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江南水似烟,翻教兰惠忆年年。
芬芳脱略无因柳,风月平分孰论钱?
暂遣流光予卷轴,放飞希望在明天。
杏花消息阑珊后,或有鱼龙挟电船。
无论怎么样 ,都觉得放飞一句坏了这首的味道。。:)
改革是可以的,问题在于怎么样去改了,已古文,古代典故说今天的事情,一样是改革。
暂遣流光予卷轴,放飞希望在明天。这样的句子,在新诗里算是很平淡无奇的,然而一放入旧体诗,却常博得许多喝采,其实前面读起来很有旧诗的几番风味,突然来这么一句,就好象正在古典气息很浓的园林里观赏,突然来了一个着牛仔或迷彩服的古人,终觉得不伦不类。这样的句子现在用在旧诗里,似成为一种时髦,许多人效尤成风,把所谓的旧体诗搞得旧不旧,新不新的。其实若喜欢这样的句子,不如再锤炼一下,写成新诗,何苦又套上旧体诗的空名呢。
以下是引用风露中宵在2005-6-22 12:17:37的发言:
暂遣流光予卷轴,放飞希望在明天。这样的句子,在新诗里算是最烂的,然而一放入旧体诗,却常博得许多喝采,其实前面读起来很有旧诗的几番风味,突然来这么一句,就好象正在古典气息很浓的园林里观赏,突然来了一个着牛仔或迷彩服的古人,终觉得不伦不类。这样的句子现在用在旧诗里,似成为一种时髦,许多人效尤成风,把所谓的旧体诗真搞得旧不旧,新不新的。其实若喜欢这样的句子,不如再锤炼一下,写成新诗,何苦又套上旧体诗的空名呢。
有见识。
旧体诗的佳妙处在于音韵的美、意境的美、词句的美,闻一多论新诗的三美也符合旧体诗。一些新的名词或句子,填写到旧体诗里,早在诗界革命后,梁任公等一批学殖深厚的诸公都试验过,那时他们正是想探索和革新旧体诗的出路。用新词写旧体诗的很多诗人,国学功底扎实,而且西学亦通,他们试验产生的作品,起初也博得了一些人的喝采,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然而后来他们自己都越来越不满意,这种不旧不新的东西。这种试验体的旧体诗,最终走入了死胡同。而今天网上风行的不少所谓佳作,却只是拾前人弃之牙慧,前贤看了,估计也要哭笑不得了。
作为冷兵器,偶用一下,应该不错,如果泛滥,则出问题了就。
此论我不敢同小张,我力主这样的句子入新诗,旧诗要走出来,任何试验都是充许的,邓小平教导我们:充许改革失败,不充许不改革!
并且燕兄这首秀成功,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