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昆论坛【诗昆文苑】【北固亭】 → 汉魏洎刘宋七言诗的用韵及柏梁体诗


  共有692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汉魏洎刘宋七言诗的用韵及柏梁体诗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右文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677 积分:6417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4/9/5 10:26:09
汉魏洎刘宋七言诗的用韵及柏梁体诗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3/8 13:50:03 [只看该作者]

汉魏洎南朝刘宋之七言诗,皆句句押韵。其间又有转韵与不转韵之分,但无一句不韵这点则是相同的。 转韵者如汉之武帝刘彻《秋风辞》,张衡《四愁诗》;晋之傅玄《吴楚歌》,《拟四愁诗》,张载《拟四愁诗》四首之一二四,无名氏《陇上为陈安歌》,无名氏《白纻舞歌诗》三首之一二,王嘉《歌》三首之一;宋之刘铄《白纻曲》,汤惠休《白纻歌》三首之一,鲍照《代白纻曲》二首之二,《代鸣雁曲》,宋明堂歌《歌赤帝》,无名氏《白纻舞歌诗》。其转韵不限平韵,亦间押仄韵。 其一韵到底者又有平韵仄韵之分。 平韵如: 汉司马相如《歌》:“独处世兮廓无依,思美人兮情伤悲。彼君子兮来何迟,日既暮兮花色衰,敢托身兮长自私。” 同上《琴歌》二首其一:“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夕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其二:“凤兮凤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体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汉张衡《歌》:“大火流兮草虫鸣,繁霜降兮草木零。秋为期兮时已绝,思美人兮愁屏营。” 汉灵帝刘宏《招商歌》:“凉风起兮日照梁,青荷昼偃叶夜舒。惟日不足乐有余,清丝流管歌玉凫,千年万岁嘉难逾。” 魏文帝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含吾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霑衣裳,援瑟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魏明帝曹叡《燕歌行》:“白日晼晼忽西倾,霜露惨凄涂阶庭。秋草卷叶摧枝茎,翩翩飞蓬常独征,有似游子不安宁。” 魏无名氏《行者歌》:“青槐夹道多尘埃,龙楼凤阙望崔嵬。清风细雨杂香来,土上出金火照台。” 晋傅玄《两仪诗》:“两仪始分元气清,列宿垂象六位成。日月西流景东征,悠悠万物殊品名,圣人忧代念群生。” 晋陆机《燕歌行》:“四时代序逝不追,寒风习习落叶飞。蟋蟀在堂露盈墀,念君远游恆苦悲。君何缅然久不归,贱妾悠悠心无违。白日既没明灯辉,夜禽赴林匹鸟栖。双鸣关关宿河湄,忧来感物泪不晞。非君之念思为谁?别日何早会何迟!” 晋张翰《思吴江歌》:“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鱼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 晋张载《拟四愁诗》四首之三:“我所思兮在陇原。欲往从之隔秦山。登崖远望涕泗连。我之怀矣心伤烦。佳人遗我双角端。何以赠之雕玉环。愿因行云超重峦。终然莫致增永叹。” 晋无名氏《白纻舞歌诗》三首之三:“阳春白日风花香,趋步明玉舞瑶珰。声发金石媚笙簧,罗圭徐转红袖扬。清歌流响绕凤梁,如矜若思凝且翔。转盻遗精艳辉光,将流将引双雁行。欢来何晚意何长,明君御世永歌昌。” 晋王嘉《皇娥歌》:“天清地旷浩茫茫,万象回薄化无方。浛天荡荡望沧沧,乘桴摇漾着日旁。当期何所至穷桑,心知和乐悦未央。” 晋苏兰若《璇玑图诗》经纬之一:“玑明别改知识深,峨嵯峻岩幽岑嵚。所感想忘荒淫心,堂空惟思咏和音。诗兴感远殊浮沉,华英翳曜潜阳林。罗网经涯重渊深,峨嵯峻岩幽岑嵚。”之二:“苏作兴感昭恨神,辜罪天离问旧新。霜冰斋洁志清纯,望谁思想怀所亲。”外经之一:“仁智怀德圣虞唐,真妙显华重云章。臣贤惟圣配英皇,伦匹离飘浮江湘。(回文)”之二:“伤惨怀慕增忧心,堂空惟思咏和音。藏摧悲声发曲秦,商弦激楚流清琴。”中经之二:“何如将情缠忧慇,多患生艰惟苦身。加兼愁悴少精神,遐幽旷远离凤麟。”四角之方:“仁智怀德圣虞唐,真志笃终誓穹苍。钦所感想忘淫荒,心忧增慕怀惨伤。” 晋《大风谣》:“大风蓬勃扬尘埃,八井三刀卒起来。四海鼎沸中山颓,惟有德人据三台。” 晋《丁令威歌》:“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国千年今来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纍纍。” 宋谢灵运《燕歌行》:“孟冬初寒节气成,悲风入闺霜依庭。秋蝉噪柳燕栖楹,念君行役怨边城。君何崎区久祖征,岂无膏沐感鹳鸣。对酒不乐泪沾缨,辟窗开幌弄秦筝。调弦促柱多哀声,遥夜明月鉴帷屏。谁知河汉浅且清,展转思服悲明星。” 宋谢惠连《燕歌行》:“四时推迁迅不停,三秋萧瑟叶解轻,飞霜被野雁南征。念君客游羁思盈,何为淹留无归声。爱而不见伤心情,朝日潜辉华灯明。林鹊同栖渚鸿并,接翮偶羽依蓬瀛。仇依旅类相和鸣,余独何为志无成,忧缘物感泪沾缨。” 宋汤惠休《白纻歌》三首之二:“少年窈窕舞君前。容华艳艳将欲然。为君娇凝复迁延。流目送笑不敢言。长袖拂面心自煎。愿君流光及盛年。”之三:“秋风袅袅入曲房。罗帐含月思心伤。蟋蟀夜鸣断人肠。长夜思君心飞扬。他人相思君相忘。锦衾瑶席为谁芳。” 宋鲍照《代白纻舞歌词》四首之一:“吴刀楚制为佩祎,纤罗雾縠垂羽衣。含商咀徵歌露晞,珠屣飒沓纨袖飞。凄凄风夏起素云回,车怠马烦客忘归,兰膏明烛承夜晖。”之二:“桂宫柏寝拟天居,硃爵文窗韬绮疏。象床瑶席镇犀渠,雕屏铪匝组帷舒。秦筝赵瑟挟笙竽,垂珰散珮盈玉除,停觞不语欲谁须。 ”之四:“池中赤鲤庖所捐,琴高乘云腾上天。命逢福世丁溢恩,簪金藉绮升曲筵。思君厚德委如山,洁诚洗志期暮年,乌白马角宁足言。” 宋吴迈远《楚朝曲》:“白云萦蔼荆山阿,洞庭纵横日生波。幽芳远客悲如何,绣被掩口越人歌。壮年流瞻襄成和,清贞空情感电过。初同末异忧愁多,穷巷恻怆沈汨罗。延思万里挂长河,翻惊汉阴动湘娥。” 仄韵如: 吴鼓吹曲《克皖城》:“克灭皖城遏寇贼。恶此凶孽阻奸慝。王师赫征众倾覆。除秽去暴戢兵革。民得就农边境息。诛君吊民昭至德。” 晋谢安等《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晋王嘉《歌》三首之三:“欲知其姓草肃肃,谷中最细低头熟。鳞身甲体永兴福。” 晋王嘉《白帝子歌》:“四维八埏眇难极,驱光逐影穷水域。璇宫夜静当轩织,桐峰文梓千寻直。伐梓作器成琴瑟,清歌流畅乐难极,沧湄海浦来栖息。” 晋郭文《金雌诗》:“云出而两渐欲举,短如之何乃相岨。交哉乱也当何所,唯有隐岩殖禾黍,西南之朋困桓父。” 宋孝武帝刘骏等《华林都亭曲水联句效柏梁体诗》:“九宫省事予旒纩(帝),三辅务根诚难亮(扬州刺史江夏王义恭)。策拙枌乡惭顾望(南徐州刺史竟陵王诞),折冲莫效兴民谤(领军将军元景)。侍禁卫储恩逾量(太子卫率畅),臣谬叨宠九流旷(吏部尚书庄)。喉唇废职方思让(侍中偃),明笔直绳天威谅(御史中丞颜师伯)。” 宋鲍照《代白纻舞歌词》四首之三:“三星参差露沾湿,弦悲管清月将入。寒光箫条候虫急,荆王流叹楚妃泣。红颜难长时易戢,凝华结藻久延立,非君之故岂安集。” 宋元嘉中魏地童谣:“軺车北来如穿雉,不意虏马饮江水。虏主北归石济死,虏欲渡江天不徙。” 由此可见,从汉魏洎刘宋,句句押韵原本是七言诗的“正格”,而隔句押韵作为“变格”也正是始于刘宋。其时王韶直《咏雪离合诗》,袁淑《咏寒雪诗》,汤惠休《秋思引》,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之一,三,十二,徐爰《华林北涧诗》,便都是隔句押韵的七言诗。 探讨了汉魏洎刘宋七言诗押韵之正变,再来说说柏梁体。就一般的认识,柏梁体是指句句押韵,一韵到底,且限押平韵,不拘句数的七言诗。柏梁体三字出现在诗题中,应始于上面所引宋孝武帝刘骏等的《华林都亭曲水联句效柏梁体诗》。 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既然到了刘宋时七言诗仍以句句押韵为“正格”,而隔句韵只是刚出现的“变格”,这首“正格”诗又何必因其句句押韵而以柏梁体自别呢?可见,最初柏梁体的内涵同后人的一般认识是有所差别的。再联系唐初的几首标明柏梁体的作品,太宗时的《两仪殿赋柏梁体》,高宗时的《咸亨殿宴近臣诸亲柏梁体》,中宗时的《十月诞辰内殿宴群臣效柏梁体联句》及《景龙四年正月五日,移仗蓬莱宫,御大明殿,会吐蕃骑马之戏,因重为柏梁体联句》。这些作品与那首有些不可靠的汉武帝柏梁台诗以及宋孝武帝的联句诗的共同特点就是,它们都是朝廷宴会时皇帝与宗室群臣一起作的七言联句诗,人各一句,且多述自己职分。至于句句押韵且一韵到底,不过是保持了古七言诗的“正格”而已。只是到了后来,七言古体隔句押韵由“变格”逐渐演变为“正格”,柏梁体便因其句句押韵而成了希罕物。


温陵蘧廬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昆阳子
  2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747 积分:64028 威望:0 精华:48 注册:2004/8/22 1:05:25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3/8 17:04:00 [只看该作者]

好,劳烦了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昆阳游子江南客
【岘堂网易博客】  【岘堂新浪博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一起〓幸福
  3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民 帖子:13 积分:4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5/3/11 10:33:27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3/11 10:42:31 [只看该作者]

呵呵 论坛好像人气不怎么旺盛, 现在喜欢诗词和写诗词的难道没有了么?

唉~~ 想起那条名句 琼琼白兔 东走西顾 衣不如新 人不如故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昆阳子
  4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747 积分:64028 威望:0 精华:48 注册:2004/8/22 1:05:25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4/4 15:50:06 [只看该作者]

印象中有说汉柏梁体是伪诗的,想不起来出处。昨看徐复观先生著作,谈及此时,说顾炎武《日知录》里面已经做过详尽考证。


昆阳游子江南客
【岘堂网易博客】  【岘堂新浪博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昆阳子
  5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747 积分:64028 威望:0 精华:48 注册:2004/8/22 1:05:25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4/4 15:53:29 [只看该作者]

漫話柏梁體詩


◎李炳海   西漢元鼎二年(前一一五),漢武帝大興土木,在首都長安城北關內修柏梁台,上面的建築全以香柏為梁,故為此名。高達數十丈的柏梁台建成後,奇香飄溢,遠近幾十里都能聞到,最初的柏梁體詩據說就是在這裡產生的。   西漢元封三年(前一○八)春,也就是修築柏梁台的第八年,漢武帝大陳角抵戲,方圓三百里之內的人都前來觀看。據說就在同一年,漢武帝又在柏梁台上設宴擺酒,令二千石以上大臣每人賦七言詩一句,能為詩者乃得上座。他自己首先吟道:「日月星辰和四時。」梁王接著應和;「驂駕駟馬從梁來。」自武帝以下,先後參加作詩的共二十七人,這就是相傳出自漢武帝君臣之手的柏梁詩。   從南北朝到唐宋,柏梁台賦詩一事流傳甚廣,一直當作文壇盛事被稱頌,沒有人表示懷疑。清顧炎武在《日知錄》中以《史記》《漢書》為據,認為柏梁詩所涉及的年代、官職及人物與西漢武帝朝事實相抵牾,這種看法影響較大,為當今學術界普遍採納。逯欽立先生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在收錄柏梁詩時力排顧氏「抵牾」之說,認為西漢建元六年(前一三五)已有大司農之官,與詩中官名相合。他還指出:「吾人如信班書,不得獨疑此詩,且此詩出《東方朔別傳》,此別傳即班書朔傳所本也。」柏梁詩是否出於漢武帝君臣之手,目前尚無充分證據,儘管如此,它的產生年代仍可大致推算出來。《三輔黃圖》曾提到柏梁台賦詩一事,據南宋苗昌言紹興二十三年(一一五三)的題記,當時流傳的《漢書》如淳注就曾引用《三輔黃圖》。如淳是曹魏時人,苗昌言以此推斷,《三輔黃圖》是漢魏間人所作。苗氏的結論是可信的,這也說明有關柏梁台賦詩的故事漢魏間已廣為流傳,柏梁詩在那時也已有了傳本。   傳說柏梁詩是由君臣唱和方式產生的,並由此形成了一種新的詩歌樣式。嚴羽寫道:「漢武與群臣共賦七言,每句用韻,後人謂此體為柏梁體。」嚴羽概括出了柏梁體詩的基本特徵。首先,它是君臣唱和的集體創作,不是由單獨個人完成的。其次,柏梁體是七言詩,句句用C需要補充的是,君臣共同創作柏梁體詩,每人只能作一句;它不但句句用韻,而且一韻到底,中間不變換韻腳。   柏梁體是君臣共同創作一首詩,開創了詩歌聯句的先河。用詩歌相互唱和,古代早已有之,相傳虞舜和皋陶就曾經颺言賡歌,《詩經》的許多篇章也明顯是唱和之作。但是,聯句作為詩歌唱和的一種特殊方式,柏梁體卻屬首創。晚唐皮日休《雜體詩序》在追述漢武帝君臣柏梁台賦的傳說後寫道:「由是聯句興焉。」從中國古代詩歌發展歷程來看,把柏梁詩定為聯句之始是合乎實際的。   古代詩歌聯句的形式靈活多樣,宋佚名在《詩談》中引沈存中說:「凡聯句,兩句四句。亦有對一句出一句者,謂之轆轤體焉。」照此說法,柏梁詩屬於轆轤體聯句類型,但它聯句的次序固定,君在先,臣居後,而且每人只能聯一次、出一句七言詩、押同一韻腳。所以,柏梁體又是轆轤體聯句的特殊形式,有自己的具體規定,所受約束較多,與常見的轆轤體聯句不盡相同。應當說明的是,聯句中的轆轤體和由五首律詩組成的轆轤體是兩碼事,不可混為一談。   在中國古代詩歌史上,漢代是五、七言取替四言的時期,傳說柏梁詩是漢武帝時的作品,因此,古人自然把它和七言詩的產生聯繫起來。元稹在《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中寫道:「逮至漢武賦柏梁詩而七言之體具。」他把柏梁詩看作是七言詩形成的標誌,肯定它在詩體演變過程中的劃時代意義。皮日休《松陵集序》指出:「蓋古詩率以四言為體,而漢氏方以五言七言為之,其句亦出於周詩。五言者,李陵曰『攜手上河梁』是也。七言者,漢武曰『日月星辰和四時』是也。」皮日休把相傳出於李陵之手的河梁詩和漢武帝時的柏梁詩視為五、七言詩發展史上的兩塊里程碑,是五、七言詩的最初形態。唐人對柏梁詩的評價尚有推敲的餘地,但從中可以看出,古人認為柏梁詩在詩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詩體演變鏈條上的重要一環。   柏梁詩是一種獨特的詩歌樣式,同時,柏梁台賦詩的傳說還成為重要的文學典故,經常出現在後人的篇什中,劉勰就說過:「孝武愛文 ,柏梁列韻。」他認為漢武帝君臣柏梁台賦詩是實有其事。除此而外,君臣和詩稱為柏梁歌,君臣共宴叫作柏梁杯,如此等等,不勝枚舉。許敬宗《奉和喜雪應制》:「是日松筠性,欣奉柏梁歌。」盧照鄰《贈許丞從駕萬年宮》:「朝參五城柳,夕宴柏梁杯。」在這些詩篇中,柏梁一詞成為君臣共樂的代用語,可以和許多詞匯組合。   漢武帝苦心經營的柏梁台於西漢太初元年(前一○四)毀於火災,這一景觀從興修到毀滅前後總計只有十二年時間。芳香飄溢的西漢柏梁台存在時間是短暫的,但是,君臣聯句制作柏梁體詩卻成為悠久的歷史傳統。後代君臣在重演傳說中柏梁台聯句作詩場面時,大多都努力模仿古人,使柏梁體詩成為典雅的廟堂之作,是地地道道的宮廷文學。

傳說中的西漢柏梁賦詩是太平盛世的雅會,充滿吉慶祥和的氣氛,正因為如此,後代的柏梁體詩也多數產生在慶典和節日中。唐太宗貞觀四年(六三一),大破突厥頡利可汗,其侄突利可汗請求內附,宴於長安兩儀殿。於是,唐廷君臣聯句作柏梁體詩,慶祝王朝的強大興盛,《兩儀殿賦柏梁體》一詩就是當時所作,唐高宗於儀鳳三年(六七八)在咸亨殿宴群臣,席間,他連續列舉了幾件吉祥事:一是久旱之後普降甘雨,二是預測日蝕而太陽不虧,三是大勝吉吐蕃犯境之軍,四是少子喜結良緣。因此,他倡議大臣「同為此歡,各宜盡醉」。「上因賦七言詩,效柏梁體,侍臣並和」。柏梁體詩成了歌舞昇平的具體方式,起著潤色鴻業的作用。   君臣聯句創作柏梁體詩,還是宮廷的一種娛樂活動,傳說漢武帝柏梁賦詩是不能詩者不得上座,帶有明顯的戲謔性質。後代的柏梁體詩或作於遊樂,或作於宴歡,是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完成的。南朝劉宋孝武帝有《華林都亭曲水聯句效柏梁體詩》,僅從標題就一目了然,他們是在曲水流暢的暢飲中效柏梁體作詩,是君臣在一起消遣享受。   柏梁體是天子和侍從聯句,它起著加固君臣關係的作用。至尊無比的皇帝和大臣一起聯句作詩,是天子作出的平等待人的姿態,具有屈尊枉駕的意味。從大臣方面來說,能和天子一起聯句,這是一種榮耀,是表示自身價值的機會,也是表現自己文學才能的機會,因此,都要想方設法參與其事。唐中宗景龍四年(七一○),駕御大明殿,仿效柏梁體作詩。御史大夫竇從一,將作大匠宗晉卿素不屬文,中宗以為作詩非二人所長,沒有馬上讓他們參加聯句,二人固請,終於獲准參加。吐蕃舍人明悉獵也要求賦詩,詩成後,中宗大悅,賜與衣服。   柏梁體詩之所以成為加固君臣關係的紐帶,除了因為它是採用君臣聯句的集體創作方式外,還在於柏梁體詩沒有長度的限制,加之每人只能出一句詩,從而能夠容納較多的人員參加,這是通常的詩歌唱和、聯句所無法比擬的。清乾隆九年(一七四四)十月,重葺翰林院落成,車駕臨幸賜宴。乾隆皇帝先作律詩二首,令諸臣各分詩中一字為韻賦詩。又以人數為字數所限,未能遍及群臣,於是,復作柏梁體詩一篇,凡在翰林院任職的新舊人員囊括無遺,總共有一百六十五名臣僚參加聯句,堪稱柏梁體詩的一篇巨製,充分顯示出這種詩體的優越性。   總之,柏梁體詩在中國古代源遠流長,固然因為它是一種特殊的詩歌樣式,具有文學價值,同時,它的功用和效應特別適合宮廷需要,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從南朝到清代,對於柏梁體詩時有仿作,隨著時代的推移,後來的柏梁體詩與它先期的形態已不盡相同,從詩的內容到聯句人員都有所變化。   柏梁體詩是君臣聯句,先期作品中,大臣所出的詩句一般都和自己的官職有直接關係,基本是歌者言其事。最初流傳的柏梁詩就是如此。大司馬言軍事:「郡國士馬羽林材。」丞相言政治:「總領天下誠難治」太常言禮樂:「撞鐘伐鼓聲中詩。」其他參加聯句的人也都是言本職之事,無一例外。這種傳統在很長的歷史時期中一直保留著,唐代流傳下來的幾首柏梁體詩也基本如此。清代的情況就不完全是這樣,前面提到的乾隆九年一百六十五名臣僚參加聯句的柏梁體詩,許多人的詩句就和自己的官職根本不沾邊。兵部尚書彭維新:「楩楠杞梓松柏桑。」武官吟樹不言兵。刑部尚書張照:「珣玕琪映璆琳琅。」法官詠玉不及刑。類似情況在此次聯句中極多,這是柏梁體詩的演變,使它在內容題材上趨於靈活自由。   柏梁體詩是君臣聯句,參加人員既有皇族宗室,又有異姓大臣,通常以後者居多。清乾隆十一年(一七四六),在惇敘殿用柏梁體聯句作詩,和乾隆帝聯句的全是皇族宗室,凡六十二人。乾隆帝在詩序言中稱,漢武帝柏梁之宴,同姓大臣只有梁王和宗正兩人而已,其餘都是異姓之臣,唐明皇也是雖尚賢而周親未與。乾隆帝要恢復祖宗之法,舉行宗族聚會,重溫骨肉之情、手足之誼。這使柏梁體詩由原來的周君臣之義變成專門的親睦九族、敘天倫之樂,在功用上走向單一。   柏梁體詩在古代的影響是深遠的,功用是多方面的,它的局限和消極作用也是明顯的。柏梁體聯句是每人出一句七言詩,而且只限於一次,它雖然能吸收眾多的人員參加,但每個人想要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卻是不可能的,聯句之後一般都有意猶未盡的遺憾。對於每個參加者來說,柏梁體詩的容量是極其有限的。   柏梁體詩具有潤色鴻業、歌舞昇平的功能,在有些時候卻成為宮廷的點綴和擺設,是粉飾太平的工具,對醉生夢死的享樂風氣起推波助瀾作用。梁元帝蕭繹是在戰亂中登上大位的,他的小朝廷時時處於風雨飄搖之中。蕭繹是亡國之君,卻要效仿西漢盛世作柏梁體詩,流傳下來的《宴清言殿作柏梁體詩》,適足給後人留下一個笑柄。唐玄宗當了將近半個世紀的太平天子,後期沉溺於聲色,也以柏梁體詩消磨時日。天寶十四年(七五五)春三月,「宴群臣於勤政樓,奏九部樂,上賦詩學文柏梁體。」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就在同年十一月,安祿山舉兵反叛,直指京師,頓時天下大亂。白居易〈長恨歌〉云:「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把後一句詩改一下,變成「驚破明皇柏梁詩」,倒也切合當時的歷史事實。柏梁體詩是以功成治定的盛世為背景,但在天下太平的背後往往隱藏著深刻的危機,柏梁體詩是以對帝王歌功頌德為主題,這就必然起著掩蓋社會矛盾的作用。



昆阳游子江南客
【岘堂网易博客】  【岘堂新浪博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