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聲甘州·登南京幕府山
問金陵何處有龍蟠?螺髻渺重霄。正斜鴻掠雨,春愁凝碧,玉練飛濤。憔悴臺城宿柳,一夢失南朝。誰傍長洲月,吹徹寒簫。 獨愛雨花紅石,是悲心所寄,價重風騷。看雄樓兀起,雲湧古城高。裂蒼空,笛聲千里,武昌輪、風雨過江橋。長回首,秦淮深處,燈火如潮。
好词,推推。
看雄樓兀起,雲湧古城高。裂蒼空,笛聲千里,武昌輪、風雨過江橋。長回首,秦淮深處,燈火如潮。——写眼前景,不失真,不失味,最见胸襟手段。
八声甘州不比好些不可考的调子,创自柳永的记载很是明确.柳制新声多凄咽低迷,与本阕句间蕴藏的气势、气氛品来稍觉不衬。。
另记得此调在选声用韵上也算是比较讲究的.故历来填者不多..
就住韵歇拍看,柳词原作多为阴阳相间,错落有致.里边转拍发声之处依常理也似以去声字领起较为稳妥
古谓去声乃"去而不返"能起到领拍振腔的作用,易成上声则柔而难舒,入声清迷促狭也不妥当.杂用起来未免容易"落腔"..
当然现在谱子失传,具体演唱的情形效果亦多不可考,只是按一般文字记载的惯例谈点愚见罢了,不当处万勿怪罪:)
恐怕现代人填词注意到乐感的不多了!
感谢各位赐誉!
又见学友兄,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