6.1


--  作者:李汝启
--  发布时间:2005/6/25 11:28:09
--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闲适,还偶然有些子无奈!
--  作者:花下鬼
--  发布时间:2005/6/25 11:47:49
--  
这篇好像吞吐了别人的口水似的。感觉不爽。。
--  作者:白羽仙客
--  发布时间:2005/6/27 14:34:16
--  

到喜欢这样浅显易懂的。

语感上觉有陶味。。

唯一不满意的就是韵部选用。个人觉着读来与此类诗境很别扭,尤其前边几个脚甚觉不协。。


--  作者:昆阳子
--  发布时间:2005/6/28 6:11:23
--  

古体自己写起来有些随便,不像律绝要字斟句酌的。但后来看说,古体也有格律,也不是很明白有哪些具体格律,后来就写得比较少。但现在回头来看,古体所谓的格律,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后人造出来的,并不足法。

古体的韵还要讲,但古体诗的韵和近体诗的不同,要宽些。我当时还没有比较好的古韵书,写诗词也都多用新韵,而新韵书中,又标明了入声,有时又把这些入声当仄声来用。如这首中的白、摘,现在读起来,很是别扭。

诗意逐闲生。当时还没毕业,要搞毕业设计,还要忙新岗位上的许多事情,一个学期也是挺紧张的,偶尔有闲一下。但现在想起来,大学时光,还是挺逍遥自在的。


--  作者:白羽仙客
--  发布时间:2005/6/28 21:21:42
--  

体自己写起来有些随便,不像律绝要字斟句酌的。但后来看说,古体也有格律,也不是很明白有哪些具体格律,后来就写得比较少。但现在回头来看,古体所谓的格律,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后人造出来的,并不足法。

------诚然。。

最初的古体其实并不遵循格律这一套讲究,但到产生了近体诗后,人们作诗(哪怕古体)也都潜移默化的受其影响,所以真正的古时和格律诗产生后的古体诗仔细揣摩起来大多是不一样的。这个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里分析的很细致。。

至于古韵的讲究也似乎不是这样,唐以前的古体韵部比较宽泛,所有的入声字有时可以不分韵部的通叶。但上去声却不可以通用。

至于我上边说韵脚别扭是拿今时语感来说的。

原则上个人一直遵循用旧韵,但我不主张旧韵中在现代已发生变化了得韵部来混用,比如填词时“青”字和“云”字原可叶,但今天的普通话读来就失协。个人是避讳这个的。

说上边的韵脚失协就是拿普通话来恒量的,“外待迈”现在读是去声,太过刚硬,拿来诠释闲适心境个人觉得不佳。无他。


--  作者:昆阳子
--  发布时间:2005/6/29 0:28:30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