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殿
天王殿,为寺院第二进殿宇,与大雄宝殿、藏经阁并称三大殿。原建筑已毁于1928年“火厄”,1982年按旧制重建。外塑两执金刚像,内塑四天王像。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寺院佛事活动的中心场所。原建筑毁于一九二八年,一九八六年重建。殿内供释迦牟尼、药师佛、阿弥陀佛。上悬挂清康熙御书"宝树芳莲"。屏墙后壁悬塑观音像。两侧塑有十八罗汉像。

钟楼、鼓楼
钟楼、鼓楼座落在大雄宝殿两侧 ,东为钟楼、西为鼓楼,四层,高45米,巍峨雄伟,国内罕见。一九二八年,少林寺遭“火厄”,钟楼毁,大铁钟堕地,裂为数块。现钟楼按旧制重建于一九九四年。大铜钟按原型铸于一九九五年,重六点五吨。钟楼北隅平台上残破大铁钟,即金泰和四年所铸原物,钟上有铭,详记因缘。
鼓楼,一九二八年毁于大火。现鼓楼按旧制重建于一九九五年。

法堂
法堂,位于大雄宝殿后。为高僧讲经说法处。内贮元、明、清三代大藏经,及少林拳谱秘笈、明大藏经铜版,清《少林寺志》木版,达摩面壁影石等。一九二八年,军阀混战,国民军石友三纵火少林寺,法堂及其贮藏,悉毁于火厄,殊为痛心。现法堂按旧制重建于一九九二年,内供汉白玉大卧佛,长七米,重十六点五吨。东西两壁经柜,贮《中华大藏经》、《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高丽大藏经》,及佛教、少林武术等典籍。
方丈
方丈室是寺中方丈起居与理事的地方。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9月30日,清高宗弘历游少林寺时即以方丈室为行宫,故又称“龙庭”。
立雪亭
立雪亭,在方丈室后,为纪念达摩慧可而修建于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殿内供初祖达摩。神龛上方悬挂“雪印心珠”匾额,系清高宗弘历帝游幸少林时御题,匾额正中钤“乾隆御笔之宝”印鉴。神龛后奉紧那罗,铁铸,造型古朴有力。

千佛殿
千佛殿,为少林寺最后一进大殿,也是少林寺现存最大的佛殿。因殿内绘有大型壁画五百罗汉而得名。殿内供毗卢佛,故又称毗卢阁。神龛后面北壁及东、西两壁,绘“五百罗汉朝毗卢”大型壁画:壁画高七米五,长四十二米,面积约三百二十平方米,构图严谨,形象生动,气势磅礴,世所罕见。殿内地面上,尚有四十八个脚坑,传当年寺内武僧练武所遗。清代朝廷禁止民间习武,少林武僧只好选择最隐蔽空旷的千佛殿习武。

隋—舍利塔
唐—法玩塔
唐—法如塔
唐—功德塔
唐—同光塔
唐—萧光塔
五代—法华塔
元—福裕塔
元—古岩塔
明—小山塔
明—坦然塔
明—无言塔

少林寺的官方网站上已公布所有武功秘笈,有兴趣的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