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无使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已经是一段公案了。一切皆由心生,就达到的境界言,自然以惠能的为高。说明他已经能够大觉悟。但从禅宗的渐修与顿悟来看,却是两种不同的途径,而且是两个都非常必要的途径。南宗偏于顿悟,其流弊就是容易成为野狐禅,荒怪难捉摸。北宗便于渐修,神秀后来于北宗,也算开派高僧。
学诗与此颇相近,顿悟者,需要才情,渐修者,需要学力。两者的极致,或如李、杜。但不能完全割裂开来,才情、学力相互匹配才好。只恃才情,会流于空疏,只靠学历,会流于穿凿。
才情是靠天生的,如惠能,不是人人都有如此慧质。学力则人人都可以修进,就大多数人来说,这个途径还是显得稳妥可靠。李杜之后,学杜者多,学李者少,或也如此。
个人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