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菩萨蛮•过街
云边已信乌声绝,楼前一线车舆列。酒色映帘红,钰樽犹不空。
街灯残照外,竟有民工帅。沐浴卸缁尘,俨然如写真。
二、忆秦娥•雨势
听檐滴,山楼一望山如涤。山如涤,潇湘夜雨,浪涛声急。
雷云岁岁从头逼,晴天雁去无消息。无消息,东皋明月,梦中遗迹。
三、调笑令•悼梅
兮若,兮若,雨并梅儿吹落。此番归去江河,
谁复叉盆作歌。歌作,歌作,魂在乡村渔郭。
四、长相思•别赋
橘洲青,月洲青,万里青青共此行,夜来江上风。
夜轻轻,雨轻轻,雨伴机船下洞庭,浪残余笛声。
五、更漏子•闻汛而作
案三更,屏几页,帘雨声声不歇。新报道,旧防区,乐哉唯有鱼。
天欲坠,倾盆泪,谁道黎元无罪。愁易起,句难删,读书人未眠。
六、摊破浣溪沙•即日作
畎壑青青有鸟踪,渠边山岵接云龙。瓦户砖楼岭前列,万家同。
春夏幸由天序载,干戈得与铁犁熔。十六年来华府事,一场空。
七、忆江南•狗权与人权
叭儿狗,其貌也矜矜。修得雅清之杂种,竟成老弱病残身,主仆是同门。
按:某市公交车上,四客无座,其二老者。然有小狗独踞老弱病残专座,因其主在,众莫敢叱之。
八、捣练子•忆耕
泥腿瘦,雨衣肥,草卷牛犁犁似飞。信是农家三月好,春风不与故人违。
九、相见欢•饯别
残杯忍送孤槎,并涛花,千里匆匆、归去恐无涯。
一饮尽,空余恨,月光斜。鸿雁来时、人在白云家。
十、浪淘沙•端午节近
北顾水迢迢,湘上风高。洪黄逐浪雨潇潇。又是年年端午节,谁读离骚。
千里正灾潮,莫道渔樵。大江多少恨滔滔。已信黎民从未有,明月秋皋。
十一、虞美人•扬州十日祭
长淮千里淋淋血,却似随尘绝。扬州城外尽愁云,问取史公何处可招魂。
怎堪梅岭空余痛,尤恨衣冠冢。当时埋去汉唐装,三百岁来风雨一身凉。
十二、一斛珠•无题
三巡已过,残杯声里花轻堕。翻然醒悟情难锁,锁亦经年,惟有酒中错。
青袖揽裙人起座,随风舞罢心无措。南窗星月归何所,夜渐深深,俱向云丛卧。
虞美人•扬州十日祭
长淮千里淋淋血,却似随尘绝。扬州城外尽愁云,问取史公何处可招魂。
怎堪梅岭空余痛,尤恨衣冠冢。当时埋去汉唐装,三百岁来风雨一身凉。
吾独赏此首,有情有景。
个人觉着这作诗赋词亦同唱歌一样的道理~
一篇歌词遇到一支能适合表达其内涵的曲子再遇到一个能诠释此歌词与曲的演唱者才会容易获得成功。
写词也一样,全在个“巧”劲儿,看过很多古今的诗词,堆砌辞藻无病呻吟者已属下乘自不必说;即便曲尽了人意而造词绘语不佳亦已落了下乘。此外还有声韵与词意贴托与否,格律是否有失等等次要因素。于有写作功底的作者而言,佳作与劣作其实也就差那一丁点上。。
惟当几处尤其前两处达到了完全的融洽才算的上一篇好文章吧。至于什么是“完全的融洽”相信每个人心里都会有自己一套标准,其实这也就是每家对诗词的追求目标了。。
忆秦娥•雨势
听檐滴,山楼一望山如涤。山如涤,潇湘夜雨,浪涛声急。
雷云岁岁从头逼,晴天雁去无消息。无消息,东皋明月,梦中遗迹。
-----个人颇到赏这一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