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诗昆论坛 (https://www.shikun.net/bbs/index.asp) -- 【梦溪园】 (https://www.shikun.net/bbs/list.asp?boardid=9) ---- [原创]赴澳(洲)、新(西兰)观光散记20----23 (https://www.shikun.net/bbs/dispbbs.asp?boardid=9&id=43244) |
-- 作者:当头炮 -- 发布时间:2021/2/24 9:31:07 -- [原创]赴澳(洲)、新(西兰)观光散记20----23 二十:罗托鲁瓦---全球的地热观光名城 入夜进入奥克兰市区住宿,一早便急匆匆上山。远眺一下城市外观、便驶往罗托鲁瓦市。说明我们和它的确无缘,空留下到此一游的虚名。看来是昨天的航班耽误了, 昨天的计划、要塞进剩余的有限时间里也不可能。大家都有些疲倦,没有太多的游兴了。只顾闷着头、陪导游走走程序,顺道看见了这里到处可见的温泉。在这个地热资源丰富的城市、仿佛到处都能生岚长雾,很多地方都弥漫在地热的水蒸气里。我们走过一个秀美、静谧的公园,在那一汪汪一潭潭的水塘水池边有人在泡脚。导游说:可以随便泡,但没人响应。从奥克兰来二百多公里,早已过了中午、先到牧场去午餐。 饭后才远远的看了下市府花园外景,当然我们也是置身其中。这花园占地甚广、罗托鲁瓦艺术和历史博物馆和波里尼西亚温泉都坐落在政府花园内。据说原是一片灌木覆盖的地热区,为毛利人所有。也是他们先前的搏斗战场,后来将这里赠予了政府。最终改造成了这片漂亮,优雅的花园温泉景区。而且这里还留传一个,体现新西兰民主的趣闻。据说罗托鲁瓦,作为拥有地热的观光名城。特意盖了栋漂亮的办公楼房,即现在游客常选作照像背景这楼。但市民认为最好的房子,应作为公众活场所。最终因市民的意见,成了供市民喝咖啡和休闲的公共场地。仅管这个市仅几万人,这在我们听来很难理解。我们只是过客、也没有去享受这种大众权利,便急急奔毛利人文化村去了。 罗托鲁瓦第一印象
听说汉译名应叫双湖 有着小巧的精美别墅 到处流淌着天然温泉 仿佛在地上生岚长雾 * 这里居住着大地之子* 台湾阿美族有他祖屋 *毛利人自称“大地之子”。
廿一:南半球的真正土著:毛利人 毛利人之所以著名、在于他们是最早乘着独木舟,登上了新西兰的第一批原住民。毛利人自称“唐加塔环努瓦”,意即大地之子。据说他们来这岛国,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在这片美好的土地上,开创了氏族的繁荣,当然也遭受和抵御过外族的侵略。所幸他们比美洲的印第安人运气好,终于顽强的生存下来了。如今毛利人仍占有新西兰总人口,百分之十四的比例。仍保有自己的历史、语言、和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成了新西兰独具魅力的一个方面。其最为游客关注的是因历史上,毛利人是世界著名的吃人族。虽然随着文明的进程,他们早已没有了那陋习。但好奇的人们,总想探究他们有什么特殊之处。根据人类遗传学界的研究,如已经证明了印第安人、是黄色人种蒙古族人的分支一样。据说已有文献证明:毛利人是四千多年前、从台湾迁出的原住民。先散落在太平洋、印度洋上的一些小岛,最终逐步迁来了新西兰。在毛利人参观访问台湾,阿美族太巴塱部落祖祠时。也发现其房屋门窗位置、方向、梁柱建筑等结构,都和毛利人的居所相同。 走进文化村的大门,到处可见精美的木雕图腾。毛利人正在进行迎客的歌舞表演,有个舞台、场地不是很大。分内外圈,临台内圈摆着一些长凳,供贵宾观赏。外圈是路过游客看稀奇的位置,到也是站了密密的好几圈人。隔得也不太远、能清楚看到演员的面部表情,和他们时而激昂、时而委婉的歌声。虽听不懂唱的些什么,旋律还是很优美,音响效果也不错。演员们表演得很认真,演示功夫的大开大合非常卖力。只是面目的化妆有的很重色彩,显得有些狰狞。最后和在我国游民族地区看表演一样,会在台下拉几个游客上去、和他们同台共乐。只要不穿民族服装、有如我国的少数民族,是很难明确区别的。他们是这里主要民族之一,只要来新西兰、你身边随时都可能出现毛利人的。 村中有一处将毛利人古老房屋,经过修缮后、集中展示的地方。早期住房,仅用蒲草和棕榈树枝搭成。这些茅草棚和地窝子,简陋低矮、不能直腰。各种贮藏室,均做有高脚支撑。工具间则类似我国傣族的竹楼,但更矮小。只有族长的食品室,用柱子顶起离地很高。看起来怪怪的。 村中还有个间歇泉,据说水柱喷射时高二、三十米,似一朵白莲盛开。可惜我没时间等,算是留下点小小的遗憾。唯一不解的是看他们的雕刻品并不俗,为啥住宿的屋子、窝棚就不能整得像样些呢? 毛利人的传说 我们是大地的儿子 来源于深层的红土 沐浴着天父的光辉 依赖着万能的地母 * 尊图腾独特的文面 爱描摹雕刻的艺术 大自然天赋的精魂 传承下悍勇的战舞 * 没必要为传说纠结 到处去查我们祖屋 只知道有吃人历史 却没有食人的民族 * 我们是大地的儿子 有银蕨为我们指路* *银蕨:新西兰国树,被指引人生方向的精神代表。
廿二:法卡雷瓦地热保护区和火山喷泉 穿过了毛利文化村、沿着林间道路前行不远、隔着一片树林就看见了喷泉。水雾夹杂着热气在林梢上冒一冒的、像一朵朦胧的花在跳跃。似岚气往上升腾、渐渐的与白云连成一片,根本分不清热气、云还是雾。可惜等我们穿过林子时、早已停了、只有泉眼还汩汩地冒着热气。知情者说每天都要喷一、二十次,最高时能喷出三十来米的高度,今天才喷十几米、算较低的了。据说喷发的间隔时间、喷发量的大小、时间长短都没规律性。如我们在前面少停几分钟,就正好赶上、的确是要讲运气呵!主要是导游根本没讲清楚、法卡雷瓦地热景点和毛利人村是连在一起,共用一个大门的。 再往前走,更精彩、壮观的场景出现了,随着走过一道跨过小溪的短桥,一片大型的火山喷泉带呈现在眼前,一股浓烈的硫磺味随风和着热气扑面而来。这一大片的岩石经过多年的喷发冲刷、侵蚀、呈白垩色、到处是裂缝、泉眼和令人触目惊心的暗黑洞口。到处都在冒丝丝缕缕的热气,交汇成一团团云岚袅袅升起、形成一天到晚都无法消散的蒸气云。妻子闻不惯这太重的臭鸡蛋气味,根本没过桥来。我看了看那怪兽般的峡口、也感觉这种类似炼狱的地方,只宜远观不宜近赏。照了几张实景、便匆匆撤退,转而到真佩服这些守着喷口安居的毛利人来了……法卡雷瓦地热保护区
这是块极其独特的保护区 百年前火山大爆发留下遗迹 毛利人三个小部落瞬间毁灭 仅相隔卅年再遭受盖顶袭击 * 这是座暂时休眠的活火山 在这里到处有他的生命气息 听得着他那换气的嘶嘶声响 偶或间打个喷嚏时热雨迷离 * 核心圈仿佛变回了白垩纪 不由人想起但丁的长诗神曲 地狱篇莫非是这里真实写照 岩浆池黑洞沸泥塘直达鬼域 * 这是块充满悬疑的诱人禁地 蒸汽云彩虹妆点着神秘传奇
廿三:寻访新西兰的国鸟 回头走过小桥、出了核心区,我心里才平静下来。说实在的这种游览,的确是带着很大的冒险和运气成分。这种明显的活火山,谁也保不定它什么时候突然爆发。从资料看:罗托鲁瓦这被喻为“火山上的城市”,在一百多年前曾经有一次火山大爆发。导致三个毛利村落化为废墟。而相隔仅三十年后,火山再次爆发摧毁了坚固的旅游设施。可想住在这里的民众,是有多么大的勇气! 我们因要去博物馆,从另一条路返回。但依然没走出“硫磺城”的范围。仍见很多用石头把四周围起来的,大大小小的泉眼。有的里面冒着热气、有的很浑浊、还有的像岩浆满溢、呈奶黄色,也有些泉眼里的水有的很清澈、像很正常的小水池。唯一让人心中震撼的是路边一个较大的泥浆塘,起初我并没感觉异常、看到大家驻足才引起注意。原来这个看似我们乡间小堰塘的小池子,简直就是地狱的泥浆锅。仔细一看烂泥塘周边的泥浆、仅只是在轻微蠕动,但中心一团咕嘟咕嘟的冒着泥泡、像沸腾的浆糊。只要稍微想想、也后怕不止。 小小的博物馆,就在泥浆池前面不远的路旁。大家来观望的就是一只无翼鸟,学名叫鹬鸵。当地人以它们非常尖锐的鸣叫声,直呼“几维鸟”。这种鸟是恐龙时代的孑遗,当今新西兰独有。大小如鸡、没有翅膀,长长尖尖的嘴。昼伏夜出的夜间活动鸟类。新西兰的货币上就有它的图像。在一个黑得不能再黑的小黑屋里,我们终于看见了它模糊的尊容。也有翻译成希维、凯维、或奇异鸟的,现在是新西兰的国鸟。
几维鸟嗅觉灵敏、但眼睛小、只能夜视。见阳光会失明。栖息在森林和灌木丛中,喜爱群体生活,昼伏夜出,性情温驯而且好奇心旺盛。以昆虫,蜗牛,蜘蛛,蠕虫,虾,为主,也吃小蜥蜴和老鼠,也吃落在地面上的水果和浆果。属于杂食、适应性能很强,严格一雌一雄制的鸟类。这可能与其繁殖和培育雏鸟,需要很长时间(约4年)有关。同时也是以雌性为主、雌性体型大于雄性,雌鸟一年才产一次卵。虽然本身体型不大,但它的蛋却很大。相当于雌鸟自身体重的四分之一强,比一般的鸡蛋大五倍、冠绝卵生世界。最主要的是、其保命意识特强,一般会在领地上挖近百个洞穴作避难所。坚持每天改变住所、除危险紧急情况从不白天离开洞穴,只在夜间才出洞进行觅食、迁移等活动。这大概就是其能穿越洪荒、上古,传承至今的重要原因。 无翼鸟* 几——维、几——维 来自恐龙时代头小眼小身肥 口边虎须刚硬犹遗史前霸威 * 几——维、几——维 天生鼻在喙端淡黄细长尖喙 嗅觉通天入地遍尝世间美味 * 几——维、几——维 别笑眼睛怕光莫怪无翅无尾 长喙灵巧如手双脚善跑如飞 * 几——维、几——维 雌雄阴阳颠倒鸟中雌性社会 雄鸟负责孵蛋雌鸟专司警卫 * 南岛尊为国鸟洪荒物种孑遗 开创传承生命悠久历史之最 *无翼鸟:又名:奇异鸟、鹬鸵、几维鸟。 |
-- 作者:当头炮 -- 发布时间:2021/2/25 9:18:11 -- 廿四:独特的红树林 最后一天的游程,依然是在罗托鲁瓦,下午直接到奥克兰机场。来一趟新西兰,可以说和那里的人类社会基本上没有任何接触。更不用说对当地风土世情的了解。今天去看的红木森林非常静谧,几乎看不见行人和车辆。让人有一种怪怪的感觉,我觉得现代旅游已经有些变味。据说这个红木森林是一九零一年引进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岸的红木栽种,距今百余年了。当年为了验证哪种树木适合在罗托鲁瓦这种地热资源丰富的环境下生长,共种下了一百七十多种不同的树种,最后只有三分之一的树种存活了下来。 如今,这些高耸的红木森林占地近三百公顷,树木六十米高,平均直径已达到一米六以上。这种树生长快枝干笔直挺拔、树皮呈暗红色、故俗称红树,最粗的树径要几人合抱。当地政府立法保护,任何人不得改变这里的一草一木。现在这里植被茂密,林间道路通幽,成为了供人们散步、野游和进行自行车锻炼的好地方。特别推荐一棵被雷劈倒的红木树横躺在林间地上,在它倒下的躯干上长出了七棵红木树,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拍照。 进口处还在树上搭有绳桥、供游客娱乐,被称为有着最纯净空气的天然氧吧。 其实到过热带雨林的人,都知道这种躯干出现孽生的大树非常普遍。这里作为一个森林公园,也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科研成果,真是当之无愧。但若远涉重洋来看一片,未长成的林木(美国海岸红杉能长到一百多米的)。未免也太浪漫太不值了吧?笑而作歌曰: 题罗托鲁瓦加州海岸红杉林 大洋东北赴洋南,转瞬百年成伟男。 且喜招来神异种,高标傲世戏云岚。 *大洋:此专指“太平洋”。 |
-- 作者:当头炮 -- 发布时间:2021/2/28 9:05:54 -- 廿四:独特的红树林 最后一天的游程,依然是在罗托鲁瓦,下午直接到奥克兰机场。来一趟新西兰,可以说和那里的人类社会基本上没有任何接触。更不用说对当地风土世情的了解。今天去看的红木森林非常静谧,几乎看不见行人和车辆。让人有一种怪怪的感觉,我觉得现代旅游已经有些变味。据说这个红木森林是一九零一年引进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岸的红木栽种,距今百余年了。当年为了验证哪种树木适合在罗托鲁瓦这种地热资源丰富的环境下生长,共种下了一百七十多种不同的树种,最后只有三分之一的树种存活了下来。 如今,这些高耸的红木森林占地近三百公顷,树木六十米高,平均直径已达到一米六以上。这种树生长快枝干笔直挺拔、树皮呈暗红色、故俗称红树,最粗的树径要几人合抱。当地政府立法保护,任何人不得改变这里的一草一木。现在这里植被茂密,林间道路通幽,成为了供人们散步、野游和进行自行车锻炼的好地方。特别推荐一棵被雷劈倒的红木树横躺在林间地上,在它倒下的躯干上长出了七棵红木树,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拍照。 进口处还在树上搭有绳桥、供游客娱乐,被称为有着最纯净空气的天然氧吧。 其实到过热带雨林的人,都知道这种躯干出现孽生的大树非常普遍。这里作为一个森林公园,也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科研成果,真是当之无愧。但若远涉重洋来看一片,未长成的林木(美国海岸红杉能长到一百多米的)。未免也太浪漫太不值了吧?笑而作歌曰: 题罗托鲁瓦加州海岸红杉林 大洋东北赴洋南,转瞬百年成伟男。 且喜招来神异种,高标傲世戏云岚。 *大洋:此专指“太平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