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昆论坛【诗昆文苑】【白雨斋】 → 诗词典故随录


  共有2068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诗词典故随录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昆阳子
  3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747 积分:64028 威望:0 精华:48 注册:2004/8/22 1:05:2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2/3 16:54:35 [只看该作者]

迎长

冬至日后,白昼渐长,宋人习称冬至为长至,冬至日为迎长节或迎长日。至明孙承宗 阮郎归 夏,其词将迎长作夏至,恐误。

 
晏几道 鹧鸪天
晓日迎长岁岁同。太平箫鼓间歌钟。云高未有前村雪,梅小初开昨夜风。
罗幕翠,锦筵红。钗头罗胜写宜冬。从今屈指春期近,莫使金尊对月空。
 
宋·苏泂 寄颍季

人来得一书,分袂两旬余。未擉刘差鳖,谁羹宋嫂鱼。

时情分向背,同气底亲疏。想见迎长节,杯行会忆渠。


宋·苏颂 和冬至紫蒙馆书事

泰畤迎长日,殊方展庆杯。关山厌沙碛,星斗望昭回。

月共寒更永,风随协气来。欲知王历正,候律应孳荄。


孙承宗 阮郎归

满庭新燕斗微凉。鸣蝉下夕阳。水平飞入郁金堂。双双语画梁。

舞絮倦,落泥香。裁云双剪忙。送春归去小池塘。迎长入醉乡。



昆阳游子江南客
【岘堂网易博客】  【岘堂新浪博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昆阳子
  32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747 积分:64028 威望:0 精华:48 注册:2004/8/22 1:05:2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2/6 9:12:18 [只看该作者]

庐郎
庐郎即卢郎。传说唐时有卢家子弟,为校书郎时年已老,因晚娶而遭妻怨。
宋钱易《南部新书》丁卷:“ 卢家有子弟,年已暮犹为校书郎,晚娶崔氏女,崔有词翰,结褵之后,微有慊色。卢因请诗以述怀为戏。 崔立成诗曰:‘不怨卢郎年纪大,不怨卢郎官职卑,自恨妾身生较晚,不见卢郎年少时。’”后用为典故。
【宋】周邦彦 《玉楼春》词:“夕阳深锁绿苔门,一任 卢郎 愁里老。” 元 密子瑜 《临江仙》词:“ 卢郎心未老, 潘令鬓先皤。”
 
宋赵长卿《鹧鸪天》(月夜诸院饮酒行令)
宝篆烟消香已残。婵娟月色浸栏干。歌喉不作寻常唱,酒令从他各自还。
传杯手,莫教闲。醉红潮脸媚酡颜。相携共学骖鸾侣,却笑庐郎旧约寒。

宋贺铸《玉楼春》

张灯结绮笼驰道。六六洞天连夜到。韶华吹断紫云回,怊怅人间新梦觉。

倾城犹记东邻妙。尊酒相逢留一笑。庐郎任老也多才,不数五陵狂侠少。  



昆阳游子江南客
【岘堂网易博客】  【岘堂新浪博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昆阳子
  33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747 积分:64028 威望:0 精华:48 注册:2004/8/22 1:05:2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2/6 9:35:06 [只看该作者]

佛印是谁

宋代高僧佛印,与苏东坡为善。《全宋词》说僧了元,号佛印,浮梁人。曾住持杭州灵隐寺。

抄一段,以证明此为金山高僧佛印。

佛印了元禅师,北宋云门宗僧。江西浮梁人,俗姓林。字觉老,号佛印,故又称佛印了元。世代业儒,自幼聪颖,三岁学论语,五岁诵诗三千首,及长而精通五经,风韵飘逸,乡里称他为「神童」。

後来志慕般若空宗,曾於竹林寺,读《楞严经》,礼宝积寺日用禅师为师,受具足戒,遍参诸师,十九岁,入庐山开先寺,成为善暹禅师之法席,又参圆通之居讷。出家後用功参悟道理,终成为宗门的阐法大将,广开法席,受到僧俗二众的敬慕。宋神宗因为钦仰他的德风,赐给他高丽的磨衲(袈裟)与金钵,更赠号「佛印禅师」。

元丰五年(一○八二年)九月,佛印禅师自庐山归宗寺回到金山寺时,即有「道冠儒履佛袈裟,和会三家作一家」之语。佛印禅师含容三教的气度,与其过往的经历亦极相关。其自幼熟习儒典,出家前曾一度为地方官吏。出家之後,他虽承庐山开先善暹的法统,却经常与士大夫官僚之辈,如苏东坡、苏辙、黄庭坚等均与之交善,以章句相酬酢,乃当时士林中为所周知之名僧。有一回,苏东坡欲以佛印禅师四大五蕴之身为座。

佛印禅师说∶「四大本空,五蕴非有,请问学士要坐在哪里呢?」

苏东坡为之语塞。就这样玉带输给了佛印禅师,成为金山寺镇寺之宝。佛印禅师与苏东坡的禅机对话,一时传为美谈,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传颂。
 


【转帖即为法布施,功德无量】出处参考:http://www.foyuan.net/article-378897-1.html

 

但另有一说:
佛印原名谢端卿,他幼习儒书,通古博今,曾应举到京。东坡闻其才,常与他饮酒赋诗、高谈阔论,成为莫逆之交。有一年天旱,宋神宗设坛祈雨,命苏东坡制作祈天文疏,带官主斋。谢端卿听说消息,心中想道,我平生从未见过皇体龙颜,不若趁此机缘,以慰平生之愿,便让东坡带他前去。这日,东坡让端卿身披袈裟,装作添香剪烛、供食铺灯的杂役,来到殿堂。不一时,神宗皇帝驾到。斋仪完毕,东坡命小僧献茶。捧茶盘上来的,正是谢端卿。原来,端卿因在大殿行礼,人拥路远,未能细观,又充作捧茶侍者,捱到御膝之前,看个仔细。神宗见端卿生得方面大耳,龙眉秀目,身材伟岸,与其他侍者不同,便问他何方人氏、在寺几年。这突如其来的一问,闹得端卿措手不及,只得随口说道:“臣姓谢名端卿,江西人氏,新来寺中出家,幸瞻天颜,不胜欣幸。”神宗见他应对明敏,龙颜大喜,又问:“颇通经典否?”端卿答道:“臣自少读书,内典颇知。”神宗说道:“卿既通内典,朕赐卿法名了原,号佛印,就于御前披剃为僧。”那谢端卿的学问原与东坡不相上下,本指望来京一举成名,建立功业,却不想出此意外,被皇帝恩赐出家。
端卿出家后,整日在寺中翻经转藏,研究佛理,渐渐地还真把功名富贵之想化作清静无为之业。
东坡以为自己连累了佛印,心下十分过意不去,后见佛印如此这般,只当他对富贵功名“体面上矜持,心中不能无动”。所以每每见面,常用言语挑逗。佛印却心坚如铁,全不动情。
后来,东坡因题诗触政,连遭谪贬,一连几年,流落外乡。复出之后,偶遇佛印,想起了当年披剃之事,力劝佛印还俗出官。佛印哪里肯依!东坡无法,只得约来好友秦观,二人切磋设计,在花园中摆下酒席,准备灌醉佛印,再唤来美女弹琴助兴,欲使佛印破身还俗。无奈佛印有佛法护身,德性清高,东坡的计策最终落空。从此,东坡、少游更加敬重佛印。
【以上见百度】
 
  • http://www.blogbus.com/ruyi0619-logs/46077087.html

    五号抵京以来,我一直饱受水土不服的困扰,直到现在还觉得肠胃难受><这几天游北京,主要是为了陪我老爹,各处景点以前基本上都玩过的,再加上国庆前的景点修缮,许多场所都不开放,实在令人意兴阑珊。

    唯一的发现是在颐和园长廊,我买了本书,一幅幅细看那些彩绘,其中有一幅“文人三才”,画的是苏轼、佛印和秦观。看了解说才知道佛印的原名竟然叫“谢端卿”,俗名如此之萌,姓也好,还是我本家。一瞬间想不爱心泛滥都不行哇~~~^^

    回去以后查了一下典故,才晓得彩绘故事出于《醒世恒言·卷十二·佛印师四调琴娘》,原文说的是谢端卿与苏轼是好友,白衣时想一睹宋神宗龙颜,苏轼便让他乔装为侍者,趁神宗拜佛之时见上一面。谢端卿为了近距离观察皇帝,竟然改装为献茶的侍者,结果被神宗一眼看中,御赐度牒让他做了真和尚(有版本说是替自己出家),总之弄假成真,谢端卿改名佛印出家了。

    出家之后,谢同学开始并不愿意,但在周围环境的熏陶下,他渐渐对佛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淡世俗,一心向佛成为高僧。反倒是苏轼心中过意不去,认为是自己害了佛印,成天想办法让他还俗= =||||《醒世恒言》里说得是苏轼让一名叫“琴娘”的女子接近佛印,诱他犯色戒。颐和园彩绘不知是出于哪方面和谐的考虑,改成苏轼和秦观设局让佛印犯酒戒。好在佛印最后都不为之所动,反过来点化了苏轼同学~

    冯梦龙的原著写得很俚俗,各方面都颇为平庸,但有几处着实很萌很有爱,也很……腐烂……摘录几句:

    (谢端卿)一日应举到京,东坡学士闻其才名,每与谈论,甚相敬爱 。屡同诗酒之游,遂为莫逆之友。

    却说谢端卿在东坡学士处闻知此事,问道:“小弟欲兄长挈带入寺,一瞻御容,未知可否?”东坡那时只合一句回绝了他,何等干净!只为东坡要得端卿相伴 ,遂对他说道:“足下要去,亦有何难。只消扮作侍者模样,在斋坛上承直。圣驾临幸时,便得饱看。”

    东坡自此将佛印愈加敬重,遂为入幕之宾。虽妻妾在傍,并不回避 。佛印时时把佛理晓悟东坡,东坡渐渐信心。后来东坡临终不乱,相传已证正果,至今人犹唤为坡仙,多得佛印点化之力。有诗为证:东坡不能化佛印,佛印反得化东坡。若非佛力无边大,那得慈航渡爱河!

    最后一段我已经完全 无语了……“入幕之宾”从晋代开始就是搞基的代称之一,更何况冯梦龙还欲盖弥彰地加一句“虽妻妾在傍,并不回避 ”><最后那首诗,简直就是攻受说明书嘛。传说中这两位死后都得证正果了,我可以看作是神仙眷侣天上人间么?~~~

    总之忽然很感叹,“东陆谢,出小妾”,不光在九州,历史上谢氏也是华丽丽的JQ家族啊~



  • 昆阳游子江南客
    【岘堂网易博客】  【岘堂新浪博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昆阳子
      34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747 积分:64028 威望:0 精华:48 注册:2004/8/22 1:05:2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2/11 11:46:19 [只看该作者]

    鱼钥
     
    鱼形的锁。 南朝 梁简文帝 《秋闺夜思》诗:“夕门掩鱼钥,宵牀悲画屏。” 宋 欧阳修 《清明赐新火》诗:“鱼钥侵晨放九门,天街一骑走红尘。” 清 黄遵宪 《夜渡苏彝士河》诗:“云歛天高暑渐清,沉沉鱼钥夜三更。”
     
    《芝田录》:“门钥必似鱼,取其不瞑目,守夜之意。”


    昆阳游子江南客
    【岘堂网易博客】  【岘堂新浪博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昆阳子
      35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747 积分:64028 威望:0 精华:48 注册:2004/8/22 1:05:2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2/11 16:29:25 [只看该作者]

    杯珓卜
     
    一种古老的占卜术。所谓珓,就是两个蚌壳。壳如杯,故称杯珓。用两个蚌壳掷向空中,看其俯仰以断休咎,一般是一仰一合为吉。后来不专用蚌壳,也有改用竹、木做成蛤形的。唐朝韩愈有诗云:“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手持杯珓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可见杯珓卜在唐朝是相当流行的。直到元朝这种杯珓卜还是凭俯仰的机遇定吉凶。杯珓卜而附有卜诗卜辞,大概是元朝以后的事了。


    昆阳游子江南客
    【岘堂网易博客】  【岘堂新浪博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昆阳子
      36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747 积分:64028 威望:0 精华:48 注册:2004/8/22 1:05:2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2/12 16:21:32 [只看该作者]

    茅柴酒

     

    宋刘錡《鹧鸪天》:“琉璃盏内茅柴酒,白玉盘中簇豆梅。”

    市沽之劣酒,吴聿在《观林诗话》中写道,“东坡‘几思压茅柴,禁纲日夜急’,盖世号市沽为茅柴,以其易著易过”。

    车乘轨《历代雅词大观》注言:“茅柴酒:喻酒味淡薄,如茅柴遇火,顷刻消失。”此解中的。



    昆阳游子江南客
    【岘堂网易博客】  【岘堂新浪博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昆阳子
      37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747 积分:64028 威望:0 精华:48 注册:2004/8/22 1:05:2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2/26 8:17:25 [只看该作者]

    婆饼焦

     

    鸟名。其鸣声如婆饼焦,故名。 宋 王质 《林泉结契》卷一:“婆饼焦,身褐,声焦急,微清,无调。作三语:初如云婆饼焦;次云不与吃;末云归家无消息。后两声若微于初声。” 宋 梅尧臣 《寄送吴公明屯田通判泰州》诗:“一闻春禽婆饼焦,竹林山木生萧条。” 宋 楼钥 《泉口净明院昼寝》诗:“林间婆饼焦,悠悠时一鸣。” 清 陈维崧 《满江红·江村夏咏》词:“婆饼焦啼秧马活,社公雨过缫车响。”

     

     


    婆饼焦

     

    朱道初
      “婆饼焦”,也称为“婆饼煎”,是生活在宁波山间的一种鸟儿,鸟名来自人们模拟它发出的鸣声。传说“婆饼焦”鸟叫声婉转,容易引发人们的联想。宋代以来,民间不乏关于婆饼焦的故事传说,于是历代禽言诗中也就拥有它的地位。
      阿拉宁波禽言很少,大型地方志民国《鄞县通志》禽言篇只收六则禽言,其中就有“婆饼焦”。它记载婆饼焦的故事说:婆婆饼焦,婆婆饼焦,这也是一种鸟鸣声。俗间相传:孙子饿得慌了,向祖母索要饼饵,可是家里贫穷,没钱购买饼饵,实在没有办法,祖母只好拿一块砖瓦在火中烤煨,哄孩子这是个饼饵。孙子不能识别,趁祖母不在,就拿煨红的砖瓦吞了下去。孩子就这么死了,并且化为婆饼焦鸟。
      这个凄婉的故事流传颇久,只是各地版本稍微有点不同。
      清代昌国(象山)《蓬岛樵歌》续编注跟《鄞县通志》基本相同,细节稍有出入,它说:民间传言有个幼儿死了爹娘,全靠祖母养育。那一年年成坏,祖孙找不到吃的。孩子饿得连声哭嚷,于是祖母做了个泥饼在火中煨,借此哄孩子,自己就上吊死了。可是孙子不知究竟,跟着也因饥饿死去。死后,孩子化身为这个婆饼焦鸟,鸣声也是如此。
      历史上,还有更早的文字记载,明代著名小说家冯梦龙在他的《情史类略》里说:“人有远戍者,其妇从山头望之,化为鸟。时烹饼将以为饷,使其子侦之,恐其焦不可食也;往已,见其母化此物,但呼‘婆饼焦’也。今江淮所在有之。”这个故事是说一位母亲为未成年的儿子烤饼,心中想念离家日久未归的丈夫,就到屋后山头远眺,因为思念过甚,身体化作石头,又因牵挂儿子,魂魄化为小鸟,飞到自家门口,不断呼唤“婆饼焦”,提醒儿子吃饼。这里除了婆饼焦的故事,好像还糅合了古代“望夫石”的传说。
      明代中后期宁波有个布衣诗人沈明臣,他是鄞县栎社人,号称“栎社长”,人们尊他为“句章公”。他有首描写婆饼焦鸟的诗歌,收录在《甬上耆旧诗》里:“婆饼焦,婆着恼,婆饼不焦婆得饱。婆得饱,新妇好。烧火及时,婆饼不焦。炊下薪干,锅上油膏。婆饼不焦新妇好,新妇不好婆饼焦。”沈明臣来自民间,其诗富有生活气息,他不落历来禽言诗的窠臼,撇开有关的神话传说,把它注入现实生活的血液,很实在地围绕婆媳关系,提出自己的见解:新妇应该关心、爱护婆婆,照料好婆婆的饮食,烧火要得法及时,佐料要齐备到位。诗人并没有板着脸孔说教,更没有按照传统的三纲五常上纲上线,他只是以老人的口吻提醒年轻的新妇处理好家庭琐事,这在那个时代不失为开明的态度。
      禽言诗往往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脱离实际生活的倾向,沈明臣这首诗却独辟蹊径,它与南宋周紫芝的《婆饼焦》“云穰穰,麦穗黄,婆饼欲焦新麦香。今年麦熟不敢尝,斗量车载倾囷仓,化作三军马上粮”,可谓一脉相承。
      《甬上耆旧诗》编者李邺嗣对沈明臣推崇备至,称赞他起自田间,少负奇气,纵横文章,在人格方面与乡人张时彻(时任兵部尚书)可以分庭抗礼,在文学创作方面以繁复的创作开创了四明布衣诗的新天地。



    昆阳游子江南客
    【岘堂网易博客】  【岘堂新浪博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昆阳子
      38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747 积分:64028 威望:0 精华:48 注册:2004/8/22 1:05:2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3/16 11:39:31 [只看该作者]

    双弯

    一、指女子的一双小脚。《剪灯馀话·芙蓉屏记》:“﹝ 王氏 ﹞且生自良家,双弯纤细,不任跋涉之苦。”《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 王氏 ﹞且又双弯纤细,鞋弓袜小,一步一跌,吃了万千苦楚。” 清 珠泉居士 《雪鸿小记》卷二:“尝见其理双鬓,束双弯,笑笑生芳,步步移妍。” 《聊斋志异 阿宝》:”少间,女束双弯,解履床下,鹦鹉骤下,衔履飞去。”

    二、指女子的眉毛。明·王世贞画眉《画眉》:“争誇京兆双弯妩,别取成都十样新。”清·吕敦礼《观台北女优》其二:“娟娟眉态双弯月,呖呖歌声一串珠。”



    昆阳游子江南客
    【岘堂网易博客】  【岘堂新浪博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昆阳子
      39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747 积分:64028 威望:0 精华:48 注册:2004/8/22 1:05:2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4/15 12:32:46 [只看该作者]

    为人下:

    为人臣意,非卑下意,也不是谦虚意。但作为人臣,必须有谦卑之心。

    子貢問於孔子曰:‘賜為人下而未知也。'”楊倞注:“下、謙下也。子貢問欲為人下,未知其益也。”按:“而未知”下當有“為人下之道”五字。說苑臣術篇:“賜為人下而未知所以為臣下之道也。”韓詩外傳七:“請問為人下之道。”家語困誓篇:“賜既為人下矣,而未知為人下之道。”並其證。注:“下、謙下也。”是所見本已脫此五字,而望文生義加“謙”字釋之。



    昆阳游子江南客
    【岘堂网易博客】  【岘堂新浪博客】  
     回到顶部
    总数 39 上一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