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诗昆论坛 (https://www.shikun.net/bbs/index.asp) -- 【文宗阁】 (https://www.shikun.net/bbs/list.asp?boardid=36) ---- 《时贤本事曲子集》【宋】 杨绘 (https://www.shikun.net/bbs/dispbbs.asp?boardid=36&id=3225) |
-- 作者:梦楼 -- 发布时间:2004/10/23 17:28:15 -- 《时贤本事曲子集》【宋】 杨绘 [这个贴子最后由昆阳子在 2004/11/22 10:43am 第 2 次编辑] 参校之处: http://www.sinica.edu.tw/ftms-bin/ftmsw3?ukey=1208172629&tdb=%B5%FC%B8%DC%B6%B0%A6%A8 杨元素《本事曲》,新会梁先生(启超)〈记时贤本事曲子集〉一文考之详矣。顾所辑佚文,仅欧阳《近体乐府》、《东坡词》中五事。余续于《苕溪渔隐丛话》、《敬斋古今黈》搜得四事,为梁氏所未见,合为一卷,以见此最古之词话。《渔隐丛话? 后集》三十八载卢绛梦一白衣妇人歌〈菩萨蛮〉,《南唐近事》及《本事曲》所载皆同云云。检他书未见称引,知其散佚多矣。万里记。 时贤本事曲子集 南唐李国主尝责其臣曰:「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盖赵公所撰〈谒金门〉辞有此一句,最警策。其臣即对曰:「未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三十九引《本事曲》) ( 見 《 北 平 圖 書 館 月 刊 》 二 卷 一 號) 陳 振 孫 云 : 「 《 復 雅 歌 詞 》 五 十 卷 , 題 鮦 陽 居 士 序 , 不 著 姓 名 。 末 卷 言 宮 詞 音 律 頗 詳 , 然 多 有 調 而 無 曲 。 」 是 直 齋 已 不 詳 此 書 為 何 時 何 人 所 著 。(徐 光 溥 《 自 號 錄 》 , 亦 無 鮦 陽 之 名 。)明 刻 重 校 《 北 西 廂 記 》 引 李 邴 〈 調 笑 令 〉 , 云 出 《 復 雅 歌 詞 ‧ 後 集 》 。 知 其 書 又 分 前 後 集 。 觀 陳 元 靚 《 歲 時 廣 記 》 所 引 , 知 其 體 例 與 《 本 事 曲 子 集 》 、 《 古 今 詞 話 》 及 《 本 事 詞 》 、 詩 詞 紀 事(俱 引 見 《 歲 時 廣 記 》)相 類 似 , 同 可 視 為 最 古 之 詞 林 記 事 。 顧 徐 釚 《 詞 苑 叢 談 》 、 張 宗 橚 《 詞 林 紀 事 》 、 馮 金 伯 《 詞 苑 萃 編 》 中 , 俱 未 引 及 。 蓋 隱 晦 已 久 , 因 輯 存 之 , 俾 談 藝 者 有 所 考 焉 。 萬 里 記 。(余 案 : 宋 黃 昇 《 中 興 以 來 絕 妙 好 詞 選 ‧ 序 》 謂 《 復 雅 》 一 集 兼 采 唐 宋 迄 於 宣 和 之 季 , 凡 四 千 三 百 餘 首 , 可 見 此 書 搜 采 之 繁 富 , 但 久 已 不 傳 , 殊 為 可 惜 。 圭 璋 記 。) |
-- 作者:汪洋 -- 发布时间:2004/11/1 4:09:54 -- [这个贴子最后由汪洋在 2004/11/02 02:40pm 第 2 次编辑] 楊繪,皇祐五年(1053)進士及第。與蘇軾交游。《宋史》卷三二二有傳。而《本事曲》已佚,近人趙萬里曾輯得9則,夢桐師收于《詞話叢編》。吳熊和先生《唐宋詞通論》又輯得兩則。另陳鵠《耆舊續聞》引有一則,較完整,可補。又《中吳紀聞》卷一、嚴有翼《藝苑雌黃》、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七等均提及《本事曲》。吳先生所輯宋-高承《事物紀原集類》成書約於元豐三年(1080)【參見唐宋詞通論285、286頁】則此書之作,當在此年前。蘇軾元豐五年(1082)于黃州,有《與楊元素書》,云:「筆凍,寫不成字,不罪,不罪。舍弟近得書,無恙,不知相去幾里,但遞中書須半月乃至也。奇方承錄示,感戴不可言,固當珍秘也。近一相識錄得明公所編《本事曲子》,足廣奇聞,以為閒居之鼓吹也。然切謂宜更廣之,但囑知識間令各記所聞,即所載日益廣矣。輒獻三事,更乞揀擇,傳到百四十許曲,不知傳得足否?」【參見蘇軾文集卷五十五1652頁】。另一書云:「近於城中一荒園,手種菜果以自娛。陳季常者,近在州界百四十里住,時復來往。伯誠親弟,近問之,云不曾參拜。其人甚奇偉,得其一詞,以助《本事》。」【蘇軾文集卷五十五1653頁】。從此兩封書信,可見《本事曲》至遲在1082年即已流傳,並引蘇軾興趣,而建議增廣此書,猶在歷冬經春之較長時間里,一直記得此事,主動地提供四條材料。據以粱啟超《記时贤本事曲子集》,《歐陽文忠公集》卷一三二近體樂府漁家傲調下小注,引有《京本記时贤本事曲子後集》。蘇軾所見,不云前後,或為前集。但「傳到百四十許曲」之語,難於索解。或云所見已有此數,建議再補如前數 ; 或「百四十許」為楊繪所定目標,蘇軾云再添數事,便可傳到此數?似亦未能輕下結論。《本事曲》之作用,按蘇軾所說,不過「廣其聞、以為閒居之鼓吹」,可見當時曲子以及詞話之地位、價值僅在如此。平心而論,文藝主要功能,若果能達至這兩作用,也頗不錯。將文藝與政治甚至國之興亡,無條件相以聯繫,以為非此即不值稱道的想法,也實是強人所難。 引自先生文章------《詞話之歷史發展》 引自先生文章------《词话之历史发展》 |
-- 作者:梦楼 -- 发布时间:2004/11/1 6:43:35 -- 如此也算功德圆满了。 |
-- 作者:汪洋 -- 发布时间:2004/11/2 2:38:04 -- [这个贴子最后由汪洋在 2004/11/02 02:41a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梦楼在 2004/11/01 06:43am 发表的内容: 如此也算功德圆满了。 小意思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