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常箴吾先生《听文怀沙先生谈诗》的一点体会
二00四年九月
我读常先生的作品不多,总共仅有五、六首,主要是我相识先生的时间太短,仅仅有两三个月,而在一起相会的时间仅仅有十几天,这十几天里直接面交相谈的时间,仅仅有五六个小时。常先生是诗人、曲家、评论家,对他的作品本人不敢枉加评论,只想谈一些读后感而己。
常先生在《听文怀沙先先谈诗》一曲中,首句“美髯儿飞霜满鬓”,把文怀沙老先生的外表特征描绘的淋漓尽致,恰如其分。每个人的外表特征,主要表现在头的面部,文怀沙先生九十有三,精神饱满,学识渊博,谈吐文雅,尤为突出的是他那潇洒的胡须最引人注目,是他外表最主要的特征。文老先生胡须之所以美,不仅仅是表现在外部的美,而在外部的美里包含着内在的美,所谓的表里如一,就在于此。紧接着常先生把文老先生内在的美呼之欲出。“细沙儿抱海无垠”,细沙儿是什么呢?是海边的沙滩?还是美须儿织成的锦纱?是细沙儿抱着大海?还是美须儿织成的锦纱抱着深藏渊博知识的脑海?……给读者以无限想象。广阔的大海一望无垠,它却是在由无数粒细沙组成的万里海岸线包围之中。人们赞美大海,向往大海,是因为大海有广阔的胸怀,它不择细流,蕴藏着陆地上的一切。古人常说,陆地有什么,海中就有什么。文怀沙老先生学识渊博犹如大海。脑海是思维的源泉,意识的源泉,知识的源泉,也是创造世界的源泉。世界上的一切,除了自然的东西外,均是脑海的产物。大海的一切是自然的,脑海的一切是思维的。大海脑海均是美之所在。
常先生在描写文老先生内在美中,不仅是从他“怀沙”的名中,更重要的是从文老先生的真才实学中体现出来。“两三声楚韵消魂”,文先生是楚辞学者,只讲了那么几句有关楚辞的知识,就抓住了听众的心,听众就好象痛饮了陈年的老酒,余味无穷,飘飘然欲到仙境;听众就好象在听高山流水一曲美妙的音乐,使听众如痴如醉。常先生把文老先生渊博的知识描绘的入声入画,真是闻其声见其人矣!
“难老泉歌难老人”,这对于描写九十多岁的老人,是多么的生动形象啊!文老先生九十有三,而身板硬朗,耳聪目明,思维敏捷,行动矫健,那里象九十多岁的老人?这真是不老的人啊!“诗花点点碧林中”,我们在这难老泉边桃花盛开的碧树林中,赏花吟诗,更显得文老先生青春常在,而他渊博的知识就象难老泉水常流不断。
“醉了桃花阵”,由于聆听了文怀沙老先生博学广闻的诗学知识,大家都好象喝了陈年的汾酒一样,沉醉在这春光明媚的桃花园中,享受着这知识的熏陶、美的熏陶。
作品的吸引力在于美,而美在曲中,不仅要词语美,更主要的是意境的美。常箴吾先生的作品就是这样,在他每一首作品中,都能给读者创造一种美的境界,而他的这种境界是多方面的、立体的,使人读后遐想无穷。
美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人在生活中无时不在创造美。而美又在塑造人格,人格及是美。可见常先生不仅作品美,而人格更美。
附 常先先原作如下:
[中吕宫]十二月带过尧民歌.听文怀沙先生谈诗
美髯儿飞霜满鬓,细沙儿抱海无垠。一开口秦风入晋,两三声楚韵销魂。眉宇间铮铮骨气,谈笑中字字惊人。 盼逢春兀得又逢春,念文君真的见文君,诗花点点碧林中,难老泉歌难老人。殷殷,殷殷,一杯老白汾,醉了桃花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