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瓏四犯 越中歲暮,聞簫鼓感懷(姜夔)
符號說明:
正清平:11;次清平:12;正濁平:13;次濁平:14。
正清上:21;次清上:22;正濁上:23;次濁上:24。
正清去:31;次清去:32;正濁去:33;次濁去:34。
正清入:41;次清入:42;正濁入:43;次濁入:44。
疊鼓夜寒,垂燈春淺,匆匆時事如許。
44213412,21111122,111113331421。
倦遊歡意少,俯仰悲今古。
3314113121,2124111121。
江淹又吟恨賦。
111134143331。
記當時、送君南浦。
331113、33111422。
萬里乾坤,百年身世,惟有此情苦。
34241312,41141131,1424211222。
揚州柳,垂官路。
141124,131134。
有輕盈換馬,端正窺戶。
2411143324,11311223。
酒醒明月下,夢逐潮聲去。
2111144433,3443131132。
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贏得、天涯羈旅。
14113124111334,341441、11141124。
教說與、春來要尋花伴侶。
114124、11143113113324。
濁酒御愁,殘更荒寢,天心重倦人眼。畫欄虛醉影,幾柳歸風翦。傷心夢來舊燕。正追懷、素纖儀款。念遠情苛,憶人心系,如我請誰遣。 姨風舞,寒生面。惱東陽頓老,詩賦偏斷。曉星留莫去,淚或還相勸。雲根借爾抒情韻,望吟得、書凝深遠。教說與、相如對琴今恨衍。
太高档啦——晕掉~~
想凑个《浣溪纱》给哥呢,凑不出。
搬凳子来学习!!!
呵呵!漢語聲調是漢語重要的外顯韻律,他是音節內有區別作用的相對音高,而這種相對音高是連續滑動的,它(因方言不同)由數種音高曲折調型組成,如:粵語有六種音高九種調型;普通話是三種音高四種調型。聲調是聲母清濁與韻母陰陽四等協協調的產物,它又將韻互相連接組成音高變化地曲綫,來表達語言的內涵。清濁陰陽四等只是聲音概念的內涵在兩維平面上的概念,而字的聲調才是三維空間裏的具象,聲調是根據人們的唇齒牙舌喉發聲習慣,把清濁陰陽四等 具體地用陰平標示出來。不能只辯聲之清濁,不理會韻之陰陽四等,付唱還需辯四呼。如南音畢畢竟南音是以廣東話來唱。伴奏與唱曲,都基於廣東話的調值。廣東話,分為九聲六調,九聲也者,即是:
陰平:因
陰上:忍
陰去:印
陰入:一
陽平:人
陽上:引
陽去:刃
陽入:日
中入聲:喫。
陰陽平上去六個聲:因、忍、印、人、引、刃。就相對是工尺譜的:工、尺、上、合、乙、士,而「一、喫、日」這三個入聲,分別是:工、上、士
以上所說,表示廣東話本身是一種旋律。唱南音時,看著曲詞便知道所要唱的音。唱時要依字的自然音高來唱,或選擇附近音高音唱,如「工」最多只可唱成「尺」或「六」。若明明是唱「工」的字夾硬唱成「合」,這樣便是唱歪了字。
例如:百年身世--百字是中入,《韻鏡》:百字外轉第三十三開,二等唇清濁音或作唇濁音;<古今韻會>p460--461,博陌切,宮清音,幫母,韻字:額,又作莫白切,宮次濁音,明母,韻字:額《說文》博陌切:百:十千,白也,勵也;唐謂行杖人曰:五百,韋昭辯《釋名》引後漢曹節傳注:本為伍伯也,伍:當也;伯:道也,使之導引當道陌中;以驅除,即行杖人。又通伯,陌,白,伯三字均為二等但清濁個不同,合為中入。
而,憶人心系---憶潮州話是陽入。廣東話是陰入。吳方言是陰入,《韻鏡》憶字内轉的四十二開,三等喉清音,《古今韻會》p474:乙力切,羽清音,影母,韻字:訖。
南曲:中入唱:喫字==工尺譜:上字或六字,===大致西樂的G;==簡譜:5
陰入唱:一字==工尺譜:工字或緊五,大致==西樂的B.== 簡譜:7或b7,
而 G的音頻==392Hz;B的音頻==52326Hz,兩者間差了1000-700==300音分一個小三度音程,換是可以,但已不是原調,林鍾變了無射,但人字卻又是與年字同==D==293.66Hz是比百字還低第一個音,前一字:又是苛字==陰平:bB==466.16Hz,這難免突然出了個拔高音。
北京話其實也有調兒是給譜曲的人參考用的:陰平=#A-B;陽平=#F-C’,上聲=E—# C --#A,去聲== B—C,一般作曲家都依此譜歌詞曲,楊蔭瀏還作過更覆雑的《四聲行腔格》供曲家使用,供詞傢參考,詞句勿太離譜,使作曲家爲難,這些是填詞入門的小知識。不足道也。
高档商品只许旁观,不许触摸。
咱安宁话仅有:
阴平:迂
阳平:鱼
上声:雨
去声:遇
入声: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