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湖畔夜饮》一文提到数学家苏步青的一首绝句:“草草杯盘共一饮,莫因柴米话辛酸。春风已绿门前草,且耐余寒放眼看。”认为“滋味纯正”特加赞美,并说:“别的事都可有专家,而诗不可有专家,因为做诗就是做人。人做得好的,诗也做得好。倘若说做诗有专家,非专家不能做诗,就好比说做人有专家,非专家不能做人,岂不可笑?”这段话,初看似稍偏激,细想实有至理。诗,原是以表现真思想、真性情为贵的。言违真实,口不应心,就是作诗忘了作人,言行成为两截,其可取者几何?即古代大家的诗篇,最可贵的也还在于那些真情流露、酣畅淋漓的作品,而不在那些雕琢工巧而言之无物的“佳句”。一再唱和,几番叠韵,辞穷意尽,专靠典故、词藻堆砌成章者,自然更不在话下。 2002年7月2日夜读书笔记,有感于网络诗人之风潮弊病,记以警己,勿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