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鞍山市文化定位,我认为要有新思维。一是要扬弃传统文化过时论,要十分重视传统文化在国内外炎黄子孙中的凝集力,要重视史志依据,做到令人信服;要重视对世界各国文化的吸引力。二是要相信传统文化特别是诗词文化在开发人们的智力、提高品格素质、陶冶灵魂的巨大作用。(对此,中央教委委员、两院院士杨叔子先生连年发表四篇研究文章作了详细论述)据此,我建议把马鞍山市定位为:江东李白诗词文化名城。理由是:
1、中国是世界公认的“诗的国度”。自《诗经》、《楚辞》、《汉乐府》到唐诗宋词直至今天绵延不断,长盛不衰,她是陶冶人们品格灵魂的高雅艺术形式;2、唐代两个最伟大诗人之一的李白葬在我市当涂县青山,为学术界一致公认。地面遗存建筑和文物丰富。同时,李白于1955年初被联合国收录为世界文化名人,在国内外有着巨大的影响;3、马鞍山市(含当涂县)自魏晋以来,尤其唐宋后,就是历代诗人墨客的优游之地、吟咏之场,来此凭吊李白的诗人以千计,留下的诗词当以万计;4、当涂县本土文人辈出,有进士14人,秀才举人数十人,优贡、拨贡等更多。诗人有郭祥正(被誉为李白后身)、陶安、端宏等;5、目前,市政府设置与李白有关的机构和社会团体众多。如中国李白研究会、市李白研究所、安徽省太白楼诗词学会、马鞍山诗词学会等。各社团都积极开展活动,成绩卓著。以上是本人拙见的概述,详见我《关于马鞍山市文化定位拙见》一文。
围绕以上观点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以市政府名义向民政部、文化部正式申报把马鞍山市国际吟诗节正式命名为国家级的“中国国际吟诗节”。市政府早先提过我市文明建设,以“一黑一白”为主轴的口号。诠释为“黑”指钢铁代表现代文明,“白”指李白代表古代文明。为此,申请创办了国家级的中国李白研究会,随后举办过十多次国际吟诗节,积累了经验,有群众基础,有举办大型诗歌活动的实力。从世界角度看,中国是诗词大国,应有一个与“诗的国度”相适应的诗歌大型活动。当今世界欧美亚各洲国家对诗歌文化都很重视。如美国每年举办全国性的“诗歌节”;美国国会每年都要聘请一位著名诗人作顾问。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还把这件事制度化,并定名为“桂冠诗人”。美国历届总统都有邀请诗人到白宫朗诵诗的传统,克林顿当年送给其情人莱温斯基的礼物就是诗人惠德漫的《草叶集》。此外,欧洲南美洲许多国家都有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种名目诗歌节活动。哥伦比亚1994年举办第四届麦德林国际诗歌节,我国江苏诗友孙友田等应邀赴会。1994年台湾国民党当局,为标榜它是中华文化的正统继承人,并拉拢五大洲华侨和华裔外籍诗人,在台北环亚大酒店承办第十五届世界诗人大会,同步举行中华汉诗研讨会(两会都来函邀我与会)。这就不难看出,诗词不仅是个文化问题,也成了政治、经济和统战问题。因为五大洲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人创作、研究和传播中华传统诗词,其热情甚至超过国内。我曾担任安徽省太白楼诗词学会副会长兼《太白楼诗词》主编,多次接到海外诗人来信称:他们十分崇敬李白,如能在《太白楼诗词》上发表作品,是他们莫大的荣耀。由此可见诗词文化在炎黄后裔中的凝聚力。
要招商引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无疑是正确的。但要搭高品位的台,要有学术交流、研究的氛围,要邀请国内外著名诗词组织和诗人参加。对被邀请的著名诗人,除少数招待外(如中国华诗词学会领导),一律按市场经济办法付费。绝不能办没有名符其实的诗词组织和有名望的诗人参加的国际吟诗节。这样,才能提高国际吟诗节的档次,才能活跃马鞍山市的旅游市场,才能办成名利双收的事情。
二、把我市学术文化艺术社团统一归市文化局领导,性以重视和发现培养本市人才。目前,我市这些社团分别属于文化局、社联、文联管辖,力量不能集中,形不成拳头。统一归口后,要给各个文化团体下达任务,每年要完成一二个专题。我们要建设经济强市,必须要有一支富有素养的文化队伍,这是不可缺少的。
总之,马鞍山市的文化定位要准确,要有我们自已的志气,别人能作到的事情,我们一定能做到;别人作不到的事情,我们也要动员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千方百计地把这件事富有成效地办好,以体现我们共产党人的真正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