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抱骗疴久不斟(原注:扬雄方言,凡病少愈而加剧,谓之不斟), ——《空石居诗存》79页 |
<吊唁龔道耕云>
挾書崖壁等逃秦,又向深山哭故人。
祝、向九原,應慰汝,魏梁一曲更傷神(君赴友人曲會,歸即不起)。
花城酒伴多為鬼,身後書田不救貧。
今日禮堂空感舊,吾衰心事竟誰陳。
注:然而,耆老殄粹,大雅云亡。“經史諸子,無不賅貫”的吳之英,早於1918年去世;舊學博通、開眼向洋的宋育仁,也於1931年辭世;著述豐富、學凡“六變”的廖季平,又在1932年仙歸。在抗戰期間,就連比他們稍晚一輩的向宗魯、祝屺懷、龔道耕等人,也相繼卒於1941年。當時向楚曾作詩吊唁龔道耕云:“挾書崖壁等逃秦(當時川大遷峨眉山),又向深山哭故人。祝、向九原(謂祝屺懷、向宗魯也)應慰汝,魏梁一曲更傷神(君赴友人曲會,歸即不起)。花城酒伴多為鬼,身後書田不救貧。今日禮堂空感舊,吾衰心事竟誰陳。”[34]大師相繼去世,非特友朋有“禮堂空感”、“心事莫陳”之概,即如他們所從事的傳統國學也風隨物化,漸趍瓦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