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则 初,少陵从太白游,白时名望海内,而少陵人莫知也。少陵乃赠太白,有“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李白一斗诗百篇”之句,数索和,白皆不应。又呈《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有句谀白曰“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复乞句。太白遂口占一绝《戏赠杜甫》与之: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少陵乃大喜,竟收入后撰《杜工部集》中。后人以为杜每谀白、白素轻杜,盖出于此也。 长庆初,元稹为相,乃重修《国朝诗品》。时论每以李、杜、韩为尊,稹与乐天交厚,大不为然,竟取乐天为上品第一,少陵其次,太白再次,昌黎仅位中品。一时骚坛大哗,时韩文公有诗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盖指此也。其后开成中,乐天以太子少傅执耳诗坛,品评当朝七律三甲,众论以为必在彭城刘梦得,梦得亦以心自许。乐天乃拔元稹为七律魁首,自荐为榜眼,梦得屈为探花,国中尽惊。时人呼为“元白”,即出于此也。 义山晚出,未与盛会,怅恨久之,乃赋诗云“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有好事者考据,盖谓此事也。 |
这个可读有趣。韩诗题目记得应是调张藉,不知又是何种关系?
昆兄,韩文公此诗名义上是调张籍,实则是嘲讽元白的.韩孟诗派向轻元白新乐府一派,但场合上还不致撕破脸皮,而张籍是位两边都说得上话的人物,所以调张籍就是讽刺元白了.
卧垆堂诗话第三则
初,张祜放浪任侠,时人呼为“狂生”。 祜以其新制《宫中词》谒白香山公,公评其“一声河满子,双泪落君前”太过新艳,祜对曰:未若公之“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雨露时”艳且俗耳?公大窘。后张祜进京会试,元稹为主考,阅祜卷乃大奇之,以为非白公弟子而不能为也,欲钦点为新科魁首,白之于白公。公因屏人曰:此人少年才高,差似贾谊,必不能久也。于是遂罢之,张祜终身不复第。
嗯。心有惑,多此一问。见谅。:)有史可考,以新观点辅之,甚好,期待新的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