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春思》
十载别离消亦难,
灞桥折柳断长安。
垂丝萦绕旧时梦,
抱影孤愁醉倚栏。
断字接个长安,没看明白。
我之所以用‘断’字,是因为前两句的离别竟是最后的生死离别。‘香消玉殒,魂
断长安。’此离别竟断绝于长安。
每逢清明临近,这段蚀骨的思念在我脑中萦缠,在无法诉说表达时,只有把它融入
到‘醉’中,来缓解悲伤的思念之情。下两句是我在思念中的真实体现。
谢两位诗友赏评,问好。
首句别离是不能消除的,离情更准确些吧。李易安有句云:此情无计可消除。
二句用“别长安”似乎好些,当然楼主首句有“别”字了,如何避一下,尚须斟酌。折柳古时有送别之意,后面楼主说又有香消玉殒之意,跳跃大了些,未在字面上体现。即使现代汉语中,“离别断绝于长安”这样的用法也不多见,可以说“绝别于长安”,这样要通顺得多。魂断长安也不能将魂省略了,容易引起误解,诗词讲究“清通”,可以看出楼主的一往情深,但措词上准确些应该更好。
三句“旧时梦”较笼统,旧字也出律了,可以稍微具体点。
诗有时蕴籍些好,愁什么的,可以让读者体会,用孤字修饰,似可商榷。小改一下,不一定合君原意,见谅,仅供参考:
十载离情消亦难,灞桥折柳别长安。垂丝尤系韶华事,阅尽春光醉倚栏。
也祝安好。欢迎常来诗昆转转:)一家之言,姑妄言之吧。
诗词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准确,但不一定是十分具体。要能使读者准确理解,但不一定和作者意思捆绑在一起。有的时候感觉有些两难,但推敲推敲,总是有办法。
放开手,多写写。
第一句原应是‘十载离别消亦难’消字出律,为拗句,我改为别离自救。换诗友改的第一句消字出律。第三句‘旧’出律,但整句属半拗句尚合律。但有些地方欠妥,谢诗友指正。从整体来说个别地方确实需推敲,昆阳子诗友说的极是,
多谢三位诗友指正,初来贵坛请多关照,问好。
十载离情忘亦难。消处确应为仄的,汗一个:(
晕,看错了。
仄仄平平平仄平,是完全可以的,所谓一三五不论,在这里正适合。
仄仄仄平平仄平,是句中救,别离后面跟平声是有规定的,但离情后面跟平声仄声都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