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前沿新理论,与时俱进创繁荣。
呵呵。
论诗(二十首选十八)
一
格调不崇非性灵,如一心口吐真声。
仄平粘对为何物?唯有自然与激情。
二
诗经骚韵不相师,怕看人间集字诗。
天下偏多泥水匠,秦砖汉瓦砌成堆。
注:萍乡话泥水匠即砖瓦匠。
三
生面别开自是难,唐文汉赋积丘山。
若求句未经人道,只在新人新事间。
四
南腔北调不相通,为啥今求古韵同。
未改除非木乃伊,千年一副旧形容。
五
依声用韵当崇古?如此形同戴铐舞。
为问吟成与谁听?莫非夜半当天语。
六
一经褒贬不容颠,绝类当年高大全。
不食人间烟火气,英雄立地作神仙。
七
恕目金刚不入题?温柔敦厚尽堪师。
如何不见鲁夫子:“怒向刀丛觅小诗。”
八
心起波澜便是诗,欣然宜喜痛宜悲。
少陵狂喜官军捷,曹邺悲戚百姓饥。
九
平平仄仄稳中求,开口提笔不自由。
人是奴仆律是主,一生无异作诗囚。
十
不得门径哑盲聋,入门不出老雕虫。
拆除藩篱天地广,策马扬鞭看知峰。
十一
蜗角道场究可哀,法螺吹破不成雷。
钱塘江上看潮涌,万马千军动地回。
十二
象芽塔里久安家,时把纤毫仔细夸。
应知世上风物美,四时烟雨润奇葩。
十三
诗贵自然气象新,眼前话说眼前人。
若求句未经人道,何苦劳心费尽神。
十四
境界高低自主张,辞能达意即文章。
宗唐宗宋不关旨,秋菊冬梅各胜场。
十五
好句未尝人道尽,描模生活即天成。
流芳万古诗三百,半是劳人思妇声。
十六
作诗无意遇冬烘,责我无才用典疏。
网络只能称雁字,邮航何不叫鱼书。
十七
时迁世异坦途开,诗运非关李杜才。
古语不闻的地得,今人谁说矣焉哉?
十八
诗界革命势必行,不独韵对与粘声。
锁定前沿新理论,与时俱进创繁荣。
更喜欢12345:)
也曾凑数写了一个:七律·以诗论诗
今朝唯有汽笛声,安见长亭更短亭? 故纸堆中藏腐朽,自然怀抱见温馨。 由来景语皆情语,何必心灵折性灵? 天地胸襟应扩朗,丹青绘得草儿青。
学古与仿古觉得是两个问题。新与旧是辩证的,伪与真也是辩证的。真理和谬误往往在一步之间。
我都是说的别人的话:)
一种风气的倡导,要看到他的积极一面,也要看到他的消极一面。中国的政治和文化,经常是一边倒。搞新文化运动就要全面否定旧文化,搞五四叫要全面砸烂孔家店。
改革是大趋势,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但改革不是革命,改革是在旧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总是要以传统为基础的。初学诗词的时候,被一句“东坡自是诗词格律束缚不住者”迷惑,写了七八年诗词,都不得门径。现在再回头来看,不受格律束缚,是不拘泥于格律,但不是不要格律。但对于初学,往往认识不到这一层。
改革的目的,我想,一个是解放作者的性情、思想,一个是努力推动诗词的大众化。不知道现在中华诗词倡导的改革是不是这两个,自己觉得实在想不出其他的目的。但就这两个来看,作为第一个,现在诗词还没有恢复到很高的水平,很多创作者,对格律掌握的并不是很熟练,就包括我自己,很多多系也还不是很明白。我觉得这方面是要加强,还没有要束缚到需要解放的时候。作为后者,大众化可能只是一个宏愿。有些东西,它是大众化不起来的。即便整个的艺术,可以提高全民族的艺术修养,艺术素质,但艺术要大众化,人人都是艺术家,肯定时不可能的。诗词算是艺术中作受冷落的一种,它的大众化,就显得更为渺茫。解放后,大陆搞哲学的大众化,结果搞成哲学的庸俗化。诗词的大众化,如果过快、过急,恐怕也是这个命运。这是我的一点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