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昆论坛【诗昆艺苑】【快雨堂】 → 《中国黄酒》


  共有3223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中国黄酒》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2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1/25 11:20:46 [显示全部帖子]

第二篇 文化篇

第一章 华夏文化与黄酒

黄酒,在我国古代应该说是酒类的总称。它一出现就被我们的祖先注入了色彩绚丽的精神因素,如天子祭酒、诸侯朝会、君臣集会、军旅出征、文人聚会乃至婚丧嫁娶、四时八节,酒都发挥着不同的功用,成了不可缺少的物质,当然也成了我国古代精神文明的载体,传承着华夏文化。

我国黄酒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饮料酒之一,是最早酿造的谷物酒。它在伴随着我国悠久古老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宝贵的酿酒经验,酿制出无可数计的美味黄酒,丰富了历代人的精神生活,同时在酿酒和饮酒的过程中融入到礼仪、道德、风化、伦理、文艺、文学、音乐、歌舞、书法、绘画等各个领域,形成了灿烂辉煌而底蕴深厚的中华酒文化。

从黄酒古老的酿造工艺,可以窥探中国古人的智慧;从黄酒与文人墨客的关系以及有关黄酒的论述,可以稍见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涵养;从酒禁与酒税的政策措施,可以看出酒与政府税收国用的一些关系;从黄酒与风俗礼仪的交融,可以看出传统中国人的一些文化理念和意识型态;从黄酒与文学艺术的互动,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思想火花。总之,黄酒是华夏文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第一节 黄酒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

在中国古代社会,农业是社会的物质基础,一切文化都是从农业开始。而人类自从有了农业文明以后,黄酒也就出现了,并逐渐成为农业文明的一部分。所谓的“士、农、工、商”,在中国古代,“士”和“农”是所有的社会阶层中最为基础的,也最受上层阶级所重视。酿酒最初属于农业的一部分,随着酒在统治阶级日常生活中地位的上升,才逐渐脱离出来而有了专门的酿酒工业。但是,酿造黄酒的原料来自于农业,黄酒的酿造也同农业一样有着强烈的季节性,酿酒业又是同农业密不可分的。

农业是人类文明之母。长期以来,学术界一般将印度作为亚洲稻系的原生地。但是,河姆渡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中国才是亚洲稻系的真正源头。随着湖南澧县城头山等遗址的相继发现,又将中国上古稻作文明的起源,推到更加遥远的年代。而磁山和裴李岗遗址的发现,证明黄河流域是粟的故乡。中国的大米、小米,西亚的大麦、小麦,中美洲的玉米,蕴育了人类最早的文明。而黄酒是最古老谷物酿酒,粟米、大米、小米都是黄酒的原料,汉代刘安在《淮南子》中说:“清盎之美,始于耒耜”,即是说谷物酿造的黄酒始于农耕时代,黄酒同中国的农业一样古老。

中国早在商朝时,已经普遍用谷物来酿酒了。甲骨文、金文中保存很多商人用酒祭祀祖先的记载,而商人饮酒之风已很盛行。在近代的考古发掘中,也曾发现过商代酿酒遗址。秦汉以后,中国酿酒技术的发展,更为迅速。全国各地利用不同谷类制麴,不但使酒的种类增加,也显示制麴技术的进步。这一种用谷物酿酒的传统,是中国酒的特色。大量的考古资料有力的证明了黄酒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共同渊源和休戚与共,在此仅举数例。

1、磁山文化时期。

磁山文化时期距今73557235年,有发达的农业经济。据有关专家统计:“(磁山文化时期)粮食堆积为100立方米,折合重量5万公斤”,该遗址中除发现深腹罐(可作发酵容器)外,还发现了一些形制类似于后世酒器的陶器,有漏斗一类的器形和贮存液体的小口壶。值得注意的是,漏斗的流径仅0.2厘米,这样小口径的漏斗看来不是用来灌水的。有人认为磁山文化时期,谷物酿酒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2、河姆渡文化时期。

河姆渡文化遗址位于长江下游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镇,距今约6000-7000年。该遗址是1973年被发现的,经两期发掘,出土文物6700余件,为研究农业、酿酒、畜牧、建筑、纺织、艺术等学科和中国文明的起源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大量人工栽培的水稻的谷粒和杆叶的发现证明当时已经从事以稻作为主的农业经济活动了,而饮酒器物的出土则证明了当时有了黄酒的酿造和饮用。在第四文化层较大面积内分布着稻谷堆积层,最厚处近1米。(插图)

3、山东莒县陵阴河大汶口文化墓葬(距今约5000年前)。

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山东莒县陵阴河大汶口文化墓葬中发掘到大量的酒器。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其中有一组合酒器,包括酿造发酵所用的大陶尊,滤酒所用的漏缸,贮酒所用的陶瓮,用于煮熟物料所用的炊具陶鼎。还有各种类型的饮酒器具100多件。据考古人员分析,墓主生前可能是一职业酿酒者。在发掘到的陶缸壁上还发现刻有一幅图,据分析是滤酒图。

4、龙山文化时期。

在龙山文化时期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酒器。国内学者普遍认为龙山在文化时期,酿酒业是较为发达的行业。

5、良渚文化时期。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古文化,距今53004000年,分布于浙江余杭境内的“良渚遗址群”,是良渚文化的中心。考古研究表明,在良渚文化时期,农业已率先进入犁耕稻作时代,稻作生产已相当发达。从出土的大量三角形石犁等农具看,良渚人已摆脱一铲一锹的耜耕而率先迈入了连续耕作的犁耕阶段,从而为当时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国家文物局指出:良渚遗址群将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良渚文化时期,石器在生产和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个时期的石器磨制精细,表面光亮平滑。作为最早使用石犁的地区,良渚文化同时还拥有石镰和石刀等农具,说明其有发达的、成规模的稻作农业。而犁是由耒耜发展而来的,耒耜是手推足蹴式的翻土农具,而犁则是由人力或畜力等作为牵引,将间歇翻土改为连续式的翻土,它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耕种效率。“清盎之美,始于耒耜”,可见当时黄酒已经很普遍了,从这个时期出土的大量酒器也能为证。

(插图)石犁

44.1厘米、顶宽33.1厘米、厚1.5厘米

浙江余杭石鸽出土

浙江省博物馆藏



[本帖被加为精华]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2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1/25 11:21:55 [显示全部帖子]

良渚文化的陶器以快轮制造的黑陶著称,其典型器物有鱼鳍形足鼎、高把豆、圈足盘、双鼻壶、宽把带流杯、捏流鬹和澄滤器等。一些陶器上有刻划很细的花纹,主题纹饰有龙蛇纹、鸟纹和云雷纹等;有的陶器上还发现有在烧成后再刻划上去的图形或符号,有单个的,也有多个排列在一起的,它们是探索中国文字起源的重要线索。良渚文化陶器精湛的制作工艺和优美的造型,在同时代或稍晚的诸考古学文化中,只有山东龙山文化可以与之媲美。而这些陶器中,有很多都是用来盛酒和饮酒的。

(插图)陶滤酒器

吴家埠M19

通高19.4厘米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吴家埠出土

浙江省博物馆藏

  这件泥质灰陶滤酒器,由盖、过滤钵和过滤器三部分组成。盖为半球形,顶中一孔。过滤钵为子母口,圜底,底中有一孔。过滤器为敛口弧腹加大圈足的钵形容器,口沿后侧安置一敞口高嘴,呈喇叭形,与器身通,颈饰三圈凹弦纹。

扁足陶鼎

31.6厘米

1955年浙江省吴兴县钱山漾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这件夹砂灰陶鼎有三个鱼鳍形扁足,足表面还刻有象征鳍骨的线纹。这种鱼鳍形足造型的陶鼎是良渚文化特有的器型之一。

第二节 黄酒与中国古代军事战争

酒,是军事斗争的一种法宝。在古代,酒对于文臣表示礼节恩宠。而对于军队将士,则既是精神鼓励,又是物质剌激。酒能使怯者勇,疲者振,是鼓舞士气的良药。出征时赐酒,以壮军威;作战时赏酒,以激励士气;班师时赐酒,以犒劳战功。楚庄王时,《黄石公记》言:古代有一位将军领兵打仗,有人赠他一壶酒,他立刻将酒倾入河中,叫将士们迎流而饮。尽管连酒味都闻不到,三军将士在这种精神感召下,愿为之出死力奋战。《左传》中记,秦穆公伐晋,到黄河边劳军,因为只有一钟酒(汉时一钟等于六斛四斗),蹇叔进言,劝他倾酒于河中,将士们以为喝到君主的酒了,精神为之大振。另外,《吴越春秋》记:越王勾践要报会稽之耻,箪醪之酒不够分配,便倒酒入江之上流,令三军同醉。因此,士兵拼死战斗,取得胜利。三国时,关羽出战华雄,曹操斟酒以壮行色,关羽接酒不喝,立即出马赴战,斩了华雄回来,其酒尚温。《水浒传》里武松醉打蒋门神、阮氏三雄以村酿劣酒偷换御赐黄封酒等典故,都是以酒(黄酒)力增加军力的例子,充分说明了酒在军事斗争中的作用。



[本帖被加为精华]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2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1/25 11:59:25 [显示全部帖子]

第三节 黄酒与中国古代青铜文化

中国青铜文化灿烂无比,是世界古文明中的瑰宝。青铜在中国古代(主要是春秋战国以前)的酿酒文化与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无论是酿酒还是盛酒,又或者是作为餐具,都会用到青铜器皿,考古出土的大量青铜器具可以为证。安阳殷墟妇好墓是建国以来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墓中出土了近500件青铜器,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礼器。这些形态各异、名目繁多的青铜礼器对中国酒文化以及饮食文化形成和顺延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我国青铜制品酒器起于夏,商周达到鼎盛,春秋以后逐步衰落,并渐渐被漆制品酒器所取代。我国商周至春秋战国青铜时代所铸的酒器,是黄酒酒器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酒器在青铜器皿中所占比例是相当大的。据《商周青铜器通论》分类统计,在50类青铜器中,酒器占24类。当时,典型的青铜酒器群已经形成,青铜酒器在飨宴时的用途基本上是专一的:或贮藏,或盛装,或饮用,一般不适宜于移作他用,可以兼用的器类所占比例很小,与水器类区别也是明显的。而且酒器群体中器类明显增多,这些式样繁多的青铜酒器又有一定的组合规律,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器物组合是这一特点的具体表现。

青铜酒器的出土印证了中国古老的酒文化,并且将酒文化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了。在传统的古史系统中,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而长江流域直到西周还是“荒蛮服地”,直到三国时期,北方人民为了躲避战乱,将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带到南方,这里才得到开发。可是,20世纪20年代,一件在湖南宁乡意外发现的商代青铜器——四羊方尊,对传统的说法提出了挑战。60年代发掘的湖北黄陂盘龙城、70年代发掘的江西清江吴城遗址,将商文化的范围不断向南方推移;90年代,在江西新干大洋州发现的商代大墓中,出土了上千件精美文物,其中不乏青铜酒器,证明在长江流域存在着与黄河流域平行发展的、先进的商代黄酒文明。而90年代末在江阴发现的夏商时代的城址,表明长江流域的商代文明,目前仅仅是露出了冰山的一角。总而言之,古老的黄酒文化不仅仅在黄河流域盛行,而且在长江流域也同样丰富绚丽。



[本帖被加为精华]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2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1/25 12:05:45 [显示全部帖子]

第四节 独特的华夏黄酒文化

  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象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世界文化现象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西方的酒神精神以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之神狄奥尼苏斯为象征,到古希腊悲剧中,西方酒神精神上升到理论高度,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哲学使这种酒神精神得以升华,尼采认为,酒神精神喻示着情绪的发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人类在消失个体与世界合一的绝望痛苦的哀号中获得生的极大快意。

  在文学艺术的王国中,酒神精神无所不往,它对文学艺术家及其创造的登峰造极之作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因为,自由、艺术和美是三位一体的,因自由而艺术,因艺术而产生美。

  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这是古老中国的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志气旷达,以宇宙为狭”的魏晋名士、第一“醉鬼”刘伶在《酒德颂》中有言:“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有扃牖,八荒为庭衢。”“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孰视不睹山岳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这种“至人”境界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典型体现。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杜甫《独酌成诗》)“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苏轼《和陶渊明〈饮酒〉》)“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杨万里《重九后二月登万花川谷月下传觞》)。南宋政治诗人张元年说:“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得自由身。”酒醉而成传世诗作,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诗史中俯拾皆是。

  不仅为诗如是,在绘画和中国文化特有的艺术书法中,酒神的精灵更是活泼万端。画家中,郑板桥的字画不能轻易得到,于是求者拿狗肉与美酒款待,在郑板桥的醉意中求字画者即可如愿。郑板桥也知道求画者的把戏,但他耐不住美酒狗肉的诱惑,只好写诗自嘲:“看月不妨人去尽,对月只恨酒来迟。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吴带当风”的画圣吴道子,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醉后为画,挥毫立就。“元四家”中的黄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画”。“书圣”王羲之醉时挥毫而作《兰亭序》,“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而至酒醒时“更书数十本,终不能及之”。李白写醉僧怀素:“吾师醉后依胡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飞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怀素酒醉泼墨,方留其神鬼皆惊的《自叙帖》。草圣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于是有其“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古诗四帖》。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2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1/25 12:07:40 [显示全部帖子]

第二章 文学艺术与黄酒

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文明开发最早的古老民族之一。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学历史之悠久,种类之繁多,形式之丰盈,都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文学大国的文学相媲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它反映社会生活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它的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更为无数的外国学人所称道。

生活中有酒,文学艺术反映生活,必定涉及到酒,并丰富和推动着酒文化。从古至今,酒成了诗坛书画和文人墨客创作的重要条件之一。美酒可品可饮,可歌可颂,亦可入诗入画,融入文化艺术之中,酒随文学艺术传颂千秋,从而推动酿酒科学与酒文化的共同发展。滔滔五千年,黄酒与文学艺术息息相关。除了灌夫、邓弼的使酒骂座;刘伶、阮籍的纵酒疏狂令人扼腕外,历代还有许多与黄酒的名篇佳句,目不暇接。曹操的“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是尽人皆知的;陶渊明的《饮酒诗》情理浑然,使人有回归自然之感;李白的《将进酒》、《月下独酌》折射出诗人与社会的矛盾,是与人世决裂的宣言,但又抚慰人生。王维的《渭城曲》成了阳关三叠的乐曲,至今仍然鲜活;柳宗元的《饮酒》,写出了酒写出了醉态和性格,是独有个性的饮酒诗,活脱脱的自画像。再如王翰的《凉州词》表达了边塞军人紧张、热烈的生活和带有朦胧的追求与幻想的豪情逸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引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引出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李清照“浓睡不消残酒”引出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引出了“了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华发生”,等等。真是字字珠玑。元代白朴的《劝饮》(寄生草),既难忘功名又关心邦国,胸怀壮志又报效无门,借酒浇愁,故作旷达的内心矛盾和痛苦的宣泄的写照。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以“醉乐”贯串全文,令人一唱三叹。而载名世《醉乡记》恰恰相反,批评醉乡有人,天下无人,普天下都成“醉汉”,国家民族的前途何在?确为警策。现代的许多文学巨子如梁实秋、林语堂、丰子恺、周作人等也都有关于饮酒的随笔,饶有韵致。甚至鲁迅的《孔乙己》中的“咸亨酒店”,现在还有人利用这块招牌。

第一节 文学作品与黄酒

伟大的诗人艾青说过:“诗酒联姻,源远流长。”我国古代文学与酒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最早的文学著作《诗经》开始,直到震惊世界文坛的古典巨著《红楼梦》,三千年的文学著作中,几乎离不开酒。对于古代作家的精神世界、创作心态及作品的特殊风貌产生过强烈而深刻的印象。

古代文人酷爱饮酒,他们饮酒后感到畅快与豪爽,会四体融洽,悠然自得,飘飘欲仙,忘却忧愁。酒能激发文人的创作精神,酒能激发文学艺术的创作才气。正如古代一位诗人所言:“酒酣意放,搜罗万象,驱入毫端,窥造化而见长性”。魏.曹植说:“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唐.杜甫常邀友饮酒,切磋文章。其诗曰:“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杯酒,重与细论文。”清.唐晏说:“酒为酣墨胆,力可夺三军”。因为爱酒,文人的文学作品中自然就少不了酒,历史上同酒有关的文学作品,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它们前后辉映,神传千代,酒助诗魂,以诗文传播酒文化。在此,仅仅信手拈来数例,管中窥豹,以飨读者。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26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1/25 12:12:32 [显示全部帖子]

一、《诗经》中的酒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了我国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现实。《诗经》和《楚辞》是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潮流的源头,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两座不朽丰碑,如江河行地,日月经天,不断哺育和照耀着历代诗歌和诗人。《诗经》的酒诗较原始歌谣中的酒诗,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诗经》中涉及到酒的诗歌有50篇。就其内容而言,国风中涉及到酒的诗句多是为了抒忧解愁;雅诗中的酒诗多写祭祀宴请活动和统治者花天酒地的生活;颂诗中的酒诗多为统治者歌功颂德。这些酒诗涉及到我国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典章制度、民俗等各个方面,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开创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借酒浇愁,抒写心中之愤懑。文学艺术都有言情的特点,《诗经》中涉及到酒的诗也不例外。《卷耳》(《诗经.周南》)诗写一位思妇对远行在外的丈夫深切思念之情。诗分四章。首章写思妇在采卷耳时由于思念丈夫,心不在焉,尽管采呀采呀,总是“不盈顷筐”。于是,干脆把“顷筐”放在大路旁边,陷于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中。接着两章运用丰富的想象,让远征服役的丈夫浮现到自己的眼前,设想丈夫服役的艰苦和对家人的思念,以及用酒解忧的情景。“我姑酌彼凹觥,维以不永伤”,其借酒浇愁,欲说还休的抒情手法,使我们想起了曹操的《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也使我们想起了李白的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黍离》(《诗经.王风》)是一首抒发沉痛的忧伤之情的诗篇。诗中有“行迈靡靡,中心如醉”两句,就是抒写作者“行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和黍,悯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离去”,所产生的悲痛欲绝的外在表现,意谓看到这种衰败的情景,我的双腿像灌了铅一样,迈不开步子,神志昏迷如醉酒一般,这就形象地抒发了内心的极度痛苦。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27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1/25 12:18:30 [显示全部帖子]

二、《楚辞》中的酒

“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李白)战国时代,七雄逐鹿,在广大北方特别是中原地区,代诗歌而兴起的是散文。正当诸子百家以其论辩争鸣,大展逻辑力量和思辩才能之际,形象思维却在南方长江流域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新的沃土,一种足以与诗三百篇媲美的崭新诗体——《楚辞》诞生了。它开创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积极浪漫主义传统,把先秦诗歌推向了高峰。而代表这一艺术高峰最高成就的诗人就是屈原,正如刘勰所云:“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楚辞》中有屈原20余篇作品,其中涉及到酒的有5篇,它们是:《九歌·东皇太一》、《九歌·君》、《远游·渔父》、《远游·招魂》、《远游·大招》。

《九歌》本属楚地祀神乐曲,经屈原加工润色,刮垢磨光,成为精美的诗篇,其中涉及到酒的章节亦相当优美。如:“瑶席兮玉镇,盍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籍,奠桂酒兮椒浆。”(《九歌•东皇太一》)这四句写的是摆在祭坛上的贡物,宝物、鲜花,香食、美酒,表现出献祭者们的一片虔诚之心。

《渔父》是一篇文情并茂的作品,屈原在诗中用酒醉酒醒来阐述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在屈原看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是屈原对当时黑暗现实和腐败朝政的痛苦揭露,也是他坚持真理,不肯放弃自己崇高信念的生动写照。渔父与他的生活态度截然相反,认为“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也就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之意,因此渔父又进一步劝解道:“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意谓:如果世人都浑浊,您何不搅浑泥水助澜推波?如果大家都喝醉了,您何不既吃酒糟又把酒大喝?希望屈原能够附和流俗,顺应时势,与众一道同流合污,沉入昏醉之中,以此麻痹自己,独善其身,置国家危亡于不顾。立场何其歧异,态度何其鲜明。

总之,屈原作品涉及酒的并不算多,但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艺术上也是不朽的,如江河行地,日月经天,不断滋润和照耀着历代诗人。



[本帖被加为精华]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28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1/25 13:24:45 [显示全部帖子]

三、名篇佳作中的酒

著名的田园诗人,东晋的陶渊明写下了名扬后世的诗篇《饮酒二十首》。他在序中写道:“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聊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唐朝的诗人,几乎无不嗜酒,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唐朝的李白,号称为酒圣,嗜酒如命,他写下了许多有关酒的诗篇。他在题为“月下独酌”一诗里是这样描述自己:“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辞栗卧首阳,屡空饥颜回,当化不乐饮,虚名安用哉。”在李白的酒诗中,“将进酒”最有名气。全文如下: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诗人以其丰富的想象,豪迈的语言,表达了他鄙薄名利的清高思想和乐观自信、放纵不羁的精神。

盛唐时的杜甫同样嗜酒,也有不少与酒有关的诗,其中影响较大的是“饮中八仙歌”,对唐朝八位嗜酒如命的名人作了生动的描述。全文如下: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中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阔论惊四筵。

杜甫用生动的文笔鲜明地勾画出在他之前的八位诗人的形象。这八位诗人有一共同特点——爱酒。杜甫当然不好把自己也列入这爱酒的诗人图谱中,其实他也嗜酒。他曾写过:“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以表明他的志趣。

中唐时的白居易也写过“劝酒诗”:

劝君一杯君莫辞,劝君两杯君莫疑,

劝君叁杯君始知。

面上今日老昨日,心中醉时胜醒时。

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鸟相趋走。

身後金星挂北斗,不如生前一杯酒。

此外,柳宗元、刘禹锡、李商隐、杜牧、温庭筠、韦庄等也留下了不少与酒有关的诗。其中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至今,仍脍炙人口。

宋朝的许多文人也同样爱酒。例如,在你仔细地研读文学巨著《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等等中,可以感到在文中散发出一阵阵的酒香气。这些文学巨著中对饮酒有许多精彩的描写。

总之,许多文人嗜酒是个历史的事实。人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仅仅认为他们是借酒消愁,忘却现实生活中的不公平是不全面的。对于他们饮酒还有另一作用,这就是饮酒后,不仅增加了食欲,而且兴奋神经,表现出一种欣快感,显得很健谈。这种精神状态似乎有利于文学创作。陶渊明是醉后写诗自娱;李白是斗酒诗百篇;张旭三杯草圣书;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他们是能喝酒的,酒使他们产生了创作激情。

苏轼稍有不同,他爱酒不是因为他能喝酒,他的酒量很小,正如他自我介绍说:“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然喜人饮酒。见客举杯徐饮,则予胸中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适之味,乃过于客。”他自己不能喝酒,却喜欢看别人畅饮。后人评介苏轼时说:“(东坡)性喜酒,然不能四、五盏,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岁谑弄皆有,义味真神仙,中人此岂与今世翰墨之士争衡哉。”苏轼苏醒后落笔如风又是一番风采。历史上的文人大多喜爱喝酒这毕竟是个事实,当然不能说文人都能喝酒,喝了酒才能创作,也有点酒不沽的文人存在。



[本帖被加为精华]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29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1/25 14:56:20 [显示全部帖子]

四、芳气袭人是酒香

——浅淡《红楼梦》中有关酒的描写

曹国镛 梁衍樟

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历来被誉为中国第一部小说。它的作者曹雪芹以如椽之笔酣畅淋漓的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从中兴逐渐走向没落的全部过程,从而诉说了一部二千年封建社会的盛衰史。在这幅历史长卷中,有大篇幅的酒文化描述,作者接触到了这个封建社会之家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有关喝酒‘饮宴’酒仪、酒德、酒的知识和醉态描写等等,都十分精彩。经统计,在全书120回中,共出现“酒”字580多次。从第1回“甄士隐中秋邀贾雨村书房饮酒”起,到第117回“邢大舅王仁贾岛蔷等在贾家外书房喝酒”止,直接描写喝酒的场面共有60多处。《红楼梦》第5回和第11回,曹雪芹特意引出秦可卿房中那幅《海棠春睡图》两边秦太虚写的对联: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

对于作者两次引用这付对联,是否有深意存焉?在此不敢断言,但似乎可以看成是曹雪芹的画龙点睛之笔:生活中不可能没有酒,饮酒是这个封建贵族之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以酒为内涵的对联能登上一个贵族夫人的闺房绣壁,正说明了饮酒已属当时上层社会的一种高雅文化。事实上,酒也与全部小说相始终,使我们在阅读这部古典名著时,闻到一阵浓郁的酒的芳香,令人欲醉!

《红楼梦》中,提到关于饮酒的各种名目有二、三十种,如年节酒、祝寿酒、贺喜酒、主日酒、祭奠酒、待客酒、接风酒、饯行酒、中秋赏月酒、赏花酒、赏雪酒、赏灯酒、赏戏酒、赏舞酒等等。真是名目繁多,丰富多彩。

由于曹雪芹的少年时代是在江宁即今南京及苏州等地度过的,因此小说所描写的许多习俗、场景,都具有我国典型的江南风味,以饮酒为例,就像一幅风俗画一样,描述尽了18世纪发生在一个没落封建贵族家庭里种种礼仪、民俗、欢乐和辛酸。

《红楼梦》中写酒,写得最多的要数黄酒,如第38回、41回、63回、75回中,都明确地提到众人喝的主要是黄酒。可以说,在这个封建贵族大家庭中,黄酒是他们的主要饮料酒。如第26回中写道:“薛蟠执壶,宝玉把盏,斟了两大海”,书中还在另外场合写道:“酒缸已罄”,“一坛子酒就吃光了”。“海”是古代特大的酒杯,而且所喝的酒是以缸和坛为容器的,如此海量和豪饮的肯定是黄酒,否则不可思议。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为贾宝玉做生日,袭人等丫环专门准备了“一坛好绍兴酒”,为宝二爷助兴,这绍兴酒,便是黄酒中的佼佼者。据《吕氐春秋》记载: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绍兴已经产酒,到南北朝以后,绍兴酒有了较多的发展,素有越酒行天下的说法,到18世纪《红楼梦》成书的时代,绍兴酒更是遐迩闻名。作为黄酒中之上品,绍兴酒远销至金陵门京华,并成为上流社会达官贵人相互馈赠的礼品和封建贵族之家庭饮宴的佳品,因此,黄酒进入达官贵人之家则是顺理成章的。

除了绍兴黄酒,《红楼梦》中还提到以下的酒种和酒名:

惠泉酒:在第16回中,两次写到惠泉酒,大约这贾府的上下都爱喝惠泉酒。惠泉酒其实也是一种优质的黄酒。它产于太湖之滨、惠山之麓,是以清澈纯净的惠泉之水酿制而成的。酒质甘润醇美。据《史记》、《吴越春秋》等书记载,无锡酿酒历史也有2000年以上。明清时代更有发展。明人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已写过“慧山泉酒”之名。清代初年,惠泉酒已是进献帝王的贡品。1722年康熙帝驾崩,雍正继位,曹雪芹之父在江宁织造任上,一次就发运40坛惠泉酒成为贾府这个贵族之家的饮用酒是不奇怪的。

屠苏酒:第53回“宁国府除夕夜摆合意欢宴”,“献屠苏酒席合欢汤、吉祥果……”,相传这屠苏酒乃三国时名医华陀所作的配方,采用肉桂、山椒、菝葜、防风、桔梗、大黄、陈皮、白术、乌头、赤小豆等多味药材浸泡而成的健身药酒,具有祛风寒,清湿热及预防疾病的作用。晋《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屠苏酒,胶牙饴。”相传饮屠苏酒能辟邪气,去灾保健康。南宋诗人陆游在《除夜雪》中写道:“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至于北宋改革家王安石的《元日》诗,更是脍炙人口:“爆竹声中旧岁除,有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由此可见,饮屠苏酒的风俗,在我国早已有之,到18世纪的清代,已相沿成习。由于酒禁的影响,及当时的社会风尚,中上层人士都不屑于饮蒸馏酒,因此,笔者认为这屠苏酒就是以黄酒为酒基所配的一种健身药酒。因为华陀所在的后汉三国时代不存在蒸馏酒,根据有关史书记载,直到唐朝,蒸馏酒工艺才从西域传入我国,结合近代日本也有在元旦饮屠苏酒风俗,日本的屠苏酒是用清酒(相同于我国的黄酒)配制的,并成为清酒系列的一个品种。而日本的酿酒技术是由中国流传东渡而去的,由此又可以反证,这屠苏酒实际上就是黄酒型的保健药酒。

合欢酒:是用合欢树上的小白花浸泡而成的一种药酒,具有祛除寒气,安神解郁的功效。第38回描写林黛玉吃了点螃蟹,觉得心口微微的痛,自斟了半盏酒,见是黄酒不肯饮,便说须得热热地吃口烧酒,宝玉忙道:“便命丫环将那合欢花浸的酒烫一壸来。”黛玉因多愁善感,身体较弱,吃了性寒的螃蟹,喝几口用合欢花浸的烧酒,显然是最合适不过的。关于烧酒,在《红楼梦》中也被多次提到,饮烧酒易醉,醉后易滋事生非,所以当粮食歉收时,清政府曾颁过禁酒令,清高宗乾隆曾特降谕旨“永禁烧酒”,却不禁黄酒。由此可见,这样在当时上层社会中所喝的保健药酒,只有用黄酒为酒基配制的,才有可能。据清宫资料记载,康熙皇帝特别喜欢用绍兴黄酒配的竹叶青药酒,还写过一块匾奖给绍兴的酿酒作坊。但黛玉喝的合欢酒却是例外,明确指明是烧酒。由于明清时代烧酒业声名还不振,贾府所用的必不会像是今日“茅台”、“五粮液”似的高挡白酒,也不可能是近代流行的代用品烧制的低档白酒,而很大可能是用的黄酒生产中的副产品——糟烧去浸制合欢花之类的药酒,同时也难得经常上贾府这样贵族之家的桌面,只是偶尔作为特殊需要而饮用之。

西洋葡萄酒:在第60回中,袭人挔宝玉之命,将一个五寸来高的小玻璃瓶子交与芳官,里面装着半瓶“胭脂一般的叶子。厨妈柳嫂误以为是宝玉平时喝的西洋葡萄酒,便忙着取烫酒的器皿“旋子”,准备烫酒,其实芳官拿的是玫瑰露,是一种民间古老的露酒,清代王士雄在《随息居食谱》中记载:“玫瑰花,苷辛温,调中活血,舒郁结,辟秽……酿酒亦可”。该酒在清代曾名扬京师。但通过这一的描写,也透露了这样的一个信息,即宝玉平时除了爱喝黄酒也爱喝葡萄酒,而且酒的颜色是“胭脂一般的”。似乎可以推断,这胭脂一般的汁子定是比较浓郁的红葡萄酒,随着中外交往的增多,在18世纪的清初,有一些进口的葡萄酒进入贾府这样的贵族之家,完全是可能的。

果子酒:这是贾芹在水月庵里胡闹时所喝的酒(见第93回),果子酒可以用桔子、苹果、梨、枣、山楂、荔枝及野生水果来酿制,是一种低酒精度,比较平常和便宜的酒,贾芹家境寒酸仅捞了个管管庵子尼僧的差使,喝这种低档、便宜的酒,符合他的身份。而在贾府正式饮宴场合是不喝这种酒的,主要喝黄酒。果子酒则难登大雅之堂。

《红楼梦》中,除了提到上述酒名外,曹雪芹还不止一次地借笔下人物,介绍了酒的基本知识和饮酒方法。譬如酒除了饮用之外,还可以用来做菜肴时的烹调佐料,当中药的药引子,还可以用来熨衣服(见44回)等。和近年来日本提倡酒浴健身一样,这是酒的功能的延伸。在第8回中,宝玉在梨香院喝冷酒,薛姨妈忙道:“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颤儿。”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天杂学旁收的,难道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得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聚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凤姐也劝过宝玉,说喝了冷酒手颤,写不得字,拉不得弓。《红楼梦》中灾民喝酒场面,许多地方都提到要喝热酒和喝烫过的酒。而黄酒是最适宜于热饮的,这也就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黄酒是贾府所饮用的主体饮料酒。也是曹雪芹写酒时,使用笔墨最多的酒种。从科学的角度看,上面两段有关要喝热酒的话,是很有道理的。

此外,曹雪芹还用重笔浓彩,描写了不少以酒赋诗传令,猜拳联句,饮酒时玩击鼓传花的游戏等等。第40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是《红楼梦》描写饮酒场面的极致,充分体现了“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时,贾府兴旺的景象,鸳鸯所宣的牌令,以及大观园众女子以诗词歌赋所对的雅致令词,形象地描绘核清代盛世酒礼、酒俗、酒歌、酒令等诗酒文化的高度水平。

曹雪芹之所以有如此丰富的酒知识,对喝酒场面又描写得如此精彩细腻,是与他嗜酒如命和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极为富贵豪华生活分不开的。成年以后,家道已经衰落,住在北京西郊香山的黄叶村,但他嗜酒狂放的习性难改,每天著书离不开酒,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穷日子。晚年,生活更加穷愁潦倒,而嗜酒狂放的积习难改,嗜酒也加剧了他的病情,一部《红楼梦》还没写完,终于在一个除夕之夜悄然死去,当时还不到50岁。曹雪芹的朋友们曾将他比作放荡不羁而又嗜酒如命的晋朝阮藉。为了喝酒,曹雪芹卖字画、卖物,甚至连标志他旗人身份的佩刀都取下换了酒喝,还自诩为“燕市酒徒”。《红楼梦》中喝酒场面及有关酒的知识、酒文化内涵的描述,大多都是曹雪芹亲身的经历,所以才写得那么真实、生动和可信,十分得体而又富有韵味。如同这部伟大的古典小说所渉及的民俗、服饰、商贸、建筑、医药、技艺等领域一样,曹雪芹写“酒”,也堪称为古代百科全书中的一个璀璨的章节,在今天看来,仍具有极高的民族文化价值。



[本帖被加为精华]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30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1/25 17:40:41 [显示全部帖子]

第二节 书法绘画与黄酒

酒对于书法绘画艺术也有下笔犹如神的作用。如唐朝画圣吴道子,“好酒使气,每欲挥毫,必须酣饮。”他“乘烛醉画”,为长安资圣寺净土院门外画出了壁画。另一位山水画家王洽,凡欲作画,“必先醺酣之后,即以墨泼之”。上两例足可看出,酒成了画家之魂。宋代,苏轼是诗人又是书画家,他常是乘酒醉发真兴而作画。黄山谷(黄庭坚)题苏轼竹石诗曰:“东坡老人翰林公,醉肘吐出胸中墨”。说明酒对苏轼的绘画艺术起着巨大作用。苏东坡不仅饮酒,还亲自酿酒。《东坡志林》中记有他酿造过的桂酒、蜜酒、真一酒、碧玉香等名品。后又总结出《东坡酒经》,仅数百言,即将酿酒的用料、用曲、发酵、出酒率记的很清楚,是历史上很有名的酿酒文献。唐寅是明代著名的画家,号称“明四家”要员,另有明代沈周、文徵明、仇英。他当时在桃花庵居住,来向他求画的人很多。但均需等待唐寅饮酒畅快之后,往往需数日,才能求得一幅画。民谣传颂:欲得伯虎画一幅,须费兰陵酒千钟。

一、黄酒与书法

中国是酒的大国,也是书法艺术的大国。嗜酒者并不都是书法家,但书法家大都嗜酒。酒给人以刺激,给人以快感,使人的情绪在最短时间内调节至最佳状态,引起人强烈的创作冲动。酒又可以使人平添许多豪情,狂放不羁不拘成法,创作出许多艺术价值极高的传世佳作。

中国古代许多书法家都有嗜酒的记录,书史有记载的,最著名的有王羲之、张旭、怀素、李白、苏轼、陆游等。他们以书、文、诗、酒写下了辉煌壮丽的一生,为中国文化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使后人景仰不已。

酒使人豪放,酒使人缠绵,酒使人发泄,酒使人解脱。酒使书法家毫无顾忌地投入到艺术创作中去,使书法艺术在中国艺苑中大放光彩。酒与中国文化同在,酒与书法艺术同在,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书法家,在书海中遨游着,创造着,乐此不疲。

1、王羲之“曲水流觞”

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 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日,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42 人来到这里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一群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岭,茂林修竹之中,众皆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嘉泰会稽志》引《天章寺碑记》:自王羲之至袁峤之共有11人,各赋诗二首,郄昙等15人,各赋诗1首,九岁的王献之等16人作诗不成,各罚酒3觥。全部得诗37首,王羲之将这些诗汇集成册,名曰《兰亭集》,并亲书序言一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其书法之美,登峰造极度,可谓铁划银钩,龙飞凤舞,遒媚劲健,字字玲珑,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为历代文人墨客仿学之墨宝。传说王羲之以后曾多次书写《兰亭集序》都不能达到原来的境界,这不仅表现了他的旷世逸才,也表明了绍兴黄酒的神力和作用。

此《序》一出,曲水流觞的兰亭也随之风流了1600余年,成为后世书法家神往的圣地。酒作用于王羲之,使其成为千年书圣。酒与《序》共存,《序》与酒共名,酒与《序》共同吟出了千古绝唱。这是酒与书法最完美的一次结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本帖被加为精华]
 回到顶部
总数 74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