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天猛志岂能休
项断倭刀铁血稠
敢向关东山上望
峰峰都是景龙头
1948年夏一场大雨过后,当时已被人民政府接收的伪公署监狱房子南墙出现裂缝,需要把老房拆掉重新翻建。拆房工人掀开地板时,意外发现地板下面放着一个方形玻璃箱,上面盖着一个木板。掀开木板,里面竟放着一颗人头,肤色微红,双眼紧闭,一口洁白牙齿。监狱领导立即将此事汇报县政府,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将玻璃箱放在凉爽安全地方妥善保管。
1949年4月,县政府派专人护送装遗首的玻璃箱到哈尔滨市的松江省政府,请抗联老首长冯仲云同志认证,冯一眼认出这颗头颅就是抗联烈士汪亚臣的遗首,并指示送到当时刚刚成立的东北烈士纪念馆,与陈翰章、杨靖宇烈士的遗首放在一起,供参观者拜谒。
汪亚臣小名祥子,1911年出生在五常民意乡。1931年,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他的家乡,年仅20岁的汪亚臣基于民族气节和爱国热忱,联络志同道合的乡亲和有爱国思想的伪军士兵,组织抗日队伍,在五常、拉林、舒兰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斗争。
1936年,经中共满洲省委批准,汪亚臣的队伍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汪亚臣任军长。此时第十军已发展到19个团,1000余人。在1931年至1941年的10年中,汪亚臣领导的第十军转战在吉林、五常、拉林一带,大小袭击战打了百余起,歼敌上千人,在当地群众中影响极大。因汪亚臣学名叫汪景龙,又善使双枪,因此当地群众都亲切称他“双龙哥”。后来汪亚臣被叛徒出卖负重伤被俘,年仅30岁的抗联英雄汪亚臣因流血过多壮烈牺牲。。。
在东北其实有许多当年抗连的英雄,只因为战争地点偏僻,艰苦所以知道的人实在是不多。。
翻上去。。
也算是抗日诗,“峰峰都是景龙头”----好!
杨靖宇,
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战功卓著。战死后被日寇解剖,发现已绝粮半月,腹中唯草根棉絮。其死前仍能与敌奋战多时,伤毙数寇,寇以为神,乃礼葬之。
剖开肝胆自巍峨,战栗群倭困惑多;
漫道充饥唯草絮,犹燃野火照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