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破碎处,无物可存在。
——斯蒂芬·格奥尔格
谁是郭初阳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正读崔卫平的《正义之前》。一篇“谁是亚当·米奇尼克?”让我挣脱了失语的状态。崔卫平,亚当·米奇尼克,然后是对郭初阳渐渐明晰起来。
在此之前,我曾一度将阿啃1919(蔡朝阳)误当是郭初阳。这里面有是由于他们两个的名字都带“光亮的阳”的缘故,更重要的是认识阿啃在先。阿啃的文字震憾了一批教师,那篇引人注目的《魏书生:技术主义和权威人格的末路》让我见识了文字的力量。对名师建立一个恰当的学习态度,阿啃在《一个中学教师的阅读史》坦承,书籍是其理性的秘密发源地。
谁,此时没有房屋,就不必建筑
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就醒着,读着,写着长信
在林阴道上来回不安的,游荡
喜爱的,里尔克的。
于是受着头上一颗小星的笼罩
穆旦的,也是喜爱的。
里尔克,穆旦。前者是阿啃(蔡朝阳)的BLOG行动,后者是高卢韦(郭初阳)的BLOG言说。于是,我不能不再次感慨:这个地球村真小啊。左,遇到了一个阳。右,又遇到了一个阳。
在第一线见到了郭初阳的课堂,那天晚饭吃完可是忙得连碗都没洗呀。这郭初阳可是荣获全国中小学“个性杯”语文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第一名的。就算看在里尔克、穆旦、崔卫平还有阿啃的面子上,也不可错过。就这样连端凳子带吆喝地硬拽着先生,那天刚刚好他没有晚自习。我怎么能放过任何一个难倒他的机会呢?平时的天问常常是冲向他的。他在中学里还算是比较出色的语文老师。
《套中人》,整个看起来挺平静的。即使是讨论,大家也都是比较温文尔雅的样子。不是激辩,没有激动人心。相对于小学里小脸发红,小嘴直张,小手直举的公开课堂,很明显那不是“高音区”。难怪新教育在成都之时,有人回来后叹息,不过瘾啊。甚至心生质疑,这是公开课吗?
“什么是语文?什么是语文教学?”就成了那晚我打击先生的话题。
就在争论声中,郭初阳将自己的课堂辑成一束,出了一本课堂实录——《言说抵抗沉默》。大大的言说抵抗大大的沉默,古朴的言说抵抗的是即将逸出封面的沉默。大片涂抹的黑色,一轮眩目的光亮。初阳。一声惊雷。康德的一个出口或出路,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一种转折。“仿佛从遥远的深处传来,是在幽暗黑暗的隧道中凿出的一线光亮。”, “将一种幽暗带到光亮之中”,“在你犹灭欲明的画面上醒醒”,“一瞬间,那白亮的秘密击穿你”,“请将这当做一个沉默的呼唤”……这个封面的设计实在不错。
书拿到手中之时,已经是书店的书架上最后的一本。有些破损,随书的课堂录像碟子也不见踪影。看来,我所处的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县城里,郭初阳热早就悄悄掀起。
我认出风暴而激动如大海
我舒展开来又卷缩回去,
我挣脱自身,独自
置身于伟大的风暴中。
我如是吟,预感着郭初阳式的里尔克的预感。
“要客观,不要抒情。”,“诗歌,尤其是抒情诗,读起来很容易带感情,我现在要求不带感情朗读。”(《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课堂实录)
一所学校,我看见了
传言玉女
其实空气里藏着绿色
围墙被斑驳成了缕缕的叶片
这是谁出色的手艺
现在
一缕叶又一缕叶
就在我手中的书页里
这些一缕缕的散发着清香的叶片
连接着谁的童年
我的老师
传言玉女
他随意地甩出一条线
把线里头的隐秘展现出来
他把一个圆打制了出来
自己却呜呜地哭了
那一只如轮的满月啊
当这些曲线摆满四周
要想凋谢可就难了
像窗外的油菜
先是金黄点点
一下就一片灿烂
童年
传言玉女
我知道
这个词
以及所有的记忆
一页一页
就像墙上的钟一下一下
白日纯净,黑夜静美
一个脚步牵着一个脚步
自自然然
轻轻在地上划出音节
回 忆
——读笛卡尔《谈谈方法》
我这里说的回忆指的是柏拉图所说的“回忆”(anamnesis),作用与洛克所说的“反省”差不多,即思考的意思。笛卡尔认为并不是人一生下来就知道自己所固有的那些天赋观念,一定要用理性思考一番才能发现它们存在。
忘了笛卡尔是什么时候收藏到手的,总之,是束之高阁。这几天,又有了鹰一样高飞的冲动,有了俯视的激情。欲一览众山小的无限险峻的风光,我思故我在,顿觉笛卡尔亲近起来。
译文非常明白,没有想像中的哲学的晦涩,容易让人放松警惕。第一次跌落陷阱的时候浑然不觉。扔下书,冲上楼梯,嘴里大喊,下面烧晚饭了。机械运动,机械运动。得意地觉得自己很有点笛卡尔的感觉。
好文!
问好玉女.
谢谢信手!
读了很多很多的书,稍等,待一一化为词语从那个泉源流出来!
二00七年十一月一日 星期四 阴
我长大了做……
今天下午的语文课我们进行的是口语训练,主题是:我长大了做……
陈郁钱小朋友说自己长大了想当老师,因为老师能让孩子变成好孩子。说这句话的时候他重复了两次,我理解这里面的意思。陈郁钱是这学期刚刚转进的小朋友,对新环境还没能完全适应。前几天中午,他的爸爸、妈妈、爷爷你依赖他,他依赖你,相互之间没有交接好,结果一个中午也没人来接他回家吃饭。幸亏传达室的老师发现了,热情地照顾他,商店里的老师像亲人照顾他吃了饭。种子默默播下了,他说他要当老师,是想像那几位老师一样在孩子们的心田播下善。教育就是要传承这样文明的精神,不是吗?一个才八、九岁的小朋友竟然懂得了教育的真谛!
接下来的是一个口才非常好的小朋友,他说他长大了要当国家领导人,因为他想统治国家和人民。小小的人说出这样惊天的话语,真是不由人不大大吃一惊。他怎么会明白什么是统治国家和人民?果然,他一下子就被我难住了。
“什么是统治国家和人民?就是要为国家和人民服务,让国家富强,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这一段话是班里的另一个男孩子令人叫绝的非常深刻的一段阐述。
“我长大了要当解放军。因为可以打日本人。”余音袅袅中又响起了一个特别的声音。
“为什么要打日本人?”我问。
“因为日本人是敌人。”他说。
日本人是敌人。日本人等于敌人。我心里嘀咕着,日本人等于敌人吗?这帮朝夕相处的熟悉就像自己的身体的一部分的小家伙,竟不知何时悄悄地长出了一个个思想的芽。我是不能不激动了。
日本人等于敌人!这个问题有点棘手,不,是相当棘手。
你是坏人,他是好人。长期以来,我们不就是用这样的刀子把人和事分成两半吗?非此即彼,不是白就是黑。这样简单的看世界的思维模式现在终于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孩子。
孩子们还不明白“日本人”,教室里像炸开的锅一样,争论非常激烈。乱纷纷,闹攘攘,没有了拘谨,人人勇于表达,抢着发言,其声浪,其场面令人震惊。
我明白孩子们关于“日本人”的意思。可“日本人”和“日本鬼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生活中我们已经被许多大而无当的概念压得哑口无言麻木不仁了,我们失语了,我们迷惘了,我们看不懂世界了。想不到我们的孩子们也正经历着我们经历着的一切。
“那个时代的日本人是敌人!”一个小朋友一字一顿地说。
“那个时代的日本人全都是敌人吗?”正这样想着,又一个小朋友迫不及待地补充道:“是侵略我们国家的日本人!”
真正非常棒的注解!
谁说我们的孩子还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