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佳人不识愁,眉梢眼角总悠悠。 最是晓风寒夜月,新别,依然拍手笑沙鸥。 别后芳魂何处去,无据,当时记取藕花洲。 一叶兰舟青碧里,相戏,与君共惜少年头。
眉梢眼角总悠悠。--“悠悠”用于“眉梢眼角”总是有些不类 沙鸥--这个意象与词境显得突兀 百萍洲--白萍洲?地名。太平寰宇记˙卷九十四˙江南东道六˙湖州:白苹洲在霅溪之东南,去洲一里。洲上有鲁公颜真卿芳亭,内有梁太守柳恽诗云:汀洲采白苹,日晚江南春。因以为名。此处不知是否实写
一叶扁舟青碧里--相戏--与君共惜少年头--这个过渡到结语不知是何种关系
眉梢眼角总悠悠。--“悠悠”用于“眉梢眼角”总是有些不类 沙鸥--这个意象与词境显得突兀 百萍洲--白萍洲?地名。太平寰宇记˙卷九十四˙江南东道六˙湖州:白苹洲在霅溪之东南,去洲一里。洲上有鲁公颜真卿芳亭,内有梁太守柳恽诗云:汀洲采白苹,日晚江南春。因以为名。此处不知是否实写
一叶扁舟青碧里--相戏--与君共惜少年头--这个过渡到结语不知是何种关系
一一回复版主:
“总悠悠”承接“不识愁”。而有愁无愁总是在“眼角眉梢”表现出来的,故无愁作“眼角眉梢总悠悠”。
“沙鸥”:稼轩词有:“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我词“依然拍手笑海鸥”,意即:即使在令人黯然销魂的分别之际,她也依然不识愁之为何物。
“白萍洲”非写实,后来感觉不好,改作“藕花洲”了,化用易安《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中 “争渡、争渡,误入藕花深处”句意。过渡到结语,即少年时之无忧无虑,天真快乐情状,而此情状令人记忆尤深,至令不忘也。
一一回复版主:
“总悠悠”承接“不识愁”。而有愁无愁总是在“眼角眉梢”表现出来的,故无愁作“眼角眉梢总悠悠”。
“沙鸥”:稼轩词有:“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我词“依然拍手笑海鸥”,意即:即使在令人黯然销魂的分别之际,她也依然不识愁之为何物。
“白萍洲”非写实,后来感觉不好,改作“藕花洲”了,化用易安《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中 “争渡、争渡,误入藕花深处”句意。过渡到结语,即少年时之无忧无虑,天真快乐情状,而此情状令人记忆尤深,至令不忘也。
辛词“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取其头白与沙鸥身白相类,人愁白头,沙鸥皆白岂不更愁?因有前二句铺垫,故不觉突兀,而先生词则不然,毕竟沙鸥与愁关联不多,也不因老辛一词而多一意象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