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诗昆论坛 (https://www.shikun.net/bbs/index.asp) -- 【文宗阁】 (https://www.shikun.net/bbs/list.asp?boardid=36) ---- [分享]《人间词话》近代王國維 著 (https://www.shikun.net/bbs/dispbbs.asp?boardid=36&id=3250) |
-- 作者:汪洋 -- 发布时间:2004/4/4 1:54:38 -- [分享]《人间词话》近代王國維 著 王国维,字静安,晚号观堂,浙江海宁人。生于清光绪三年,卒于1927年,享年51。王氏为近代博学通儒,功力之深,治学范围之广,对学术界影响之大,为近代以来所仅见。其生平著作甚多,身后遗著收为全集者有《王忠悫公遗书》,《王静安先生遗书》,《王观堂先生全集》等数种。《人间词话》一书乃是王氏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向来极受学术界重视。 一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二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三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①“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②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③“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④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①冯延巳【鹊踏枝】:“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②秦观【踏沙行】:“雾失楼台,月迷津度,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③陶潜【饮酒诗】第五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④元好问【颖亭留别】:“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四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五 六 七 十 十一 三二 三三 |
-- 作者:一乙 -- 发布时间:2004/9/8 21:18:45 -- 错漏也颇多。不知是谁输入的? |
-- 作者:汪洋 -- 发布时间:2004/9/12 15:57:55 -- 就是我啊~別像我因為貪方便而從網路抓取~但歡迎你從書更正~! |
-- 作者:一乙 -- 发布时间:2004/9/12 19:34:49 -- 好些事情要是办得认真,那功德无量,但如果做得不够细心,往往好心办坏事。出于“挑毛病”之心,略为浏览,发现错漏不少,请兄有空时认真校对全文。 随手举二例: 其中:“踏沙行”应为“踏莎行”;“郴江幸自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应为“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十三 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闲。”闲,当作间。
|
-- 作者:汪洋 -- 发布时间:2004/9/12 20:37:26 -- (別像我因為貪方便而從網路抓取~但歡迎你從書更正~!) 人發高論在于平實多看書~多充實知識~多在體會領悟~而有小辮子便比大麻煩好.................... |
-- 作者:昆阳子 -- 发布时间:2004/11/16 13:04:22 -- 人间词话附录 编著:王国维 一 蕙风词小令似叔原,长调亦在清真、梅溪间,而沈痛过之。缰村虽富丽精工,犹逊其真挚也。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果何为哉! 二 ①况周颐《洞仙歌》(秋日独游某氏园):“一曏闲缘借。便意行散缓,消愁聊且。有花迎径曲,鸟呼林罅。秋光取次披图画。恣远眺、登临台与榭。堪潇洒。奈脉断征鸿,幽恨翻萦惹。 忍把。鬓丝影里,袖泪寒边,露草烟芜,付与杜牧狂吟,误作少年游冶。残蝉肯共伤心话。问几见,斜阳疏柳挂?谁慰藉?到重阳,插菊携萸事真假。酒更贳。更有约东篱下。怕蹉跎霜讯,梦沈人悄西风乍。”(据《惜阴堂丛书》本《蕙风词》卷下) ②况周颐《苏武慢》(寒夜闻角):“愁入云遥,寒禁霜重,红烛泪深人倦。情高转抑,思往难回,凄咽不成清变。风际断时,迢递天街,但闻更点。枉教人回首,少年丝竹,玉容歌管。 凭作出、百绪凄凉,凄凉惟有,花冷月闲庭院。珠帘绣幕,可有人听?听也可曾肠断?除却塞鸿,遮莫城乌,替人惊惯。料南枝明日,应减红香一半。”(据《蕙风词》卷上) 三 ①朱祖谋《浣溪沙》:“独鸟冲波去意闲,环霞如赭水如笺。为谁无尽写江天。 并舫风弦弹月上,当窗山髻挽云还。独经行地未荒寒。”其一。“翠阜红厓夹岸迎,阻风滋味暂时生。水窗官烛泪纵横。 禅悦新耽如有会,酒悲突起总无名。长川孤月向谁明?”其二。(据《彊村遗书》本《彊村语业》卷一) ①况周颐《满路花》(彊村有听歌之约,词以坚之。):“虫边安枕簟,雁外梦山河。不成双泪落,为闻歌。浮生何益,尽意付消磨。见说寰中秀,曼睩修蛾。旧家风度无过。 凤城丝管,回首惜铜驼。看花余老眼,重摩挲。香尘人海,唱彻《定风波》。点鬓霜如雨,未必愁多。问天边问嫦娥。”(梅郎兰芳以《嫦娥奔月》一剧蜚声日下。)(据《蕙风词》卷下) ①皇甫松《摘得新》:“酌一卮。须教玉笛吹。锦筵红蜡烛,莫来迟。繁红一夜经风雨,是空枝。”其一。“摘得新。枝枝叶叶春。管弦兼美酒,最关人。平生都得几十度,展香茵。”其二。(据观堂自辑本《檀栾子词》) ②黄升语见《历代诗余》卷一百十三引。(按:实出沈雄《古今词话词评》卷上,不知所本。) ③皇甫松《忆江南》:“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其一。“楼上寝,残月下帘旌。梦见秣陵惆怅事,桃花柳絮满江城。双髻坐吹笙。”其二。(据《檀栾子词》) [补注]白居易《忆江南》三首,见宋本《白氏文集》卷三十四。刘禹锡二首,见宋本《刘梦得文集外集》卷四及宋本《乐府诗集》卷八十二,各录一首于此:白居易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刘禹锡词:“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 ①《南史·颜延之传》:“延之尝问鲍照:己与谢灵运优劣?照曰:‘谢五言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如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延年终身病之。”又钟嵘《诗品》:“汤沐休曰:‘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采缕金。’颜终身病之。” ①毛文锡《赞成功》:“海棠未坼,万点深红。香包缄结一重重。似含羞态,邀勒春风。蜂来蝶去,任绕芳丛。 昨夜微雨,飘洒庭中,忽闻声滴井边桐。美人惊起,坐听晨钟。快教折取,戴玉珑璁。”(据观堂自辑本《毛司徒词》) [补注]叶梦得语,见沈雄《古今词话词评》卷上,不知所从出。 九 ①顾敻《浣溪沙》:“春色迷人恨正赊,可堪荡子不还家。细风轻露著梨花。 帘外有情双燕飏,槛前无力绿杨斜,小屏狂梦极天涯。”(据《顾太尉词》) ②顾敻《河传》:“燕飏。晴景。小窗屏暖,鸳鸯交颈。菱花掩却翠鬟欹,慵整。海棠帘外影。 绣帏香断金鸂鶒。无消息。心事空相忆。倚东风。春正浓。愁红。泪痕衣上重。”其一。“曲槛。春晚。碧流纹细,绿杨丝软。露华鲜□杏枝繁。莺啭。野芜平似剪。 直是人间到天上。堪游赏。醉眼疑屏障。对池塘。惜韶光。断肠。为花须尽狂。”其二。“棹举。舟去。波光渺渺,不知何处。岸花汀草共依依。雨微。鹧鸪相逐飞。 天涯离恨江声咽。啼猿切。此意向谁说。舣兰桡。独无憀。魂销。小炉香欲焦。”其三。 又集中《诉衷情》凡两阕,其一已见删稿一一注,其另一如下:“香灭帘垂春漏永,整鸳衾。罗带重。双凤。缕黄金。窗外月光临。□沉沉。□断肠无处寻。□□负春心。”(据《顾太尉词》)(按:《花间集》此数首俱无空格,宜从。) ①周密语见《历代诗余》卷一百十三引,今传各本均阙。(按:实出沈雄《古今词话词评》卷上。疑非周密语。沈雄书所引多无稽。) ②毛熙震《后庭花》:“莺啼燕语芳菲节。瑞庭花发。昔时欢宴歌声揭。管弦清越。 自从陵谷追游歇。画梁尘黦。伤心一片如珪月。闲锁宫阙。”其一。“轻盈舞伎含芳艳。竞妆新脸。步摇珠翠修蛾敛。腻鬟云染。 歌声慢发开檀点。绣衫斜掩。时将纤手匀红脸。笑拈金靥。”其二。“越罗小袖新香蒨。薄笼金钏。倚栏无语摇金扇。半遮匀面。 春残日暖莺娇懒。满庭花片。争不教人长相见。画堂深院。”其三。(据观堂自辑本《毛秘书词》) ①阎选《临江仙》:“十二高峰天外寒。竹梢轻拂仙坛。宝衣行雨在云端。画帘深殿,香雾冷风残。 欲问楚王何处去?翠屏犹掩金鸾。猿啼明月照空滩。孤舟行客,惊梦亦艰难。”(据观堂自辑本《阎处士词》) ①张泌《洞庭阻风》:“空江浩荡景萧然,尽日菰蒲泊钓船。青草浪高三月渡,绿杨花扑一溪烟。情多莫举伤春目,愁极兼无买酒钱。犹有渔人数家住,不成村落夕阳边。”(据《全唐诗》卷二十七) ②沈文慤语见《唐诗别裁》卷十六张蠙《夏日题老蒋林亭》一诗后评语。 ③张泌《浣溪沙》:“独立寒阶望月华,露浓香泛小庭花。绣屏愁背一灯斜。 云雨自从分散后,人间无路到仙家。但凭魂梦访天涯。(据观堂自辑本《张舍人词》) ①孙光宪《浣溪沙》:“揽镜无言泪欲流,凝情半日懒梳头。一庭疏雨湿春愁。 杨柳只知伤怨别,杏花应信损娇羞。泪沾魂断轸离忧。”(据观堂自辑本《孙中丞词》) ②黄升语见《历代诗余》卷一百十三引。(按:亦出沈雄《古今词话词评》卷上) ③孙光宪《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据《孙中丞词》) ——以上录自《唐五代二十一家词集》诸跋 一四 ①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集部歌词类《清真词》二卷《续词》一卷,下云:“周周美成邦彦撰,多用唐人诗语,隐栝入律,浑然天成。长调尤善铺叙,富艳精工,词人之甲乙也。” ②张炎《词源》卷下:“美成词只当看他浑成处,于软媚中有气魄。采唐诗融化如自己自己者,乃其所长。惜乎意趣却不高远。” ③张端义《贵耳集》卷上:项平斋训:“学诗当学杜诗,学词当学柳词。杜诗、柳词皆无表德,只是实说。” ①见汲古阁本《片玉词》强焕题《周美成词》。 ①此数语见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三。 ②观堂先生《清真先生遗事·箸述二》:“案先生词集,其古本则见于《景定严州续志》、《花庵词选》者曰《清真诗余》。见于《词源》者曰《圈法美成词》。见于《直斋书录》者曰《清真词》,曰《曹杓注清真词》。又与方千里、杨泽民《和清真词》合刻者曰《三英集》。(见毛晋《方千里和清真词跋》)子晋所藏《清真集》,其源亦出宋本,加以溧水本,是宋时已有七本。别本之多,为古今词家所未有。” ③宋人之和清真全词者有方千里《和清真词》(汲古阁刻《宋六十名家词》本)杨泽民《和清真词》(江标刻《宋元名家词》本)及陈允平《西麓继周集》(朱祖谋刻《彊村丛书》本)三家。 ④宋人注《清真词》者,有曹杓、陈元龙两家。曹注已逸,陈注即《彊村丛书》本《片玉集》。 ⑤宋人笔记之记清真轶事者甚多,若张端义《贵耳集》、周密《浩然斋雅谈》、王明清《挥麈余话》、王灼《碧鸡漫志》等书均有,类多无稽之言。观堂先生于《清真先生遗事·事迹一》中一一辨之,斥为好事者为之也。 ①楼錀《清真先生文集序》:“公性好音律,如古之妙解,顾曲名堂,不能自已。” ②见《碧鸡漫志》卷第二。 一八 ①在《云谣集杂曲子》内有《天仙子》二首,但观堂先生写此文时,犹仅见其一,惟不知为何首耳。兹将两首一并录之。“燕语啼时三月半。烟蘸柳条金线乱。五陵原上有仙蛾,携歌扇。香烂漫。留住九华云一片。 犀玉满头花满面。负妾一双偷泪眼。泪珠若得似珍珠,拈不散。知何限?串向红丝应百万。”其一。“燕语莺啼惊觉梦。羞见鸾台双舞凤。天仙别后信难通,无人问,花满洞。休把同心千遍弄。 叵耐不知何处去?正是花开谁是主?满楼明月应三更,无人语。泪如雨。便是思君肠断处。”其二。(按:观堂后已见此二首,见集中此文自注》) 一九 ①王周士《蓦山溪》(和虞彦恭寄钱逊叔):“平山堂上,侧盏歌南浦。醉望五州山,渺千里、银涛东注。钱郎英远,满腹贮精神。窥素壁,墨栖鸦,历历题诗处。 风裘雪帽,踏遍荆湘路。回首古扬州,沁天外、残霞一缕。德星光次,何日照长沙。《渔夫曲》,《竹枝词》,万古歌来暮。”(据《彊村丛书》本《王周士词》) ②王周士《满庭芳》(重千登霞楼):“千古黄州,雪堂奇胜,名与赤壁齐高。竹楼千字,笔势压江涛。笑问江头皓月,应曾照、今古英豪。菖蒲酒,窊尊无恙,聊共访临皋。 陶陶。谁晤对,粲花吐论,宫锦纫袍。借银涛雪浪,一洗尘劳。好在江山如画,人易老、双鬓难茠。升平代,凭高望远,当赋反离骚。”(据《王周士词》) ③王周士《浣溪沙》(舣舟洪江步下):“起看船头蜀锦张,沙汀红叶舞斜阳。杖挐惊起睡鸳鸯。 木落群山雕玉□,霜和冷月浸澄江。疏篷今夜梦潇湘。”(《据王周士词》) ——以上录自《观堂外集·桂翁词跋》 二一 二二 ①《浣溪沙》:“天末同云黯四垂,失行孤雁逆风飞。江湖寥落尔安归? 陌上金丸看落羽,闺中素手试调醯。今宵欢宴胜平时。” ②《蝶恋花》:“昨夜梦中多少恨。细马香车,两两行相近。对面似怜人瘦损,众中不惜搴帷问。 陌上轻雷听隐辚。梦里难从,觉后那堪讯?蜡泪窗前堆一寸,人间只有相思分。” ③《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楼外轻雷,不问昏和晓。独倚阑干人窈窕,闲中数尽行人小。 一霎车尘生树杪。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薄晚西风吹雨到,明朝又是伤流潦。” 二三 ①欧阳修《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雨后轻寒犹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怅。 枕畔屏山围碧浪。翠被华灯,夜夜空相向。寂寞起来褰绣幌,月明正在梨花上。”(据《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卷二) 二四 ①周邦彦《青玉案》:“良夜灯光簇如豆。占好事,今宵有。酒罢歌阑人散后。琵琶轻放,语声低颤,灭烛来相就。 玉体偎人情何厚。轻惜轻怜转唧溜。雨散云收眉儿皱。只愁彰露,那人知后。把我来僝僽。”(据《清真集补遗》) ②黄庭坚《忆帝京》(私情):“银烛生花如红豆。占好事,而今有。人醉曲屏深,借宝瑟轻招手。一阵白苹风,故灭烛教相就。 花带雨冰肌香透。恨啼鸟辘轳声晓。岸柳微凉吹残酒。断肠时至今依旧。镜中消瘦。那人知后。怕夯你来僝僽。”(据《彊村丛书》本《山谷琴趣外编》卷之二) ③杨易霖《周词订律补遗》上本词后注云:“王静安先生云:‘此词乃改山谷《忆帝京》词为之者,决非美成作。’案:《绿窗新话》引《古今词话》淮海《御街行》词与美成此词亦多相合,未知孰是。”似杨氏亦曾悉先生有此语,惟不知所见之处耳。(按:观堂《清真先生遗事》云:“伪词最多,强焕本所增,强半皆是。如《片玉词》上《青玉案》‘良夜灯光簇红豆’一阕,乃改山谷《忆帝京》词为之者,决非先生作。不独《送传国华》、《寄李伯起》二首,岁月不合也。”杨氏所云本此。) 二五 ①温庭筠《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据《金荃词》)(按:末句《花间集》作“无憀独倚门”,宜从。) ②秦观《画堂春》(或刻山谷年十六作):“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 宝篆烟消龙凤,画屏云锁潇湘。夜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宋本《淮海长短句》不载,据汲古阁本《淮海词》。)(按:《花庵词选》、《草堂诗余》俱作“杏花零落燕泥香”,较毛本《淮海词》为可据,观堂所引非误也。又其他文字,亦多异同,亦较可据。) 二七 二八 二九 ——以上陈乃乾录自观堂旧藏《词辨》眉间批语
校订后记 校订者(王幼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