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昆论坛【诗昆艺苑】【快雨堂】 → 《中国黄酒》


  共有3223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中国黄酒》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6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2/6 14:03:13 [显示全部帖子]

十、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隋末,其先人流这遇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李白即生于此。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李白少年时,就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其间曾因吴筠等推荐,于天宝初,任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

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李璘幕僚,因李璘失败而受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

李白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影响很大。

李白一生嗜酒,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极其传神地描绘了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四句诗,一写出酒与诗的密切关系,二写出同市井平民的亲近,三写出藐视帝王的尊严。因此,人民群众很喜欢李白,称他为诗仙、酒仙。为了称颂和怀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古时的酒店里,都挂着“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此风流传到近代。

李白的酒瘾是很大的。在给妻子的《寄内》诗中说: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在《襄阳行》诗中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在《将进酒》诗中说:会须一饮三百杯。这些数字虽不免有夸张之嫌,但李白的嗜酒成性却也是事实。

李白为何经常喝醉酒呢?其中一个原因是借酒浇愁。

天宝元年,李白来到长安,由吴筠、贺知章等人推荐,很快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任为供奉翰林,为皇帝草拟文诰诏令之类的文件。李白利用与玄宗接近的机会,曾申述过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对不合理现象,也谏劝过。但此时的玄宗深居宫中,沉溺声色。他只是把李白看做满足自己享乐的御用文人。因而李白的不受重用,乃至赐金放还是在所难免了。

李白被逐出长安后,郁郁而不得志,于是满腔激愤借酒来倾吐。他在《行路难·其一》中说: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意思是说,酒和菜的价格是昂贵的,但我吃不下去,只好放下了酒杯和筷子。想渡黄河但冰封流阻,想登太行却积雪满山。看看四周都是岔路,我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呢?诗人以行路的艰难比喻世路的险阻,倾吐出不被重用的愤慨之情。

既然矛盾得不到解决,于是他和友人日日饮酒,一醉方休。但饮酒消解不了他的愁怀。在他所写的《写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关于李白喝酒的传说很多,说李白客居任城时,与孔巢父等五人相识,他们一起在徂徕山中每天饮酒沉醉,被世人称为竹溪六逸。又说李白任供奉翰林时,经常醉卧在酒店里。天子爱其才,召他进宫作诗。李白醉醺醺地来到宫中,叫杨国忠磨墨,高力士脱靴。高力士怀恨在心,用李白写的诗挑拨杨贵妃,杨贵妃进谗言,玄宗才疏远了李白。又说李白酒醉泛舟在采石矶附近的江面上,见水中月影而捉之,遂溺死等等。



[本帖被加为精华]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6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2/6 14:05:18 [显示全部帖子]

十一、杜甫

杜甫,字子美,在诗中自称“少陵野老”。他的先祖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寓居长安近十年。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后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居秦州、同谷。后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曾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严武举他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在湘江途中。

杜甫身经安史之乱,目睹社会黑暗,因而在他的诗篇中,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的矛盾,具有极强的人民性。在他的许多优秀的作品中,显示了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李白嗜酒,自称“酒中仙”,但杜甫的嗜酒并不亚于李白。据郭沫若先生统计,在杜甫现存的诗文一千四百多首中,谈到酒的有三百首,占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一。当然不能仅从数字上看,还得从杜甫的诗中找证据。

杜甫十四五岁时,就是一位酒豪了,这在他写的《壮游》一诗中,有充分的证明。现摘录几句如下:“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饮酣视八极,俗物多茫茫。”

前两句是说,十四五岁时,就和文人、官场打交道了。中间两句是说,性格豪爽,喜欢喝酒;而且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后两句是说,喝醉了酒,俯视四面八方,全是平庸之辈。这不是充分说明杜甫在青少年时期就是一名酒豪了吗?

到了壮年时期,杜甫和李白、高适相遇,同游梁宋齐鲁,一同饮酒赋诗,打猎访古,气味十分相投。杜甫和李白的感情特别深厚,他们是有酒同醉,有被同盖,携手同游,比一般的兄弟还要亲热。所谓“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天宝六年(公元747年),杜甫赴长安应试,由于权臣李林甫从中作梗,没有录取,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也落了空。这时,他认识了一位酒友,是广文馆博士郑虔。郑虔多才多艺,对诗、画、书法、音乐乃至星历、医药、兵法无所不通。此时,他和杜甫一样,生活困顿,时时向朋友讨钱买酒。一个酒字,把他俩结为好友。杜甫在《醉时歌》中回忆他俩喝酒的情况说: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又说: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意思是说,一人得钱,即买酒找对方同饮,毫不迟疑。你我不拘形迹,彼此亲昵,你的酒量,实在是我的老师。不去管古人的遭遇,只要我们活着,就要饮酒作乐。

其后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杜甫任左拾遗,也没有因此居官停杯,反而喝得更加厉害。他在《曲江二首·其二》中说:朝回日日典春衣,每向江头尽醉归。酒债建党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每天要喝得尽醉,没有衣服质当便赊债,因此,到处有酒债。酒喝得过多,会伤身体,他也全然不顾,反正活到七十岁是很少有的。

杜甫嗜酒的习性,从少年到老年,甚至临终,都没有改变。

他在成都时喝酒,在《绝句漫兴·之四》中说: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在梓州时喝酒,在《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楼》中说:此身醒复醉,不拟哭途穷。

在夔州时喝酒,在《寄薛三郎中据》中说:二公化为土,嗜酒不失真。

根据唐人郑处诲的《明皇杂录》,说杜甫死于牛肉白酒。大历五年(公元770)夏天,杜甫因避兵乱到衡州。中途到了耒阳,恰遇大水,船只好泊在方田驿。因无食物,挨饿了十天左右。耒阳县令聂某得知后,送来了牛肉白酒。杜甫吃得过多,就在一个晚上死了。根据郭沫若先生的考证,说聂县令所送的牛肉一定很多,杜甫一次没有吃完。时在暑天,冷藏不好,容易腐化。腐肉是有毒的,杜甫中毒而死是完全有可能的。



[本帖被加为精华]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6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2/6 14:39:43 [显示全部帖子]

十二、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居士,原籍太原。贞元进士,历官秘书省校书郎、左拾遗、左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刑部尚书。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样,也嗜酒成性。

张文潜在《苕溪鱼隐丛话》中说:陶渊明虽然爱好喝酒,但由于家境贫困,不能经常喝美酒,与他喝酒的都是打柴、捉鱼、耕田的乡下人,地点也在树林田野间,而白居易家酿美酒,每次喝酒时必有丝竹伴奏,僮妓侍奉。与他喝酒的都是社会上的名流,如裴度、刘禹锡等。

他在67岁时,写了一篇《醉吟先生传》。这个醉吟先生,就是他自己。他在《传》中说,有个叫醉吟先生的, 不知道姓名、籍贯、官职,只知道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他的居处有个池塘、竹竿、乔木、台榭、舟桥等。他爱好喝酒、吟诗、弹琴,与酒徒、琴侣一起游乐。事实也是如此,洛阳城内外的寺庙、山丘、泉石,白居易都去漫游过。

每当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他邀客来家,先拂酒坛,次开诗箧,后捧丝竹。于是一面喝酒,一面吟诗,一面操琴。旁边有家僮奏《霓裳羽衣》,小妓歌《杨柳枝》,真是不亦乐乎。直到大家酩酊大醉后才停止。白居易有时乘兴到野外游玩,车中放一琴一枕,车两边的竹竿悬两只酒壶,抱琴引酌,兴尽而返。

又据《穷幽记》记载,白居易家有池塘,可泛舟。他宴请宾客,有时在船上,他命人在船旁吊百余只空囊,里面装有美酒佳肴,随船而行,要吃喝时,就拉起,吃喝完一只再拉起一只,直至吃喝完为止。

如此说来,与陶渊明的苦况,当然不同。

方勺《泊宅编》卷上说: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中,饮酒者八百首。这个数字不算小。

他喝酒时,有时是独酌。如在苏州当刺史时,因公务繁忙,用酒来排遣,他是以一天酒醉来解除九天辛劳的。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劳。如果没有九天的疲劳,怎么能治好州里的人民。如果没有一天的酒醉,怎么能娱乐的的身心。他是用酒来进行劳逸结合的。

更多的是同朋友合饮。他在《同李十一醉忆元九》一诗中说;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在《赠元稹》一诗中说: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在《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一诗中说;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在《同李十一醉忆元九》一诗中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白居易逝世时,时年75岁。葬于龙门山。河南尹卢贞刻《醉吟先生传》于石,立于墓侧。传说洛阳人和四方游客,知白居易生平嗜酒,所以前来拜墓,都用杯酒祭奠,墓前方丈宽的土地上常是湿漉漉的,没有干燥的时候,可见,他是得到后人爱戴的。



[本帖被加为精华]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6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2/6 14:48:19 [显示全部帖子]

十三、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仁宗嘉佑二年进士。历官福昌县主簿等。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捕入狱,出狱后,贬谪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苏轼对于诗词赋文、绘画、书法等无所不精,堪称一代宗师,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生于一个饮酒世家,祖父、父亲均嗜酒,而他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对人说:我每天要饮酒作乐,倘若没有酒喝,就会疾病缠身。

他爱酒、饮酒、造酒、赞酒,在他的诗、词、赋、散文中,都仿佛飘散着美酒的芳香。如“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醉醒醒醉,凭君会滋味,沈斟琥珀香浮蚁。”(《醉落魄·咏醉》)“酒勿嫌浊,人当取醇。”(《浊醪有妙理赋》)等等。

苏轼虽然好饮酒,但酒量并不大。他自己说:我饮酒终日,不超过五杯。天下不能饮酒的,不在我的下面。我喜欢欣赏别人饮酒,看别人举起酒杯,慢慢地喝,我的心胸就广阔无比。似乎也尝到了酒醉的味道,这种味道比饮者本人还强烈。我闲居时,每天都有客人来,客人来了,就得设酒招待。天下好饮酒的,也不在我的上面,常说人生最快乐的是身无病,心无忧。我确实能做到。“(《书东皋子传后》)苏轼在《东坡志林》里还说:吾兄子明饮酒不过三蕉叶(形似蕉叶的浅酒杯),吾少时,望见酒盏而醉,今亦能三蕉叶矣。

与中国的大多数文人一样,苏轼的饮酒,也往往是借酒浇愁,以酒来自我解脱。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七月,御史台官吏皇甫遵,奉命从汴京赶到湖州衙门,当场逮捕苏轼。罪名是苏轼的一些诗文讥讽朝廷、指斥皇上。就这样,苏轼在监狱里被关押了130天,这就是闻名于世的乌台诗案。后幸得张方平、范镇等人营救,才释放出狱,贬职于黄州。到了黄州后,他心如止水,把贵贱、毁誉、得失,乃至生死都置之度外。他在黄州所写的诗词中,差不多都有一个酒字,这说明在旷达的外衣下,仍掩盖不了他借酒浇愁的苦闷心情。最有代表性的是《前赤壁赋》。赋中写他与客人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船上,他们一面饮酒,一面歌唱,一面欣赏江上的美景,似乎十分欢乐。继而写客人吹箫,其声凄厉,气氛陡然从乐转悲。再接写对历史人物的怀念,抒发了对人生短促涉小的感叹。最后写主人的以慰,阐发了“变”与“不变”的哲理。于是客人转悲为喜,一起畅饮酣睡,直到天明。在赋中,苏轼企图以旷达来摆脱对现实的苦闷,但实际上是摆脱不了的。这和陶渊明、欧阳修、李白等人以酒解愁,寄情山水的心态完全一样。

苏轼不仅会喝酒,而且会酿酒,有人称他为“酿酒专家”。他在黄州酿蜜酒,以少量蜂蜜掺了蒸面,发酵,以米和米饭为主料做成米酒。在定州酿过松酒,这种酒甜中带点苦味。在广东惠州,酿过桂酒,用生姜、肉桂做配料酿成。这种酒,温中利肝,轻身健骨,养神发色,常服可延年益寿,苏轼称这种酒是天神的甘露。

在海南酿“真一酒”。真一酒是上等好酒,用白面、糯米、清水三物酿成,呈玉色,酒性温和,饮之可解渴而不易醉。与王驸马所酿碧玉香完全一样。苏轼特为此酒写过《真一酒歌》和《真一酒诗》,说此酒“庄而和”,是天造之药。所以取名为“真一”,是因为作者“自酿”,与诗中的“人间真一东坡老”相合。



[本帖被加为精华]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6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2/6 14:57:45 [显示全部帖子]

十四、辛弃疾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他一生坚决主张抗金,提出不少恢复失地的建议,由于受投降派的阻挠,均未被采纳。晚年落职闲居在江西上饶一带。他的词,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苏辛,对后世影响很大。

和其他文人一样,辛弃疾非常喜欢喝酒,经常喝得醉醺醺的。有一次,他醉倒在松树旁边,还问松树:我醉得怎么样?松树当然不能回答。在醉眼朦胧中,误以为松树要来扶他,他用手推着松树说:去!酒醒以后,他就挥笔写成《西江月·遣兴》,把这件逗人发笑的事写了进去。

喝醉了酒,不仅耽误了工作、学习,而且会损害健康。辛弃疾就下定决心,坚决戒酒,还特地写一首《沁园春》词。在词中,他以古人为例,讲了喝酒如何如何地有害。可是有一天,他在山上游玩,见朋友拿了酒来,又急不可待地喝起来,直至酩酊大醉。事后,他按《沁园春》的韵脚,又写了一首词,说饮酒如何如何地好。可见,辛弃疾的戒酒是假的。

辛弃疾以酒会友的事,为不少人传为美谈。其一是与刘过相会。

刘过是南宋有名的词人、诗人。在他的诗词里抒发了抗金的抱负,为一般爱国志士所器重。当时,辛弃疾任浙东安抚使,而刘过则是一个怀才不遇,流落江湖的落魄文人。刘过对辛弃疾十分崇敬,想方设法要结识辛弃疾。

有一天,他来到辛府,因穿着褴褛,被门吏拒之于外。他故意大吵大闹,惊动了正在酣饮的辛弃疾。辛弃疾忙出来迎接,见刘过虽然衣衫破旧,却英气勃勃,不愧是一位爱国文人,于是请他入席饮宴,刘过也不卑不亢地坐着喝酒。酒过三巡,旁边有位宾客对刘过说:听说先生不仅善于词赋,而且还能作诗,是吗?刘过很有分寸地说:诗词之道,略知一二。当时席上正好有一大碗羊腰肾羹,辛弃疾就让他以此为题,赋诗一首。刘过豪爽地说:天气殊冷,当以先酒后诗。辛即命人为他满满地斟了一碗酒。由于刘过双手已经冻僵,接碗在手,颤抖不止,把碗中的酒流到了胸前的衣襟上,辛就请他以“流”字为韵。刘过沉吟片刻,马上吟出了一首既切题又符合当时情景的绝句:拔毫已付管城子,烂首曾封关内侯。死后不知身外物,也随樽酒伴风流。拔毫指拔羊毛,管城子指毛笔。煮羊,必先拔羊毛,用羊毛制成毛笔,可供文人使用。烂首指煮烂羊头,因东汉时流传的一首歌谣:烂羊头,关内侯。讽刺小人封侯,专权误国。羊死后,当然不知身外物,但可作为佳肴,和樽酒一起陪伴风流人物。当然风流人物就是辛弃疾等人。

辛弃疾听了,赞赏不已,觉得刘过确是个“奇男子”,马上举杯与他共饮。宴会结束后,辛弃疾还给他许多礼物,从此以后,两人成了莫逆之交。

其二是与陈亮相会。由于主和派的不断打击,辛弃疾感到异常失望,在42岁时就闲居到江西上饶。他在城外买了一块土地,兴建一座庄园叫“带湖新居”。又在铅山县东北,建筑了一所别墅。把附近的一条清泉取名为“瓢泉”。

陈亮是辛弃疾的知交,也是一位爱国词人。淳熙十五年冬天,陈亮从他的故乡浙江永康来江西拜访辛弃疾,这时,辛弃疾在小病中,见到陈亮,十分高兴。他俩或在瓢泉共饮,或往鹅湖寺游览。他们一边喝酒,一边纵谈国家大事,时而欢笑,时而忧愤。陈亮在铅山住了十天,才告别回去。辛弃疾一程又一程地送他。

第二天早晨,辛弃疾又赶马追去,想挽留陈亮多住几天。当他追到鹭鹚林地方,因深雪泥滑,不能前去,才停了下来。那天,他在方村怅然独饮。夜半投宿于姓吴的泉湖四望楼,听到邻人吹笛声,凄然感伤,就写了一首《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词。词中写自己与陈亮欢饮纵谈的喜悦,对陈亮的敬爱,以及对当权者偷安误国的痛心。后来把这首词寄给了陈亮,陈亮也写了一首和词《贺新郎·老去凭谁说》寄给辛弃疾。



[本帖被加为精华]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66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2/6 15:01:24 [显示全部帖子]

十五、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历官镇江、隆兴、夔州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章阁待制。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收复失地。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甚丰,今存九千多首,多抒发强烈的爱国热情,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一生嗜酒,写了许多有关酒的诗篇。在陆游的饮酒诗篇中,充满着强烈的爱国热情。

陆游身处在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南宋时代,北方的广大人民,在女真族统治者的铁蹄下痛苦呻吟,而庸懦的南宋封建统治者偏安江南,过着屈辱而骄奢淫逸的生活。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深深地压抑着诗人,使他无法排遣,只能在诗中倾吐。

四川宣抚使王炎,是个抗战派的领袖,陆游在他那里当参知政事,对王炎极是钦佩,以为组织北伐,可收复北方失地。没有想到,朝廷颁下命令,调王炎回中央,这样,一切反攻计划都付诸泡影,王炎的幕府也被解散。陆游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乾道八年十一月,他携带家着重回四川。他骑着驴子,缓缓而行,途经剑门关时,冷风夹着细雨,淋湿了沾满征尘和酒渍的衣裳,许多感触涌上心头,于是写下了《剑门道中遇微雨》,其诗是: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这首诗在凄清之中包含着愤激之情。由于抗战的幻想破灭,只得在痛苦中饮酒解闷。他自嘲说:今日骑驴,恰似唐代诗人郑棨那样,那么我算不算是个诗人呢?

《楼上醉书》是在淳熙四年写的。在诗中,他提出,大丈夫不应当白活在世上,应当消灭胡虏,收复河山。但是这种愿望,屡屡遭到挫折。因此,我只能在狂饮中消磨岁月,虽然如此,我的爱国意志,始终不动摇。我可以向宋代列祖列宗起誓,不敢忘记自己的志愿。在这首诗中,陆游的爱国热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六月,范成大(曾做过中书舍人,故诗题称范舍人)奉诏东还临安,陆游一直送到眉州(今四川眉山县),并写了一首《送范舍人还朝》。

诗的开头四句是:平生嗜酒不为味,聊欲醉中遗万事,酒醒客散独凄然,枕上屡挥忧国泪。意思是说,我平生爱好喝酒,不是为了品尝酒味,只是暂时麻醉自己,忘记一切,但是酒醒以后,依旧为祖国的灾难而流泪。接着写汴京已陷落五十多年,那里的人民遭受奴化统治,希望范成大“公归上前勉画策,先取关中次河北……因公并寄千万意,早为神州清虏尘。”意思是说,要为皇上出谋划策,采用先取关中,然后取河北的抗战策略,并且要团结在朝的官吏,一致为驱除敌人而努力。陆游不放弃任何一次报国的机会,但是当时的宋孝宗,并不采取范成大的建议,陆游的愿望又一次落了空。

在《村饮示邻曲》一诗中,陆游的爱国热情达到了高潮。

他在村邻会饮中,跟大家说,我们有菜吃,有酒喝,但沦陷区人民却没有。曹操和袁绍在黄河边上作战,只是私人间的矛盾。现在是中国与金人战作,是民族间的矛盾。我们应该像南宋大将吴玠、宗泽一样,浴血奋战。我们虽然老了,但可把忠义传给子孙。希望大家做好准备,北伐金人。

陆游的饮酒诗,都是爱国诗,他饮酒也罢,酒醉也罢,都怀有爱国的激情,这是其他饮酒诗所不能企及的。



[本帖被加为精华]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67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2/6 15:09:26 [显示全部帖子]

第二节 酒事

一、王羲之曲水流觞

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 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日,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42 人来到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一群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岭,茂林修竹之中,众皆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嘉泰会稽志》引《天章寺碑记》:自王羲之至袁峤之共有11人,各赋诗二首,郄昙等15人,各赋诗1首,九岁的王献之等16人作诗不成,各罚酒3觥。全部得诗37首,王羲之将这些诗汇集成册,名曰《兰亭集》,并亲书序言一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其书法之美,登峰造极度,可谓铁划银钩,龙飞凤舞,遒媚劲健,字字玲珑,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为历代文人墨客仿学之墨宝。传说王羲之以后曾多次书写《兰亭集序》都不能达到原来的境界,这不仅表现了他的旷世逸才,也表明了绍兴酒的神力和作用。

二、贺知章金龟换酒

贺知章,唐越州会稽人,晚年由京回乡,居会稽鉴湖,自号四明狂客,人称酒仙。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第一位咏的就是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真是醉态可掬。与张旭、包融、张若虚称“吴中四士”,都是嗜酒如命的人。在贺知章50多年的官宦生活和他几十年的饮游生涯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可以说是他赏识了李白。唐代孟棨《本事诗》记:“李太白初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赏者数四,号为谪仙。”从此李白被称为“谪仙人”,人称诗仙。两人相见恨晚,遂成莫逆。贺知章即邀李白对酒共饮,但不巧,这一天贺知章没带酒钱,于是便毫不犹豫地解下佩带的金龟(当时官员的佩饰物)换酒,与李白开怀畅饮,一醉方休。这就是著名的“金龟换酒”的故事。

唐天宝三年(744),贺知章告老还乡,李白深情难舍。 作《送贺宾客归越》诗道:“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表达了他对贺知章的情谊和后会有期的愿望。不幸,贺知章回到家乡不到一年,便仙逝道山。对此,李白十分悲痛,他写下了《对酒忆贺监二首》,其序曰:“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怅然有怀,而作是诗。”其一:“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其二:“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可见“金龟换酒”一事,给李白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产生了多么深厚的挚情。在《重忆》一首诗中,他还念着贺知章:“欲向江东去,定将谁举杯?稽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后来的人对这两位诗仙、酒仙的相知十分羡慕,十分赞赏。 

三、越王勾践杯酒兴国

公元前492年,越王句践为吴所败,为增加兵力和劳动力, 曾经采取生聚教训计策,据《国语•越语》载:“生大夫(男孩),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把酒作为生育子女的奖品。《吕氏春秋•顺民篇》还记载,越王句践出师伐吴时,老父向他献酒,他把酒倒在河的上流,与将士们一起迎流共饮,于是士卒感奋,战气百倍,历史上称为“投醪劳师”,又称“箪醪劳师”。这条河就是绍兴市南的投醪河。

四、元稹、白居易诗筒传韵

元稹和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世称“元白”。元稹25(贞元十九年,公元803)时,两人同登书判拔萃科,俱授秘书省校书郎,从此订交。而在史册上最为人称道的是他们在长庆二年到长庆四年(822824)间诗筒传韵的风雅趣事。其时,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元稹任越州刺史兼浙东观察使。二人诗筒往来,唱和甚富。所谓“诗筒”就是将诗放在竹筒内,以诗代书,往返传递,互致问候,互通章讯。白居易《与微之唱和来去常以竹筒贮诗陈协律美而成篇因以此答》:“拣得琅琊截作筒,缄题章句写心胸。随风每喜飞如鸟,渡水常忧化作龙。粉节坚如太守信,霜筠冷称大夫容。烦君赞咏心知愧,鱼目骊珠同一封。”介绍了诗筒传韵的方式和内容,表达了他们喜欣的内心。其中不少内容飘溢着酒的芳香,反映了他们诗酒为乐的生活。如:元稹《酬乐天喜邻郡》诗末二句:“老大那能更争况,君投募醉乡人。”白居易在《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中云:“醉乡虽咫尺,乐事亦须臾”。从此,越州以“醉乡”之名传颂遐迩。在《醉封诗寄微之》诗中更表述了他们醉书、醉寄的情景:“展眉只仰三杯后,代面唯凭五字中;为向两川邮吏道,莫辞来去递诗筒。”元稹更以酒醉之乐招唤友人:“安得故人生羽翼,飞来相伴醉如泥。”白居易在《代郡斋神答乐天》诗中更说:“为报何人偿酒债,引看墙上使君诗。”元稹在越州一住就是7年,纵酒自娱, 甚至连小孩也学会了饮酒:“羞看稚子先拈酒,怅望平生旧采薇”(《酬复言长庆四年元日郡斋感怀见寄》)。可见他确实是沉浸在醉乡的欢乐之中了。



[本帖被加为精华]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68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2/6 15:10:03 [显示全部帖子]

五、女侠秋瑾貂裘换酒

秋瑾对绍兴酒情有独钟。在她短暂而又壮烈的一生中,留下了许多酒诗和以酒结伴的佳话。她在《对酒》一诗中说:“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在电影《秋瑾》中,写了当年秋瑾与陈天华等在日本郊外畅饮清酒,以裘换酒的故事。她以“貂裘换酒”的豪举,抒发自己的革命豪情,衬托革命者的英雄本色,壮怀激越,十分感人。

她现存的诗词作品中以酒入诗的有16篇,词5篇,歌数首。其中《剑歌》云:“何期一旦落君手,右手把剑左把酒。酒酣耳热起舞时,天矫如见龙蛇走。”《宝剑歌》云:“死生一事付鸿毛,人生到此方英杰。饥时欲啖仇人头,渴时欲饮匈奴血。”诗中,她把酒和剑有机地揉合在一起,表达了把酒拔剑、无私无畏的革命斗争精神。

六、鲁迅把酒论世

鲁迅先生爱喝绍兴酒,而且将酒写入他的诗歌、杂文、小说里,但他不是狂饮滥喝,而是慢饮小酌,以酒会友,以酒寄托着他的爱与憎。

1910年,鲁迅在家乡绍兴府中学堂任学监(教务长)兼生物教员,课余他常到上大路的泰甡酒店小酌。泰甡酒店创于同治年间,两楼一底,楼上临河一间为雅室,室内挂四幅墨兰名画,有刘大白写的“酒是鹅儿出壳黄”横批,还有一幅济公醉酒图。因为酒店菜肴卫生,选料讲究,烹调得法,价格公道,常受顾客好评,鲁迅也就慕名而至。当时鲁迅住在校中,大多学生也住校,为不影响学生,他不在校喝酒,而是出学校边门经日晖弄到上大路泰甡酒店,不到一里路,十分方便。除独饮外,鲁迅常在此会友,应酬对酌,纵谈天下。据沈家骏、潘之良《闲话鲁迅和泰甡酒店》一文记,当时鲁迅最爱吃清蒸鲫鱼。因为酒店临河,自备无蓬船,船舱内养着多种鲜鱼,人在雅室开窗俯瞰,鲫、鲤、鲭诸种活鲜一目了然,点食即捕,烹煮上桌,鲜食美味,难尽言状。且其时水产价格便宜,所以水鲜下酒,是绍兴人习俗,鲁迅也如此。当然,鲁迅先生有时也以鱼干、酱鸭、糟鸡佐酒,“偶然也大嚼火腿炖鱼翅”,“似乎特别爱吃火腿”,也是也吃十六文一碗的三虾豆腐。1912年鲁迅去了北京,仍念念不忘泰甡酒店的酒和菜。为此,其好友许寿裳还特地托人买了这酒店里的鱼干、酱鸭等佐酒物,送去给鲁迅先生。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这两句诗是《自嘲》中的一联。诗的全文是:“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诗后还有跋语:“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凑成一律,以请亚子先生教正。”原来,1932年10月5日,郁达夫之兄郁华夫妇来上海,达夫夫妇就在聚丰园设宴接风,并请鲁迅和柳亚子夫妇等三四人作陪。鲁迅到聚丰园时,郁达夫向他开玩笑:“这些天来,你辛苦了吧!”鲁迅微笑应答说,“昨日想到两句联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达夫说:“看来你的‘华盖运’还没有脱去!”鲁迅说:“给你这么一说,我又得了半联,可以凑成一首小诗了!”《鲁迅日记》10月12日记:“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这条幅即为上述《自嘲》。

鲁迅不仅有许多饮酒诗,更有不少饮酒文,在他的杂文中常常谈及酒。1927年9月在广州学术演讲会上, 鲁迅作了题为《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学术演讲,就魏晋期间的竹林七贤,如阮籍、刘伶等,说明酒在文人创作和心理上所起的作用,并论及酒功酒德,且时露锋芒,以古论今,针砭时弊,入木三分。鲁迅的小说,十之八九都写到绍兴酒,写到绍兴酒俗,无论是《狂人日记》、《阿Q正传》、《在酒楼上》,还是《孔乙已》、《故乡》、《祝福》,无不以酒写人写事,以人以事写酒。小说中多次写到咸亨酒店、茂源酒店等,这又全以绍兴旧式酒店为模特。《孔乙己》开头:“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喝酒的人常常“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这正是绍兴最典型的里巷酒肆,鲁迅熟悉酒,熟悉酒店,才能写出如此生动逼真的酒乡风情图。

七、李慈铭东浦酒歌

李慈铭对绍兴酒的喜爱不亚于历史上的陆游与徐渭。其因,一是他家本世居西郭门外霞川,此处左为青田湖,右为大树港,与酒乡东浦仅一江之隔。他又在柯山筑室读书,又想在湖塘有定居之所,而这一带正好是鉴湖中心,是当时绍兴酒的产地。所以他从小为酒香所陶醉。二是他仕途困顿,自1850年21岁以第二名进会稽县学为生员(秀才)起,先后乡试11次,直到1881年50岁时才考上进士,可谓白首名扬,蹭蹬至极,因此常寄情于酒,借酒解闷。

酒乡中,令他赞颂不绝的要数东浦。在《越缦堂日记》中,他多次讲到东浦酒,在诗词中更多的是东浦酒的颂歌。1855年正月十五日,上元前夜,他与友人从东浦月夜泛舟归大树港,此处水阔岸长,湖平如镜,明月在天,四野寂然,众人欣然按节而歌,开怀欢饮。他唱道:“春初访客东浦乡,东浦十里吹酒香。醉披风帽出门去……夜夜此地飞千觞。”



[本帖被加为精华]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69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2/6 15:16:55 [显示全部帖子]

第五章 地域文化与黄酒

第一节 红曲酒文化

一、红曲酒

红曲酿酒是我国酿酒业的最宝贵遗产之一,最早记载红曲酒见唐朝诸载的“相逢多是醉醺然,应有囊中子母钱。有兴欲沽红曲酒,无人同上翠旌楼。”宋朝葛立方《韵语阳秋》指出:李贺(唐朝)所谓“小槽酒滴真(《历代诗话》本作‘珍’)珠红”是也。今广闽所酿酒谓之红酒,其色殆类胭脂。宋人胡仔撰《苕溪渔隐丛话》曰:“江南人家造红酒,色味两绝。李贺《将进酒》云:‘小槽酒滴真珠红’,盖谓此也。”元人宋伯仁《酒小史》所列的100余种酒,大致是从春秋时代迄元朝的历代名酒,其中就有闽汀州谢家红和闽中霹雳春。宋朝曾几《茶山集》卷6《家酿红酒美甚戏作》这样吟唱:“麴生奇丽乃如许,酒母侬华当若何。……得非琥珀所成就,更有丹砂相烫磨。”宋人刘过《龙洲集》卷五《红酒歌呈西京刘郎中立义》诗更向人们展示一幅酿制红酒的绝妙画卷:“桃花为曲杏为浆,酒酝仙方得心法。大槽进裂猩血流,小槽夜雨真珠滴。……鹅儿不酌宜城黄,流霞造比江南酒。”

宋朝福建红曲酒达到一个高潮。宋朝大理学家朱熹在闽北的崇安城,以“酒市”为题写道:“闻説崇安市,家家曲米春。”宋朝庄绰《鸡肋篇》中记有“闽中公私酝酿皆红曲酒”,可见曲米春是当地一种红曲酒的别称。北宋苏东坡亦有诗云:“去年举君苜蓿盘,夜倾闽酒赤如丹。今年还看去年月,露冷遥知范叔寒。”宋人所酿的发酵酒当中,这种由红曲酿制的赤色酒最为醒目,因而诗家吟咏尤为喜爱红曲酒。又如韩驹《陵阳集》卷4《夏日谢人送酒》诗云:“正嫌酒作鸡冠赤,洗盏惊看白玉腴。”方岳《秋崖集》卷15《元日立春》诗有云:“糟床夜压真珠红,摩挲醉面迎春风。”萧立之《萧冰崖诗集拾遗》卷上《红糟送陈广文》诗有云:“小槽无声檐溜歇,银缸满贮猩血红”。宋人词作中也赞美描写这种红色酒,如秦观《淮海居士长短句》卷上《江城子》有云:“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忽忽,满金钟,铁散落花流水各西东。”谢逸《溪堂词·浪淘沙·上元》有云:“酒滴小槽红,一饮千钟。”管鉴《养拙堂词·阮郎归·以红酒为马食欲卒寿》有云:“斟滟滟,劝重重,新绕琥珀浓。”我们从宋人对红酒的百般垂顾中不难看出人们对红曲酒的偏爱,酒色红时酒自美,说明了红曲酒这种红基色的酒是属上乘,在宋朝士大夫酒酌交往中广为流行。

自宋以后,江南盛行红曲酿酒无可置疑。元朝杨维桢《红酒歌》“桃花园酿春酒,滴滴真珠红欲燃”。明方以智《物理小识》红曲条也载有:“夏彦刚曰:江南人早红曲酒,则古有之矣。”据洪光住先生考证:我国古籍中最先记载用红曲酿造红曲酒的书是,元朝佚名氏《居家必用事类全集》的天台红酒方,明高濂《饮馔服食笺》酿造类中记载了建昌红酒酿造工艺。明代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写到红曲酒具有舒筋活血的药用功能。可见红曲酿酒盛行于世,历经宋、元而不衰。

清乾隆皇帝曾多次品饮绍兴酒,“越酒行天下,东浦酒最佳”的诗句正出自其口。对绍兴酒偏爱有加的清梁章钜《浪迹续谈》云:“今绍兴酒通行海内,可谓酒之正宗,实无他酒足以相抗,盖山阴、会稽之间,水最宜酒,易地则不能为良。故他府皆有绍兴人如法制酿,而水既不同,味即远逊。”所以梁氏说:“是则品天下酒者,自宜以绍兴为第一。”梁章钜在粤西任职,长女筠如自浦来署省视,途经三千里,时阅两月余,姑带此酒一坛,到日发之,甘美如故。两江总督的梁章钜喝家乡浦城红酒有感,《浪迹续谈》便以浦酒与沧酒并列。其云:酒色如琥珀,真所谓色香味兼之者,若能于酿时,即选泉加米,复贮至十年,恐海内之佳酝,无能出其右者矣。

福建红酒皆由红曲酿造,红曲是一种优质酒曲,用之酿酒,酒色赤红深重,久藏成金黄色,香味浓郁,酒质也极佳。清郭柏苍评价闽酒中的“双投酒”,他在《闽产录异》中云:绍兴所恃者,东浦之水;福州山村及西四郡,山泉胜于东浦者多矣;又以重漉陈之,其品尤醇。



[本帖被加为精华]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花主人
  70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坛主
等级:管理员 帖子:11808 积分:29300 威望:0 精华:257 注册:2004/8/23 16:52: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2/6 15:18:14 [显示全部帖子]

二、闽菜“佛跳墙”

福州名菜“佛跳墙”,是举世公认的“闽菜”佳肴。有趣的是这道名菜,现在广州、上海以及台湾、日本等国内外著名的菜馆,也都有烹制出售,而且同样的流传各种有关“佛跳墙”的不同传说。
  在民间有关“佛跳墙”的传说,的确不止一种。其中一种传说是,在清朝初年,福州有一个大官僚,家中有不少名厨师,天天宾客满门,设筵宴饮。但是这个官僚后来感到所有的山珍海味都吃过了,厨师们的所有拿手好菜也都尝过了,渐渐地对于老菜谱感到厌烦。有一天,这个官僚要设宴招待一位重要的贵宾,他对厨师们说:“今天可要拿出一点新花样来,不要老是那么几种老菜单”,这却苦坏了厨师们。他们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什么好花样来。宴会的时间快到了,怎么办呢?厨师们一时着急,就把厨房里的鸡、鸭、牛、羊,以及鲍鱼、海参、鱼翅、鱼肚、鱼唇等等二十几种菜料,一齐放进一个酿造红曲老酒的大酒坛里去又烧又煨。厨师们本来准备这一次要碰钉子的,谁知结果恰恰相反。这一坛“大杂烩”经过几个小时的文火烧煨,浇上福州的隔年红曲老酒,竟散发出一股奇特浓郁的香味。这个官家的隔壁是一个寺庙,许多和尚都闻到了这股奇特的香味,其中一个和尚垂涎欲滴,禁不住爬上墙头,偷看这官家究竟在吃什么。恰好厨师看见了,厨师大喝一声,和尚吓了一跳,不小心跌到官家这边来了。厨师知道和尚是因为坛中的香味把他引过来的,所以也感到好笑,没有责怪他。
  这一天的宴会,主要就是这一坛的“大杂烩”,真是出于意料之外,宾主吃了都拍手叫绝,连声称赞。席间宾客问厨师这道菜叫什么名字?厨师一时答不上来,便急中生智,想起刚才和尚跳墙的情景,顺口说了一句“佛跳墙”。后来“佛跳墙”的名字就这样传开来了,从此成为福州地区的一道名菜。

这都是民间传说,有多少真实性,那是很难说的。不过有一点却是事实,“佛跳墙”这道菜,确是添加浓郁醇香的红曲老酒,加绍兴酒香味就差,就不是正宗的“佛跳墙”。“佛跳墙”是福州聚春园菜馆所首创。清朝同治年间,聚春园菜馆出过一个名厨师,名叫郑春发,据说“佛跳墙”就是郑春发制作出来的。以后郑春发又将他的烹饪技艺传授给下一代,而且代代相传,精益求精。就这样,“佛跳墙”不但成为聚春园的看家名菜,而且也成为福建“闽菜”的代表作之一。



[本帖被加为精华]
 回到顶部
总数 74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