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会以演讲的形式展开,共安排了5场精彩演讲,演讲者都是颇有成就的青年学者和诗人,他们年轻气盛,锋芒毕露,在他们看来,“网络”、“江湖”才代表了当代中国诗词创作的最高水准。著名的“实验体”诗人嘘堂宣称:舍网络诗词断无出路。另一位著名的网络诗人、也是本届峰会的筹委曾少立则指出,诗词将不可避免地从“庙堂”走向“江湖”。演讲中争议最大的是所谓“实验体”,北大博士檀作文和诗人嘘堂的演讲,都明确支持“实验体”,从而引起了前辈学人和听众的激烈反弹,双方唇枪舌剑,争执一度升级,所幸主持人及时控制了局面,才未使“战火”进一步漫延。与“实验体”的高举高打相反,来自青年诗人保守派阵营的军持,则在演讲中稍显内敛,波澜不惊。特立独行的青年学者徐晋如博士做了最后一场演讲,一贯标举士大夫精神的徐博士此时也没有忘记对官方诗词机构的嘲讽和批判,不过因为前面他人的演讲已严重超时,徐博士只好长话短说,已经准备好的重磅炸弹终于没有机会投出。
峰会还进行了颁奖仪式,一些奖项名称颇为奇特,如“月旦奖”、“传灯奖”、“偶像奖”,据说每个奖项都有不菲的奖金。对于这些奖项能否代表当代中国青年诗词创作的最高水平,嘉宾和听众众说纷纭。一些资深学者指出,获奖者的作品平仄、押韵错误很多,反映出作者基本功的欠缺。也有人认为,这些获奖者的作品,在艺术上和思想上都已超出他们的前辈,是真正接续中国古代诗歌传统的好诗,而批评他们的前辈学者“都是一些不会写诗的人”。
据悉,这次诗词峰会由冯仑、王功权、潘石屹、易小迪四人联袂赞助,是近年来规格和水准较高的一次。以后每年的端午节,主办单位中华诗词(BVI)研究院都将举办一次这样的诗词峰会。
转载一个报道。
李子说诗词将从庙堂走向江湖,应该是可信的,时势使然。
但嘘堂说:舍网络诗词断无出路。则不免武断。网络也是一个载体,一个平台。网络诗词,苏无名说是七年,其实,从1999年触网到现在,自己在网络上也有9年,而且肯定不是最早的。国学诗词论坛2000年前后也很鼎盛。刚开始,大家欣喜若狂,在激烈的交流中,有不少的争论,甚至是谩骂,但大家都还是非常愉快的。到现在,各为生计所累,不免少了些当时的喧嚣与激昂,但这个应该是常态。问题是,网络诗词,也是人在讨论,网络诗词圈中的人,不免也会有地方的一切习气,原来没有的,逐渐地会有,原来没有的人,也会逐渐地进来。网络只是给诗词一个方面交流的平台,待很难说,有了网络诗词就一定会发展,没有了网络,诗词就断不能发展。
吾师曾说,好东西是不会绝种的。诗词不能期望它的大众化,但也不用担心它会绝种。能不糟踏诗词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