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页 搜 索

 
栏 目 导 航
【诗坛动态】
【京江诗话】
相 关 文 档
    当前位置:首页>>【诗界风物】>>【京江诗话】>>文章>>诗人及画家苗小轩
诗人及画家苗小轩
2022-12-15 15:47来源:京江晚报

文/张风雷


苗小轩其人有才,能诗善画,堪称一代名流。我们先来瞧他写的“劈剑石凤凰池联语”。摘之如下,以飨同好。曰:“剑劈石开,壮丽江山历今古;池存凤去,英雄事业藐刘孙。”(参考镇江《诗刊》第一辑)。苗小轩对镇江的三国故事十分熟悉,知晓劈剑石、凤凰池以及刘孙故事,这从联语中可以一览无遗。

苗小轩(1880-1966),名恩培,字孝先,淮阴县人,1904年至1909年在江北师范学堂(淮师曾用名)读书,能诗善画,并常在校刊上发表研究绘画的文章。当时师范有专业美术老师,苗小轩学习了色彩、素描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了国画基本技巧。毕业后,他辗转各地,担任过教师、军人和公务员,业余坚持绘画,追求“简淡超逸”的风格,所画梅、兰、竹、水仙、紫藤等无不生趣盎然。1930年,苗小轩任民国政府典礼局秘书,结识于右任、徐悲鸿、张大千等名家,时相切磋,技艺日臻精湛,他加入中国美术会,跻身名画家行列。1935年参加第三届全国美展,作品《梅竹花鸟》刊载于《中国美术季刊》,得到画界普遍赞誉。

新中国成立后,苗小轩定居镇江,与夏遹声、丁士青、符节筹建镇江国画馆和多景诗社,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苗小轩对于镇江地方文化颇有贡献,其中之一就是成立多景诗社。从相关史料来看,镇江多景诗社成立于1962年重阳日,当时苗小轩已经是82岁的耄耋老者。但他仍然活跃于镇江文坛之上,积极创立多景诗社,与文化界的耆老们诗酒唱和,快意人生,为镇江北固山和多景楼平添一段段文化诗词佳话。

多景诗社是镇江的一家很有特色的诗歌团体。镇江《诗刊》(第一辑)所收录的诗歌作者,笔者只能叹息“余生晚矣”,已经无缘与诸位耆老、前辈和诗仙们谋面了。我收藏了一本镇江市政协多景诗社的油印本《诗刊》(第一辑,1962年)。它有封面、封底,计有12页。共收录镇江10位耆老的诗作、楹联若干首。开本大小为宽12.6厘米,长17.6厘米。封面有朱印一枚,印文为“伯庄”,吾辈于是再补一朱印,“张风雷印”。至于“伯庄”何人,吾辈不知。笔者认为,手中的这本《诗刊》就是这位“伯庄”收藏的,这本小册子距今已颇为久矣。

镇江多景诗社在镇江城内,过去是有一定影响力的。《诗刊》(第一辑)记载了10位诗社的耆老诗人,他们分别是苗小轩、李宗海、黄应昌、梁星乙、赵思伯、唐永辰、李正学、吴次藩、杨效颜、朱庚成。根据《诗刊》(第一辑)卷首文字记载,“镇江多景诗词第一辑 一九六二年重九,市政协邀社会耆老小集北固多景楼。俯仰之余,得诗词联语若干首。兹分别侈录于次。”这里《诗刊》(第一辑)油印出版的原因交代得很清楚。这本册子保留和记录了镇江多景诗社10位老诗人当年吟诗北固多景楼之盛况。

上述十位诗人中,《诗刊》将苗小轩的作品列于十老之首,笔者揣其原因可能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苗小轩可能是此次多景楼联欢会的年龄最长者;二是苗小轩可能也是此次活动的发起人之一;三是通过苗小轩相关生平事迹文字说明,他可能也是多景诗社的创立者之一。

苗小轩的五绝《登多景楼》直抒胸臆:“雅集召同俦,来登多景楼。敲诗兼作画,不负一年秋。”说明诗人中有可能不仅是诗家,也是书画家或书法家。苗小轩本人就能诗善画,既然是“雅集召同俦,来登多景楼。”可以想象一下,苗小轩雅集北固山召集的是同俦,虽说是以市政协的名义组织的,但是所来之人都是诗书画的行家里手。苗小轩作《重九雅集北固山喜极赋此》:山雄北固郁苍苍,雅集人文聚一堂。极目江天多胜概,登高乘兴赏重阳。年年佳节度重阳,今岁重阳喜欲狂。得与群贤歌盛世,红旗三面更辉煌。

1966年,苗小轩病逝镇江,终年86岁。后来,镇江市政府在北固山举办了苗小轩、丁士青、符节三老遗作展,苗老绘画写实、生趣盎然,在画上书题自作诗文,笔意隽永。

诗学昆裔 诗坛昆玉 诗国昆仑
© 版权所有 诗昆文学艺术传播与发展中心
苏ICP备05058999号-1
苏公网安备:32111102000144号
访问统计: Since 2002-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