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非常喜欢这首诗歌, 在这儿我粗浅的释义一下我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有不到之处还需大家评批:)
席慕容(1943- ),出版的诗集有《七里香》(1981)、《无怨的青春》(1982)、《时光九篇》(1987)等。
《一棵开花的树》是席慕容情诗中最著名的一首。
我读过她的诗集与散文。
读席的诗,需要怀着一种非常恬淡的心境去欣赏。
《一棵开花的树》这首诗歌开白就让时间的空间把我们的思考推进,如“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对情感执着的同时,她把时间的无限与生命的有限进行悲剧性的剧情化。让读者从理性化的视角出发,跟随她的时间进入一种(有限生命与无限时间的结合),这就让不可避免的悲剧剧情自然而然地呈现给读者。
全诗是没有按照一般的心里逻辑来伸展,而是将生命存在与自然存在融于同一剧情中来获得永恒,让生命情感中那份有限的“执着的”美,穿越时空,获得超越生命存在的那份无限的“真挚的爱”。
为了获得这种超越生命与时间的“真挚的爱”作者写出:“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这里的“五百年”已经让大家跟随她的执着而进入了一个“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让情感超越空间的剧情中。随着剧情的发展“美丽执着的情感”在“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但是却没有因空间和时间的变化而得到“现实的爱”,相反,让自由的生命做代价换回的是“你终於无视地走过”而奉献者--我只能用“那颤抖的叶”“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无奈的接受这种悲剧的必然!
席慕容的这首诗歌,让你我重新审视爱情与生命的意义。美好的爱情竟然是如此的可遇而不可求,相反,也让你我看见诗人对爱的崇尚与执着追求。
整首诗歌的象征意义已经突破了大家一贯写作的单纯爱情,让一种无私奉献的爱,及生命存在的自我珍惜之爱跃出新的客观高度, 完成了诗人对与爱的忧伤与失落的超越。其魅力也在与此!
2005年6月19日
好多诗评家都犯了一个通病;真的诗歌不需解读的,用心意跟随作者的心意去飞翔就好.
好的诗歌有着他的血肉相连,气机流游(离),有时不是语言能表达之的,就如面对山河,感动则是.
读席慕容的诗,佳妙之处在,不是有多少首绝好,但每首都直接动人,经得起时间,,推敲,同李清照样,每首诗都能唤起大家一读再读的欲望.
这是其他诗集中所没有的.(徐志摩,郭沫若,艾青以及当代的海子,顾城等,都只几首好吧,其他的读过也就过了.)
呵呵,不同的人读同一首诗,有不同的感受哦,我曾因为经历了一件事,就改变了对一首诗的看法!
好多诗评家都犯了一个通病;真的诗歌不需解读的,用心意跟随作者的心意去飞翔就好.
好的诗歌有着他的血肉相连,气机流游(离),有时不是语言能表达之的,就如面对山河,感动则是.
好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