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9月14日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安源路矿工人欢庆罢工胜利
安源路矿是江西萍乡安源煤矿和株萍铁路局的简称。安源煤 矿属汉冶萍公司管辖,是二十年代中国最大的产业,拥有工人1 2000余人;株萍铁路局职工1100余人。
在中共湘区委员会毛泽东等领导下,1922年5月1日成立安源 路矿工人俱乐部,保护工人权益。李立三(能至)任主任。9月上 旬,路矿当局拒发拖欠工人的工资,并企图勾结军阀封闭工人俱 乐部。刘少奇、李立三、蒋先云在党的派遣下,通过工人俱乐部, 领导全路矿17000多名工人,于14日举行大罢工。俱乐部全权代 表刘少奇,大罢工总指挥李立三。当日晨,俱乐部监察队持白旗 密布街市及工厂附近,张贴“候俱乐部通告方准开工”、“各归 住房,不得扰乱”等告示,并发布罢工宣言。路矿当局竭力破坏 罢工,先是设法收买工人,此计不行,又密遣暗探刺杀李立三, 悬赏大洋600元,也未能得逞。后勾结军阀,想用武力镇压,将 安源划为特别戒严区,设立戒严司令部,重要地段架机关枪,军 警数百,每人每日2元赏钱。
工人向军警进行宣传,军警同情工人,阴谋动用武力也未能 实现。路矿当局被迫接受谈判,于9月18日签订承认工人俱乐部 的合法权利、改善待遇和增加工资的13款条约。5天的大罢工至 此终止。
条约签订后,俱乐部召开万余人的罢工胜利庆祝大会,通过 复工宣言,随后上街游行。安源路矿罢工的胜利,显示了中国工 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1849年9月14日 “生理学之父”巴甫洛夫诞生
巴甫洛夫1849年9月14日生在俄国中部梁赞镇的一个牧师家 庭,1870年考入 彼得堡大学物理系生物科学部,后就读于军事医 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巴甫 洛夫博学多才,终生研究自然科学, 特别是对生理学的研究,结束了在他之前 整个人类从未对生理过 程进行系统实验研究的历史,开辟了实验研究生理过程 的新纪元,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生理学家。1935年8月,86 岁 高龄的巴甫洛夫主持了第十五届国际大会,并荣获“全世界生 理学元老”称 号。 巴甫洛夫在生理学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集中于三大领域,即 血液循环生理 学、消化生理学和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巴甫洛夫 从事科学研究60余年,全部 时间都是在生理实验室度过的,即使 在“十月革命”成功初期,无电、无水, 实验的狗全部饿死,他 也没停止过研究。直到逝世前,他还在草拟一份日后的 工作计划。 这位可敬的老人,为科学、为人民真正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的一 分 钟。 巴甫洛夫逝世了,但他的科学研究成果一直在造福着人类, 他献身科学的 精神更将永远鼓舞后来者。 当我们在纪念这位“生理学之父”的时候,要牢记他生前在 一封信中对立 志献身科学的青年们提出的希望,他说:“首先要 循序渐进,第二要谦虚,第 三要有热情,而且科学需要一个人贡 献出毕生的精力,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 国家对我们对科学所寄 予的期望。”
1911年9月14日 沙俄总理斯托雷平遇刺身亡
圣彼得堡参加斯托雷平葬礼的人群
1911年9月14日晚上,两声枪声打断了基辅歌剧院内盛大的 演出。等喧闹声平静下来后,被打伤的斯托雷平总理倒在地上。 这一刺杀事件完全发生在沙皇尼古拉二世的视野之内。斯托雷平 肺部和脊椎严重受伤,难以抢救,于9月18日晨死去。凶手是社 会党人迪来特里,是位律师。在一群人要把他私刑处死时,警察 将其抓获。
斯托雷平自5年前任现职以来,由于众所周知的不妥协和不 留情面的作风结下了许多仇敌。在其任职期间,各政党、工会和 新闻界都相对地得到一些自由,可是俄国立法机关第二届“杜马” 由于否决了他的允许农奴充分享有财产权的提案,被他解散了。
最使人不满的是,斯托雷平是激烈的俄罗斯民族主义者。他 对俄国的少数民族的政策非常苛刻。他解散了大多数的乌克兰人 和波兰人的文化团体,他对待芬兰人的态度尤为残暴。
1906年有人想在他的圣彼得堡城外别墅内暗杀他,他幸免于 难。当时他刚刚进入别墅后部的书房,一颗炸弹炸响了,23人死 亡,其中有这位总理的儿子和女儿。
1927年9月14日 现代舞蹈先驱邓肯逝世
1905年的邓肯,时年27岁。自披肩从18世纪时髦以来,
就一直在舞蹈家们中间起着某种举足轻重的作用,精美
的印度长披肩更深受喜爱。当邓肯拍照时,丝绸总在身边
1927年9月14日,法国尼斯的一场车祸夺走了49岁的舞蹈奇 葩--依莎多纳-邓肯的生命。当时她正亲自驾驶着她的马车奔驰, 不幸她的长围巾--她常用的舞蹈道具--被卷入了车轮中,使她受 了重伤而很快死去。
邓肯是将注释性的舞蹈提升到创造性艺术地位的先驱者,她 主张把舞蹈建立在自然的节奏和动作之上,并应用这种方法表现 作曲家勃拉姆斯-瓦格纳和贝多芬等人的作品。她21岁时自美国 赴英国,通过对古希腊艺术的研究,进一步从本能的舞蹈节奏出 发,建立了她的舞蹈体系,很快风靡全欧。她是在某一天突然发 现自己不穿芭蕾舞鞋却仍能跳舞的,从此将芭蕾的古典技术及其 各种辅助用品丢到窗外,赤脚舞蹈家也从此诞生了。
邓肯强调说,自己出生在海边,并受到“海浪和风”的巨大 影响。“每当树影婆娑,波涛涌动,雪花飘飘之时,我都会感动 ……感动于微风与轻柔的连结……”而舞蹈是邓肯个人对各种感 官和感情刺激所做出的,她在自己内心将那些未知的精神当作某 种生命的力量刺激出来,并使那种来自虚无的共鸣做出反应。它 在瞬间内将一种情调,无论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都变成了动 作。她说,她用“灵魂”去工作,大海那博大无边的威风迷人而 神秘,将她的想象刺激到激动异常的地步,这种感觉给予她某种 在肉体上超凡脱俗的力量,某种既短暂又永恒的超越。这使她举 止无畏,她的目空一切的姿态成了她整个生活的象征。
依莎多纳-邓肯游历了包括苏维埃俄国在内的整个欧美世界, 将舞蹈从人为的技术性限制中解放出来,为尔后的现代舞开创了 新的里程。在她创办的舞蹈学校里,这一切听起来像是世界上最 为简单的事情:
要用文字加以解释似乎是件非常艰深的事情,但当我站在即 使是最小和最穷的学生们的课堂上说:“用你的灵魂去倾听音乐。 此时此刻,当你倾听的时候,难道没有感到某种内在的自我还在 你的内心深处觉醒吗?---正是这种力量使你仰起了头颅,举起 了双臂,向着光明缓缓地走去”之时,他们却懂了。我以为,这 种觉醒是舞蹈的第一步。
有关她与邓南遮、罗丹、叶赛宁等一系列同时代艺术家之间 的风流韵事人们已经关注得太多了,但人们更应该记住的是她使 现代舞成为可能。这是一种解放而非束缚,所以她将她的盲目模 仿者们批评为“与我的各种思想背道而驰”,而她在临死前所说 的最后一句话是:
“再见了,我的朋友们!我将要走向光荣。”
1927年9月14日,伊莎多拉-邓肯围着的长围巾突然卷进汽车 轮子里,飞旋的车轮当场把她勒死。时年49岁。邓肯是当代伟大 的舞蹈家,是舞蹈艺术的伟大革新者,是现代舞蹈的先驱。
邓肯于1878年5月27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父亲是一位诗人, 母亲是乐师。邓肯降世不久,她一直随母亲生活。邓肯是四个孩 子中最小的一个。这一群兄弟姊妹,从小受母亲熏陶,个个都热 爱戏剧。可是,十分贫寒的家境使她们无法得到正规的艺术训练。
迫于生计,邓肯很小就开始给附近的孩子们做舞蹈教师。她 和姐姐一起,编创了各种优美的舞姿。她们用舞蹈来表现音乐的 旋律、诗歌的意蕴和自然风韵。一次在伦敦的公共花园里,邓肯 展示了她优美的舞姿。一位贵夫人发现了她那优美的舞姿,并把 她介绍给上流社会,作私人表演。这时邓肯的名声已广为传播, 但生活仍旧窘迫。
1902年,邓肯到了巴黎,她很快名扬整个巴黎。此后,她到 过德国、奥地利、匈牙利,还到过希腊。1921年,苏维埃政府邀 请邓肯去苏俄,她满怀喜悦地踏上那片新土,并受到热烈欢迎。 不久,她同苏联诗人叶赛宁结婚。1925年,叶赛宁自杀,邓肯又 旅居巴黎。
“最自由的身体蕴藏最高的智慧”,这是邓肯的艺术目标和 准则。她从小就反对传统的芭蕾舞,认为芭蕾舞不是“真正的舞 蹈”,她的舞蹈理论深受柏拉图、尼采、卢梭和惠特曼等哲人的 美学思想影响,她开创的现代舞具有与传统芭蕾完全不同的豪放 风格,这种风格更属于美国。
邓肯的舞蹈在欧美红极一时,千千万万的观众为她倾倒。她 因此而被誉为“一代舞后”和“现代舞之母”的称号。
邓肯的学生包括她的妹妹艾里卡。她对波提切利名画《春》
中的三女神的迷恋使她的许多作品都具有强烈的画面感
生活中的邓肯,摄于她去世前不久。尽管岁月
流逝,内心的风暴和狂喜从未在她这里消逝
邓肯(1878-1927)
1937年9月14日 保护地中海贸易安全的尼翁协定签字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后,英、法等27个欧洲国家宣布对西 班牙实行不干涉政策,它们为防止向西班牙输送武器而派出海军 在西班牙海岸巡逻和封锁。意大利潜艇乘机在地中海接连袭击开 往西班牙港口的别国商船。针对意大利破坏地中海航行与贸易安 全的侵略行为,英、法于8月底共同邀请德、意、希、土、苏、 南等国开会讨论同“不明国籍”的潜水艇作斗争的问题。德、意 拒绝参加。
1937年9月14日,英、法与其他7国的代表在瑞士日内瓦附近 的尼翁签订《尼翁协定》。协定规定:对在地中海攻击不属于西 班牙任何纷争一方的船舶的潜水艇,缔约国海军应予以反击并在 可能情况下予以消灭。为实施上述决定,在地中海水域,英法两 国舰队应同在公海上和尼翁协定参加国的领水内,依两国协议分 区执行任务,以保护航行安全;地中海沿岸国则保证对上述舰队 协助提供使用港口。
9月17日,在日内瓦又签订《尼翁协定》的补充协定,规定 本协定扩大适用于水面船舰和航空器对商船的袭击。这样就全面 地确定潜艇、飞机、水面船舰袭击商船的行为均当视为海盗行为。
1946年9月14日 法越临时协定签订
1946年9月14日,法国皮杜尔政府同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总 理范文同在法国枫丹白露签订《法越临时协定》,亦称《九-一 四协定》。
《九-一四协定》主要内容有:肯定1946年3月6日签订的《 法越初步协定》;双方停止一切敌对行为和暴力行动,不得逮捕 任何忠于本国的法、越人民;越南承认法国在越南的经济、文化 利益,法国尊重越南南部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但关于越南南部 主权和越南民主共和国外交自主问题仍未解决,规定在1947年1 月前继续谈判。1946年12月,法国撕毁《法越临时协定》。
1959年9月14日 北京火车站建成
北京站
北京站是全国铁路客运重要枢纽,在1996年北京西站开通以 前,其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京包、京沪、京山等几大干线把 我国辽阔的疆域与首都连结成紧密的整体。北京站发出的旅客列 车可直达苏联莫斯科、朝鲜平壤、蒙古乌兰巴托等邻邦国家首都。
北京站不仅是首都和人民铁路的重要窗口,而且是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重要窗口,也是连接首都人民与全国人民、中国人民与 世界人民友谊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建设一座现代化的首都车站 及搞好北京站的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1959年9月13日到14日,新站建成之始,毛泽东主席、刘少 奇主席、朱德委员长、周恩来总理和中央其它领导同志,曾先后 到站视察,并做了重要指示。毛主席亲笔题写了“北京站”三个 大宇。车站根据周总理指示将这三个立体大字放置车站正面中央 正上方。
至1959年9月25日,中央各部委的领导同志、各国驻华使团 、专家、国内各民主人士、人民代表、政协委员、人民团体、工 人、学生、干部、市民等共计38448人,先后到站参观。其中副 部长以上中央领导同志159人、元帅9人、将军16人、民主人士6 8人,政协委员1300人,各国使节、外国记者及专家共622人。
1960年9月14日 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
海上石油开采成本不小,但与石油创造的巨大价值相比就算不了什么
有欲望就会有战争。富国有掠夺石油的欲望,而穷国有靠石 油致富的欲望。穷国们最终发现如果再这样贱卖自己的石油资源, 早晚要去喝西北风。于是他们决定把石油开采权和定价权夺回来, 穷国和富国之间的石油战终于在本世纪60年代爆发。
团结就是力量。穷国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联台组织, 1960年9月14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正式成立。该组织的主要 宗旨是“协调和统一各成员国的石油政策,维护各国利益”,并 按此宗旨提高了石油输出价格和税收。由于这些国家拥有世界7 0%以上的石油储藏量和当时50%的产量,所以立马掀起了国际油 品市场的轩然大波。这宣告了富国依靠廉价能源发展经济的基础 不复存在,宣告了战后资本主义增长的“黄金时代”的终结。
此后,终于在1973年爆发了第一次全球能源危机。当时国际 市场的油价提高了3-4倍,西方养尊处优的中产阶级不得不放弃 小轿车改乘公共汽车或以自行车代步。
石油带来纷争。二战后诸多国际间的局部战争大部因争夺资 源引起,而石油是其中最热门的资源。它导致几乎所有伊斯兰教 的产油国与西方发生冲突和对抗虽然表面看起来好像是宗教或民 族矛盾。
1979年9月14日 计划生育提倡者马寅初彻底平反
1979年9月14日,中共中央批准北京大学党委为马寅初彻底 平反、恢复名誉的决定。15日,马寅初被任命为北京大学名誉校 长。马寅初先生于1957年提出了“新人口论”,主要内容是:我 国应控制人口增长,节制生育,实行计划生育,其中最重要的是 实行普遍避孕。马寅初先生因这一理论被戴上“马尔萨斯主义” 的帽子,遭到无理批判。历史作出了惩罚。我国人口随之严重失 控,“批错一人,陡增几亿”。
为马寅初先生平反,表明我国开始纠正在人口政策上的严重 失误,“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这一基本国策开始形成。
1985年9月14日 国家科委拟订了“星火计划”
1985年9月14日,国家科委拟订了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星 火计划”,并确定了“星火计划”的“短平快”项目5条原则以 及24个重点方面。拨款方式实行“匹配拨款”制度,原则上采用 各方集资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