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有岘山,旧即招隐山者也,一名兽窟,因建藏寺于此,故又名九华。今则依山峰别而为三:招隐、兽窟犹同指,招隐之西南者曰九华,招隐之西北者曰黄山,或作砚山。噫,砚山者,即岘山之讹欤?戊子初秋,余卜新居于山北华都之美锦。米颠云山,或又可时时望见矣。遂以岘堂名小筑,欣然作赋为之记。
应笑多情矣。倩东风,团花簇绣,柳丝梳翠。斑鬓乌头藏不住,怜见元龙豪气。四十载,功名底事。问舍红尘归客梦,梦归来、百尺楼中寐。两愉悦,青山对。 山容浓淡阴晴里,更朝昏,流云倦鸟,伴余行退。邀座书朋兼兰友,胜却渊明滋味。自负者,平生诗耳。斗酒双柑王孙去,奈登临、无与高贤会。谁揾得,羊公泪。
子不语斋取孔孟语:天何言哉,予何人也。虽激励语,亦不免过于自负些。岁月蹉跎,也不免有些无奈。
浙江乌程亦有岘山,在县南5里,崇祯《乌程县志》释:“岘者见也,山之首先曰岘,一出定安门即见此山故名。”
另有 杨岘,号见山,知见山一说,应该比较多见吧。
岘山在湖州市城南l公里,本名显山,以唐朝讳改。山名有多种说法,《释文》“岘者见也,
苕递陟陉岘。——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李善注:《声类》曰:“岘,山岭小高也” |
昆老兄为自己的书斋取名做足了功课啊,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