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笔记本,准备听讲。
这两个问题难度太大啊。就这三首我先提几个问题,请教小叶老师。
蟋蟀
沉沉上海市,寂寂闵行区。傍野梧桐路,临江蟋蟀庐。暝时愁听汝,子夜独醒予。秋气未深处,偷生伴草居。——偷生 在前两联不见铺垫?或者说,下来一半才说到中心?还有,前两联4句各取一句意思便足够?
菊
乡村宜独往,此际竹篱旁。明破荒原色,淡和秋气香。折许荐英烈,枯犹充枕囊。死生俱有用,把久对苍苍。——为什么用“往”?又是 乡村又是荒原的,存一便可。这个“破”字炼得过分了。
孤雁
小楼人寂寂,老镇雨纷纷。暮倚观寒象,影高冲密云。一如前赴命,岂是故离群。今夜止何处,哀音远不闻。——这种以人代入的法子是跟老杜,手法自是成熟,膜拜。尾联来得奇怪,或者说,刻意了
燕老师,学生回答如下:
1)前4句,随着镜头得转移,无象世界到有象世界,无声世界到有声世界,死寂世界到荒凉世界,实际上就已经突出蟋蟀得神来了。。。。。。。。自然而然,偷生可以得到合理得诠释
2)往,自己去与尾句呼应。荒原不一定是乡村,另这用爱略特得《荒原》诗得题目
3)尾联,是自己问燕子姑娘,跟首联呼应,而自己听不到什么。。。。。。。。
燕老师,学生回答如下:
1)前4句,随着镜头得转移,无象世界到有象世界,无声世界到有声世界,死寂世界到荒凉世界,实际上就已经突出蟋蟀得神来了。。。。。。。。自然而然,偷生可以得到合理得诠释
2)往,自己去与尾句呼应。荒原不一定是乡村,另这用爱略特得《荒原》诗得题目
3)尾联,是自己问燕子姑娘,跟首联呼应,而自己听不到什么。。。。。。。。
准备再看几遍《荒原》,找出里面得意象来,使诗能更直接得指向《荒原》
孤雁
小楼人寂寂,老镇雨纷纷。暮倚观寒象,影高冲密云。
都非常刻意的使对象靠后,而将作者和环境提前。。。。。。。。
孤雁
小楼人寂寂,老镇雨纷纷。暮倚观寒象,影高冲密云。
都非常刻意的使对象靠后,而将作者和环境提前。。。。。。。。
这四句很葱白。
一如前赴命,岂是故离群。——前赴命,这个总觉别扭,或雁有被令有出处?没有菊花荐英烈那么自然。
今夜止何处,哀音远不闻。——别人这么写没什么,换你写,略感作。
为什么作呀。。赴命是不好,一时找不到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