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昆论坛【诗昆文苑】【梦溪园】 → 感觉“阿远”的小诗《写给冬天的风》


  共有5499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感觉“阿远”的小诗《写给冬天的风》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张九白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独立宣言版主
等级:老版主 帖子:325 积分:1910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5/3/25 9:11:05
感觉“阿远”的小诗《写给冬天的风》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4/9 11:18:36 [只看该作者]

感觉“阿远”的小诗《写给冬天的风》

“阿远”以前的诗我没有读过,也不知道“阿远”是何许人也,写诗有多大能耐,风格又是如何;只是偶尔在“白话新诗”看到大花狗等人说这篇《写给冬天的风》写的还不错,就顺便看了下,真得有些地方还是不错的啊,于是就有了瞎评的冲动。在此还不能叫评论,说评论我是不够资格的,权且叫做感觉吧!也就是用自己的方式去感觉这美丽的诗篇,顺便谈一下自己的不成熟的看法,希望阿远和各位诗友海涵。

这首诗开篇不落俗套,借用俗话表达了不俗的想象力和诚挚的情感,“为什么此刻,你不能安静”,哪一刻,“你”是什么,怎么就算是不能安静,为什么不能安静,这不能安静又是在做什么呢,在这一系列潜在的疑问中,诗人缓缓地拉开了亟待抒情的大幕。其情也快,其调也高,却是在略带忧伤中起笔,把苦思冥想与殷切期望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颇有气势。接下来是连续的比喻,雨落旌幡,菊开边缘,还是在深夜在我的房间里,在我凝望的小床上,或许是我在梦中的倒影罢了。但是这些东西,如“雨”、“菊”等都是在我外边的东西,是和我相距甚远的所在,要不为什么说“那些”、“那”,这显然是为了突出自己的孤独和沉静而采取的便利抒情的手法;至于“墙上,成为温暖的暗影”,不得而知了,看到题目“写给冬天的风”,想必北方的朋友都有这方面的经历,或是月夜照影入梦,或是炉火点点如豆,或是梦里花开雨落,场景却是骇人的。诗人被流放到边缘的某个角落,功臣而不可居,幸福即将到手却只能远远的观望,希冀能分得些许的安慰。这就是冬天的风吗,说来自遥远的北极,不如说来自阴霾的内心,是不是有些阴影一直无法割舍呢,或是黑暗占据了诗人的内心,诗人希望用一种光明的方式阐述,最后却是徒劳呢?先把问题放在这儿,继续下看。

“为什么你要倾听,倾听//天空尽头受伤的隼的飞行//海洋深处弱小的贝的游动//还有,石头里老去的人的声音
为什么你要等候,等候//古老铜镜中虚构的爱情//神秘洞穴中浮现的光彩//以及,遥远的未知的降临
为什么,为什么不坐下来//如我身旁的歌女,曼妙轻盈//我们一起饮酒,纵歌//我们哭泣,拥抱,亲吻”

以上是诗歌的第二、三、四小节,诗人用排比或重复的方式反复的歌咏“为什么”,使人似乎是知道的,说为什么只是为了提醒广大的读者去注意这一系列的为什么,而不是真的去构造自己也不知道的为什么,这一点也就使写作的技巧了,明知故问,或是为了行文,或是为了关注,总之是不错的技法,值得引导我们去探究诗歌技艺和手法方面的众多问题。

第二节的意象是孱弱的,又是同样的处于边缘的孤独的行者,和诗人的心境相差无几。如文中提到的“天空尽头受伤的隼”、“海洋深处弱小的贝”等等,而这些又是不放弃最后的挣扎的,诗人提到了“隼的飞行”、“贝的游动”,即使是在边缘,即使是满心的疲惫和困顿,这些幼小的生物还是在履行自己的使命,继续的飞行,继续的游动,用老祖宗传下来的安身立命的法宝显现自己的存在,展示自己的能耐;诗人这么写不是对小动物们的夸耀,而是借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冬天的风再恶劣、再疯狂,也是有着顽强斗志的人们急需的履行着自己的使命,阐释自己特有的价值的。诗人是不是这样呢,我不清楚;但在这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物质时代,诗歌已经处于生活边缘的阴暗角落,即使是冬天的风也不足以唤醒沉睡的众生,于是就看到如此和如此的展现了。“还有,石头里老去的人的声音”,这是令人惊骇恐怖的叫喊,这样的情况只有出自梦境才显得合情合理,但是却是来自现实的冬天的风,吵得老去的人的骸骨不得安宁。起码这是诗人在聆听,是和风换位后的想象,倾听,多么申请的词语,在此却是无可奈何的沉默;诗人到了只能倾听的境界,悲,喜,无可言说,沉默。

“为什么你要等候,等候”,这等候的不是他人,而是诗人自己,或是和诗人有着相同心境的一类人;而不是冬天的风,十一月下旬正是冬天的风肆虐的开端,它是无须等候的,只是四处流浪,满目荒凉凄惨。“风月宝鉴”等古老铜镜,“太虚幻境”等神秘洞穴,在这沉了诗人聊以自慰的归宿,但是爱情、风彩只是虚幻的镜像,如同《红楼梦》里的“好了歌”,得到确是失去,一切都是徒然的拼搏。当然,诗人的心思可能没有如此的消沉,但是“以及,遥远的未知的降临”却把我们的目光指向了遥远的未来的向往。现实无计可施,只好靠在虚幻的梦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或寄托了。这就是诗人无奈的心愿指向,当然没有屈原的洒脱和取舍,也就不可能成就《离骚》那么大的丰功伟绩了。

接下来的一段是对现实的关怀和对自己茫茫潜行的抚慰,既然诗人还要挣扎,还要向往,那还不如找到片刻的闲暇,或是暂时摆脱苦难的承担,在轻歌曼舞中得到些许的欣慰。“饮酒,纵歌,哭泣,拥抱,亲吻”,在这一系列的动作后面吟唱着欲望的发泄和沉沦;但诗人毕竟是诗人,他还要继续自己的追寻。是空虚和无奈造就诗人暂时还原成凡人,但可以看到,在诗人的心中,高贵和承受还是永恒的主题。

如果我这样的连接随之而来的一段,就是“哦,风,为什么,为什么如此凛冽地穿过我,随陌生的马匹远去。我听见蹄声震动大地,河面之冰破裂!”诗的意义和价值不会有较大的改变。诗人用散文的语言设计了诗的形式,但是散文的美学意味和审美效果不会随着分行的改变而成为诗的;同样是简约和明了,我觉得这几句打破了整体的风格,但也使得这首小诗在和谐中有了异样的风趣,更值得人们去阅读和玩味。“陌生的马匹”是诗人想象中的神话之物,并非现实;在此,诗人再次掉进了无和有的陷阱,这是精神游历必然的结果,并非是诗人能力所不及造成的。我还能听见什么,“蹄声震动大地,河面之冰破裂”,冬天的风送来地动冰破的好消息,意味着冬天即将过去,诗人的希冀将有好的实现,诗人的理想和向往有可能在现实中得以实现。

这一切的一切却消失在梦中,“而你,一刻不停”,冬天的风在继续自己的旅行,它是不会顾及诗人的感觉的。这里的“一刻不停”更加坚定了诗人行进的信心,也从“你”和“我”的置换中找到了自己,回归现实,是人还是诗人,写给冬天的风的只是偶尔的邂逅或情感暂时的宣泄。

结尾收的很好,力度也可以;但是把希望和寄托全部的拿了回来,留给读者的只是高度兴奋后的失落和空虚,令人有些无法忍受!

暂时搁笔,不足之处还请各位指教。

:阿远《写给冬天的风》
为什么此刻,你不能安静
象那些雨,于旌幡上安详地睡去
象那束菊,于深夜的边缘开放
开在我房间墙上,成为温暖的暗影

为什么你要倾听,倾听
天空尽头受伤的隼的飞行
海洋深处弱小的贝的游动
还有,石头里老去的人的声音

为什么你要等候,等候
古老铜镜中虚构的爱情
神秘洞穴中浮现的光彩
以及,遥远的未知的降临

为什么,为什么不坐下来
如我身旁的歌女,曼妙轻盈
我们一起饮酒,纵歌
我们哭泣,拥抱,亲吻

哦,风,为什么
为什么如此凛冽地穿过我
随陌生的马匹远去
我听见蹄声震动大地
河面之冰破裂

而你,一刻不停



对不能说的我只能保持沉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