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晋如的文章《对华中科技大学两位学诗的同学的回帖》是提到,写诗的基础,仍然是做人。
这在任何一个重视道德的社会,诗人首先还得先做好“人”,才能写好诗。当然好人,诗不一定好。如雷锋的诗,朱德的诗。但文天祥、岳飞的诗词被后人一再推举,还主要是缘于其人格的伟大。象阮大铖、严嵩的诗,从艺术角度看写得相当好,不失为一流大家。再如近代郑孝胥,其诗了得,时人目为同光体魅首。后来的汪精卫,诗词写得比毛润之、郁达夫、朱自清、闻一多要好。但没有几个人承认。关键是知人论世,人一不足观,诗文也不足观了。虽然孔子说:“不以人废言”但世人看着他们的作品,诗中流露的各种激情道义,再一对照其为人,便觉其虚伪,觉其诗未能传达其真性情。 清代钱牧斋,因降清失节,一直为后人诟病,实则他的诗文堪称一代宗师。幸有陈寅恪<柳如是别传>详细剖析了钱氏痛苦矛盾的内心世界。在易代之际,他的行为实有不得为而为之处,某种程度上还是可以理解的。不同于上举一些人。所以另当别论。 |
我觉得诗词和人品的关系,有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则诗词不纯粹是文辞,更须有情义,而人品决定情义。从创作与欣赏的角度,强调人品也都是很重要的。
二则诗词不是逞才使气,它需要在任意挥洒中,皆中于节。这个需要一定的修养,与强调好的人品是一致的。
三则诗词不只达意,还要尚理,有弘道的传统。说自己写诗不是给人看的,那是欺人与自欺。既然给人看,就要有点社会的责任。
四则即便把诗词作为余事,仍有念佛成佛、思魔成魔的因果。不对社会讲求责任,对自己也是一种负责。
五则诗词的进步同于一些的技艺学问,谦受益满招损。真正做到三人行必有我师,则古贤近哲,或敌或友,都可以从他们那里吸收营养,完善自己。
一时所想,不一定完备,不一定周全。略寄感慨罢了:)
:)做人正了,诗词也就正了。。其实不光诗词。许多事情都是要先学做人。。。
楼上这位,不管你是谁或者是跟谁的。请不要在别人的帖子里如此回话。相信你同样也不愿意看到别人回你帖子时候说一句“无聊” 。
去年北京与钟师有过接触,为人学识皆上品,皆有可敬处。。无奈有你这样弟子。可见江湖之大,莽林之深。。。
诗昆如此待客,以后我也不会来了。再见。
今日又见楼上 一笑
有才无德。充其量是个识字且能玩文字游戏的行尸罢了。连无行文人都称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