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昆论坛【诗昆艺苑】【快雨堂】 → 法国掠影


  共有12449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法国掠影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5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9/5 13:36:55 [只看该作者]

第三部分 加尔桥

  感到自己又到了普罗旺斯,真是喜不自禁,这块银灰色的土地洒满了阳光。为了庆祝这一事件,我一到尼姆,就叫了一辆敞篷四轮马车送我去加尔桥。天色还早,天气好得出奇;因为旅途较长,马不停蹄地赶路,把这种安全条件利用起来,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普罗旺斯迷人的景色在明媚的阳光下,在白色的岩石上熠熠生辉,在烟雾缭绕的小橄榄林里半遮半掩,我乘火车时从车窗里早已欣赏过这种风景,现在出了城,就更加贴近它了。橄榄林是普罗旺斯一半的风景。这里的橄榄树不似你在阿尔卑斯山那边看到的那样高大、那样粗壮、那样弯曲,然而这种清爽无色的花朵似乎正是这一地区的神韵。   从尼姆出来,长达15英里的道路路况极佳;宽得能开过一支军队,洁白坚硬得如同餐台。道路从波状地形上延展开去,这种地形给人一种节奏感,在转弯时,它穿过广袤无限的旷野,那里既没有篱笆,也没有墙壁,微妙之处总是十分精致,有一种雄伟的,甚至队列行进般的气派。20分钟后,马车就到达目的地,也就是一家小旅店了,这时,我的车出了点小毛病,幸好并不严重,正在此时,一位先生在马夫的陪同下骑着一匹非常漂亮的骏马走过,注意到我的车出毛病的情况。这位年轻人衣冠楚楚,风度翩翩,似乎是从奥克塔夫·弗耶的小说中走出来的。他对于如何处理我的一匹受伤的马,提了一些非常明智的建议。他友好和善,甚至陪我到了旅店,用他擅长的一些办法确保他的建议得以执行。我们邂逅的结果就是他邀请我去参观附近的一个小巧古老的城堡。他深感幸运——但他又暗示这并非他最大的幸福——在此居住。我承诺在加尔桥游玩一小时后一定前去拜访。   我们分别后,我的全部注意力都被这宏伟的建筑所吸引。你得走近了才能看见;它所横跨的深谷,豁然开朗,展示出那幅画面。在这个地点,景色极尽优美。这谷名叫加尔河谷,从尼姆过来的那条公路一度沿河谷而行,但并没有留意它。河谷在离渡槽距离适度的地方变深变宽,体现出最佳效果的特色。河谷变得浪漫,寂静,冷清,由于白石嶙峋,灌木丛生,于是悬在清澈斑斓的河上,河道徐缓的地方,偶尔有一个深潭。河谷的上方,横空飞跨一架三层的宏伟大桥,气势磅礴,难以言表,再没有比这更具罗马风格的了。整座建筑的宏大、坚固、突兀、笔直,一时会让你不能言语,只能目瞪口呆伫怔在那里。你只觉得它尊贵完美,蕴含着伟大。公路上分出一条道来,下降到河面的高度,穿过一座拱桥。这条路边沿宽阔,由松散的石头砌成,青草密布,呈斜坡状,上升到河谷的岸上。凝神静坐,愿意多久就多久,仰望着轻巧而坚固的桥墩。这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山野”地方,尽管三两张石凳摆放着。我在这儿待的一个小时当中,获得了一种完整的印象。这地方安然静谧,至少这个时候十分寂寞。灿烂的下午开始变得阴沉,我前来参观的这建筑焕发着一种魅力。可是同时我从桥上开始觉出一种不明智和一种隐含的野蛮。伟大的罗马建筑几乎都有这样一种成分,因为建筑的手段和目的不怎么吻合。手段往往太过夸大,而达到的目的却有过之而无不及。罗马人的严格容易把事做过头,我想,一个做不好小事的民族跟一个做不成大事的民族一样有缺陷。关于罗马人的严格,加尔桥就是一个精典的样板。然而,假如不承认这桥的美,又将是一种极大的不公。这是一种雄壮的优美,是一种不以观赏为目的而专为实用建造的物体的美,而且仅达到这个意图所造就的规模就给人烙下极深的印象。每一层桥拱数目不等,越往上,桥拱越小,数目越多。桥的保存非常完善,没有任何破裂坍塌的地方,所有的特色都保持原状。巨大的石块呈棕黄色(仿佛被普罗旺斯的太阳烘烤了18个世纪一般),堆砌起来,不用灰浆,不用水泥,仍似当初刚砌在一起时那般平稳。正是它把两股泉水引送到一个外省小城的!顶端的管道还保持着原来的形状,也残留着水泥连接的痕迹。朦胧的暮色开始笼罩下来,这寂寥的河谷,似乎漂散着罗马名字的幽魂,强大的罗马帝国似乎仍像那渡槽的支柱一样巍然屹立;而河谷朝向一个孤独的游客,敞开胸怀,他独坐于厮,黯然神伤,他相信假如我们像衡量一个人的伟绩那样来衡量一个民族,用他们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给的推动力来衡量,那么迄今没有、将来也不至于有哪一个民族将如罗马人一样伟大。加尔桥是他们遗留的三四个最深刻的印象之一;它倾诉着罗马人的丰功伟业,这种方式一定会让罗马人倍加欣慰。    至于我从尼姆来时在路上遇到的那位热心的年轻人,我觉得要指明他的城堡的所在有失谨慎;我只能说它安卧在一个迷人的河谷里就已足够,正像法国人所说的——dans le fond (法语:在底上。——译者注)——离开加尔桥后我就信步向城堡行去。我发现我在日记把它描述成“一个小巧可爱的角落”。两座古塔是这地方的显著特征,棕黄色的塔身,塔上爬满红色的五叶地锦。其中一座塔因撒拉森人(古希腊后期及罗马帝国时代叙利亚和阿拉伯沙漠之间的游牧民族。——译者注)建筑而名声大噪,此塔形只影单,反倒更加瞩目。另一座塔和住宅融为一体,不拘一格,也有爽心悦目之感。此时天色渐晚,这座孤寂的castel(法语:小城堡。——译者注),显得朦胧而又神秘。一位老管家出来引我们参观了凌乱的城堡内景,随后那个年轻人带我到一间光线暗淡的旧客厅,客厅里至少有四个壁炉,但是都没有生火。主人为我准备了水果和甜酒洗尘。我称赞他的酒并且问他是什么酒,他只是简单地回答:“C’est du vin de ma mère!”(法语:这是我妈妈酿的酒。——译者注)整个旅程中,我从未感觉到自己这样远离了巴黎;这种感觉我比主人更钟情,因为他被迫离乡背井,继而筹办一座manège(法语:驯马场。——译者注)聊以自慰。在我即将离开之际,他带领我参观了一下。他自始至终都非常地谦和有礼,这样令我备受感动。我的马车停在那家小旅店,回去的路上经过加尔桥,我又把它观赏了一番。巨大的桥拱仿若是夜幕的窗户,黑沉沉的雪松在怪石嶙峋的河谷上密密蔓延,河水波光粼粼,显得愈加寂寞。回到旅店,我和马车夫一起,简直是勉为其难地喝下了一杯味道糟糕的酒。然后,换马踏着月光驾着车赶回尼姆。普罗旺斯风景的那层永久的光泽在月光的照射下更增添了些许寂寥的苍白。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5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9/5 13:50:14 [只看该作者]

第三部分 艾格莫尔特

  第二天天气仍然很好,所以不去游览艾格莫尔特就不免可惜了。尼姆倒可以等等再说,必要时我甚至可以冒雨去游览一番。我觉得艾格莫尔特是块小小的宝石,既是宝石,自然就不能剥夺它们闪光的机会。这次也不过是一次几个钟头的游览罢了,一辆友善、熟悉、晃晃悠悠的火车会把你送到这个死气沉沉的小镇上去,正好来得及在这里吃饭。圣路易曾经在这个小镇两次起兵加入十字军东征。晚饭你可以回尼姆吃,与其说火车大约要“奔”——倒不如叫“走”,因为那火车根本就不能算是“奔”——一个小时。   我发现这旅途虽短,但极其迷人。从车窗朝外望去,在我右手边,远处的塞文山脉覆盖着琥珀色和蓝色,周围全是葡萄园,正着上了10月的红装。葡萄没有了,葡萄树仍固执保留着自己的色彩。艾格莫尔特周边没有葡萄树,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的盐碱滩,两条运河横穿而行;进入这片广袤地带,火车发出隆隆的轰鸣声,缓缓行驶在一条狭窄的堤道上。尽管你知道离你感兴趣的目标越来越近,但有一段时间,除了地平线以外,你的视野里是不会出现其他精致的。忽然间眼前呈现出那个有塔楼和雉堞墙的轮廓,位置很低,它的防御工事的顶端仿佛突然间拔地升起一般;一直到火车停靠在那些工事前,你方才得以看见城墙的全貌。   艾格莫尔特耸立在一个宽阔的étang(法语:池塘。——译者注),或者说是浅浅的小海湾的边沿上,较远的那一面被一条窄窄的海岸与利翁湾分隔,仅次于它与之形成一个pendant(法语:对称物。——译者注)的卡尔卡松。它可说是法国类似景致中最完美的作品。能够与它抗衡只有阿维尼翁,但相比之下阿维尼翁的防御土墙气势就不及它了。与卡尔卡松一样,艾格莫尔特完全被古老的防御工事包围,它的防御工事虽然只有一圈,比卡尔卡松简单得多,但被完好保存。护城河已被填平。用一张没有网袋的台球桌来比喻这个城镇的遗迹似乎比较贴切。在这块绝对平坦的地面上,杂草丛生,艾格莫尔特展露出来的面目一如小学生画于石板的那种城池,或者像我们在早期佛兰德斯画的背景中所见到的那种城镇——个简单的平行四边形,光秃秃的轮廊线,几至怪诞,偶尔几座角塔和方洞点缀其间。老实地说,这个可爱的小镇就是这样一种情形:若非亲眼目睹,否则就无以言表。它是一幅奇特的图画,假如说它是卡尔卡松的一个年幼的妹妹,至少它也具备这一家人的基本特征。与卡尔卡松相比,与其说它是一种实体,倒不如说是一种意象来得亲切。因为无论从位置还是从景观来看,它似乎距离现代生活更为遥远。   妙的是艾格莫尔特也做些小生意;城边的运河中有一些驳船,运载一袋袋的盐堆到实实在在的地方去。然而很难有比我所见他们从事的这种商业更加慵懒的了,有三两个棕皮肤的农民帮忙,一个海关人员独自监视着,此人同时也在西墙下一个小小的码头上溜达。“C’est bien plaisant,c’est bien paisible,”(法语:这太惬意了,这太宁静了。——译者注)这位可敬的人在我和他交谈时他这样说道。这里的确惬意、宁静,虽然“惬意”一词令人联想到一种欢乐的气氛,而这种气氛恰恰是艾格莫尔特所缺乏的。沙、盐、寂寞的海景,以一种明亮静谧的凄凉笼罩着艾格莫尔特。15座高塔和9座城门俯瞰着水面,其中在南侧有五座门。我在这儿走了三个来回(并未花费多长时间),大部分时间则在南墙下流连,午后的阳光以极具梦幻和甜美的方式在熟睡于斯。我择一块古石坐下,远望荒凉的盐碱滩和宁静闪光的étang,一边回想着,1538年,弗兰西斯一世和查理五世这两位君王在他们广袤的版图上居然选中这个古怪偏僻的渺小角落隆重会晤。而路易九世在1248年和1270年两次前往圣地的途中,竟然让他的队停泊在一些如此不健全的水道里,简直令人匪夷所思。一个小时后,我在镇上买了一本马里于斯·托班先生写的小手册,因为他试图对这种反常现象的原由进行阐明,并且要表明这个港口(我们姑且出于礼貌这样称呼)水的深度足以停泊十字军的一支船队。要找寻出他所指的那条水道,我觉得着实不易。倒也乐意相信他据理力争的观点,自13世纪以来,大海一直没有退出这座城镇。想到世事并未经历沧海桑田般的变化,真是令人感到欣慰。托班先生指出,那时地中海沿岸的法国港口再没有disponibles(法语:空闲的。——译者注),而艾格莫尔特是当时最合适的运载地点。   笔直城墙和安静城门的背后的这个小镇并不似卡尔卡松旧城那样破旧不堪。如果说这个小镇尚有生机,也不正确;但假如它已经死了,它也经过了不错的防腐措施。修复者的手始终未曾离开过它;然而和在卡尔卡松一样,这位艺术家并没有创造出奇迹。城里悄无声息,空空荡荡,偶尔有一只迷路的狗,一只迷路的猫,一位迷路的老妇人在粉刷得白白的小石街上暂时歇息。一个小place(法语:广场。——译者注)中心有两三家咖啡馆装饰着宽宽的遮篷,这个小place的主要特点就是有一座出自普拉迪埃之手的非常蹩脚的圣路易的铜像。铜像的蹩脚,简直就和我在那家与那位虔诚的君主同名的旅馆里所吃的早餐一样。   你可以在艾格莫尔特的城墙里外都绕上一圈,但是同在卡尔卡松一样,你也许转不到chemin de ronde(法语:堞道。——译者注)上,也就是庇连雉堞内侧表面的凸出的小道上。这条小道的宽度仅够容下一个行人,但保存得最为完整。每个城门附近,都有一段台阶通往小道;只是如果台阶顶上的大门被锁,进去就不可能了,如果强行进去,也算是违法行为。但是艾格莫尔特有它的堡垒,也就是一座巨大的塔楼,它比其他塔楼都大,而且远离了一点,耸立在城镇的西北部一角。我找了casernier(法语:负责维修营房建筑物的工兵军官。——译者注),——城墙看守人,可惜他本人不在,他的妻子领我参观了这座巨大的康斯坦斯塔。她是个温婉而腼腆的女人,脸色蜡黄,看样子得过热病和疟疾。在这座名字的意思就是“死水”的城镇里,疟疾这种祸害穿过九座城门长驱直入,实在不足为怪。   康斯坦斯塔极其粗壮坚实,分为三个重叠的圆形房间,拱顶美轮美奂,把拱顶照亮的光线从聚集成与透气孔大小相差无几的窗子的极深的炮眼里透射进来。数年来,这个地方一直作为关押南方新教徒的监狱。南特敕令废除之后,这些新教徒遭受了残酷的暴刑。上世纪前半叶任何一间,这些可怖的囚室都有一本血泪史。一些有关在此长期监禁的档案使人再度惊叹人类施加和忍受的苦难是何等凄惨。在一个推行灭绝政策的国度里,这座令人毛骨悚然的塔就是显而易见的证据。雉堞墙顶上有一座废置的古老灯塔,在雉堞墙顶端,你能看到这个紧凑的矩形小镇,看起来还没有一块花园大。它的全景铺展在你脚下,你还能搜寻它的防御工事的简单轮廓。假如你占据了这个小镇,你一定永远都不会将它遗忘。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5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9/5 14:14:15 [只看该作者]

第三部分 尼姆(1)

  接下来我就可以考察一下尼姆了,这个地方似乎需要人倾注全部的注意力,我也确实这样做了。好像有容易令人失望而且屡屡令人失望的危险,所以我倒要说,它所需要的注意比我准备给的要少得多。这样说应该不为过,这是一座具有三四个细微特征的城镇,而不是一个具有一种整体形象的城镇。总的来说,尼姆是贫瘠的,古罗马遗迹是它惟一的珍宝,而那是第一流的。很多街道上盛行法国新潮;古老的房屋质量粗劣,高档的房屋都是新的;一座崭新的教堂在我住的旅馆旁边矗立着,神态古里古怪,好像是专门为布鲁克林或克利夫兰(布鲁克林为纽约市的一个行政区,克利夫兰是美国俄亥俄州的城市。——译者注)而设计的。   这个教堂面向一个地道的法式广场——一个有着精美现代布局的广场,一侧是一座装点着树木和胸墙、有着古典风格的法院,中央是一组寓言式的雕塑,只在法国的城市里才能看到这种雕塑。当中主要的是一尊出自普拉迪埃之手的巨大的人像,是尼姆的象征。英美城镇若有如此文物,如此广场,那就有矫揉造作之嫌。然而,如同我所写到的这个国家的许多外省小镇一样,尼姆很讲究装饰。还有什么比卡瓦里埃山脚下的那些古罗马浴厅以及那座环绕浴厅的古典秀美的花园更为宏伟呢?尼姆的这片区域有足够的理由孤芳自赏;翔实丰富的摄影图片已经将它展现给了全世界。一条清澈见底潺潺的溪流从一座高山(山上林深鸟语,曲径蜿蜒)脚下涌出,然后分开流进各个水池,这些水池本身就足以证明它们产生的时期——这一时期给那座浮华的佩鲁公园留下了它的烙印,早在蒙彼利埃我们就叹赏过的那座公园。这里的平台、台阶和栏杆风格一致,还有一系列的喷泉。也许不是那么宏伟,然而十分精致优美。整个地方是古罗马与18世纪法国风格的相融,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古代浴厅的遗迹已和现代喷泉溶为一体了。   另一个小小的古罗马废墟伫立在这片草木葱茏的地区的一个角落,被人称作为狄安娜神庙,不过,显而易见的是,那是一座憩园,而且似乎和毗邻的浴厅有过某种得体的关联。从默里的书中我得知,这座奥古斯都(奥古斯都(公元前63—公元14),古罗马帝国第一位皇帝,在位时期间,引领罗马进入黄金时代。——译者注)时期的小神庙“在1577年沦为它目前的废墟状态”。当时,该镇居民面临国王军队围攻的威胁,为了以防它被敌军用作掩体,便捣毁了神庙的一部分。遗迹现已残破荒芜,但足以表明这个地方曾经的惊人美丽。一个明媚的周日的早上,我在这里游历了半个钟头(神庙由一道高高的护拦围住,受到精心维护,而且还有一个专门人的看守),凭借着想像,我试着去重组一下罗马统治的高卢时代的景观。我用“试图”一词似乎不妥;因为对于如此审慎的一种想像触发,我是应当退却的。然而,一种古风遗韵在空气中弥漫着;在浴厅和神庙的废墟之间,就在那座以我所见过的天马行空之势纵横加尔东谷的渡槽排水之处,一幅精美的充满异教色彩的画面仿佛在若隐若现。古罗马浴厅——古罗马浴厅,单这几个字就是一道风景。斗转星移,沧海变迁,我漫步于一座法式花园里;悬在这个地方上空的卡瓦里埃山(一座不大的山)草木葱茏的山坡顶上有一座形状模糊的高塔,它可能是中世纪的建筑,也可能是古代的遗迹;我斜倚在一座喷泉的护墙上,那儿有一段弯曲的台阶(法国人所说的一种半圆形建筑)向下延伸到一个处处是阴冷凹穴的水池之中,那儿古罗马基石在清冽的碧水中泛着光。就这样我倚在墙上,陷入沉思和遐想,我感觉一时碰触到了那个古老的世界。这样的时刻让人的心灵豁然开朗,这种灵光乍现连同喷泉花园那片幽幽的绿色一起烙在了我的记忆中。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5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9/5 14:17:33 [只看该作者]

第三部分 尼姆(2)

  喷泉本身——所有这些支流的源头——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景致,真可谓是沃克吕兹的一幅袖珍版。它从卡瓦里埃山脚下,自那高地以一种悬崖般的气势拔地而起的地方,喷涌而出,仿佛就在这样情形之下别的泉水一样,好像颤悠悠地,静悄悄地,从岩缝中涌出来。我步履艰辛地登上卡瓦里埃山(不过5分钟的事),既然已经摆出了这副伦敦佬的架势,干脆就又摆出一副,愈发变本加厉了。我登上了那座不明智的马涅塔,就是刚才我提到的那座神秘的建筑。除了看守推荐给你的那一套必不可少的照片外,这座不知建于何时的管状建筑的惟一的特征就是你在顶楼欣赏到的风景。景色自然美不胜收。说来惭愧,我竟然一点都回想不起来;因为当我向明朗的天空茫然眺望时,似乎只能看到我在古罗马浴厅深处见到的景象——一个逝去了的世界的影象,混沌、模糊得可怕。然而这个世界,给尼姆留下的纪念远远不是几方布满青苔的古石。尼姆的古罗马竞技场足以同维罗纳和阿尔的竞技场相媲美;它与罗马圆形剧场遥相呼应,互为默契。如果允许的话,我只能形容它是一座小圆形剧场,不过要比罗马的大竞技场保护得好多了。特别是外墙,以及墙上的拱门、柱子和檐口。我得补充一点,人们不应该只谈到尼姆竞技场的保存,而忽视它的修复。在对这宏大废墟的侵袭停止之后,它便开始受到保护,大部分伤痕已经用新材料包扎过了。这些是考古学家关注的问题;在这里,就同后来在阿尔一样,我发现即便是一个局外人,面对一个这样的遗迹,也只能瞠目结舌,叹为观止罢了。总之,惊奇——是最深的一种印象;怎么如此之多的东西能保存下来。把一切损毁估算过后,尼姆保留下来的东西使人惊叹不已。   同样在那个温馨的周日上午,从古罗马浴厅回来后,我在竞技场参观了一个小时,见到的那些走廊、拱顶、楼梯,门窗的外框依然存在。而古罗马圆形剧场的这些东西却所剩无几了。不过,圆形剧场的宏伟庄严,即便少了这些细枝末节还照样出色。就像维罗纳竞技场的座椅一样,尼姆竞技场里的座椅,大部分被更换过;这倒也没有什么,我慵懒地躺在一个冰凉的座椅上,欣赏着眼前这个大坑和那椭圆的天际线,它被参差不齐的石块割断,状如一只巨杯的边缘,这只巨杯曾经盛满了恐怖。我万分感慨,心想,虽然罗马竞技场是人类最雄伟的工程之一,但它仍有掺杂一丝我在加尔桥发现的那种不明智。它显得野蛮单调,毫无优雅可言。尼姆的竞技场专为斗牛而建,据说,斗牛是一种娱乐方式,尼姆人司空见惯,而且在全普罗旺斯也是家常便饭。据我所知,斗牛是普罗旺斯人周日下午一贯的消遣。在阿尔和尼姆,为斗牛提供专门的场所,不过在乡村,这类赛事的举办人把推车和大桶围成一圈,观众就往上一蹲。伊比利亚人的劣习在温和的普罗旺斯竟然如此盛行,我颇为吃惊,而在阿尔和尼姆,这件事做得十分蹩脚,缺乏完善,我不明白这是不是使这一习俗变得体面一点。公牛很少被杀死,事实上“公牛”往往不过是爱尔兰人所谓的公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家用母牛。这类娱乐自然不能给竞技场提供我谈到的它所缺乏的那种优雅。尼姆的雅致集中表现在闻名暇尔的“方屋”身上。站在这个玲珑别致的建筑面前,你的第一印象就会是你经看见它很多次了。照片、雕刻、模型、纪念章等等,已经把它清晰地呈现在你的眼前,因此,当你凝视它时,你的情感里几乎全然没有好奇和意外,也许令人遗憾。不过仍然还有赞赏之情——一种似曾相识的、甚至有点屈尊俯就的赞赏。方屋并不会使你茫然不知所措,你能体会到它。它并不是古代艺术中最举世闻名的建筑之一;可它的确精美绝伦,并且虽然曾被胡乱使用过,仍保存完好得令人诧异之至。它细细的柱子,精妙的比例,赏心悦目人的紧凑,与竞技场和桥梁雄壮的层叠相比,似乎让人觉得离建筑它的那个世纪更贴近,情趣的琴弦一经拨动,这些特征就能赋予它震悍千秋的风味。如果需要什么把这座玲珑精巧的殿堂变得宜人,那就可以由一条通往它的二级大道提供服务,道路两旁点缀着劣等的咖啡和烟草店。在一个体体面面的凹进去的角落,四周是粗糙简陋的住宅,对面一个古典几至夸张的剧院,然后这里矗立着这座小小的“方屋”,之所以如此称呼,是因为它呈长方形。我第一次见到它是在夜晚朦胧的月光下。月色使它看上去如铜铸一般。斯汤达恰到好处地描述到,它的形状就像一张扑克牌。对它斯汤达仰慕不已,希望在巴黎建立它的一座“翻版”。他甚至说,到1880年,人们一定会对它的魅力称颂。在他心目中,再也没有比在那座城市里“建筑起”“le Panthéon de Rome,quelques temples de Grèce ”(法语:罗马万神殿,几座希腊神庙。——译者注)更容易的事了。斯汤达觉得以一个旅游推销员的身份来写作颇有意思,有时他的读者忽然间觉得他还真是那么一种人。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5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9/5 14:17:51 [只看该作者]

第四部分 塔拉斯孔(1)-(图)

  在自尼姆到阿尔的途中,我在塔拉斯孔停留了三个小时,主要都是出于对阿尔方斯·都德的热爱。他的作品没有比《达达兰奇遇记》和《月曜日故事集》当中关于一个明朗而又死气沉沉的小城(普鲁士人的一次奇迹般围攻)的《围攻》故事,更为真诚的了。在他的新版作品集中,他给《达达兰》新加了一篇序言。这部辛辣却又充满善意的讽刺作品的作者在被那些难以相处的塔拉斯孔人拜访时曾表露出不快,对此他为自己作了说明。都德说过,由于试图在描写普罗旺斯人性格的某些更为鲜明的方面时增添些幽默感,不经意间他选择了塔拉斯孔人,倒不是因为塔拉斯孔人较他们的邻居们的性格更为自负虚荣,也不是因为他们对“事实的专制”的反叛更加明显;而仅仅是因为他不得不用到一个普罗旺斯城市的名字。达达兰是个追慕社会名流的人,也是个令女性着迷的人,如都德所说的那样,他是个道地的“Produit du midi ”(法语:法国南部的产物。——译者注),是个最豪放、最亲切的喜剧中的人物。他是吉诃德的缩影,虽然尊严大跌,可是信念相当;这部关于他的丰功伟业的故事是自由幻想作品当中的一个小小的杰作。但塔拉斯孔人却不乐意开这个玩笑,于是他们对这个嘲弄尼姆的家伙大发雷霆。他们一定认为,如果由他去揭露自己家族的问题,他会干得更好。我觉得有必要补充一点:当我经过塔拉斯孔时,那里的人看来没有丝毫生气的样子。再没有什么比它刻画在我脑海中那幅图画更优美、更轻松、更能暗示他们那种亲切的冷漠的了。   塔拉斯扎静静卧在罗讷河畔,与对岸的博凯尔隔河相望,博凯尔显得格外遥远独立。塔拉斯孔默认悍然突入河中的安茹的勒内王的城堡在名胜中独占鳌头。别的特色主要有:此地的面貌流露出一种分明的昏昏欲睡的感觉,似乎9月的正午(已然留连到了10月)持续的时间较其他地方要长;几道低矮的拱廊使街道看上去灰蒙蒙的,展现出空荡荡的远景;罗讷河边有一条叫做chaussée(法语:堤道。——译者注)古怪却美丽的人行道,这是一条狭小的堤道,堤岸上栽种着两排高大的古树,浓荫夹道。我在堤岸上散步时,恰好碰上两个年轻教士带着一小队高校学生出去锻炼,这使堤道景致分外迷人。最后,可以说,正如位于罗讷河畔的任何一座小镇一样,塔拉斯孔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罗讷河本身。它喜怒多变,那褐色的滚滚洪流,一刻也没有忘记它是大山和冰川的儿子,没有忘记这样的出身具有极大的特权。后来,在维尼翁,我注意到它是如何行使这些特权的,把这座古老的教皇城里善良的人们吓得心惊胆战就是其中主要一点。   勒内王城堡现在被作为一个地区的监狱,旅游者想进去参观必须先征求塔拉斯孔镇长的同意。要是他对法国的礼仪有所了解,他的申请当中就得有相当多的阿谀奉承之词作为铺垫。这样,他将会得到彬彬有礼的批准,正如当初他所提出的要求那样。城堡更具备一座严格的封建堡垒的气派,而缺少在它的修建时期(15世纪上半叶)所认可的风格;由于它光秃、笔直到惊人的地步,如果建造它为的是舒适,那只能从提供防御这样的意义上去讲了。这是一座四四方方的简易建筑,由小小的黄石头堆砌而成,高踞在一个俯瞰罗讷河的岩石底座上。建筑的四角有常见的圆塔,顶上有一个沉重的檐口。一大块一大块久经太阳炙烤的墙壁因为有一个个的小窗子,也不至于过于单调。窗子的间距很宽,上面嵌着铁条。最重要的是,城堡的形状极其陡峭;我只能这样形容它。墙壁如悬崖般笔直、冷峻。城堡还保留着它的大护城河,现如今不过是一道浅沟,野草丛生。15世纪中叶,善良的勒内就退居到这座高峻的要塞之中,发现在一片曾经囊括那不勒斯、西里、洛林、安茹在内的领土中,这显然是留给他的最真切的东西。他是一个饱经砺炼的君主,一种曲折的命运的玩物,为他并不乐意的王位苦苦奋斗了半辈子,好容易登上了王位,又被迅速赶下了台。他对普罗旺斯情有独钟,虽然对数次遭遇的挫折记忆犹新,但这并不影响他在塔拉斯孔和埃克斯开开心心地临朝听政。他完成了塔拉斯孔城堡的修葺,这个城堡始建于该世纪初,我觉得,他之所以完成它的修建,是为了有始有终,修葺完全本着它最初设计的风格,绝不是迎合对他的暮年慰藉的艺术品味。他集画家、作家、戏剧家、现代艺术爱好者于一身,并且酷爱民间舞台表演艺术。他流芳百世,保留至今的形象中有一些极其吸引人的品质。他既聪明又善良,屡遭挫折、饱经磨砺,却并不曾使他痛苦难当,享乐的天赋也没有被扼杀。他热爱他那秀美的普罗旺斯,他那秀美的普罗旺斯也一直满怀感激;它以善良的勒内王的回忆为依托,编织了一套锦密的传说的虹锦。   我随着看管人,在勒内王幽晦的住所转了一圈——要照亮它,必定要拿出他所有的好性情。看管人领我参观了城堡一贯的组成项目:幽深的庭院;一系列的旋转楼梯和有拱顶的房间,斜的窗洞门洞显现出极厚的墙身。这些东西组成了古堡的普遍特征;若一个人步步小心翼翼,伸长了脖子,转来转去,参观过大部分之后,眼睛就不再想分辨,内心也不再想记忆了,于是满足于将这一切移交给荣耀的浪漫之邦。我想顺便说一句:这种感想并不曾影响我穿越连接塔拉斯孔和博凯尔的大桥去考察点缀背面这座城市的古老要塞的废墟。这座要塞矗立在一个岩石基座上,地势较塔拉斯孔的岩石基座要高出许多,它神情凄楚地凝视着那处境比它优越的兄弟。它地势险要,轮廓巍峨。真是不枉此行,收获甚丰。因为就算博凯尔城堡不过是些残壁断垣,然而整个地方,包括它的地势,它的景致,是一幅无法抹杀的图画。它一度是蒙莫朗西家族的堡垒,鲁莽的弗朗索瓦公爵是最后的一位住客,他被那个抢占一切机会蹂躏大贵族的黎塞留设下圈套在图卢兹砍了头,我们在图卢兹的市政大厦见到了红衣主教的那把斩去法国王冠荆棘的屠刀。这位受害者死后,实际上城堡也就被拆毁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56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9/5 14:18:13 [只看该作者]

第四部分 塔拉斯孔(2)-(图)

  原址如今虽然已回归自然,反倒具有一种奇特的魅力。它先前覆盖过的那块大岩石高高矗立在城上,如罗讷河岸一般峭壁嶙峋。自博凯尔僻静的一角可以穿过一扇高高的锈迹斑驳的铁栅门进入一个占据整个山坡的荒芜的花园——这个地方是该镇居民散步的公共场所。园子里不见花草,只有几条崎岖陡峭的小路在一个种满矮小的意大利五针松的林子下曲折盘旋。上面就是城堡的平台,布满了杂草。仅有朝河的一面被一堵大残壁和一座巨大的土牢围住。墙的背风处放置了长凳,平台的边上也有,在这里能够欣赏河对岸斑驳、焦灼、波浪般起伏的风景。一种甜蜜的孤寂,一种亘古的和平,仿佛悬于半空中。一位年迈的老人(像城堡一样是个残迹)从一个破败的角落里走出,朝我致意——他是一个态度友善,满口〖HT5,6〗冫〖HT〗〖KG-*2〗〖HT5,5〗叟〖HT〗词,步履蹒跚,令人感激的老头儿。在他吸引下,我登上那座孤塔,从塔上,你能够俯视灰黄色的大河,远望缩小了的塔拉斯孔和后面那群光秃秃的小山。既然我提到从博凯尔的高地上放眼望去景色宜人,那么再强调普罗旺斯赤裸裸的地平线就好像有点过分。可是这种光秃是雅致的;它存在的目的仿佛就是使人去追随那些小山的优美曲线,可以说用眼睛去触摸最微妙的风景的曲折变化。这种光秃令一切变得出奇的美丽、纯净。   博凯尔曾经是一个著名集市,法国南部的大集市的举办地。就像大部分集市一样,即使在法国,赏心悦目的展销长盛不衰的程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想。至今,集市仍于每年7月举行,而塔拉斯孔的中产阶级差人去卢浮宫百货店定购时髦服装,并且此地的主要荣耀则是它悠久的传统。即使到现在,这里的集市理所当然是所有集市中最漂亮的,因为它在城堡下的罗讷河畔一个迷人的林子里举行。货摊、棚屋、赤脚医生的诊断台,色彩斑斓的人群,统统散布在盛夏的浓阴之中,被普罗旺斯明媚的阳光映得斑斑驳驳,极富诗情画意。很有可能,集市上还会出现大批美丽的面孔;因为也就在我停留于塔拉斯孔的几个小时里,我也发现了一些征兆——阿尔地区的女人以其纯净面孔名闻遐迩。大街上阿尔人的头饰随地可见;这些可爱的头饰总与一张迷人的鹅蛋脸、一双温柔的黑眼睛,一个直挺希腊鼻,一张跟其他的一切都非常般配的嘴巴相关,因此这种头饰,传达了一种对美的推测,使戴头饰的人有机会从你身边溜开,或者让你大饱眼福。我记得曾在哪里看到过:据说塔拉斯孔盛产美男子,就如阿尔以盛产美女著称一样。或许假如我可以碰上足够的标本,证实这种归纳确实,那么,我就会发现塔拉斯孔的男人都很漂亮。可惜街上的男子寥寥无几,并且这地方也没有展现任何活跃的迹象。随处可见戴黑帽子老年妇女或年轻女孩,框在一个低矮的门道里;至于其他一切,我早说过,塔拉斯孔大多数人都有午睡的习惯。   回火车站之前,我特地去参观了小小的圣马莎教堂,教堂里连一个人影儿也不见。它漂亮的侧门是罗马式的,尖尖的卷叶饰类塔是哥特式的,一想到它的传统,就感到它要多古怪就多古怪。教堂矗立于一个僻静的角落,卵石缝里长着青草,从一个深深的拱门下穿过去,你就可到达教堂。相传圣马莎亲自驯服了一条恶龙,并且把它拴在自己的腰带上。这条龙人称塔拉斯各,圣马莎用龙的名字给龙的洞穴所在地建起的城市命名(就在构成城堡地基的岩石中间)。这条龙可能就是被一个可爱的福音传教士的谆谆教导所去除的贪婪成性的异教的象征。不管怎么说,于11世纪这位引人入胜的圣徒的遗骸在一个洞穴内发现,现在,她的祭坛高耸在这个洞穴之上。至于龙骨的下落怎样,我便不得而知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57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9/5 14:18:59 [只看该作者]

第四部分 阿尔(图)

  阿尔有两家破烂的旅店为争抢客人竞争激烈。我说这句话的用意若你选择住广场旅馆,在它旁边与它成直角的北方旅馆就会用无法掩饰的责怪的目光看着你的到来;并且要是你偶然选择了它的邻居,广场旅馆就会仿佛从所有的门窗怒视着你。我不大记得自己当时到底选了哪一家;然而不论是哪家,而后我都希望挑的是另一家。两家旅馆都坐落于人民广场,这是阿尔的一个小型公共广场,可不知何故,就是效果不佳。的确,作为一个城市,阿尔各方面都缺乏效果。要说这是个迷人的城市,我觉得是的,如要问其究竟,我也很难说出个所以然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楞鼻子的阿尔女人可以算作一个原因;别的可能要归于竞技场和剧院的废墟。此外,我还情意绵绵地记得那不成比例的人民广场,丝毫都不雄伟,到处是水坑和破败的咖啡馆。我又满怀柔情地回想到那些曲曲折折而特色全无的街道,看上去就如乡村街道一般,铺着恶劣尖硬的小碎石,使一切活动都成了苦行。我抵达当晚,为了饱览罗讷河的风光,走了一段路,弄得精疲力尽,即便这次漫步现在也被联想神圣化了。很多年前,我一度来过阿尔,依稀还记得曾在河岸上看到了某种如画的风景。我想说提起那个晚上,有一种如水的月色,我感到它不仅照亮了现在,也照亮了过去。但那次我再也没发现如画的风景,几乎压根儿连罗讷河都未曾找到。我迷路了,街上空无一人,想个找个求助的人都没有。再没有比晚上10点钟阿尔的情形更富外省色彩的了。最终,我总算到了某段堤岸,看见浑浊的巨流在无声的黑暗中悄然滑行。开始下雨了,我现在不清楚当时月亮的是怎么回事,整个地方毫无欢快可言。这当然不是我所要寻找的;我寻找的东西只存在于那不能重回的往昔。我踏着那可恶的碎石在摸索中回到旅馆,觉得活脱脱个尴尬的倒报理警长。(莎士比亚喜剧《无事生非》中愚蠢多嘴,语无伦次的巡官。——译者注)现在我能回乡起的那家旅馆(两家非此即彼)的一角插入一个罗马统治时期高卢门廊的遗迹。正是它独特的装饰,才使我选中了这家旅馆。这家旅馆潮湿、幽暗,脚踩在地板上像踩在沙砾上一样。在这儿,很可能就像在纳尔榜的旅馆中一样,包饭席上将出现使人恶心的 gras-double。(法语:牛肚。——译者注)虽然如此,我仍然很高兴回旅馆;并且尽管如此,回想起那段毫无意义的漫步(我并没有说碎石路),仍然充斥一种浪漫情调。说道旅馆,我觉得最好提一提:我深深觉察到了人的自相矛盾,一方面不满意现代旅馆,另一方面入住一个残旧过时的旅馆时又牢骚满腹。似乎人理应选择,而且还得做出最好的选择。阿尔的这两家老店并没有太大的好转;仍处于现代社会的摇篮时期。当年斯汤达路经此地,笨重的驿车送他到人民广场时,他所看到的一切面貌如今仍不曾改变。Vieilles auberges de France(法语:古老的法国旅馆。——译者注)人们想必可以乐哉悠哉地享用它们像沙砾一样的地板和油糊糊的窗玻璃。所以在此可以说:在比这儿更好的旅馆里,我不能说住得不比这里舒服,可至少不及住在这里这样愉快。   为了与历史相符,我应当提及那个晚上在去寻找罗讷河之前,我在小广场对面呆了一段时。我到那儿去消磨时光是为了两个明确的目标。一是我能够有机会同一个健谈的英国青年在咖啡馆里闲聊。数年前我曾在伦敦见过他,而那天下午,我又在塔拉斯孔遇见了他。二是柜台后站着一位美丽成熟的阿尔女人,我和同伴一致觉得进行关照也是一项难得的荣耀。并没有什么礼节和道德规范规定在咖啡馆里眼睛盯着 dame de comptoir〖ZW(〗法语:柜台女郎。〖ZW)〗是不合体统的。当然,这位女士也是你的 consommation〖ZW(〗法语:咖啡馆供应的饮料。〖ZW)〗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可以不受到任何拘束,随心地欣赏这个我所见过的最美丽的女人为一张面值五法郎的钞票找零,她高挑安然,决不可能有40岁了。虽然她属于女人味非常浓的那种类型,但又丰满而结实,体态满溢着某种高贵气质。虽然并不老,但有些韵味;她十分严肃,甚至透着点忧伤。她有一位罗马女皇的尊严,她摆弄铜币的那副样子就仿佛每一枚都印有凯撒的头像一般。我在特拉斯特维尔河看到的洗衣妇兴许和她一样优美,但就是罗马农妇的头饰给天生戴它的人带来的高贵庄重也远远比不上这顶迷人而高贵的阿尔式帽子。由于它被高高地戴在后脑勺上;同时还有一个大的黑色蝴蝶结把头顶遮住了相当一部分。最后一点,帽子和额前几绺秀发被拢到耳后的那种方式搭配得天衣无缝,令人无法形容。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58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9/5 14:19:27 [只看该作者]

第四部分 阿尔:剧院(图)

  这种令人叹为观止的方糖切割机令我有点儿心猿意马,因为我并不是一味关注历史的。我去咖啡馆前已经用过饭了,在吃饭前已经看过圆型剧场。恰恰是在那个时候,我发现阿尔没有一个总体概貌,这里没有什么建筑,除了小巧玲珑的圣特罗菲穆斯教堂之外,而且还发觉肮脏的小巷全是棱角,脚踩在上面如同踩在刀刃上一般。不过,我把圆型剧场看得最清的倒不是那个时候。在阿尔停留的第二天,我专程拜访了莱博这座奇特古老的山城,它是中世纪的庞培,讲讲它的情况将给我带来极大的乐趣。但是,那天晚上(我和友人回来时恰好赶上一顿推迟的晚饭),明月高悬,我在该地的罗马遗迹中漫步,得到一种至今还不曾完全失去其银色光芒的印象。前一夜月色如水,并且飘移不定,不过,若是眼下它犯下了什么违规之举的话,它所做的最大的坏事莫过于在天空流连忘返,好让我们舒舒服服地赏一番风景。效果的确令人惊叹;这样的夜晚,月光照耀在古道的断壁残垣上,给人一种亲临罗马的印象。坐在剧场之中,望着残留的两根孤零零的圆柱(那是舞台后部的部分装饰),望着圆柱四周的断壁残垣,大有置身于古罗马广场之感。阿尔的圆型剧场,虽然极其宏伟,但却未及尼姆的圆型剧场那么完好;它饱受的岁月的侵蚀,时光的摧残更多,但很少维修。座椅几乎荡然无存了;然而外墙依然完好,虽然拱顶早就没有了,但扔不乏厚实粗犷;拱形走廊则仍然坚实如初。整个建筑宏伟绝伦,对于一个轻快娱乐——美国人称之为“杂技表演”——的场所来说,只有罗马人才可以想像得出,让那一类建筑物达到那样宏伟的程度。矮隔墙也比尼姆的高出许多,对面的许多白色大石板已经被找回,回复原位了。总督的包厢多多少少重建过了,汇集于包厢的一条条大走廊依然清晰可见,无比壮观。因此,万籁俱静,月色迷人,我坐在那儿,双肘撑在圆型剧场破败的矮墙上,不由自主地谛听一千五百年前逝去的喃喃低语、瑟瑟风声和杂耍粗犷的嗓音。   剧院同样也有一种声音,而它萦绕在时光的耳际的却是一种截然不同的音乐。依我所见,阿尔的罗马剧院是我见过的最令人心旷神怡的遗迹之一;我对它格外喜爱。如果圆型剧场可以称之为一个骨架,那么它连一个骨架都算不上,因为它仅有五六根骨头。构成舞台——永久的后台——的那一排圆柱的痕迹还在,两根大理石柱子——我刚刚还提及过它们——仍然耸立着,还带着点残破的柱头。柱子前面的空地曾被舞台占据过,台口线依然清晰可辨,石板上刻下了道深槽是其标志,看样子高幕的底边跟它恰好吻合。座位排成的半圆——半个杯口——从对面突起;有几排十分清晰的座位痕迹。舞台底下的地板,呈弓形,排成一字线的管弦乐队就形成了弓弦部分,地板上铺着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大理石石板,石板如今虽然残破、碎裂、惨不忍睹,却能给人一个内部非常优雅的概念。这一切都表明剧院规模极其宏大;围墙围开阔,观众席后面的过道十分宽敞,我们现在仍能精确丈量出它们的尺寸。每个座位俯视舞台的方式对当代的建筑师而言是一个借鉴的榜样,庞大的面积也证明罗马演员音域惊人。我们沐浴着月光,在圆型剧场呆了半小时后才来到这个更富幽灵色彩、更为精美的遗迹前。大门已锁,可是我们翻过一堵矮墙,很轻松地爬了过去。那里亮如白昼,一片静寂。在破凳子上我们坐了下来,那两根细细的圆柱,矗立于此,仿佛一对默不作声的演员。我刚才所谓心旷神怡的东西正是这样一种思想:在这儿,人的声音,把一种曾经是绝妙至极的伟大的语言讲述出来,空中回响着抑扬顿挫的旋律;而不是粉碎的击打、撕裂的甲胄的回音,不是牺牲者的哀号与野兽的咆哮。一言蔽之,这地方是古代世界最温馨的遗产之一;在白天,它向阿尔善良的人们敞开着,这并无任何亵渎之嫌。因为他们从城镇的这边去往那边,都从这里穿梭,但人数决不会很多;他们踏着古老的大理石石板,如有必要,还会擦一擦那光秃秃的凳子。这种随便并不会将这个地方再次扼杀;反倒会给它注入一点生机——将现在和过去相互衔接在一起。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59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9/5 14:20:17 [只看该作者]

第四部分 阿尔:博物馆(图)

  阿尔的第三大名胜并非十分古老,可也算得上够老的了。这个主广场的主要装点是圣特罗菲姆教堂那神奇的罗马式门廊,此外,这个广场也以它中央的细长方尖碑,以及市政大厦和博物馆闻名遐迩。引人入胜的圣特罗菲姆教堂正像法国人所说的那样,发誓要带一些阿尔的特点。教堂非常引人注目,但我却宁愿它换在别在地方。阿尔带着一种娴适的异教色彩,因此有着使徒雕像的圣特罗菲姆教堂则显得不那么搭调。这些雕像,不论它们原始的气势、还是保存至今的都完壁无缺,令人叹为观止。12世纪的一座圆拱门廊幽深的壁龛里供奉着古香古的雕像,连一只鼻子一根手指都没有损坏。拱顶的钻石形框架当中端坐着一尊削瘦的拜占庭式的耶稣像,四周是小天使、大使徒、有翼兽、数以百计的神圣标志和离奇的装饰。这是一层密密麻麻的雕像刺绣,色泽尽管因年代久远而变黑,但它却如同保存在玻璃罩下面一样完好无缺。真是大革命的一个好目标!教堂里面,有一座12世纪的正厅和一座晚它三百年的歌坛,我记得最清楚并且非常古怪的特征就是那罗马式的侧廊,它们那般狭窄,以致你确实——或者几乎——要把身体挤过去。你急切地要挤过身去,因为你自然而然地想出去看一看回廊。这座回廊如同门廊一样绝妙完美、极富魅力。它的四面并非在同一时期建造(最早最好的部分建成于12世纪),有一条拱廊是经过精雕细琢的,以一对对精巧的柱子支撑,柱头展现出一种千姿百态的图案和装饰。在这座四合院的四角,柱子则采用与众不同的人物造型。整个建筑就是风格轻巧、保存完整的瑰宝,由于它的美往往被人称道;但是在阿尔,假如不是听起来过于亵渎神灵,我较为喜欢古罗马剧院的遗迹。这种古代的东西过于珍稀,不同不那么珍贵的东西混杂在一起。在离开此地之前,我闲逛了两个钟头,在这期间,这一真知灼见浮现于我的心头,而迷人的晨光又为这种印象锦上添花。   在博物馆我观看了半个小时;然后把古罗马剧院又饱览了一遍;看完以后,就步行前往城外去看阿里斯营垒那片古老的“极乐世界”,也就是古老的异教徒墓地的遗迹。这块墓地曾被基督徒所利用,因长年荒废,现在仅剩下一条阴森森的柏树林阴道,道上排列着一连串古代的石棺,石棺里空空如也,上面布满青苔,形体残缺不齐。一座翻砂厂或者某个令人痛恨的工厂已经建立在附近,因为可以见得到高高的烟囱,能听得见叮叮咚咚的响声;因为这些柏树可以将它们遮住,所以这一小块“极乐世界”不失为一个浪漫的角落。   博物馆的门半掩着。一位警惕的看门人由于脑子里还是那些一贯的照片,所以当你在对面圣特罗菲姆美好的门廊前徘徊之际,他便不以为然地窥视着你,因为你或许会白看一场。要是你顺从他目光的无声的影响,进去参观他的收藏时,你会发觉自己停留在一个受到亵渎的教堂里,那里并不张扬地排放着阿尔出土的各样古物。我相信当中的精髓都是在剧院的废墟中发掘的。早期的基督徒石棺是最奇异的,完全按异教徒的原型模仿而成,然而上面竟刻画着线条粗糙却钢劲有力的使徒形象,还有圣经历史故事所描述的画面。不论构思还是刀工都极尽完美,这是大多数古罗马遗迹中所没有的,因为那些遗迹属于一种晚期外省文明的风格。它们与基督徒石棺上粗糙的小雕像有着天差地别。从这些雕像上人们同时能够发现对作者周围丰富的样板的一种隐隐约约的仿效。所有异教徒的作品都讲述一定的风格;而这在早期的基督徒的遗物中绝无仅有。据旅游指南的作者若阿纳先生所说,除了圣约翰·拉泰朗教堂的收藏,在那些基督教的遗址中,能够找到比其他收藏中更多更精致的石棺。在两三件古罗马遗迹中有一种引人注目的特色;这特色主要体现在一个可爱的半身男孩雕塑上,他非常完美,他的眼睛是那种人们在古画中才能见到的那种凸出的眼睛,于是这本无视觉的大理石面具赋予了它一种眼神,往往格外动人,仿佛极力要看到东西一般;这种特色也体现在一个女人头像上,从剧院的废墟中把它挖掘了出来。哎呀!她竟然失去了鼻子!但她那优雅、简洁的造型又恰好遮掩了这一缺陷,令人不禁想到米罗的维纳斯的风韵。这儿有各式各样的建筑遗迹,可以证明那座建筑是一件光辉的杰作。总之,阿尔的这座小博物馆是我在罗马以外见到的最富有古罗马风格的地方。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60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9/5 14:22:30 [只看该作者]

第四部分 莱博(1)-(图)

  在我当时所写的一篇简短的日记上,有一天晚上宣称厌倦了写作(也许是太困倦),但又声称必须就莱博之行写点什么。这个必要记下来之后肯定立即就睡着了,因为当我在那篇短短的日记上寻找和那迷人地点的有关描述时,竟一无所获。我别无他法,只好凭记忆了——就总体印象来说,这一记忆还是满清楚的;然而一旦涉及细枝末节,那就十分靠不住了。我和同伴事先就知道莱博是一颗风景宜人的明珠;因为默里有一名英国贵族对莱博名胜的详尽描述,他的旅行手册我们不是一览无余了吗?我们还了解到莱博离阿尔几英里远,坐落在阿尔皮耶山巅。当我站立于博凯尔凉风习习的平台上眺望时,这群崎岖的小山,虽然有些遥远,但仍然构成了塔拉斯孔的一幅迷人的背景。阿尔的那家客栈的老板娘已经给予我们这种保证,因为我们就是从她那儿租了一辆格外笨重的马车。   那天,天气情况很难说准,但后来证明对于参观这座中世纪的庞培而言是个好天;灰暗,阴沉,潮湿,但没有雨,或者几乎没有雨,就如那位诗人所说,天空中不曾有任何东西嘲弄那沮丧、支离破碎的过去,乘车赶路本身就非常舒心,因为置身于普罗旺斯灰绿色的景致当中有一种无穷无尽的美感。这一路绝对算不上平坦,但也不怎么费劲,所以既能享受无穷的乐趣,又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这一路总是如同波涛般起伏,光秃秃的地面最容易让人勾勒出轮廓。之所以说它光秃,是因为没有树木和篱笆。地上长满石南,清香的灌木和矮墩墩的橄榄树,在零零落落的牧草中闪光的白石有一种与天空交相呼应的明亮。当然,阳光总是必不或缺的,因为所有的南方乡村在刚出现的恶劣天气的毛玻璃一般的天幕下看起来有点失真。这就是我拜访莱博当天的情况。然而,当我即将抵达时,我仍想继续前进;我一边朝前走,一边觉得徒步畅游那样一片土地才是真正的欢乐。9月的午后,在普罗旺斯,牧羊人吹口哨呼唤羊群,那时一个人不妨躺在某个阴凉洼地的温暖地面上,倾听蜜蜂的嗡嗡声和忧郁的牧羊人口哨声。前往莱博的途中,我看到两三个牧人悠然地溜达,不时回头呼唤羊群跟上来,羊群听到呼唤后,总是步调齐整,紧跟而上,一个悠闲的牧羊人顺着曲折的山路悠闲地踱下山坡,羊群紧跟身后,必要时它们也会散开,但依旧紧跟而行,行走时羊群弯弯曲曲,看起来酷似一颗黯淡的彗星的尾巴,再没有比这景象更别致的了。   你驱车往北向阿尔皮耶山进发,关于这一群山阿尔方斯·都德经常提及,离阿尔大约四英里远的地方,正如他大概会非常亲切地提起的那样:在一座俯瞰大道的小山上耸立着蒙特马约尔修道院一部分非常可观的遗迹。那座修道院,是人们在法国南部见到的一种封建和教会以前的(并且也是建筑的)无数残余当中一个;不得不承认,这些残余往往会在游客消极的心灵中形成一种混乱和餍足。然而,蒙特马约尔却极其宏伟,有趣之至;它的惟一不便就是,如果你不停步撤回阿尔,你就只有在记忆中见到它矗立在莱博头顶,但是那倒是一幅更为引人入胜的画面。这座宏大的建筑(隐修院)的一部分仅仅建成于上一世纪;而那个时期僵硬的建筑不容易得体地陷于荒凉境地;它看起来过于糟糕,似乎是不久前才焚毁似的。隐修院是在大革命期间被毁掉的,而现在对于与它相连的古老得多的遗迹的效果都有损害。整个建筑规模宏大,这原本来是座富丽堂皇的修道院。


 回到顶部
总数 77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