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页 搜 索

 
栏 目 导 航
【诗坛动态】
【京江诗话】
相 关 文 档
    当前位置:首页>>【诗界风物】>>【京江诗话】>>文章>>多景诗社简介
多景诗社简介
多景诗社简介
——原《江上清风集·序》

徐徐

京口乃六朝名都,山川奇丽,人文荟萃。其骚坛亦渊源有自,南朝之鲍照、颜延之、何逊;唐之储光羲、张祜、许浑。然唐润州诗人甚众也,今人陈尚君《唐诗人占籍考》云:一籍二十人以上者计十一州,润州占第二。宋明以还,亦代有诗人。有清一代,“一时擅吟者颇多”。清初之冷士嵋、谈允谦、钱邦芑。乾嘉 “京口三诗人” 之余京、鲍皋、张曾,及“书掩诗名”之王梦楼。乾嘉后有前、中、后三“七子”继之,并渐次形成京江诗派。
其士人结社,亦有渊源,明复社甚多京口之士。曼殊一朝,文网森严,虽无结社,然仍有“松溪五友”“京江七子”之余绪。民国,“海门吟社”“梦溪吟社”诸吟社继起,“南社”亦甚多京口诗人。于今京口诗坛昌盛,诗社纷呈,其历史悠久、知闻于世者,当数多景诗社也。多景诗社肇始于一九六二年,迄今业已六十周年矣。
一九六二年重九日,市政协邀约社会民主人士作北固山竟日游,且于多景楼登高雅集。雅集者有部分为原中泠诗社社员。中泠诗社结社于一九五七年,社员多为社会名流,社长刘锡康为市政协副秘书长,副社长张立瀛为民主革命者,同盟会会员。诗社成立后常有吟聚,然社员多届耄耋之年,因活动维艰而渐式微。此番多景雅集,朗然而吟,陶然而醉,“诚第一江山之佳话也”。后经雅集者倡,再结诗社,因重九雅集于多景楼,遂以多景为名。
其社长赵思伯,建国后为省立镇江中学首任校长,后调扬州师范任教。其古文辞造诣颇深,尤善填词。社员约二三十人,皆社会民主人士,乃一时之俊彦,略举一二如次:吴次藩,清末秀才,曾为顾祝同私人机要秘书、江苏省立镇江图书馆馆长,建国后为省文史馆馆员。苗小轩,为著名书画家,尤擅翎毛花卉,自题诗文,笔意隽永。曾于国府典礼局任秘书,结交国民党元老、书法家于右任及徐悲鸿、张大千、高剑父、陈半丁。时为中国美术会会员,建国后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丁谢文,乃民国著名学者、戏曲家丁传靖之女公子也。
多景结社后吟咏尤盛,春秋佳日,每赴三山、南郊诸胜,赏景怡情,怀古颂今,迄一九六五年止,共编油印《诗刊》八辑,后因“文革”而终止。
十年浩劫,广陵辍响。迨至万象复苏,多景诗社亦于一九七九年十月复社。复社活动于河滨公园对面,即今之丹徒商厦附近一老四合院内举行,此乃市政协活动室也。与会者约二十余人,多为老多景社员,余有幸忝陪末座。会议由市政协范公广炎组织召集,会上选出社长郭长传,名誉社长刘锡康。
越一年郭长传移家南京,副社长李宗海继任社长,由此多景诗社步入快速发展之轨道。每良辰佳夕如:“五一”“七一”“十一”, 必歌吟之,歌唱党、歌颂社会主义、歌咏祖国建设之成就。其时或雅集,或将诗稿交李宗海社长收存,雅集时各自吟颂诗作,老先生皆摇头晃脑陶醉于自我吟唱之心境中,不亦乐乎!其诗作常油印成册,分发诗友,自当敝帚自珍也。
物换星移,时序推进,文革之禁锢业已淡化。诗友以文会友,相互交流唱和,吟咏活动日趋活跃,多景诗社遂与南京、上海之七城市有关诗社筹组江南诗词学会,并于一九八三年于镇江举行成立大会。一九八七年多景诗社又参与发起成立中华诗词学会,乃七家发起单位之一。同年,镇江亦成立市诗词协会,多景诗社之影响日益扩大矣。
其间,多景社员由复社之初二十余人发展至五十余人,且一改老年诗人为主之格局,而为老中青三结合之架构。其雅集形式亦渐趋丰富,或前往工厂、大型工程之工地参观学习;或雅集于碧榆园观南山之风光;或分座于芙蓉楼赏中秋之月色。诗亦与书画联姻,社员有兼擅书画者,雅集时,或浅唱低吟,或泼墨挥毫,使雅集平添更多诗情与画意。亦有部分老诗人于一枝春素菜馆等处每月举行两次清晨茶聚,边进茶点,边论诗道,竟逾十年之久,即后人所称“十老”之谓也。其吟咏内容亦更趋充实,不啻为社会主义祖国作颂歌,亦为历史文化名人唱赞歌,如纪念苏东坡夜游赤壁作赋九百周年、纪念沈括逝世八百九十周年、纪念辛稼轩北固楼作词七百八十周年;或颂今而怀古,或吟花而弄月,相与为春声之鼓吹也。其活动范围亦日趋扩大,非但与邻近城市诗社学习交流,乃至与日本访华之文化社团学习交流,且吟诗作画,相互馈赠,增进友谊。一九八九年建国四十周年暨政协成立四十周年之际,多景诗社编印《多景诗词选集》;一九九二年多景诗社成立三十周年编印第二辑《多景诗词选集》以之纪念。
社内工诗书画印者甚众,其翘楚者有:李老宗海,工诗书,善交游,陈大羽先生赞其“诗书二妙”。许老图南,工诗书,善兰竹,晚年参加《汉语大辞典》编纂。汪老玢如,工诗词曲,为江苏大学教授,乃掩门读曲之士也。此三者均为饱学之士,时有青年问学者造府拜谒,聆其教诲,如沐光风。其余如杨正觉、黄后庵为本邑老书家;梁荷轩、车竹隐、石寿为本邑老画家;石寿、朱灵峥亦为本邑老篆刻家。青年画家刘二刚工诗书,后为现代新文人画领军人物。其时亦有一批工诗书画之青年才俊正异军突起矣。
一九九三年多景诗社换届,吕卜村为社长。同年,市首届诗词大赛举行,多景诗社亦共襄盛举,参与编印《镇江诗词集萃》,吸收十余位获奖者为多景社员。一九九七年蒋光年接任社长,多景社员渐趋年轻化,诗社活动亦渐趋常态化。曾于三国城观光、多景楼雅集、芙蓉楼诗会;以至徜徉于溧阳之天目湖、采风于南山之竹海,其创作亦更为丰瞻矣。诗社创有《多景诗报》,即时刊发社友佳作。多景诗社成立三十五周年又出版第三辑《多景诗词选集》。后多景与市诗词协会共同出版《当代诗人咏镇江》《镇江诗词作品集》《镇江新咏》等诗词选集。诗友甚多篇什发表于省、市之报刊,入选于《江苏中青年诗词选》《中国当代诗词选》《全球当代诗词选集》。有诗友参加省、市诗词大赛而崭露头角;有诗友出版个人诗集而硕果累累。多景诗社业已成为市诗词协会诗词创作之重要支撑也。
夫骚坫为风雅之所也,当以风雅自树吟旌。二零零七年,于文清当选多景诗社社长,迨至今。其间重视吸纳年轻诗人入社,重视提高诗词创作水平,已成共识。且整章建制,吸纳辖市区青年诗人相继入社,诗社呈现以中青年为主之生动活泼局面。其时网络诗词方兴未艾,中青年诗词爱好者多投身于网络,副社长兼秘书长董国军自创诗昆网站,多景诗社亦创多景公众号与微信群,对外开展交流与交往。有诗友于网络平台相互交流学习而诗名大振;有诗友参与网络诗词大赛而获奖颇丰。诗社相继与市诗词协会联合出版《镇江诗词一百首》《诗词入门》,积极参与创建诗词之市活动;协助镇江赛珍珠研究会、西津渡文化旅游公司出版《大地珍珠》《春晖大地》《西津十八景》,及诗书画联展。但凡春秋佳日、雪月花时,诗社多有不同形式之雅集,时而于鼎石山头寻梅赏樱、时而于桃花岛上探春访秋;问道于茅山、采风于江洲,大江南北多吾侪吟踪也。其作品多刊发于《多景诗词》;或为《海岳天风集》《当代律诗钞》收编;或为《中华书画家》《诗潮》发布;而如“风雅志”“中国当代诗词大系”“当代千家诗”等公众号亦多有诗友佳作,诗友创作水平日益精进矣。多景结社五十周年之际出版《江上题襟集》,又五年再出《江上行歌集》,海内大家陈永正为《江上题襟集》题签并书写贺词,曹长河、王蛰堪、熊盛元诸名家题贺,多景风雅重振,知闻于天下矣。
江山毓秀,代有才人。遥想当年,坡公把臂楼头,醉脸春融;稼轩吟望神州,满眼风光,其风雅与襟怀乃多景之魂魄耶?至若壮丽之山川,东去之大江,乃多景大观也。春去秋来,倏然之间,六十年矣,多景耆旧,亦已凋零,然江山之千古,风雅之绵延,多景之传承,乃我辈之幸也。
江上题襟未已,行歌又来,即今《江上清风集》行将付梓,于社文清嘱余将多景诗社之小史略述,以敷衍为序。余自揣弇陋,然先生高情在焉,不得不从。余厕身多景四十余载,亦责无旁贷,故乐而为之引喤。奋笔如此。
                                壬寅夏五    徐徐于京口城北犹贤斋

诗学昆裔 诗坛昆玉 诗国昆仑
© 版权所有 诗昆文学艺术传播与发展中心
苏ICP备05058999号-1
苏公网安备:32111102000144号
访问统计: Since 2002-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